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78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更具体地说,该发明涉及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使得可以根据安装管道的固定位置从多个形成在机壳上的排气口中选择,从而使室内单元的安装不受管道固定位置的限制。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向内部空间提供调节的空气的装置,其可以分成单体空调器和分体空调器,单体空调器的所有部件都容纳在一个单元内,分体空调器则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
由于缺少室内单元可以占据的室内空间,所以近来的趋势是采用管道型空调器,其将室内单元安装在顶棚、墙壁表面、阳台等,或安装在房顶或者其它室外空间,并通过管道将室内单元中经过换热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空间。
图25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图26为根据该现有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参照图25和26,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包括机壳3,该机壳内形成有吸气口7和排气口2;风机4,该风机设置在机壳3内并与排气口2相连;换热器5,该换热器设置在机壳内侧,用来使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和管道6,该管道与排气口2相连。
但是,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空调器1有这样的缺点,即在机壳3上只形成有一个排气口2,所述的排出口2朝着一侧形成,这使得室内单元1的安装位置不灵活,并且室内单元1无法与位于其它不同位置的管道相配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可以完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出现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使得可以根据管道的安装位置,从形成在机壳上的多个排气口中选择一个排气口,以便可以容易地安装室内单元,而不受管道安装定位或者位置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使得可以通过在不拆卸整个机壳的情况下移去侧面板来修理或者替换马达。
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便于将支撑导轨安装在其上,因此能将导轨安装在室内单元底板的下面,从而可以借助铲车或者其它车辆较容易地运输室内单元。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控制箱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电气部件安装在室内单元的机壳内,从而使室内单元具有清洁的外貌,并保护其控制箱免受外力。
本发明的部分其它的优点、目的和特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阐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测验下面的内容,本发明的部分其它的优点、目的和特点会变得非常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知晓。借助说明书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和针对此的权利要求以及图,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实现上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同这里具体实例和宽泛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机壳,该机壳包括形成于机壳不同表面上的多个排气口;安装在机壳一侧内的换热器;和安装在机壳内侧的至少一个通风单元,该通风单元包括排气口,此排气口有选择地与机壳多个排气口中的一个连通。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底板;机壳,该机壳包括竖直安装在底板前方的前面板,竖直安装在底板侧面的侧面板,安装在前面板和侧面板顶部上的上面板,和用来连接侧面板与前面板的角架;安装在底板上的至少一个通风单元,该通风单元用来吸入和排出室内空气;和安装在机壳内部后方部分的换热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底板;与底板连接的机壳,该机壳包括形成在其前表面和/或上表面上的多个排气口;安装在机壳内侧的换热器;和与底板连接的通风单元,该通风单元用来吸入室内空气,其中该通风单元包括用来吸入室内空气的风机,驱动风机的马达,风机罩,该风机罩用来引导由风机吸入的空气的排放方向,和与底板连接的风机架,该风机架用来支撑风机罩。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底板;机壳,该机壳包括前面板、侧面板和上面板,所述前面板、侧面板和上面板自底板的上方竖直连接;安装在侧面板一侧上的控制箱;固定在机壳内侧的风机组件;用来驱动风机组件的马达组件;和连接在底板底部的支撑导轨。
