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连熔炉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475178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水连熔炉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英连熔炉,特别是一种无水连熔炉;本发明还涉及用 该无水连熔炉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石英连熔炉包括炉体和炉底板,所述的炉底体为单层 不锈钢,炉体为夹套式炉体,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向夹套中充入循环水进 行冷却,这不仅会使炉温损耗大,而且腐蚀严重,使炉体的使用寿命不足一 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为 合理、节能、使用寿命长的无水连熔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无水连熔炉生产 过程中的冷却保护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 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和炉底板,炉底板上设有出料口,其特点是, 所述的炉底板是由至少2层金属板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属板之间设有 充氮夹层,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无水连熔炉,其特点是,所述的金属板为钼板与/或不锈钢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以上所述的无水连熔炉,其特点是,所述的炉底板是由3层金属板构成的层 状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无水连熔炉生产过程中的冷却 保护方法,其特点是,先向炉底板的充氮夹层内充入氮气,氮气吸收热量升 温后,再进入连熔炉内作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水连熔炉的层状结构增强了炉体强度,在通 入氮气后炉底板层层冷却,吸热升温后的氮气进入炉体内作保护气体使用, 一气多用,使用效果好,不仅炉温损耗小,经测算节电达5%左右,而且消除 了水腐蚀,经测算预计可延长使用寿命达4年左右,还保护水资源,经测算 年节水在150吨左右。


图1为本发明无水连熔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l。参照图l。 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l和炉底板,炉底板 上设有出料口 3,所述的炉底板是由2层金属板2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 属板2之间设有充氮夹层4,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
实施例2。参照图l。 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l和炉底板,炉底板上设有出料口 3,所述的炉底板是由3层金属板2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 属板2之间设有充氮夹层4,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
实施例3。参照图l。 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l和炉底板,炉底板 上设有出料口 3,所述的炉底板是由4层金属板2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 属板2之间设有充氮夹层4,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
实施例4。实施例1所述的无水连熔炉,所述的金属板2为钼板。 实施例5。实施例1所述的无水连熔炉,所述的金属板2为不锈钢板。 实施例6。实施例1所述的无水连熔炉,所述的金属板2为钼板与不锈钢板。
实施例7。 一种应用实施例1-6任何一项所述的无水连熔炉生产过程中的 冷却保护方法,先向炉底板的充氮夹层4内充入氮气,氮气吸收热量升温 后,再进入连熔炉内作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1)和炉底板,炉底板上设有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底板是由至少2层金属板(2)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属板(2)之间设有充氮夹层(4),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连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板(2) 为钼板与/或不锈钢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连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底板是由3 层金属板(2)构成的层状结构。
4、 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无水连熔炉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保护 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向炉底板的充氮夹层(4)内充入氮气,氮气吸 收热量升温后,再进入连熔炉内作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无水连熔炉,它包括炉体和炉底板,炉底板上设有出料口,其特点是,所述的炉底板是由至少2层金属板构成的层状结构,每2层金属板之间设有充氮夹层,在炉底板上还设有氮气出入口。它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无水连熔炉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保护方法,其特点是,先向炉底板的充氮夹层内充入氮气,氮气吸收热量升温后,再进入连熔炉内作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气体使用。本发明无水连熔炉的层状结构增强了炉体强度,在通入氮气后炉底板层层冷却,吸热升温后的氮气进入炉体内作保护气体使用,一气多用,不仅炉温损耗小,经测算节电达5%左右,而且消除了水腐蚀,经测算预计可延长使用寿命达4年左右,还保护水资源,经测算年节水在150吨左右。
文档编号F27D9/00GK101581537SQ20091003354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孙国方, 李玉生 申请人:李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