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824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
背景技术
为解决烹饪油烟的近距离抽吸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案。这类方案中,较早 且具代表性的是申请号为022349715的近距环吸方案,该方案将油烟机、灶具和灶柜集为 一体,并在灶柜台面凹设灶坑,让油烟经灶坑侧壁或顶壁上的负压吸孔(或吸气环)排出。 随后,人们又相继提出了申请号为2005101019627、200720001489X、2007203028678等二十 多种近似方案,但这些方案仅是对前者的变形或完善,并未超出其基本构想的范围。上述方 案虽然克服了各种壁挂式油烟机远距抽吸和占据灶台上方空间的缺陷,但其自身也存在以 下缺陷1、由于灶坑腔体巨大,与现有嵌入式灶具与灶柜的平整结合相比,其美观度下降。 为弥补这一缺陷,有的方案又在灶台表面设置了活动盖板,以便在不使用时遮蔽灶坑。但使 用时盖板需整体上翻,使本来已经克服的占据空间缺陷又回到了方案中。2、为使炒锅能够放入灶坑,不少方案在灶台正面设置了固定把手缺口,不仅降低 了方案美观度,而且不利于用户操作。众所周知,在实际烹饪操作中,炒锅把手要么被左手 握持,要么被右手握持,即把手并不自然正对操作者,因而正向缺口无法使人工舒适操作。 然而,如果将缺口斜向设置,则会彻底破坏灶台的基本美感;如果扩大灶台缺口,其环吸功 效则会下降。3、灶坑加把手缺口的设计,不能兼容多种炒锅,无法满足用户对炒锅的多样性需 求。由于该类方案的抽吸功效直接与环形吸口至锅沿的距离以及环形吸口环绕锅沿的弧度 相关,即距离越近和弧度越大,其抽吸功效越好,反之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抽吸功效。因而,如 果该类方案中的灶坑能够容纳锅耳并能方便用户手持,那么环形吸口与锅沿就会存在很大 间隔;如果在灶坑顶边凹设锅耳及手持空间,又会占据环形吸口位置,使本来就因设置把手 缺口而缺失的环形吸口再度缺失,两种情形都会降低抽吸功效。因此,上述方案在具体实施 中,只能放弃对各种炒锅的兼容性,用户只能被动使用单把无耳炒锅。但炊事经验告述我 们,单把无耳炒锅是相对费力的一种,并非所有用户都适合和愿意使用。4、为增强油烟抽吸效果,上述部分方案增设了封锁上升油烟的吹风装置,而为使 风源卫生洁净,方案中又增设了空气净化装置,使整体结构变得复杂。5、由于基本结构所限,上述方案只能是一种与灶柜合为一体的单一方案,无法满 足用户对灶柜本身及厨房装饰风格的个性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上述缺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由灶柜、面板、底壳、燃烧器及配套装置、锅架、炒锅和风机组成;炒锅安放于锅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底壳结合后的内部空间 被横向隔板分隔为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所述横向隔板边壁有供风管贯穿所述下方空间和 底壳底壁,其中央固定所述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外围有重力传动件、电力驱动结构和环形空 洞;所述环形空洞中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内腔上部有组合风墙,其内腔下部有供风 管贯通内外环壁;所述组合风墙与所述环形风道内环壁之间有导向结构;所述底壳内壁有 环绕所述风洞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通过底壁通孔与结合于所述底壳外壁的集油盒连通; 所述集油槽中有环形刮油板;所述环形刮油板外围有环形分布的纵向过滤板;所述环形刮 油板由齿环和刮板构成;所述风洞上方有环形托架;所述环形托架中央为挡板,中环有固 定螺套,外环与所述环形风道下端相结合,三者通过辐状分布的并列横梁连为整体;所述并 列横梁之间铰接有杠杆;所述杠杆外端与所述组合风墙之间有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环形托 架的空格中有纵向气路管贯通所述横向隔板和所述底壳底壁;所述电力驱动结构由电机、 链条、主动齿轮、螺杆和从动齿轮组成;所述螺杆下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固定螺套结合, 其下端从动齿轮与所述齿环结合;所述重力传动件的上触头与所述锅架接触,其下触头下 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杠杆里端对应;所述风机和电力驱动结构通过内置控制系统受控于 开关按钮。上述面板由面板本体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翻板、环形平板和环形隔热板 组成;所述重力传动件的上触头上穿所述环形隔热板;所述组合风墙位于所述组合翻板下 方,其外型可为弧面状、多棱状和植物状,其表面为材料本色、附加花色、凹凸图案和平面图案。上述面板由面板本体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风墙顶壁、环形平板和环形隔热 板组成;所述重力传动件的上触头上穿所述环形隔热板;所述组合风墙侧壁表面为材料本 色、附加花色、凹凸图案和平面图案。上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壳外壁,其进风口通过所述底壳风洞与所述下方空间连 通,其出风管沿所述底壳外壁延伸至其后方,并通过弹性风管与烟道连通。