应该理解,前面概述的内容和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和说明性的,是为要求保护的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和详细说明部分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这里包括的附图是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并且本申请包括的这些附图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后透视图,该图示出侧面板的外侧;图4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的拆开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该图示出电气部件单元的结构;图5为放大透视图,其示出图4中示出的电气部件单元的装配结构;图6为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底板上的通风单元的透视图;图7为侧面剖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风单元的内部结构;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通风单元的风机的透视图;图9为图8中的风机的平面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安装于支撑部件的马达的剖面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马达转子的断面透视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马达定子的透视图;图13为图12中示出的定子的分解透视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后透视图;图15为图14中示出的支撑部件的前透视图;图16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装配和拆卸过程;
图17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的上方与管道相连;图18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的上方与两个管道相连;图19为透视图,其示出图18中的具有不同管道连接配置的室内单元;图20为图18示出的具有另外不同管道连接配置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剖视图;图22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3为剖视图,其示出根据管道的连接位置的通风单元和密封罩的安装位置;图24为剖视图,其示出根据管道连接位置的通风单元和密封罩的一种替代位置;图25为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和图26为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样例。在全部图中,尽可能地采用相同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
图1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图2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参照图1和2,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包括构成室内单元10外形的机壳11;安装在机壳11内侧的通风单元20;安装在机壳11内部后面的换热器30;和安装在机壳11内侧一端处的电气部件单元40。
更详细地,机壳11包括底板50,用于将通风单元20安装在该底板50上方;自底板50的前方直立安装的前面板52;自底板50的侧面直立安装的侧面板54;安装在前面板52和侧面板54的上方的上面板58;安装在底板50前方拐角上的前角架55,和安装在底板50后方拐角处的后角架56。
另外,在前面板52上形成有预定尺寸的前排气口14,在上面板58上形成有预定尺寸的上排气口16。支架52a和58a安装在前排气口14和上排气口16的边缘上,以便使管道可以牢固地安装在前面板52或上面板58上。在机壳11的后部上形成有吸气口12,换热器30安装在吸气口12的前方。这样,通过吸气口12进入的空气穿过换热器30,从而变得更凉爽或者更热。这里,借助换热器30将吸气口12完全密封住,从而使空气必须穿过换热器30,以便流入吸气口12。前面板52和侧面板54由前角架55和后角架56支撑。
更详细地,角架55、56的下端与底板50相连,其上端与上面板58相连,从而使机壳11不会移动并被牢固地固定。
换热器30的边缘处设有支架32,以连接后角架56。后角架56也具有固定的支架34,用来连接吸气管道(未示出)。与换热器30相连的支撑阀机构35安装在两个后角架56中的一个上。连接室外单元的制冷剂管(未示出)与支撑阀机构35相连,支撑阀机构35与换热器30相连。
支撑底板50的支撑导轨60安装在底板50的下部。具体地讲,支撑导轨60具有弯成“u”形的凹槽部分61和固定到底板50底部上的上部。支撑导轨60固定在底板50底部相对的两端,其间隔均匀,并在底板50上从前到后或从左至右对齐。
通过在底板50底部上安装上述支撑导轨60的方式,当移动室内单元10时,可以将铲车的叉子(未示出)插入到支撑导轨的凹槽部分61内。这样,即使铲车本身在运输的过程中摇摆,也不存在室内单元10滑离铲车的叉子而落下的危险。而且,由于借助螺栓或者螺钉(未示出)将支撑导轨60固定在底板50上,所以安装支撑导轨的作业非常简单。
为确保实现上述效果,使支撑导轨60彼此间隔开预定的距离,以便于插入标准的铲车叉子,并且将凹槽部分61形成具有足够大的宽度,以便可以将铲车的叉子插入其中。
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管道型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后透视图,该图示出侧面板的外侧。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气部件单元40安装在机壳11的内侧,并由侧面板54将该电气部件单元40封闭,避免其暴露在外界。
