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42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具体说是一种能够镶嵌在墙体中或安装在墙角等不占用房屋高度空间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
技术背景现有以管式、管式翅片式为主体的热交换器是将若干管道、翅片等集合在一个单元箱体内进行运作。现有的家用新风系统的中的建筑用热交换器是也是在此思路上将热交换器制成箱体结构,即将热交换机芯和风扇置于箱体内,箱体的进风和出风口各接一根通风管连接各个房间。此类热交换器的厚度一般在20-25公分,运用于建筑后产生的问题是中国90%以上的住宅层高只有2. 6-2. 7米,需采用吊顶等方式方能安装此类热交换器及其进、出风管管道。吊顶等方式将挤占现有有限的高度空间,会使人感到压抑且不利室内有害气体的散发。因而制约了建筑用热交换器进而影响到家用新风系统的推广使用。目前尚未见不需占用住宅室内高度空间的新型热交换器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建筑用热交换器在使用时需占用房屋高度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该系统可安排在屋顶和墙壁的拐角处,从而有效的减少对房屋高度空间的占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包括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将外管分隔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分隔板的内壁和外壁上;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当本实用新型用于两个以上房间的热交换和通风时,上述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阀门和增加压装置。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屋顶的墙角处,增加流体通道内的流量,上述外管的横截面呈扇形,与之相对应,分隔板的横截面呈弧形。上述换热翅片均匀分布在分隔板的内壁和外壁上,且安装在分隔板内壁上的换热翅片和安装在分隔板外壁上的换热翅片相互错位设置。上述内、外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会因拐弯而产生的损耗,且在拐角处有较大的空间能够安装此增压装置,因此上述增压装置安装在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的拐弯处。上述增压装置为风机,且安装在内、外两条流体通道内以及内、外分支管内的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为了减少室内无人时的能量损耗,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人体感应器,与之相对应的是阀门采用电磁阀且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门的开关。上述人体感应器通常采用红外感应器。上述换热翅片为实心或空心的换热翅片。技术方案二 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包括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内管,内、外管形成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内管管壁上; 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当本实用新型用于两个以上房间的热交换和通风时,上述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阀门和增压装置。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屋顶的墙角处,增加流体通道内的流量,上述外管的横截面呈扇形,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上述内管的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翅片,前述换热翅片为空心或实心的换热翅片。上述内管的内壁和外壁上的换热翅片相互错位设置。上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翅片,内壁上可设置有起热交换作用的内螺纹来替代设置在内管内壁上的换热翅片。上述换热翅片为空心或实心换热翅片。上述内、外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会因拐弯而产生的损耗,且在拐角处有较大的空间能够安装此增压装置,因此上述增压装置安装在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的拐弯处。上述增压装置为风机,且安装在内、外两条流体通道内以及内、外分支管内的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为了减少室内无人时的能量损耗,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人体感应器,与之相对应的是阀门采用电磁阀且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停的开关。上述人体感应器通常采用红外感应器。本实用新型摆脱建筑用热交换器箱式结构的传统格局,将传统箱式的热交换器改变成线状异形管式结构。将本实用新型的流体通道设计成异形管是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墙角及踢脚线内侧等不占用房屋高度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去除了传统建筑用热交换器箱式结构,不需吊顶即能安装,能够适应2. 6-2. 8米层高的建筑房屋的通风及热交换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外管(壳)的上下边缘线与内管的轴线相平行一致、将建筑用热交换器的机芯和进、出风管三者有机结合在一根外管(壳)内等设计都是为了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线状特征,使本发实用新型的通风管道同时具备热交换的功能。这样从根本简化了传统的新风系统的结构格局,能够将传统建筑用热交换器中较占高度空间、噪音较大的风扇置于室夕卜。本实用新型的风接力装置有利于提高增压效能,降低传统建筑用热交换器的噪声,同时也为了便于安装及满足装饰效果。[003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在外管及内管的端口设置过滤层来有效阻挡室外空间的尘埃、蚊蝇等。无论视觉观感还是从实际功用上看,本实用新型都将有效减轻和家用新风系统配套使用的热交换器安装后给现代建筑带来的付赘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一管多用,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外形也易于和墙角线条、踢脚线等现有装饰配件融合。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实施例I)。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实施例I)。图4为图I的A-A剖视图(实施例2 )。图5为图I的A-A剖视图(实施例3 )。图6为图I的A-A剖视图(实施例4 )。图I一图6中1位于流体通道端口的主增压装置,2为位于流体通道拐弯处的接力增压装置,3为阀门,4为位于流体通道内、外分支管内的增加装置,5为人体感应器,6为内管,7为外管,8为换热翅片,9为内螺纹,10为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参见图I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包括外管7,置于外管内的分隔板10,换热翅片8,内、外分支管,增压装置以及阀门3等。外管7的横截面呈扇形,与之相对应,分隔板10的横截面呈弧形。分隔板10将外管7分隔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的端口处均设置有风机作为主增压装置I、拐弯处均设置有风机作为接力增压装置2,以补偿因拐弯而造成的流体通道内流体压力的损耗,其中内流体通道内设置的是正向风机,外流体通道内设置的是反向风机。换热翅片8为实心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均匀的安装在分隔板10的内壁和外壁上,且安装在分隔板10内壁上的换热翅片和安装在分隔板10外壁上的换热翅片相互错位设置。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分别连接有一个以上用于伸入建筑物房间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前述内、外分支管的数量与建筑物的房间数量相同,这样每一个室内空间均至少能各有一个进、出风口。