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35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高频电流进行加热的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供暖装置通常的是通过火加热或电加热的方法使得暖气管中的液体保持一定的高温,从而达到供暖的效果。用火加热的方式一般要以煤气、煤炭、煤油,甚至木炭为原料,这样不但加热效率低,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污染,既浪费材料又不环保;而目前的电加热水暖气噪音大,易干烧,用电量很大,且热转换比小,故传统供暖装置的实用性仍不符理想,而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无污染,且能够使供暖装置均匀散热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包括一供暖管、一导热装置和至少一组加热装置,上述供暖管为能供液体流通的中空管体,所述导热装置主要由一旋转轴及一具有导电性的螺旋叶片转体所组成能一体连动的结构,所述旋转轴及所述螺旋叶片转体组成的导热装置设置在供暖管的中空管体内部,当启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螺旋叶片转体转动时,利用所述螺旋叶片转体的多个叶片将能推动供暖管内液体朝一定方向流动。前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接设一导电线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接设另一导电线所组成,两导电环分别靠接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两导电线一端分别固接于各自对应的导电环上,且令两导电线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本实用新型外接高频交流电源后,通过两导电线及两导电环的作用,将高频电流引导聚集至所述螺旋叶片转体两端,高频电流流经所述螺旋叶片转体表面,因阻抗而使得所述螺旋叶片转体能迅速地升温加热,并与其旋转推动的管内液体直接进行大面积的热交换,故能快速加热输送液体达到迅速供暖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二导电组件的二导电环为二导电刷。进一步的,其中至少一导电环(亦可以两导电环)能供一条以上的导电线连设,且令各导电环的多条导电线另端分别连接到一导电圈,再由各导电圈各自接设另一导电线,以连通到高频交流电源。进一步的,其中一导电环连接的一或多条导电线可改由一或多片导电侧板加以取代,使用单一导电侧板时,所述导电侧板一端以一导电体连接导电环,另端另接设有一导电线,以供连通到高频交流电源;当使用多片导电侧板时,各导电侧板一端各以一导电体连接导电环,另端可共同连接到一导电圈,再由导电圈接设另一导电线,以连通到高频交流电源。进一步的,其中一导电环藉由至少一导电体与一导电环管连接,所述导电环管另端另接设有一导电线,以供连通到高频交流电源。本实用新型外接高频交流电源后,通过二导电组件的作用,将高频电流引导聚集至具导电性的螺旋叶片转体表面,使高频电流在螺旋叶片转体表面流动,因阻抗的存在使得螺旋叶片转体的表面迅速升温加热,再通过旋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体的旋转,使得供暖管内的液体能均匀受热,从而达到良好的供暖效果,克服了传统供暖装置加热结构功效不足的缺点。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7为图6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9为图8的另一侧结构立体图。


图10为图8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是供暖管;11是穿孔;12是穿孔;20是导热装置;21是旋转轴;221是环体;222是环体;23是轴座;22是螺旋叶片转体;220是轴孔;23是轴座;230是轴孔;231是通道;24是轴座;240是轴孔;241是通道;31是导电环;32是导电线;33是导电环;34导电线;35是导电圈;36是导电线;37是连接件;41是导电环;42是导电线;43是导电环;44是导电线;45是导电圈;46是导电线;47是连接件;51是导电环;52是导电侧板;520是导电体;53是导电线;54是导电环;55是导电侧板;550是导电体;56是导电圈;57是导电线;61是导电环;63是导电线;64是导电环;67是导电线;71是导电环;72所述导电环管;720是导电体;73是导电线;81是导电环;83是导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包括一供暖管10、一导热装置20和至少一组加热装置,供暖管10为能供液体流通的中空管体,导热装置20主要由一旋转轴21及一具有导电性的螺旋叶片转体22所组成,螺旋叶片转体22设有轴孔220供旋转轴21穿设固接成能一体连动的结构,旋转轴21及螺旋叶片转体22组成的导热装置20设置在供暖管10中空管体内部,旋转轴21左右两端分别枢设于二轴座23、24的中央轴孔230、240,二轴座23、24固设于供暖管10管体内部,且令二轴座23、24本体各具若干左右贯通的通道231、241能供液体流通,当启动旋转轴21带动该螺旋叶片转体22转动时,利用螺旋叶片转体22的多个叶片将能推动供暖管10内液体朝一定方向流动。前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31 (或导电刷)接设一导电线32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41 (或导电刷)接设另一导电线42所组成,两导电环31、41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两导电线32、42—端分别固接于各自对应的导电环31、41上,且令两 导电线32、42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连接两导电环31、41的两导电线32、42另端得视使用需求设计弯折连接到高频交流电源处。本实用新型外接高频交流电源后,通过两导电线32、42及两导电环31、41的作用,将高频电流引导聚集至螺旋叶片转体22两端,高频电流流经螺旋叶片转体22表面,因阻抗而使得螺旋叶片转体22能迅速地升温加热,并与其旋转推动的管内液体直接进行大面积的热交换,故能快速加热输送液体达到迅速供暖的目的。加热装置的导电组件并不局限于使用导电环31、41的结构,结构也能为导电刷,或其它连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两端而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等效结构,两导电线32、42的截面形状也不局限于圆形,而可为其它等效的形状。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33接设二导电线34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43接设二导电线44所组成,两导电环33、43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导电线34、44 一端分别固接于各自对应的导电环33、43上,且令导电线34、44另端分别连接到各自对应的一导电圈35、45上,导电圈35、45分别接设另一导电线36、46,且令导电线36、46的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以供导入高频电流;前述导电线34、44的实施数量为至少一条,但不以二条为限,当导电线34、44的实施数量为一条时,可直接连接到高频交流电源,无需另外接设到导电圈35、45再转接到高频交流电源。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51、一导电侧板52、一导电线53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61及一导电线63所组成(此导电组件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结构略同),两导电环51、61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导电侧板52 —端接设一导电体520与该导电环51相连接,导电侧板52另一端则接设有一导电线53,导电线53、63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如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54、三导电侧板55及一导电圈56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64及另一导电线67所组成(此导电组件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结构略同),两导电环54、64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三导电侧板55 —端各自接设一导电体550与导电环54相连接,三导电侧板55另一端共同接设于导电圈56,导电圈56上另设有导电线57,导电线57、67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前述导电侧板55的实施数量为至少一个,但不以三个为限。