具体地讲,侧面板5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前角架55和后角架56上。把手53形成在侧面板54的外表面上,这样,当拆卸和装配侧面板54时,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53。
把手53插入并固定在形成于侧面板54上的孔内,或者借助固定部件固定在侧面板54的外表面上。更详细地,如果将把手插入并固定在侧面板54上,则该把手包括插入部分53a,该插入部分插在形成于侧面板54中的孔内;固定在侧面板53上的外表面的固定部分53b;和抓握孔53c,其形成用于使使用者可以插入他的/她的手进入该孔以便抓握。
对于必须打开侧面板以定期维修的应用场合,可以借助侧面板54的边缘使侧面板54与角架55、角架56或上面板58铰接,以便使侧面板沿向上/向下或者从左至右的方向转开。
图4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的拆开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该图示出电气部件单元的结构。图5为放大透视图,其示出图4中示出的电气部件单元的装配结构。
参照图4和5,电气部件单元40的两端插在角架55和56上,然后借助螺栓或者螺钉将这两端固定在角架55、56上。
具体地讲,电气部件单元40包括与角架55和56连接的控制箱42;安装在控制箱42内侧的主印刷电路板(PCB)45;为通风单元20提供电流的马达驱动器(未示出);和为马达驱动器(未示出)提供直流电流的智能功率模块(IPM)(未示出)。
更详细地,智能功率模块IPM是与专用驱动器组合在单个外壳内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智能功率模块IPM是最近研制出的部件,其被应用在大功率马达控制领域中多种控制功率的场合。智能功率模块IPM包括驱动器IC,高电流保护电路,短路保护电路和许多其它的内部保护电路。该智能功率模块IPM减小了马达驱动器的尺寸,并具有能耗低和尺寸小的优点。
将控制箱42加工成立方体形,主印刷电路板45安装在控制箱42内,可以借助侧面板54将该控制箱的前部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当拆开侧面板54时,就会暴露出电气部件单元40的内部,这便于维修。控制箱42由侧面板54封闭,以防止电气部件暴露在外部。
控制箱42两端都具有形成的凸缘44,该凸缘自控制箱伸出以连接角架55和56。
角架55和56的内端包括凸缘57,该凸缘延伸并压靠控制箱42凸缘44的前部,凸缘57的上部具有开到预定深度的闩锁槽口57a。并且,控制箱42的凸缘44具有闩锁结构47,该闩锁结构自凸缘44的前部延伸以将角架55的凸缘57锁住。闩锁结构47的下部具有向上开到预定深度的闩锁槽口47a。
更详细地,在闩锁结构47中形成的闩锁槽口47a和在角架55、56上部内形成的闩锁槽口57a连接在一起,以将控制箱42固定在角架55和56上。角架55、56的凸缘57和控制箱42的闩锁结构47分别沿相交的方向形成,以便通过使闩锁结构47和凸缘57彼此交叉的方式固定。从而,装配人员只要使控制箱42压靠凸缘57的后表面,并降下控制箱42,就可以将闩锁结构47和凸缘57彼此牢固地连接。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装配作业。
如果需要进一步固定,则装配人员可以使用紧固部件将控制箱42固定到角架55上。
图6为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管道型空调器的底板上的通风单元的透视图。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风单元20包括固定在机壳11上的风机架22,将室内空气吸入机壳11内的风机24,驱动风机24的马达70,将借助风机24流通的空气引导至排气口14的风机罩28,和将马达70固定在风机罩28一侧上的支撑部件90。
更详细地,风机24可以为多叶片风机,该风机从风机罩28的两侧吸入空气,并通过风机罩28的前排气口排放空气。
另外,风机架22的骨架呈立方体形,并且具有固定在风机架内的风机罩28。风机架用来将风机罩28固定在底板50上。
这里,上密封盖21安装在通风架22的上方,该上密封盖21用来密封形成在上面板58上的上排气口16。此外,下密封盖23安装在通风架22的下部上,密封盖23用来密封形成在前面板52上的前排气口14。当将通风单元20安装在底板50上,以便打开前排气口14时,则由上密封盖21密封形成在上面板58上的上排气口16,上密封盖21安装在风机架22的上方。反之,当将通风单元20安装在底板50上,以便打开上排气口时,则由下密封盖23密封形成在前面板52上的前排气口14,下密封盖23安装在风机架11的下部。
另外,当将上面板58安置在通风单元20的上方时,则上密封罩21或前密封盖23分别与上面板58或前面板52的外表面形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说,密封盖21、23没有从上面板58或前面板52突出来,它们是和上面板58或前面板52齐平的。
将密封盖21、23与安装在底板50上的通风架22装配成一体,因此,关闭排气口14或16的过程包括安装前面板52或上面板58,和安装通风单元20。
类似地,为封闭排气口14和16中的一个,当将密封盖21、23与通风单元20连接成一体,则无需安装单独的罩盖。
下面将参照图对通风单元的各个部件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7为侧面剖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风单元的内部结构。图8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通风单元的风机的透视图,图9为图8中的风机的平面图。
参照图7至9,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风单元20固定在风机架22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风单元20包括通风架22,固定在通风架22上的风机罩28,安装在风机罩28内用来吸入空气的风机24,用来使风机24转动的马达70,和将马达70固定在风机罩28一侧上的支撑部件90。
