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517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应用于燃油或燃气热水器、壁挂锅炉上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该换热器用于烟气与水的换热,为供暖和(或)生活提供热水。
背景技术
燃料的热值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前者是燃料的燃烧热和水蒸气的冷凝热的总数,即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热量,后者仅是燃料的燃烧热,即由总热量减去冷凝热的差数。与非冷凝式换热器相比,冷凝式换热器既能吸收燃烧热,又能吸收冷凝热,使其热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由于冷凝式换热器热效率高,近年来在燃气热水器和壁挂锅炉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进ー步降低燃气热水器的排烟温度,提高换热平均温差,获得更高的换热效率,是 冷凝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带有烟气出口、排水ロ及水出口连接孔的换热器壳体,安装在换热器壳体上端的用于安装燃烧器的前盖板,换热器壳体内安装有换热器芯体,换热器芯体由多个竖置扇形单元组成,且各竖置的扇形単元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単元内部划分为多层通道,相邻两竖置扇形単元间留有烟气缝隙,换热器壳体下端设置有与水出ロ连接孔相连的出ロ水箱,换热器壳体与前盖板之间设置有带有水入口连接孔的入口水箱,所述的入口水箱、出口水箱分别与扇形单元相连通,出ロ水箱与扇形単元内侧包围的空间为燃烧室,扇形単元与换热器壳体之间的空间为集烟室,燃烧室与集烟室通过烟气缝隙相连通。所述的烟气缝隙的间隙为O. 5 1mm。所述的扇形単元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単元内部划分为単元内外层水通道、単元内中层水通道和単元内内层水通道。所述的竖置扇形单元的数量为16 24。所述的水入口连接孔与水出ロ连接孔在垂直方向沿对角线布置。本发明采用分流竖置缝隙结构,实现了多层叉流换热,使换热效率得到进ー步提升。燃烧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沿径向通过换热器扇形単元的竖置间隙,被加热エ质水由轴向从换热器扇形単元内部流过,且在每个扇形単元内为分层流动。烟气在缝隙内的流动为层流,由传热理论知,层流条件下Nu数为常数,缝隙尺寸越小,对流换热系数越高,这是因为随着缝隙尺寸的减小,即使为层流,边界层也会变得很薄,边界层内获得极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使通过缝隙的烟气获得极大的换热系数。高温烟气径向通过换热器,温度逐渐降低,故扇形单元里内侧被加热エ质水温度最高,外侧被加热エ质水温度最低。由于烟气和エ质的最低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最外层,从而有效的降低排烟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尽可能多的发生冷凝,吸收利用更多的冷凝热,提高换热效率。


图I是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A-A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C-C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换热器芯体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换热器芯体E-E剖视图。图中标记ト烟气出口,2-集烟室,3-换热器芯体,4-入口水箱,5-前盖板,6-燃烧器连接螺纹孔,7-水入口连接孔,8-出ロ水箱,9-烟气缝隙,10-单元内外层水通道,11-单元内中层水通道,12-单元内内层水通道,13-水出ロ连接孔,14-换热器壳体,15-扇形单元,16-燃烧室,17-排水ロ。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參见图1-5,本发明包括带有烟气出口 I、排水ロ 17及水出口连接孔13的换热器壳体14,安装在换热器壳体14上端的用于安装燃烧器的前盖板5,换热器壳体14内安装有换热器芯体3,换热器芯体3由数量为16 24个竖置扇形単元15组成,且各竖置的扇形単元15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単元内部划分为単元内外层水通道10、単元内中层水通道11和単元内内层水通道12,相邻两竖置扇形単元15间留有间隙为O. 5^1mm的烟气缝隙9,换热器壳体14下端设置有与水出ロ连接孔13相连的出ロ水箱8,换热器壳体14与前盖板之间设置有带有水入口连接孔7的入口水箱4,所述的入口水箱4、出ロ水箱8分别与扇形単元5相连通,出ロ水箱8与扇形単元12内侧包围的空间为燃烧室16,扇形単元15与换热器壳体14之间的空间为集烟室2,燃烧室16与集烟室2通过烟气缝隙9相连通。本发明的换热器分为多个竖置扇形单元15,被加热エ质水从扇形单元15内轴向流过,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沿径向通过竖置扇形单元间的烟气缝隙9。烟气在烟气缝隙9内的流动为层流,由传热理论知,层流条件下Nu数为常数,缝隙的间隙越小,对流换热系数越高,这是因为随着缝隙尺寸的减小,即使为层流,边界层也会变得很薄,边界层内获得极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使通过缝隙的烟气获得极大的换热系数。考虑到烟气流动阻力因素,烟气缝隙9的间隙控制在O. 5 1_之间。注Nu=hd/A,其中h为对流换热系数,d为烟气缝隙间隙,λ为烟气导热系数。换热器设置入口水箱4和出ロ水箱8,分别设置在换热的顶部和底部,被加热エ质水首先进入入口水箱4,然后被分配至各扇形単位,沿轴向通过各扇形単元的分层通道,再汇集于出口水箱8。高温烟气沿径向通过扇形単元间的竖置烟气缝隙9,温度逐渐降低,故扇形単元内径向分格通道中,最内层エ质被加热温度最高,然后逐渐降低,最外层エ质被加热温度最低。