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秸秆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352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秸秆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秸杆灶具。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大部分依靠薪材、秸杆等生物质燃料。秸杆燃烧时会产生烟气,烟气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带走秸杆燃烧时产生的热能。
[0003]传统的砖砌秸杆灶具,体积较大,且结构及功能单一,并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容易污染室内空气,且秸杆焚烧容易结渣,产生的烟气中一些物质含量会腐蚀传统灶具。这类灶具不但不环保不节能,且容易损坏,定期需要重砌,尤其是对于热能的利用效率低,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秸杆体积较大,直接将其放入到灶具中需要占据较大的体积,且无法充分燃烧,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利用率低。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节能环保秸杆灶具。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节能环保秸杆灶具,所述节能环保秸杆灶具包括支撑脚、位于所述支撑脚上方的加热箱、位于所述加热箱下方的清理装置、位于所述加热箱内部的燃烧腔、位于所述燃烧腔上方的粉碎装置、位于所述粉碎装置右侧的动力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内部的输气管,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出口管道、设置于所述出口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出口管道上方的阻塞块及位于所述阻塞块上方的弹簧,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齿轮及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支撑架,所述粉碎装置包括进料斗、位于所述进料斗下方的粉碎桶、位于所述粉碎桶下方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粉碎桶内的粉碎轮、位于所述粉碎轮下方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的分料盘、位于所述下端口左侧的连接杆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固定块,所述加热箱包括第一加热箱及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箱上方的第二加热箱,所述第一加热箱下表面的中间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呈圆柱体,所述收容槽上方设有一通孔。
[0008]所述阻塞块呈圆柱体,所述阻塞块的直径与所述收容槽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阻塞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0009]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收容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阻塞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粉碎轮设有两个,所述粉碎轮呈圆柱体,所述粉碎轮水平放置,所述粉碎轮上设有若干矩形齿。
[0011]所述支撑杆呈L型,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面与所述粉碎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竖直朝下,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呈圆柱体,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分料盘呈圆柱体,所述分料盘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上方,所述分料盘的侧面设有锯齿,所述分料盘与所述齿轮齿合在一起。
[0013]所述分料盘上设有若干通孔及位于所述分料盘上方的搅拌杆,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分料盘的上下表面,所述搅拌杆呈长方体,所述搅拌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分料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呈倾斜状,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与所述下端口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加热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连接杆轴转连接。
[0016]所述输气管包括进气管及位于左侧的出气管。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秸杆灶具结构简单,能够事先对秸杆进行粉碎,然后将其分散的放入到燃烧腔中,能够使得秸杆进行充分燃烧,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可以对秸杆燃烧结的渣及时清理出去,防止其堆积起来,影响秸杆燃烧,同时可以将秸杆燃烧产生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秸杆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秸杆灶具包括支撑脚1、位于所述支撑脚I上方的加热箱2、位于所述加热箱2下方的清理装置3、位于所述加热箱2内部的燃烧腔6、位于所述燃烧腔6上方的粉碎装置5、位于所述粉碎装置5右侧的动力装置4及设置于所述加热箱2内部的输气管7。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脚I呈长方体,所述支撑脚I的上表面与所述加热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2包括第一加热箱21及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上方的第二加热箱22。所述第一加热箱21呈环形,所述第一加热箱21右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箱21左端的高度。所述第一加热箱21右端上表面的右端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上表面设有一蒸汽出口 211,所述蒸汽出口 211上设有第一气阀212,所述第一气阀21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中的蒸汽从所述蒸汽出口 211中流出。所述第一加热箱21右表面的上端设有进水口 213,所述进水口 213上设有第一水阀214,所述所述第一水阀214用于控制水从所述进水口 213中进入到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中,所述第一加热箱21左端的下表面上设有出水口 215,所述出水口 215上设有第二水阀216,所述第二水阀21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中的水流出。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下表面的中间设有一收容槽217,所述收容槽217呈圆柱体,所述收容槽217上方设有一通孔218,所述通孔218呈圆柱体,所述通孔218的直径小于所述收容槽217的直径,所述通孔218的下端与所述收容槽217相通,所述通孔218的上端与所述燃烧腔6相通。所述第一加热箱21右端上表面的左端设有一凹陷部219,所述凹陷部219呈圆柱体,所述凹陷部219的左端与所述燃烧腔6相通。所述第二加热箱22与所述第一加热箱21隔开,所述第二加热箱22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箱21左端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箱22呈长方体。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清理装置3包括出口管道31、设置于所述出口管道31上的风机32、位于所述出口管道31上方的阻塞块33及位于所述阻塞块33上方的弹簧34。所述出口管道3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加热箱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道31的上端开口对准所述收容槽217,从而使得所述燃烧腔6中的渣通过通孔218进入到收容槽217,再进入到出口管道31排出去。所述风机32产生的风力可以将燃烧腔6中的渣吸入到出口管道31中进而排出去。所述阻塞块33呈圆柱体,所述阻塞块33的直径与所述收容槽217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阻塞块33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17中,所述阻塞块33的侧面与所述收容槽217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阻塞住所述收容槽217。所述弹簧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收容槽2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阻塞块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当所述风机32工作时,所述阻塞块33由于压力向下移动,直至阻塞块33的上表面向下移动超过所述第一加热箱21的下表面,从而所述燃烧腔6中的渣可以穿过所述收容槽217进入到出口管道31中,进而排出去,当风机32不工作时,所述阻塞块33在所述弹簧34的拉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回到原来的位置,所述阻塞块33阻塞住所述收容槽217。所述动力装置4包括电机41、位于所述电机41下方的转轴42、位于所述转轴42下方的齿轮43及位于所述电机41右侧的支撑架44。所述转轴42呈圆柱体,所述转轴4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41连接,所述转轴42的下端与所述齿轮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4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凹陷部219中,所述齿轮43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箱21右端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支撑架44呈L型,所述支撑架4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加热箱2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4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电机41固定在固定的位置上。
[0024]如图1所示,所述粉碎装置5包括进料斗51、位于所述进料斗51下方的粉碎桶52、位于所述粉碎桶52下方的下端口 53、位于所述粉碎桶52内的粉碎轮54、位于所述粉碎轮54下方的支撑杆56、位于所述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