更详细地,驱动风机24的马达70可以为无刷直流(BLDC)马达。风机罩28固定在风机架22上,风机罩28具有吸气口28a、28b,吸气口28a、28b分别形成在风机罩的左侧和右侧。马达70安装在其中一个吸气口28a、28b处。这里,每个吸气口28a、28b都具有在预定的弯曲部分向内弯曲的遮板。
马达70包括与风机24相连的轴71,与轴71的一端连接的转子72,和安装成向内与转子72的内表面间隔预定的间隙的定子80。定子80固定地安装在支撑部件90上。轴71穿过风机24的中心,并与风机24一体转动。
此外,风机24带有叶片24a和连接并固定叶片24a的板片24b。
具体地讲,套筒27轴连接至轴71的外表面上,并且风机24通过套筒27连接在轴71上。
更具体地讲,套筒27包括柱状部分27a(轴71穿过该柱状部分)和凸缘部分27b,该凸缘部分27b沿径向自柱状部分27a向外突出,并且板片24b牢固地与该凸缘部分连接。另外,套筒27的凸缘部分27b具有安装在其上面的铆钉27c,用来连接板片24b和套筒27的凸缘27b。为将套筒固定到轴71上,套筒27的柱状部分27a具有螺栓27d,这些螺栓穿过柱状部分插入其中。
下面将参照图对马达和支撑部件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0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安装于支撑部件的马达的剖面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马达转子的断面透视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马达定子的透视图。图13为图12中示出的定子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0至1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马达70包括与轴71连接的转动转子72和定子80,该定子80向内安装到转子72并固定在支撑部件90上。
具体地讲,转子72包括与轴71连接的转子套筒73;与转子套筒73连接并安装成覆盖住定子80的转子罩75;和安装在转子罩75上并与定子80间隔预定的间隙的磁体76。
更详细地,在转子套筒73的内表面和轴71的外表面上形成锯齿(未示出),以便使它们各自的锯齿相互啮合。借助螺栓71a或者其它固定部件将轴71和转子套筒73固定在一起。这里,转子套筒73可以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
此外,用螺栓73a将转子套筒73和转子罩75固定在一起。虽然未示出,但是转子套筒可以连接在转子罩的外侧。
磁体76固定在圆柱形转子罩75的内表面上,以使定子转动并与定子相互作用。这里,抵靠突出部75f安置磁体76,并沿转子罩75的内壁圆柱的形成磁体76。所述边缘75f是在转子罩75的内壁形成的。
转子罩75包括大致呈盘状的基底表面75a,和自基底表面75a的边缘垂直伸出的侧壁75b。侧壁75b通过突出部75f至少成一级阶梯。在转子罩75为钢板的情况下,通过压制成型使基底表面75a和侧壁75b一体成型。
这里,侧壁75b的端部具有弯曲部分75c,将该弯曲部分弯曲成向外张开的形式,从而在转子高速转动时,该弯曲部分75c使侧壁75b具有防止转子72变形的刚度并可以防止出现由上述变形产生的噪音。
转子罩75基底表面75a的内部包括突出的轮毂75d,用来安装转子套筒73;和冷却翅片75e,用来将空气从马达罩75外部引导至马达罩75内。具体地讲,冷却翅片75e是采用切缝工艺形成的,以向内弯曲至转子罩75中。形成有多个冷却翅片75e,并且这些冷却翅片绕所述轴沿径向布置。沿转子罩75的内侧壁面76b也安装有多个磁体76。
轮毂75d内形成有多个孔,固定部件穿过这些孔来连接转子套筒73。
定子80包括形成齿82a的芯板82;缠绕在线圈板82上的线圈84;和包围线圈板82的绝缘器86。
更具体地,线圈板82呈单个叠层的形式,其钢质部分螺旋缠绕有导线,从而导线板82的整体形状为环形。
进一步详细地讲,在线圈板82呈环形的情况下,齿82a沿径向环绕线圈板82设置。多个线圈板82互相堆叠在彼此之上。另外,线圈84在多层齿82a周围缠绕多次。
绝缘器86包括上绝缘器86a和下绝缘器86b,上绝缘器86a与线圈板82的上端相连,下绝缘器86b环绕线圈板82的下端并与之相连。绝缘器86可以和本实施例中的不一样,其可以呈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制造过程中将线圈板插入到树脂中。
在垂直方向上,绝缘器86比线圈84的厚度突出来的更多,也就是说,肋棱86c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超过线圈84的厚度突出出来,所述肋棱86c覆盖线圈板82的齿82a,所述线圈84环绕齿82a。
上绝缘器86a和下绝缘器86b分别具有从其内部向内突出的连接部87。上绝缘器86a的连接部87面向下绝缘器86b的连接部。更详细地讲,至少形成三个自芯板82向内突出的连接部87。连接部87内形成有预定直径的连接孔87a。压装金属管87b,使其穿过上绝缘器86a和下绝缘器86b的连接部87,以便使金属管87b将上绝缘器86a和下绝缘器86b固定在芯板82的外表面周围。
这里,连接部87的垂直长度(厚度)比堆叠芯板82的厚度大20%或者更多。这是由于为在马达运行过程中,能够承受产生的振动,必须要将连接部87形成至少比堆叠芯板82厚20%。
定子80与支撑部件90相连,该定子临近风机罩28的吸气口28a。马达70由流过风机罩28的空气冷却。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支撑部件的后透视图。图15为图14中的支撑部件的前透视图。
参照图14和15,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支撑部件90包括轴承箱92,该轴承箱自支撑部件90向前延伸预定的距离,并支撑穿过轴承箱92插入的轴71。
更具体地,支撑部件90具有其中安装有轴承91的轴承箱92,轴承91支撑轴71;固定臂94,固定臂94自轴承箱92的下部外表面沿径向伸出,以连接并固定在风机罩28上,和形成于固定臂94下方的定子安装部96,该定子安装部用来连接并固定定子80。
