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90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越发展,智能清扫机等净化设备以其清洁方便、省时 省力的特点,使人们摆脱了繁琐的家务劳动而步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生活。目前市场上使 用的移动净化设备中,有的由于其没有升降机构,因此,移动净化设备的外壳仅起美化和防 尘的作用,而没有安全防护的作用。为解决空间不同高度的空气污染进行净化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固定式能自动 升降的净化设备。在该设备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装有电动机,壳体两侧形成导槽,通过电动机 使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壳体两侧形成的导槽沿着设置在机壳两侧的 内表面上的齿条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空气净化单元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此设备的问题在 于由于导槽、齿条、齿轮等部件是暴露在外面,常此以往,容易积灰,这样不便于空气净化单 元上下运动的顺畅,也容易出现夹手等安全问题。因此,出于以上考虑,在升降机构在外围 增设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装置中的防护 单元可以对升降单元起到安全防护及防止灰尘的作用,并兼具人身安全保护作用。具体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其中空气 处理单元设置在上主体内,对待处理区域进行空气处理;升降单元4包括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升降机 构的另一端与空气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空气处理单元和升降单元相连,并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空气处理单 元上升或下降;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构外围的防护罩3,防护罩3两端分别与上 主体1和下主体2相连接;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时,防护罩3随其同步伸展或收缩。所述防护罩3包括一个由多个筒连接组成的伸缩多级筒5 ;所述防护罩3的材料 采用塑料;在所述伸缩多级筒5的相邻筒5. 1接触部分处,内筒端口小于外筒端口,使得内 筒端口抵扣在外筒端口。所述伸缩多级筒3的每个筒的形状相同,相邻筒的截面面积是上大下小或上小下 大;所述防护罩3收缩时,最外面的筒收纳其余所有的筒。所述防护罩3包括一个呈一体状的伸缩多级管6,多级伸缩管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或者聚氨酯,其中内嵌金属钢丝,;所述防护罩纵向高度上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防护罩3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防护罩3包括卷绕介质7,卷绕介质7的一端固定在上主体1/下主体2中的固定轴8上,卷绕介质7的另一端卷绕在下主体2/下主体2中的卷轴9上,卷轴9上设有 卷簧,卷绕介质7随着空气处理单元的升降从卷轴上拉出或收缩。所述防护罩3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前、后、左、右四侧,将所述升降机构包 络在其中;防护罩3的材料采用布质。所述防护罩3的两端与上主体1和下主体2连接方式是卡扣式、卡槽式、粘胶连接 或螺钉固定。设置在下主体2的移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 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移动。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为空气净化单元,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或者,所述空气处理单 元为空气加湿/除湿单元,对空气进行加湿/除湿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中的防护罩可以完全收藏于空气处理装置的下主体中, 与升降单元同步升降,起到对升降单元安全防护和防止灰尘的作用;升降单元进行升降工 作时,通过在其外围设置防护罩也能有效避免夹手等人身安全隐患。

图1为不带防护罩的空气处理装置升起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升起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单元升起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护罩收缩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护罩拉伸的状态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护罩层叠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护罩层叠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护罩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护罩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防护罩卷绕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防护罩卷绕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A为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防护罩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B为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防护罩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施例一防护罩时升降单元升起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主体2.下主体 3.防护罩4.升降单元5.伸缩多级筒 5. 1筒6.伸缩多级管 6. 1单层管7.卷绕介质8.固定轴 9.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设置在 上主体内空气处理单元对待处理区域进行空气处理;[0040]升降单元4包括设置在下主体内的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的 一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空气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空气处理单元和升降单元4相连,并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空气处 理单元上升或下降;出于对升降单元安全防护和防止灰尘作用的考虑,同时,为使升降单元进行升降 工作时,能有效避免升降单元夹手等人身安全隐患,本空气处理装置中还包括一个防护罩 3。如图3所示,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防护罩3,防护罩3设置在升降机构外围,两端分别 与上主体1和下主体2相连接,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时,防护罩3随其同步伸展或收 缩。防护罩3随升降机构实现同步升降有多种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4-10对具体 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一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罩包括一个伸缩多级筒5,防护罩3的材料采 用塑料,伸缩多级筒5由多个尺寸大小相扣的筒5. 1连接组成,多个筒5. 1的连接结构与电 视天线类似。伸缩多级筒5的相邻筒5. 1接触部分处,内筒端口小于外筒端口,使得内筒端 口抵扣在外筒端口。从图5可见,伸缩多级筒5的每个筒5. 1的形状相同,相邻筒5. 1的截 面面积是上小下大的。伸缩多级筒5的筒5. 1的形状除如图5所示之外,还可以是每个筒 5. 1的形状相同,相邻筒5. 1的截面面积是上大下小的。如图2所示,升降单元未升起时,该伸缩多级筒5处于折叠状态,可完全收藏于空 气处理装置的下主体2中。如图3所示,当升降单元升起时,该伸缩多级筒5将与升降单元 同步升起,伸缩多级筒5处于拉伸状态。筒5. 1与筒5. 1相扣可以是上面的筒5. 1能够收纳在相邻的下面的筒5. 1内,如 此一级一级相连接,使得当净化单元在升降单元的带动下降到最低位时,一级一级的筒5. 1 呈现出大套小的局面,所有的筒5. 1都收纳在最外的,也就是最下面的筒内。当然,筒5. 1 与筒5. 1相扣可以是指下面的筒5. 