上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闭合风管与所述风洞及下方空间连通,其出风口通过弹性 风管与烟道连通。上述弹性支撑结构由导杆、弹簧、导套以及结合其间的压缩自锁自开结构组成。上述面板本体空洞及拼合于其中的部件、重力传动件、电力驱动结构、环形风道、 升降托架、环形刮油板和风机等可并列设置,且定位后所述环形风道外环壁下端与所述底 壳内壁接触,所述升降托架挡板将所述进风口挡闭。上述面板与底壳结合后为独立整体与所述灶柜结合使用,所述开关按钮设置在所 述面板本体上。上述面板为灶柜台面,底壳为灶柜内腔隔板,两者与灶柜合为一体,所述开关按钮 设置在灶柜前壁。上述开关按钮被弹性防水板覆盖。使用时,操作开关按钮,环形托架在联动螺杆与固定螺套的相对转动中上升,托举 环形风道、杠杆及组合风墙上升,同时驱动刮油板旋转。当组合风墙上端接近锅沿时,杠杆 受重力传动件下触头作用撬动,托举组合风墙在导向结构约束下相对于环形风道上升。当 组合风墙升至其上端高于锅沿位置时,上升运动停止。受阻于任意锅耳或把手的组合风墙在弹性支撑结构形变回复力支撑下保持较低位置,自动形成容置缺口。风机启动后,其负压通过下方空间和环形风道作用于由组合风墙围成的局部空间,使得炒锅上方空气下行,迫 使油烟翻过锅沿,经环形风道、过滤板、风机和弹性风管排向外部。其间,油烟与过滤板碰撞 集为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油槽。含氧空气自灶柜背壁空隙经供风管流入燃烧区。 当炒锅离开锅架时,组合风墙在自身重力作用及导向结构约束下下降至低于锅沿高度,利 于炒锅移动。当炒锅重新安放于锅架上时,组合风墙恢复上升状态。由于压缩自锁自开结构 的存在,组合风墙的任意一个都可被压缩自锁,形成所需的固定或不固定容置及观火缺口。 使用完毕,操作开关按钮,风机关闭,环形托架在联动螺杆与固定螺套的反向相对转动中下 降,刮油板在反向旋转中将集油刮入集油盒,组合风墙回复初始状态。在上述并列设置的情 况下,环形托架挡板将风机进风口重新挡闭,阻止逆风倒灌;环形风道外环壁下端与底壳内 壁接触,使得一个运行单元的负压与另一停运单元不相关联。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消除了固定灶腔和把手缺口,无需盖板,使用时不 占据灶台上方空间,不使用时灶台平整,更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组合风墙的任意一个都可配 合任一锅耳和把手结构自动或手动形成缺口,不仅提高了与各类炒锅的兼容性,用户可以 自由选择炒锅,而且所述缺口可在随意位置形成,使烹饪操作更加方便舒适;风机负压直接 作用于组合风墙围成的环形腔体,无须借助吹风和空气净化装置就能实现目的;整体结构 即可与灶柜分体制造,也可与灶柜合为一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本实用新型具有节 能、环保、美观以及使用方便和需求满足度高的特点。

图1、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的立体结构主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的立体结构俯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的立体结构仰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与灶柜结合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与灶柜合为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7、本实用新型左灶形成与双耳炒锅相配合的横向对称缺口和右灶形成与直筒 锅相配合的无缺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左灶形成与单把单耳炒锅相配合的斜向对称缺口和右灶形成与 单把无耳炒锅相配合的斜向单一缺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适用炒锅(A)双耳炒锅、(B)单把单耳炒锅、(C)单把无耳炒锅和 (D)直筒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本实用新型组合风墙与导向结构和弹性支撑结构相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11、本实用新型重力传动件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12、本实用新型环形托架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13、本实用新型环形风道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14、本实用新型横向隔板和电力驱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本实用新型底壳内腔结构及过滤板定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6]图16、本实用新型环形刮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本实用新型为独立整体与灶柜结合使用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18、本实用新型面板和组合风墙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8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由灶柜1、面板2、底壳3、 横向隔板4、电动结构5、重力传动结构6、过滤板7、燃烧器8、锅架9和辅助结构10组成。