另外,形成贯穿轴承箱92的长孔92a,该长孔用于供轴71穿过其中,多个轴承91安装在长孔92a内,轴承用于支撑轴71的外表面。
定子安装部96借助螺栓等固定在定子80上,该定子安装部呈扁圆盘形,其底部具有预定的直径,并与轴承箱92组合成一体。
这里,定子安装部96不仅具有用来供固定部件穿过其中以固定定子80的孔96a,而且还形成有较宽的通孔96b,通孔96b用来将定子80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
三个固定臂94形成三角架,固定臂94自轴承箱92的外表面沿径向延伸,其端部形成有预定尺寸的孔94a。穿过孔94a插入螺栓95,以便使支撑部件90连接在风机罩28的侧面上。
更详细地,安装部件97插在固定臂94的端部和风机罩28之间。安装部件97吸收由马达70和风机24引起的振动。因此,安装部件97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支撑部件90可以由铝材浇铸而成。
此外,还形成有加强筋98,以连接固定臂94的上表面和支撑部件90轴承箱92的外表面。加强筋98防止固定臂94弯曲或者断裂,以增大支撑部件90的结构强度。
图16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装配和拆卸过程。
参照图16,下面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10的装配和拆卸过程。
首先,为装配室内单元,装配人员要将支撑导轨60固定在底板50的下部,并将通风架22(通风单元20固定在该通风架上)固定到底板50的上表面上。
这里,要调整风机24的安装位置,以便使风机罩28的排气口与下述排气口匹配,所述排气口为前面板52的前排气口14中的一个或者上面板58的上排气口16中的一个。更详细地,当通风架22的排气口与前排气口14连通时,上密封罩21将上排气口16封闭。
然后,装配人员分别在底板50的四个角部连接角架55和56,并将电气部件单元40连接在一端上。
再次对电气部件单元40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使电气部件单元40的控制箱42向下移动,以便使闩锁部件47锁住凸缘57的闩锁槽口57a。所述闩锁部件47形成在控制箱42的任一侧上,所述闩锁槽口57a形成在角架55上。控制箱42的闩锁部件47闭锁并固定在角架55的凸缘57上,借助固定部件连接闩锁部件和凸缘57。
接下来,装配人员将安装在控制箱42内的电线连接到通风单元20的马达70上,以便可以通过电气部件单元40控制马达70。然后,将侧面板54连接在前角架55和后脚架56之间,以密封电气部件单元40。
然后,装配人员将换热器30装配在机壳11的后部。将余下的侧面板54和前面板52分别连接到角架55和56上。在装配好侧面板54和前面板52之后,装配人员将上面板58安装在机壳11上,从而完成装配作业。
这里,将封闭上面板58排气口16的上密封盖21与风机架22一体连接,以便使装配人员只需要装配上面板58就可以完成机壳11的装配作业。
将上面板58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齐平的平整表面,并且,如果要将管道(未示出)连接到排气口16上,则将连接管道的单独支架58a连接到上面板的上表面上。
图17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的上方与管道相连;参照图17,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单元10的装配工艺和管道进行说明。
在对图17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将对安装在室内单元10前部的管道2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将管道200设置在室内单元10的前部时,装配人员将支架52a安装在前排气口14的边缘处,然后借助支架52a将管道200连接到前面板52上。
但是,如图17所示,当管道200和机壳11打开的排气口的位置没有重合时,安装人员要拆卸机壳11,以变换排气口的位置和通风单元20的安装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安装人员首先要移去上面板58,以打开机壳11,然后拆卸底板50和通风架22。其次安装人员要向上转动拆掉的通风架22,以便使风机罩28的排气口向上移动。然后再将通风架22固定到底板50上。
这里,通过转动通风架22,使固定在通风架22下部的下密封盖23转动,以将下密封盖23暴露在机壳11的前部,从而使前面板52的前排气口14封闭。然后,装配人员将通风单元20固定到底板50上,并重新装配上面板58,以便使风机罩28的排气口与上面板58的上排气口16对齐。
最后,装配人员安装上面板58的支架58a,并将上面板58连接到管道200上。
下面将说明马达的拆卸过程。
如果室内单元出现故障,则维修人员需要拆卸安装在机壳11内的马达70,维修人员需要将机壳11的侧面板54从角架55上移去。
更详细地,维修人员旋开侧面板54内的螺栓,并将侧面板54从角架55、56上移去。这里,维修人员抓握并拉住安装在侧面板54中的把手53,以防止侧面板掉落。接下来,维修人员将电气部件单元40从角架55上移去。
当拆卸电气部件单元40的控制箱42时,维修人员可以接触安装在通风单元20内的马达70,将暴露的马达70从面板罩28中移去。
更详细地,维修人员移去连接风机罩28和马达70的支撑部件90的螺栓95,并将马达70从风机罩28中移去。
如果维修人员试图想只拆卸马达70的转子72,则他(她)可以通过移去螺栓71a的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可以容易地将转子72从马达处70移去。所述螺栓71a连接转子套筒73和轴71。
此外,当拆卸转子72时,维修人员也可以接触到定子部分80,从而她(他)可以容易地检查有缺陷的部分。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单元10不仅使拆卸马达70的作业无需拆卸通风单元20,而且,为检测马达70的内部,在不首先移去马达70的情况下,也可以移去转子72。