前述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用于控制内、外分支管的通或断的阀门3以及风机作为内、外分支管的增加装置4,这样在同一房间内的内、外分支管内设置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对该室内空间进行冷(暖)回收的同时完成对该室内空间的空气置换。当该室内空间不需要进行冷(暖)回收及空气置换时,关闭位于该室内、外分支管内的阀门即可,这样每一间房间均可单独的进行冷(暖)回收和空气转换,有利于节能减排。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房间内均设置有人体感应器5,相对应的是内、外分支管内的阀门3采用电磁阀,该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门的开关,这样可根据房间内是否有人自动的启、闭该房间内的电磁阀,从而节省能源,进一步的实现节能减排。实施例2参见图I和图4,本实施例所述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包括外管7,内管6,内、外分支管,增压装置以及阀门3等。外管7的横截面呈扇形,内管6的横截面为圆形。内、外管形成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的端口处均设置有风机作为主增压装置I、拐弯处均设置有风机作为接力增压装置2,以补偿因拐弯而造成的流体通道内流体压力的损耗,其中内管6内设置的是正向风机,外管7内设置的是反向风机。换热翅片8采用空心换热翅片,沿外管7的轴向设置,均匀的安装在内管6的内壁和外壁上内、夕卜管7分别连接有一个以上用于伸入建筑物房间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前述内、外分支管的数量与建筑物的房间数量相同,这样每一个室内空间均至少能各有一个进、出风口。前述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用于控制内、外分支管的通或断的阀门3以及风机作为内、外分支管增加装置4的,这样在同一房间内的内、外分支管内设置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对该室内空间进行冷(暖)回收的同时完成对该室内空间的空气置换。当该室内空间不需要进行冷(暖)回收及空气置换时,关闭位于该室内内、外分支管内的阀门即可,这样每一间房间均可单独的进行冷(暖)回收和空气转换,有利于节能减排。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房间内均设置有人体感应器5,相对应的是内、外分支管内的阀门采用电磁阀,该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门的开关,这样可根据房间内是否有人自动的启、闭该房间 内的电磁阀,从而节省能源,进一步的实现节能减排。实施例3参见图I和图5,本实施例的组成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换热翅片8采用实心换热翅片。实施例4参见图I和图6,本实施例的组成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内管6的外壁上设置有空心换热翅片8,内管6的内壁上设有起热交换作用的内螺纹9。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还应有主增压装置,该主增压装置通常设置于室外,为流体的流动提供主要动力来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外管及内管的进出端口设置过滤层,以有效阻挡室内外空间的尘埃、蚊蝇等。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拥有多管房间的建筑物,也可适用于只有一个房间的建筑物,此时,内、外流体通道直接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而无需内、外分支管。
权利要求1.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将外管分隔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 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分隔板的内壁和外壁上; 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
2.如权利要求I的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阀门和增加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管的横截面呈扇形,与之相对应,分隔板的横截面呈弧形。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翅片均匀分布在分隔板的内壁和外壁上,且安装在分隔板内壁上的换热翅片和安装在分隔板外壁上的换热翅片相互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安装在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的拐弯处以及端口处。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风机,且安装在内、外两条流体通道内的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感应器,与之相对应的是阀门采用电磁阀,且人体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停的开关。
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为实心或空心的换热翅片。
9.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内管,内、外管形成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 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内管管壁上; 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
10.如权利要求9的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内分支管和外分支管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每根内、外分支管内均设有阀门和增加压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管的横截面呈扇形,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翅片,前述换热翅片为空心或实心的换热翅片。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内壁和外壁上的换热翅片相互错位设置。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翅片,内壁上设置有起热交换作用的内螺纹,前述换热翅片为空心或实心换热翅片。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安装在为内、外管的拐弯处和端口处。
16.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风机,且安装在内、外两条流体通道内的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17.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感应器,与之相对应的是阀门采用电磁阀,且感应器作为电磁阀启、停的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状异形管式建筑用热交换、通风系统,包括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将外管分隔为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分隔板的内壁和外壁上;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或,包括外管,置于外管内的内管,内、外管形成内、外两条流体通道,两条流体通道均设置有增压装置;换热翅片,沿外管的轴向设置,安装在内管管壁上;内流体通道和外流体通道同时伸入建筑物的房间内。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箱式的热交换器改变成线状异形管式结构,不需吊顶即能安装,且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外形也易于和墙角线条、踢脚线等现有装饰配件融合。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2709377SQ2012201461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傅秀章, 李祥宁, 武鼎鑫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