如图8至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71、一导电环管72、一导电线73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81及一导电线83所组成(此导电组件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结构略同),两导电环71、81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导电环管72 —端接设有至少一导电体720 (本实施例所示为多个导电体,具体实施数量为6)与导电环71相连接,导电环管72另一端则接设导电线73,导电线73、83另端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如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暖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本图式比照
图10增加了供暖管10、旋转轴21及轴座23、24等构件,故能更清楚表达前述加热装置实际组设的状态, 其中供暖管10左边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1以利前述导电体720穿设连接导电环71与导电环管72(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穿孔11可供导电线32、导电线34、导电体520、导电体550等构件穿设),供暖管10右边另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2以供前述导电线83穿设(在其它实施例中,穿孔12可供导电线42、导电线44、导电线63、导电线67等构件穿设)。如
图12所示,为本发明供暖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由图3所示结构略加变化设计而来,其主要的结构改变利用二组导电刷37、47与螺旋叶片转体22左右两端环体221、222的内表面分别靠接(本实施例每组导电刷37、47各具二连接件分别与二导电线34,44相连接,导电刷37、47的连接件数量至少为一,但不限于二),导电刷37、47连接件具导电性,藉此可将高频电流引入螺旋叶片转体22,此一实施例结构将图3所示由螺旋叶片转体22端部接触导电的结构型态,改变为从螺旋叶片转体22端部由内向外接触导电的型态,此实施例结构亦具良好的导电加热功效。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包括一供暖管、一导热装置及至少一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暖管为一中空管体; 所述导热装置包括一旋转轴及一螺旋叶片转体,所述螺旋叶片转体与旋转轴固接成可一体连动的结构,并置设于供暖管内部;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二导电组件分别连接导热装置和高频交流电源,以供引导高频电流至导热装置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含有二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及至少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导电线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环,另一端直接外接高频交流电源或另接设于一导电圈,再由所述导电圈另接一导电线外接高频交流电源; 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及至少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导电线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环,另一端直接外接高频交流电源或另接设于一导电圈,再由所述导电圈另接一导电线外接高频交流电源; 二导电组件的导电环分别靠接于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一导电侧板、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导电侧板一端接设一导电体与所述导电环相连接,所述导电侧板另一端则接设所述导电线; 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及另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两导电环分别靠接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所述两导电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多个导电侧板及一导电圈所组成,所述多个导电侧板一端各自接设有导电体与所述导电环相连接,且令多个导电侧板另一端共同接设于所述导电圈,所述导电圈上另设有一导电线; 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及另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两导电环分别靠接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所述两导电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一导电环管及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导电环管一端接设有至少一导电体与所述导电环相连接,所述导电环管另一端则接设所述导电线; 另一导电组件由另一导电环及另一导电线所组成;所述两导电环分别靠接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所述两导电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装置的旋转轴左右两端分别枢设于二轴座的中央轴孔,所述二轴座固设于所述供暖管管体内部,且令所述二轴座本体各具若干左右贯通的通道能供液体流通;所述导热装置的螺旋叶片转体设有轴孔供所述旋转轴穿设固接成能一体连动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导电组件的导电环为导电刷作。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具有导电性,其叶片可为单一或多个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管左右两边各开设有至少一穿孔,以分别供相对应的各导电体或各导电线穿设。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导电组件,各导电组件分别设有一组具导电性的导电刷与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环体内表面分别靠接,所述导电刷分别与至少一导电线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电加热供暖装置,包括有一供暖管、一导热装置和至少一组加热装置,所述供暖管为能供液体流通的中空管体,所述导热装置由一旋转轴及一具有导电性的螺旋叶片转体所组成能一体连动的结构,设置在供暖管的中空管体内部,供驱动供暖管内液体流动;前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二连接不同电极的导电组件,其中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接设一导电线所组成,另一导电组件由一导电环接设一导电线所组成,两导电环分别靠接于所述螺旋叶片转体左右两端,两导电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电极,供引导高频电流通过二导电环聚集在所述螺旋叶片转体的表面流动,电阻抗使得螺旋叶片转达表面能快速升温,迅速加热供暖管内液体提供供暖效果。
文档编号F24D13/00GK202521700SQ2012201164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刘忠男, 谢昆男 申请人:刘忠男, 谢昆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