图18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的上方与两个管道相连。图19为透视图,其示出图18中的具有不同管道连接配置的室内单元。图20为图18示出的具有另外不同的管道连接配置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通风单元的剖视图。
参照图19至20,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与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机壳11上安装有多个管道200和300。
具体地讲,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单元10包括连接多个管道200、300的多组排气口,和使空气流过多个管道200和300的通风单元220。
更详细地,多组排气口包括第一排气口组(具有前排气口14a和上排气口16a)和第二排气口组(具有前排气口14b和上排气口16b)。根据管道的数量,可以形成更多组排气口。为了向各组排气口排放空气,安装了具有多个风机的通风单元220,风机的数量与管道的数量相应。除了结构上的上述不同点之外,第二实施例余下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都相同,从而这里就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所述的多个管道包括第一和第二管道200和300,这些管道可以安装在相同的方向(如图19所示)或者彼此不同的方向(如图20所示)。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将机壳11连接到多个管道200和300上,但是机壳11也可以只连接到一个管道上。
具体地讲,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10可以安装在制冷量或者加热量不同的区域,其可以增大或者减少借助风机穿过管道200和300流通的空气量。
例如,可以依照初始设置来冷却或者加热小的室内空间,可以只将第一组排气口(14a与16a)和第二组排气口(14b与16b)中的一组连接到管道上,用封闭部件将没有连接的另外一组排气口密封。如果待冷却或者待加热的室内空间增大,则无需安装额外空调器。可以移去密封排气口组的封闭部件,以便可以利用其它管道,用于可以获得增大的制冷或者加热负载量。
除了初始的设置空间以外,如果增加要冷却或者加热的空间的话,则由于可以在前方连接方向和上方连接方向之间互换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管道连接在机壳11上的方向,因此,该室内单元可以更容易地达到额外的要求。
通过提供专门的风机,以使空气通过机壳11的各个管道200和300,该室内单元就不会造成问题。
但是,尽管在这个实施例中安装了两个风机224和234,以分别使空气流过两个通道200和300,但是这两个风机224和234由相同马达270驱动。
更详细地,马达270具有安装的轴271,使其穿过风机224和234的中心,并且轴271也穿过一个风机罩228,其中马达270安装并连接到临近风机罩238内的风机234。
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风机224和234连接在相同马达270上,但是风机224和234容纳在单独安装的风机罩228和238内。
因此,可以根据管道200和300的连接方向,使风机罩228和238中的一个转动,从而可以变换风机罩排气口的位置。
轴271、风机224、234、和其它结构方面的装配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都相同,因而这里将省略对这些装配作业的说明。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22,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10包括单独的密封盖400,该密封盖用来密封形成于机壳前面板或者上面板上的排气口。
除密封盖400以外,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室内单元1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部件的说明。
更详细地,室内单元10具有由密封盖400密封的排气口(不是与风机罩28的排气口相通的机壳11的排气口)。
图23为剖视图,其示出根据管道的连接位置的通风单元和密封罩的安装位置。图24为剖视图,其示出根据管道连接位置的通风单元和密封罩的一种替代位置。
图23示出管道100连接在室内单元10前部的情形。这里,风机罩28的排气口与前排气口14相通,并且密封盖400与上面板58上的上排气口16连接。
图24示出管道100连接在室内单元10上方的情形。这里,向上转动通风单元20,以便使风机罩28的排气口与上排气口16连通。并且,密封盖400与前面板52上的前排气口14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单元可以将形成在室内单元的机壳上的多个排气口中一个连接到单个管道上。这样就可以根据室内单元的安装位置和待连接的管道的位置,自由地变换管道在机壳上的连接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空调器室内单元内安装并使用了无刷直流(BLDC)马达,由于与其它类型的马达相比,这种马达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所以使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得以改进。
