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电热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836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能电热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炉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升降结构的高效能电热炉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还没有采用升降结构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利用电能来进行加热厨具主要有电磁炉、电饭煲等,其发热元件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使用电磁发热,其发热原理是发热元件为励磁线圈,励磁线圈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另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电阻发热,其发热原理就是对电阻丝通电使其发热,电阻丝为线发热体,其电热转换效率是很低的,而且使用并不安全。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市场上所销售的电热炉灶结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热量的散失所带来的电能的损耗。且供电种类单一,一般为220V、50Hz稳定供电,限制了其他新型能量源,如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汽车用饭煲,提供一种低耗能、环保、高效能以及能匹配不同规格电源的电热炉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包括发热面板、升降架和控制面板,所述的发热面板中间部位表面喷涂有一层厚厚的电热膜,其形状为圆环状。所述的发热面板为微晶玻璃、微晶陶瓷或者石英玻璃等。所述的发热面板为圆盘形状。所述的发热面板下端面设置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滑动板和蜗卷形弹簧。所述的蜗卷形弹簧固定于底板上。所述的发热面板发热温度和时间受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的发热面板可直接与5 400V的交直流电源匹配,无需转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采用升降装置,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采用微晶玻璃,当厨具放置在发热面板上时,发热面板受厨具重力影响下凹,并且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根据热辐射原理,温度越高,辐射越大,而厨具底部为温度最高区域,将最高区域封闭,这样就可以减少热量的辐射丧失。所述的发热面板中部的电热膜发热环,可实现与5 400V的交直流电源直接匹配,电转化效率高,并且节能环保。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的隔热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的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该高效能电热炉灶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上表面喷涂有一层厚厚的电热膜,所述隔热板为普通玻璃、普通陶瓷、微晶玻璃、微晶陶瓷、碳化硅等各种电介质,可见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具有很大选择的空间,本发明优先选择微晶玻璃。所述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制成圆盘状,喷涂在隔热板2中部的电热膜发热环3与接电电极相连接,并可与交直流电源连接,电压可以是5 400V之间,这就使该电热炉灶适用范围更广。所述的发热面板下端面设置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滑动板4和蜗卷形弹簧5。所述的滑动板4与蜗卷形弹簧5固定连接,蜗卷形弹簧5可实现滑动板4的上下滑动。所述的弹簧5固定于底板6。所述的发热面板发热温度和时间受控制面板控制。所述的发热面板中的发热环3可直接与5 400V的交直流电源匹配,无需转换。所述电热膜为远红外面发热,传热集中,效率高,升温快。本发明与现有电热炉灶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高效能电热炉灶采用升降装置,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采用微晶玻璃,当厨具放置在发热面板上时,发热面板受厨具重力影响下凹,并且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根据热辐射原理,温度越高,辐射越大,而厨具底部为温度最高区域,将最高区域封闭,这样就可以减少热量的辐射丧失。发热面板中部电热膜发热环,可实现与5 400V的交直流电源直接匹配,电转化效率高,并且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包括发热面板、升降架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上表面喷涂有一层厚厚的电热膜,其形状为圆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为微晶玻璃、微晶陶瓷、石英玻璃等,本发明优先选择微晶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面板中的隔热板(2)制成圆盘状,电热膜发热环(3)与接电电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面板下端面设置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滑动板(4)和蜗卷形弹簧(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卷形弹簧(5)固定于底板(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电热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面板发热温度和时间受控制面板(7)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能电热炉灶,涉及电热炉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升降结构的高效能电热炉灶。该系统包括与厨具接触的发热面板,用于对厨具进行加热;升降装置,可以使发热面板中的发热环与厨具底面很好的贴合;控制面板,用于显示和设置加热的时间和温度;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对电热炉灶的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当厨具置于加热区时会使加热区域因受到重力作用而凹下,这样就使加热区域与厨具底面完全贴合,减少了厨具底部的热辐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C7/00GK103090425SQ20121040730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鄂世举, 刘志运, 孙晓锋, 丁宣中, 郑永锋, 任冬梅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