底壳3的底壁上有风洞31、气路管32和33、集油槽34、供风管35。集油槽34通 过导油槽36连通集油孔37。集油孔37外壁结合集油盒38。气路管32和33为燃气管和 导线提供闭合通路。供风管35为燃烧区提供自然进风。过滤板7成环形排列,其下端与集 油槽34的外环对应。辅助结构10包括弹性风管101和组合装饰壳102。组合装饰壳102可随空间布局 变化组合。定位后,组合装饰壳102至少将弹性风管101遮蔽。横向隔板4将面板2与底壳3结合后的内部空间分为上方空间41和下方空间42。 横向隔板4中央固定燃烧器8。燃烧器8外围有环形空洞43、气路管32和33出口 44和 45、供风管35出口 46、环形分布的上凹槽47。电动结构5包括电力驱动结构51、环形托架52、环形风道53、组合风墙54、环形刮 油板55和风机56。环形风道53设置在环形空洞43中,其下部有供风管533将其内环壁531和外环 壁532连为整体。内环壁531下端有与上凹槽47对应的纵向缝隙5311,其上部内壁固定有 环形分布的导向结构5312。环形托架52设置在下方空间42中,其中央为挡板521,中环522上有固定螺套 5221,外环523与环形风道53下端相结合。挡板521、中环522和外环523通过辐状分布的 并列横梁524连为整体。并列横梁524上有铰接部5241。定位后,环形风道53固定在外环 523上,其下端与底壳3接触,挡板521将风洞31挡闭。电力驱动结构51包括电机511、链条512、主动齿轮513和螺杆514。螺杆514下 端有从动齿轮5141。电机511、链条512和主动齿轮513设置在上方空间41,螺杆514下穿 横向隔板4与固定螺套5221结合,其从动齿轮5141位于固定螺套5221下方。定位后,固 定螺套5221接近从动齿轮5141。环形刮油板55包括齿环551和刮板552。定位后,刮板552落入集油槽34,齿环 551与从动齿轮5141齿合。组合风墙54设置在环形风道53上部,由顶壁541和侧壁542构成。侧壁542下端 有与外环壁532相配合的外折边5421,其内壁有铰接部5422和滑杆5423、5424。定位后, 滑杆5423、5424与导向结构5312结合。面板2由面板本体21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风墙顶壁541、环形平板22和环 形隔热板23组成。锅架9安放于环形隔热板23上,炒锅安放于锅架9上。风机56的涡壳561固定在底壳3外壁,其进风口通过风洞31与下方空间42连通, 其出风管562沿底壳3外壁延伸至其后方,并通过弹性风管101与烟道连通。但事实上,风 机56的进风口还可通过闭合风管与风洞31及下方空间42连通,其出风口通过弹性风管101与烟道连通,在此情况下,两灶可共用一台风机。 重力传动结构6 包括重力传动件61、杠杆62和弹性支撑结构63。弹性支撑结构63 至少包括导杆631、弹簧632和导套633。导套633上端结合于铰接部5422。为使弹簧632 能够保持某一压缩状态,在导杆631、弹簧632和导套633之间还设有“压缩自锁自开结构”。 由于该结构已在开关按钮、伸缩笔和笔芯盒等结构中广泛存在,故具体说明及附图省略。重 力传动件61环绕燃烧器8,其包括环体611、上触头612和下触头613。上触头612上穿环 形隔热板23与锅架9接触,下触头613下穿横向隔板4。杠杆62结合于铰接部5241,其外 端与导杆631下端铰接,并与纵向缝隙5311和上凹槽47对应,其里端与下触头613对应。控制开关24包括开关按钮241和覆盖其上的弹性防水板242。风机56和电力驱 动结构51通过内置控制系统受控于开关按钮241。附图18提供了面板2和组合风墙54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组合风墙54'顶壁位 于面板2下方,不再作为面板2的组成部分,而代之以组合翻板25'。亦即面板2由面板本 体21'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翻板25'、环形平板22'和环形隔热板23'组成。组 合翻板25'即可铰接于环形平板22'上,也可铰接在面板本体21'或横向隔板4的支架 上。组合翻板25'在受到组合风墙54'的上顶作用时上翻,在失去作用时恢复。由于组合 风墙54'顶壁不再作为面板2的组成部分,因而其选材和造型可以多样化。例如在造型方 面,可采用弧面状、多棱状(如宝石状等)和植物状(如花瓣状等),其表面可为材料本色, 也可有附加花色、凹凸图案和平面图案等,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度。上述锅架9、重力传动件61以及炒锅施于杠杆62的重力之和与杠杆62里段力臂 长度的乘积大于杠杆62外端力矩,同时锅架9和重力传动件61施于杠杆62的重力之和与 杠杆62里段力臂长度的乘积小于杠杆62外端力矩。上述面板2与底壳3结合后为独立整体与灶柜1结合使用,开关按钮241设置在 面板本体21上。在此实施方式下,用户可以个性化设计灶柜和厨房装修风格。上述面板2为灶柜1台面,底壳3为灶柜1内腔隔板,两者与灶柜1合为一体,开 关按钮241设置在灶柜1前壁。使用时,操作开关按钮241,环形托架52在螺杆514与固定螺套5221的相对转动 中上升,托举环形风道53、导向结构5312、组合风墙54、杠杆62和弹性支撑结构63上升,同 时驱动环形刮油板55旋转。当组合风墙54上端接近锅沿时,杠杆62受下触头613作用撬 动,其外端自纵向缝隙5311进入上凹槽47,托举组合风墙54在导向结构5312约束下相对 于环形风道53上升。