根据本发明,室内单元内安装的无刷直流马达具有其固定在风机罩上的定子罩,因此,这简化了无刷直流马达的装配作业,并减小了其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无刷直流马达具有三臂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风机上,从而可以通过风机罩的任一侧自由地引入空气。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可以连接在多个管道上。在前面板和上面板上形成与这些管道连接的排气口,因此可以使排气口容易配装管道的安装位置。因此,多个管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按照彼此不同的方向连接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上,从而可以变换来自室内单元的空气的排放方向。
此外,也可以只从多个管道中的其中一个管道排放空气,以变换室内单元的负载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可以在相同或者不同方向上变换多个管道,从而减少了安装室内单元的空间限制。
由于该空调器室内单元具有固定在其底部的支撑导轨,因此,可以使用铲车容易地运输该室内单元。
当连接到管道上的排气单元在空调器室内单元上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可以转动并装配通风单元的机架,因此可以密封未使用的排气口。
最后,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可使得密封排气口的盖子与通风单元一体形成,因此密封盖的表面可以与前面板或者上面板的表面齐平。这样,在运输室内单元的过程中,密封盖的连接区域不会阻碍外部的物体,并不会受到损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形。因而,如果对本发明做出的多种修改和变形落在在后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包括这样的修改和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一机壳,包括形成于其不同表面上的多个排气口;一安装在机壳一侧内的换热器;和至少一个通风单元,安装在机壳内侧并包括有选择地与机壳多个排气口中的一个连通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换热器安装在机壳一侧的边缘上,带有直接形成在换热器的后面的吸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通风单元的排气口与机壳的其中一个排气口连通,并且与通风单元的排气口连通的机壳排气口连接在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连通通风单元排气口的机壳排气口是打开的,同时余下的机壳排气口是封闭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根据通风单元排气口的方向来变换打开的机壳排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还包括密封部件,用来密封未与通风单元的排气口连通的机壳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密封部件连接在机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密封部件与通风单元一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形成在机壳上的排气口形成于机壳的前表面和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通风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机壳上的风机架;一固定在风机架上的风机罩,并且形成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放口;一设置在风机罩内的风机,用来吸入和排出空气;和一用来驱动风机的马达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马达组件具有一固定在风机罩上的支撑部件;一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定子;一环绕定子外表面的转动的转子;和一穿过定子的中心并连接在转子上的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机壳内的电子部件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机壳还包括一底板;一竖直地安装在底板拐角处的角架;一竖直地安装在底板前方处的前面板;一竖直地安装在底板侧面的侧面板;和一安装在角架上方的上面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机壳还包括紧密地固着在侧面板的内侧上并与角架连接的控制箱。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机壳底部并包括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部分的支撑导轨。
16.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一底板;一机壳,包括竖直地安装在底板前方的前面板,竖直地安装在底板侧面的侧面板,安装在前面板和侧面板上方的上面板,和用来连接侧面板与前面板的角架;至少一个安装在底板上的通风单元,用来吸入并排放室内空气;和一安装在机壳内部后方的换热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机壳还包括一组具有形成在前面板上的排气口和形成在上面板上的排气口的排气口,并且该组排气口的数量与通风单元的数量相对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分别定位通风单元以对应机壳的各组排气口;通风单元分别具有与构成机壳的多组排气口中一组的排气口中的一个相连的排气口,并且沿相同或者不同的方向安装通风单元的各个排气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侧面板与角架枢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只有侧面板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枢接在机壳上,以使得可更换或者维修通风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侧面板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把手。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角架具有通过凸缘部分连接其上的控制箱,并且该控制箱具有由侧面板密封的开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凸缘部分包括形成于角架上的凸缘和自控制箱任一侧突出来的凸缘,并且形成于角架上的凸缘和自控制箱任一侧突出来的凸缘互锁。