1能收纳在相邻的上面的筒5. 1内,当净化单元在升降 机构的带动下下降到最低位时,所有的筒5. 1都收纳在最外的,也就是最上面的筒5. 1内。每个筒5. 1的高度可以是高低不同的,压缩后的筒5. 1的高度就是最高一节筒5. 1 的高度,最高一节的筒5. 1可以在最外面,也可以是中间或者最里面。在优选方案中,当防 护罩3被完全升起到最高位置后,每个伸缩筒5. 1的间距一致,这时每个伸缩筒5. 1的高度 相同,如图4和图10所示。当净化单元位于最低位时,最外筒能将其余的筒都收纳在其中。伸缩多级筒5的作用是安全防护升降单元,伸缩多级筒5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 的,例如该筒5. 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只要能起到大套小的 作用即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包括一个可以层叠的伸缩多级管,其结构与伸缩型软管结构 相似。图6A和图6B表示的是该伸缩多级管6完全收藏于空气处理装置下主体2时的层叠 状态,每个单层管6. 1均处于层叠压缩状态。图7A和图7B表示的是该伸缩多级管6随升 降单元升起后的伸展状态。伸缩多级管6呈一体状,其材料为聚氯乙烯(PVC)或者聚氨酯 (PUR),其中内嵌金属钢丝。从图7B所示,在伸展后的伸缩多级管6中,每个单层管6. 1的纵向高度上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多级管6中的管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圆形、椭 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只要能满足每层管的大小相同即可。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防护罩3与空气净化器的下主体2和净化 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次性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式连接,例如,可以是卡扣式、卡槽式、粘 胶连接、螺钉固定等连接方式。采用可拆式连接方式的好处是容易替换、便于清洗。实施例三 在该实施例中,防护罩3包括卷绕介质7,其结构为卷绕结构。图8A和图8B表示 的是该卷绕介质7卷绕时的状态。图9A和图9B表示的是该卷绕介质随升降单元升起后的 拉伸状态。从图8B和9B中可以看到,卷绕介质7 —端固定在空气处理单元的固定轴8上,卷 绕介质7的另一端卷绕在移动单元的卷轴9上,卷轴9上设有卷簧(图中未示)。当卷绕介 质7完全卷绕在卷轴9上时,卷簧处于最初的状态时不受力。当卷绕介质7被空气处理单 元拉起时,卷簧受力,卷簧受力越大,弹性形变越大,卷绕介质7拉出得越多。当空气处理单 元下降时,卷绕介质7受卷簧的弹性形变的回复力,将卷绕介质7收缩卷绕到卷轴9上。从 而实现卷绕介质7随着升降机构的升降从卷轴9上拉出或收缩进卷轴。当然,也可以将卷绕介质7的一端固定在移动单元的固定轴8上,其另一端卷绕在 空气处理单元的卷轴9上,卷轴9上设有卷簧。有关卷绕介质的工作原理和上文所述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由于单个卷绕介质7可以有效保护升降机构的前后左右侧中一侧。 为使得对升降机构起到全方位的保护,将该防护罩3设置为4个,每个防护罩分别设置在升 降机构的前、后、左、右侧,以使得将升降机构完全包络在其中。当升降机构升降时,四个防 护罩随之同步升降在上述实施例中,伸缩多级筒5、伸缩多级管6和卷绕介质7采用的材料除了具备 一定的韧性、柔软性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伸缩多级筒5—般可选塑料,伸缩多级管6 一般可以选择像尼龙之类的弹性塑料,卷线介质7 —般选布质。上述的防护罩3除了应用在固定式空气处理装置之外,还可以是应用在移动式空 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的移动式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设置在空气处理 装置的下主体。移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该空气净化 装置移动。有关自移动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移动单元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具体描述。上述的防护罩3除了应用在固定式空气净化装置和移动式空气净化装置之外,还 可以是应用在空气加湿/除湿装置中,或者是同时具备空气净化以及空气加湿/除湿功能 的空气处理装置中。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 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其中空气处理单元,设置在上主体(1)内,对待处理区域进行空气处理;升降单元(4)包括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空气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空气处理单元和升降单元相连,并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防护罩(3),防护罩(3)设置在升降机构外围,两端分别与上主体(1)和下主体(2)相连接;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时,防护罩(3)随其同步伸展或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包括一个由多 个筒连接组成的伸缩多级筒(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多级筒(5)的相邻 筒(5. 1)接触部分处,内筒端口小于外筒端口,使得内筒端口抵扣在外筒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多级筒(3)的每个筒 的形状相同,相邻筒的截面面积是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收缩时,最外面 的筒收纳其余所有的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的材料采用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包括一个呈一 体状的伸缩多级管(6),多级伸缩管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或者聚氨酯,其中内嵌金属钢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纵向高度上截面形 状和大小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的截 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包括卷绕介质 (7),卷绕介质(7)的一端固定在上主体(1)/下主体(2)中的固定轴(8)上,卷绕介质(7) 的另一端卷绕在下主体(2)/下主体(2)中的卷轴(9)上,卷轴(9)上设有卷簧,卷绕介质 (7)随着空气处理单元的升降从卷轴(9)上拉出或收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分别设置在 所述升降机构的前、后、左、右四侧,将所述升降机构包络在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罩(3)的材料采用布质。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的两端与 上主体(1)和下主体(2)连接方式是卡扣式、卡槽式、粘胶连接或螺钉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下主体(2)的移动单元 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为空气净化 单元,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为空气加湿/除湿单元,对空气进行加湿/除湿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设置在上主体内空气处理单元对待处理区域进行空气处理;升降单元(4)包括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空气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空气处理单元和升降单元(4)相连,并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防护罩(3)设置在升降机构外围,两端分别与上主体(1)和下主体(2)相连接;空气处理单元上升或下降时,防护罩(3)随其同步伸展或收缩。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起到对升降单元安全防护和防止灰尘的作用。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1652739SQ20102018032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
发明者沈象波 申请人: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