当组合风墙54升至其上端高于锅沿位置时,上升运动停止。个别受 阻于任意锅耳或把手的组合风墙54在弹性支撑结构63形变回复力支撑下保持较低位置, 自动形成容置缺口。风机56启动后,其负压通过下方空间42和环形风道53作用于由组合 风墙54围成的局部空间,使得炒锅上方空气下行,迫使油烟翻过锅沿,经环形风道53、过滤 板7、风机56和弹性风管101排入烟道。其间,油烟与过滤板7碰撞集为液体,在自身重力 作用下流入集油槽34。含氧空气自灶柜背壁风洞经供风管35、上方空间41和供风管533 流入燃烧区。当炒锅离开锅架9时,组合风墙54在自身重力作用及导向结构5312约束下 下降至低于锅沿高度,使炒锅移动无阻碍。当炒锅重新安放于锅架9上时,组合风墙54恢 复上升状态。由于“压缩自锁自开结构”的存在,组合风墙54的任意一个都可被压缩自锁, 形成所需的固定或不固定容置及观火缺口。使用完毕,操作开关按钮241,风机56关闭,环形托架52在螺杆514与固定螺套5221的反向相对转动中下降,环形刮油板55在反向旋转 中将集油刮入集油盒38,组合风墙54回复初始状态。环形托架挡板521将风洞31 (或风机 56进风口)重新挡闭,阻止逆风倒灌;环形风道外环壁532下端与底壳3内壁接触,使得一个运行单元的负压与另一停运单元不相关联。二次操作开关按钮241时,重复上述运行过程。
权利要求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由灶柜、面板、底壳、燃烧器及配套装置、锅架、炒锅和风机组成;炒锅安放于锅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底壳结合后的内部空间被横向隔板分隔为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所述横向隔板边壁有供风管贯穿所述下方空间和底壳底壁,其中央固定所述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外围有重力传动件、电力驱动结构和环形空洞;所述环形空洞中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内腔上部有组合风墙,其内腔下部有供风管贯通内外环壁;所述组合风墙与所述环形风道内环壁之间有导向结构;所述底壳底壁上有并列风洞;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壳外壁,其进风口通过所述底壳风洞与所述下方空间连通;所述底壳内壁有环绕所述风洞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通过底壁通孔与结合于所述底壳外壁的集油盒连通;所述集油槽中有环形刮油板;所述环形刮油板外围有环形分布的纵向过滤板;所述环形刮油板由齿环和刮板构成;所述风洞上方有环形托架;所述环形托架中央为挡板,中环有固定螺套,外环与所述环形风道下端相结合,三者通过辐状分布的并列横梁连为整体;所述并列横梁之间铰接有杠杆;所述杠杆外端与所述组合风墙之间有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环形托架的空格中有纵向气路管贯通所述横向隔板和所述底壳底壁;所述电力驱动结构由电机、链条、主动齿轮、螺杆和从动齿轮组成;所述螺杆下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固定螺套结合,其下端从动齿轮与所述齿环结合;所述重力传动件的上触头与所述锅架接触,其下触头下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杠杆里端对应;所述风机和电力驱动结构通过内置控制系统受控于开 关按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由 面板本体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翻板、环形平板和环形隔热板组成;所述组合风墙位 于所述组合翻板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由 面板本体以及拼合于其空洞中的组合风墙顶壁、环形平板和环形隔热板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 底壳结合后为独立整体与所述灶柜结合使用,所述开关按钮设置在所述面板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 灶柜台面,底壳为灶柜内腔隔板,两者与灶柜合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排油烟集成灶具,由灶柜、面板、底壳、燃气装置和风机组成。其基本特征是所述面板与底壳结合后的内部空间被横向隔板分为上下空间;一电动环形风道可自横向隔板和面板的环形孔洞中升起,围于锅具周边;环形风道中的组合风墙在杠杆支撑下升至锅沿上方,风机负压通过下方空间和环形风道作用于由组合风墙围成的局部空间,使得锅具上方空气下行,迫使油烟翻过锅沿,经环形风道、风机和外接风管排出;受阻于任意锅耳或把手的组合风墙自动形成容置缺口;使用完毕,组合风墙和环形风道自动回缩,灶台恢复平整状态。整体结构既可为独立体,也可与灶柜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环保、美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C3/08GK201569008SQ20092008106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0日
发明者魏川人 申请人:魏川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