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6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人们习惯所称的水空调实际上就是申请人在上面提到的地源空调,它是
利用井水和/或深井水实现热交换。依据常识,井水的温度大约在20'C左右, 由于井水属于地下水, 一般地讲是恒温的,在一年四季内变化并不大,原因 在于处在地底下的水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甚小,夏天的井水同冬天的井水, 其温度变化最多在2—3度左右。冬天,地面温度降得很低,而井水要比地面 上的气温高得多,当人们接触井水时便感觉暖和;反之,在夏季,地面温度 高,而井水要比地面上的气温低得多,当人们接触井水时便感觉十分凉快。 水空调或称地源空调就是基于该机理在夏天对室内降温,在冬天对室内保暖。 利用水空调的长处是节能、环保以及体现经济性。
利用地源水进行热交换需要使用热交换器,关于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在 中国专利文献中已不乏有报道,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 CN2148915Y推荐有冷热水空调送风器的热交换器;又如CN200941031Y 介绍有一种新型表面亲水空调热交换器;还如CN2460卯8Y公诸有一种壁 挂式空调防冻标冷器;再如CN2451980Y披露有一种全自动循环水空调标 冷器,等等。
上述专利文献所提及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具有一进水口 61和一出水口 62的管体6和彼此以间隔布置地结合在管体6上的一组翅片7。 使用时,以夏天使用为例,在泵的作用下,井水即地源水从进水口61进入管 体6(管体6的中部是弯曲的),然后从出水口62流出形成循环回路,在该过 程中,使各翅片7之间的空气降温,在风扇的作用下,将低温空气送至室内, 使室内降温;反之,在冬天,将温暖空气送至室内,使室内的环境温度提高。
上述热交换器的长处是结构简单,但是存在以下欠缺在换热过程中, 由于空气进入和流出热交换器的翅片的流动方向与水流方向呈垂直关系,因 为翅片7与管体6构成垂直的交错关系,即两者呈十字关系,因此空气吸热 或放热时间甚短,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翅片后产生的温差小,在单位时间内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少,故出风口温度与地源水温差较大,热交换效率低下, 在冬天几乎没有利用的价值,即使是夏天,制冷效果也是极不理想的。在极 端气候如恶热、恶冷天气,距出水口附近的翅片的很大部分的温度与环境温 度几乎相等,即,接近于出水口处的翅片实质上不参与热交换。鉴于我国大
部分地区的地源水与空气的温差在水空调使用季节最大也不会超过20'C,因 此,在如此低温差即2(TC左右的差异下使用铝质的翅片着实是一种浪费,而 且翅片制造工艺烦琐,材料耗用量大、成本高。因此,如何使出风口的温度 与地源水之间的温差縮小而藉以改善热交换效率成了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并 且渴望解决的技术问题。或许因目前未对该技术问题有所突破,从而导致地 源空调的推广应用十分困难。本申请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找到了解决上述 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地源空调的出风口温度与地源水温度趋 于一致而藉以改善热交换效率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它包括第一、 第二水槽和一组散热管,所述的第一水槽上延接有一第一水管接口,而所述 的第二水槽上延接有一第二水管接口,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槽 相连接并且与第一水槽相通,而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槽连接 并且与第二水槽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水槽内并且沿第一水槽的 高度方向设置有一分流板,在分流板上开设有细微的分流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水槽彼此保持对 角设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材料为铝或铜。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材料为铝。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各管体之间是 不接触的。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管体是弯曲
的,所述弯曲呈s弯曲或呈z字形弯曲。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水槽为引入水水槽, 所述的第一水管接口为用于将水引入到第一水槽内的引入水接口。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水槽为引出水水槽, 所述的第二水管接口为用于将水引出第二水槽的引出水接口。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水管接口在第一水 槽上的位置是居于第一水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确保经一组散热管换热后使出风口的温度与 地源水的温度趋向一致,从而使热交换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整体结构简单。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让专利局的贵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和彻悟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申请人将结合附图在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 式作详细说明。唯,申请人在实施例中的所有说明均不是构成对本发明方案 的限制,因此,任何人只要在本发明方案的启示下所做出的纯属形式上的而 并非为实质性的等效变化和改型都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范畴并
且视为主张权利保护的范围。
请见图1 ,给出了 一组数量并不受到图示数量限制的自下而上或称自上而