24.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一底板;一机壳,连接在底板上并包括形成在其前表面和/或上表面上的排气口;一安装在机壳内侧的换热器;和一与底板连接的通风单元,用来吸入室内空气,其中该通风单元包括用来吸入室内空气的风机;用来驱动风机的马达;用来引导由风机吸入的空气的排放方向的风机罩;和与底板连接用来支撑风机罩的风机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通风单元还包括连接在风机架上的密封盖,该密封盖将形成于机壳上的排气口中的一个密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当密封盖安装在除了风机罩排气口所在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并且风机罩的排气口与机壳的其中一个排气口连通时,密封盖密封机壳的另一排气口。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与风机罩排气口连通的机壳排气口连接在管道上,并可改变风机架的安装位置,以根据管道的连接位置变换风机罩排气口的方向。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当密封盖密封机壳的其中一个排气口时,机壳和密封盖形成彼此齐平。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马达为外转子式无刷直流(BLDC)马达。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通风单元还包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所述风机罩的空气吸入口侧,并具有安装在支撑部件的一端上的马达;和一穿过马达的中心并连接在风机上的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支撑部件还包括一容纳轴承的轴承箱,用来支撑穿过该轴承箱的轴;一自轴承箱沿径向伸出并固定在风机罩的一侧上的固定臂;和一位于轴承箱后部处具有预定直径的定子安装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室内单元,还具有插在固定臂和风机罩之间的减振部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马达具有转子和连接在转子外侧的定子,轴通过套筒与转子一体连接,并且定子固定在支撑部件的一端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室内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通风单元,其包括一通过转动轴进一步连接在马达上的辅助风机;一封装辅助风机的辅助风机罩;和一用来支撑辅助风机罩的辅助风机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可以分别安装通风单元和至少一个辅助通风单元,以便将风机罩的排气口设置在相同的或者彼此不同的方向上。
36.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一底板;一机壳,包括竖直地连接在底板上的前面板、侧面板和上面板;一安装在侧面板一侧上的控制箱;一固定在机壳内侧的风机组件;一用来驱动风机组件的马达组件;和一连接在底板底部的支撑导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更换或者维修马达组件的操作包括第一步枢转或拆卸侧面板;第二步拆卸控制箱;和第三步通过机壳的侧开口拆卸马达组件。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支撑导轨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设置沿从左至右或从前至后的方向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安装在底板的底部上的一对导轨。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封装风机并在其侧面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风机罩,并且马达组件包括马达支撑部件和马达,马达支撑部件连接在风机罩一侧处的吸气口周边上,马达连接在马达支撑部件的端部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风机为多叶片风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机壳、换热器和至少一个通风单元。机壳包括形成在其不同表面上的多个排气口。换热器安装在机壳的一个侧面内。通风单元安装在机壳内侧,并包括有选择地与机壳多个排气口中的一个连通的排气口。
文档编号F24F1/00GK1847735SQ20061007941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7日
发明者姜栋云, 金龙泽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