由于烟气和エ质的最低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最外层,从而有效的降低排烟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尽可能多的发生冷凝,吸收利用更多的冷凝热,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扇形単元越多,换热面积越大,但制造エ艺越复杂,因此扇形単元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6 24个之间。换热器设置集烟室2,烟气通过扇形単元的缝隙通道后进入集烟室,然后进入排烟通道,烟气中被冷凝的水,汇集与集烟室的底部然后排出。为保证被加热エ质水在各扇形通道内分配的均匀性,水入口连接孔7与水出ロ连接孔13在垂直方向沿对角线布置。本发明出口水箱、扇形単元内侧包围的空间为燃烧室16,由于出口水箱布置在换热器的底面,一方面不用再在换热器底面设置耐火绝热材料,另ー方面可以利用高温烟气的换热能力,继续加热エ质。 本发明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排烟温度低,热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符合燃气热水器和壁挂锅炉冷凝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本发明的推广,将为我国燃气热水器和壁挂锅炉行业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本发明的前盖板5、换热器壳体14与换热器芯体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燃烧器通过燃烧器连接螺纹孔6固定于前盖板5上,燃烧器在燃烧室16内燃烧,生成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沿径向通过扇形単元15之间竖置的烟气缝隙9,然后进入集烟室2,再由烟气出口 I排出,烟气中被冷凝的水,汇集与集烟室的底部,由排水ロ17排出。被加热エ质水由前盖板5上设置的水入口连接孔7进入入口水箱4,然后均匀分配至各扇形単元15,沿轴向流过扇形単元15内的外层、中层和内层水通道10、11、12,再汇总于出ロ水箱8,最后由出口水箱8的底板上设置的水出ロ连接孔13进入用户供暖或热水系统中。由于高温烟气沿径向通过扇形単元15之间的烟气缝隙9,温度逐渐降低,故扇形单元15内径向分格外层、中层和内层水通道10、11、12中,最内层水通道12エ质被加热温度最高,然后逐渐降低,最外层水通道10エ质被加热温度最低。由于烟气和エ质的最低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最外层,从而有效的降低排烟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尽可能多的发生冷凝,吸收利用更多的冷凝热,提高换热效率。由于出ロ水箱8的ー侧与高温烟气直接接触,エ质水进入出ロ水箱8后,能够继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エ质,提高工质的出ロ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烟气出口(I)、排水口(17)及水出口连接孔(13)的换热器壳体(14),安装在换热器壳体(14)上端的用于安装燃烧器的前盖板(5),换热器壳体(14)内安装有换热器芯体(3),换热器芯体(3)由多个竖置扇形单元(15)组成,且各竖置的扇形单元(15)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单元(15)内部划分为多层通道,相邻两竖置扇形单元(15)间留有烟气缝隙(9),换热器壳体(14)下端设置有与水出口连接孔(13 )相连的出口水箱(8 ),换热器壳体(14 )与前盖板之间设置有带有水入口连接孔(7)的入口水箱(4),所述的入口水箱(4)、出口水箱(8)分别与扇形单元(5)相连通,出口水箱(8)与扇形单元(12)内侧包围的空间为燃烧室(16),扇形单元(15)与换热器壳体(14)之间的空间为集烟室(2),燃烧室(16)与集烟室(2)通过烟气缝隙(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缝隙(9)的间隙为O. 5 1_。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单元(15)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单元内部划分为单元内外层水通道(10)、单元内中层水通道(11)和单元内内层水通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置扇形单元(15)的数量为16 24。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入口连接孔(7)与水出口连接孔(13)在垂直方向沿对角线布置。、全文摘要
一种分流竖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换热器沿径向分为多个扇形单元,扇形单元内部为分格结构,沿径向将扇形单元内部划分为多层通道。被加热工质水沿轴向流过扇形单元内的多层通道,燃烧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沿径向通过扇形单元间的缝隙。烟气在缝隙内的流动为层流,使边界层厚度很薄,温度梯度极大,因此通过缝隙的烟气会获得极大的换热系数。由于高温烟气沿径向通过扇形单元间的竖置缝隙,温度逐渐降低,故扇形单元内径向分格通道中,最内层工质被加热温度最高,然后逐渐降低,最外层工质被加热温度最低。由于烟气和工质的最低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最外层,从而有效的降低排烟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尽可能多的发生冷凝,吸收利用更多的冷凝热,提高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H8/00GK102679551SQ20121017380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长春, 周屈兰, 惠世恩, 李娜, 梁凌, 谭厚章, 赵帅, 赵钦新, 高振强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