下地有序排列的一组散热管3,作为实施例,图中示意了十四层且每层有三根 散热管3所构成的散热管群,各根散热管3之间是不接触的,并且每根散热 管3呈Z字形弯曲。对于散热管的材料既可以是采用铜管,也可以是采用铝 管,还可以采用铁管,本实施例选择铝管。各散热管3的一端与第一水槽1 联结并且使散热管3的第一管口 31与第一水槽1相通,各散热管3的另一端 与第二水槽2联结并且使散热管3的第二管口32 (图3示)与第二水槽2相 通。于是,在第一、第二水槽l、 2的高度方向完整地联结一组散热管3,第 一、第二水槽l、 2优选采用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申请人选择第一水槽1为用于引入地源水即井水或深井 水(以下同)的引入水水槽,因此,延接在第一水槽l上的第一水管接口 11 担当着引入水接口的任务,即,将地源水引入到第一水槽l内。由于已经选 取了第一水槽1为引入水水槽,因此在该第一水槽1中设置分流板4,设置方 式是将分流板4的两侧侧缘与第一水槽1的对应内壁焊固,分流板4上以密 布状态地开设有分流孔41。
针对上述实施例,如果将第二水槽2选择为引入水水槽,延接在第二水 槽2上的第二水管接口21变为用于将地源水引入到第二水槽2内的引入水接 口,而将第一水槽l选定为引出水水槽,延接在第一水槽1上的第一水管接 口 ll变为用于将第一水槽l中的水引出的引出水接口,在这种情形下需将具 有分流孔41的分流板4移植到第二水槽2中,图中标示的用于代表或称示意 气流流向的箭头的方向则相反,对于这种情况应当视为与前述的情形等效。
应用例
依据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常识,本发明的由前述实施例结构的热交换 器在使用状态下是被配置在壳体内的,若作为民用,那么借用于常规的空调
壳体,即,将本发明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设置于日常所见的民用空调的壳
体的壳腔中;若为工业用,那么可以根据需要的规格尺寸定制一壳体,同样 将本发明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设置于定制的壳体的壳腔中。
请见图2和图3,为了便于理解,申请人在图2中以局部剖视的方式剖 去了作为壳体的顶板,壳体包括一对侧板5,将第一、第二水槽l、 2与侧板 5固定,固定方式优选但非限于地采用焊接。使用本发明时,在水泵的作用下, 地源水从第一水管接口 11引入第一水槽1,经分流板4均匀分流从各散热管 3的第一管口31引入,进而自各散热管3的第二管口32 (图3示)引至第二 水槽2,进而由接续于第二水槽2上的第二水管接口21引出,回到另一井中 或者地下,从而构成地源水的循环回流。与此同时,由配置在进风口5a处的 风扇的作用下,空气从出风口5b引出到室内。若为夏季,则经散热管3热交 换后得到降温的空气从出风口5b引出;若为冬季,则经散热管3热交换后得 到升温的空气从出风口5b引出。由上述的说明可知,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水流 的方向是保持平行并且是相反的,整个散热管3始终全部处于热交换状态, 而并不象已有技术那样两者呈垂直即相交而导致热交换时间短、不充分,因 此本发明结构能体现热交换时间长,热交换效率高的长处。
经本申请人对出风口 5b的空气温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出风口 5b 的空气温度与地源水温度仅相差± 1'C ,基本上体现了与地源水温度相一致的 程度,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应当是极致的。此外,从制造工艺和制 作成本而言,本发明远比已有技术即图3所示结构来得简单和价廉。毋容置 疑,本发明方案不失为对公知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的一大革新之举。
权利要求
1、一种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第二水槽(1、2)和一组散热管(3),所述的第一水槽(1)上延接有一第一水管接口(11),而所述的第二水槽(2)上延接有一第二水管接口(21),所述的一组散热管(3)的一端与第一水槽(1)相连接并且与第一水槽(1)相通,而所述的一组散热管(3)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槽(2)连接并且与第二水槽(2)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水槽(l)内并且沿第一水槽(l)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一分流板(4),在分流板(4) 上开设有细微的分流孔(4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第二水槽(l、 2)彼此保持对角设置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 组散热管(3)的材料为铝或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 组散热管(3)的材料为铝。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组散热管(3)的各管体之间是不接触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 组散热管(3)的管体是弯曲的,所述弯曲呈S弯曲或呈Z字形弯曲。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水槽(l)为引入水水槽,所述的第一水管接口(ll)为用于将水引入到第一水 槽(l)内的引入水接口。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二水槽(2)为引出水水槽,所述的第二水管接口(21)为用于将水引出第二水槽 (2)的引出水接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水管接口(ll)在第一水槽(l)上的位置是居于第一水槽(l)的高度方向 的中部。
全文摘要
一种地源空调的热交换器,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第二水槽和一组散热管,所述的第一水槽上延接有一第一水管接口,而所述的第二水槽上延接有一第二水管接口,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槽相连接并且与第一水槽相通,而所述的一组散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槽连接并且与第二水槽相通。优点能确保经一组散热管换热后使出风口的温度与地源水的温度趋向一致,从而使热交换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整体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1387436SQ200810194910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5日
发明者顾金良 申请人:顾金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