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滚筒及具有其的烘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238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烘干滚筒及具有其的烘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包括筒体,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筒体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提料板,其中提料板的进料端口朝向筒体的进料口,提料板的出料端口朝向筒体的出料口,提料板沿筒体的轴线方向呈渐扩结构,且提料板出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大于提料板进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这样提料板出料端部的延伸总长度大于其进料端部的延伸总长度,增大了物料在提料板出料端的抛洒宽度,进一步在烘干滚筒横截面上抛洒出来的物料易形成瀑布状的连续料帘,减小了烘干滚筒横截面上的“空洞”面积,增大了物料与加热气流的接触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烘干机的热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专利说明】烘干滚筒及具有其的烘干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物料烘干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洪干滚筒和具有其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建材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原料、燃料及混合物均含有一定水分,将它们烘干,降低水份,以满足计算、输送和均化对物料的水分要求,也有利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系统的正常运转率。目前,常用的烘干设备为滚筒式回转烘干机。该烘干机可以用于干混砂浆烘干系统中,用于烘干固体物料。
[0003]现有的烘干机包括烘干滚筒及相关的驱动装置等,其中烘干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提料板,工作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筒体旋转,筒体内的物料被提料板挖掘和抛洒,继而与筒体内热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烘干。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两种提料板主要由一块矩形的钢板经一次或两次折弯而形成,即该提料板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面板I和第二面板2或者第一面板I和第二面板2和第三面板3 ;其中,图1中的提料板的第一面板I直接焊接于筒体的内壁面上,图2中的提料板通过安装在第一面板I上的角钢4固定于筒体(未图示)内壁上。参考图1,这两种结构的提料板在提料的时候,由于各面板均为矩形结构,且在物料重力作用下,使得物料抛洒位置集中,从而难以形成连接的料帘,造成烘干滚筒内出现大面积空洞,物料和加热气流接触面积小,致使烘干效率低、能耗高,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和使用该烘干滚筒的烘干机,该烘干滚筒能够增加物料和加热气流的接触面积,有效提供烘干机的热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提料板,其中,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朝向所述筒体的进料口,所述提料板的出料端口朝向所述筒体的出料口,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呈渐扩结构,且所述提料板出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积大于所述提料板进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
[0006]进一步,所述提料板为截面呈U形的凹形结构,且所述凹形结构的内表面面向所述筒体的内壁面。
[0007]进一步,所述提料板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及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均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的间隔从其与所述第二面板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之间的间隔从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增加。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分别自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向其出料端口相对基准线向外侧渐扩,所述基准线位于所述提料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围成的空间内部且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具有相同的外扩角Y,其中,所述外扩角Y为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分别相对所述基准线的夹角;并且,所述外扩角Y满足计算公式Y=arctan(H/W),其中,H为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沿所述筒体的径向的最大宽度和所述提料板的出料端口沿所述筒体的径向的最大宽度的差值,W为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的延伸长度,且H的取值范围60≤H≤90mm, W的取值范围250≤H≤300mm。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0011 ] 进一步,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轮廓线型为三个直线段,且所述三个直线段的长度分别满足计算公式:Li=λi R (i=l,2,3),其中,R为所述筒体的半径,Ai分别为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比例因子,且 0.19 ≤ λ 1 ≤ 0.21,0.1 ≤ λ 2 ≤ 0.13,0.16 ≤λ 3 ≤ 0.18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夹角为α 1,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的夹角为α2,且117。≤a 1 ≤120。,120。≤a 2 ≤ 125。。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弧形板圆滑过渡连接,在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横截面上,两个所述弧形板的轮廓线型为两个弧线段,且两个所述弧线段的半径分别满足计算公式:Ri= n iR (i=l,2),其中,R为所述筒体的半径,ni分别为所述两个弧线段的比例因子,且0.1≤ni≤0.14 ;所述两个弧线段对应的圆心角为β i (i=l,2),且60°≤β1≤63°,55。≤ β 2 ≤ 60°。
[0013]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提料板,若干组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组所述提料板包括中的各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的若干提料板,并且若干组所述提料板之间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上交错岔开排列。
[0014]进一步,每一组所述提料板中包括的提料板的数量满足计算公式:η=2π/(θ 1+ θ),其中,θ 1为所述提料板的第一面板和所述滚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交点与所述提料板的第三面板的延长线和所述滚筒体的内壁面的相交线交点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θ为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与滚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交点和与相邻提料板所述的第三面板的延长线与和所述滚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交点提料板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的圆心角之间的夹角,且30°≤θ 1≤60°,0°≤θ≤5°。
[0015]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机,包括上述方案中的烘干滚筒。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提料板的出料端口的横截面的大小大于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横截面的大小,使得提料板出料端部的延伸长度大于其进料端部的延伸长度,从而可以增大物料在提料板的出料端口的抛洒宽度,使得在提料板内的物料在其前进的方向上摊开为更薄、更加分散、更加均匀的料层,增大物料与加热气流的接触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烘干滚筒的热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001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提料板安装于烘干滚筒内的抛料状态示意图;
[0020]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提料板的主视结构不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滚筒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滚筒内的提料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滚筒内的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结构尺寸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滚筒内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滚筒内的提料板的安装示意图;以及
[00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机筒内的提料板的抛料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提料板11、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13、第三面板14、进料端口 15、出料
端口
[0029]16基准线
[0030]2、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32]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33]如图3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包括筒体2,该筒体2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筒体2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提料板1,其中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朝向筒体2的进料口,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朝向筒体2的出料口,并且提料板I沿筒体2的轴线方向呈渐扩结构,提料板I出料端口 15的横截面大小大于提料板I进料端口 14的横截面大小,换句话说提料板I在筒体2内的物料流向上呈渐扩结构。
[003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烘干机,该烘干机包括烘干滚筒,其中,该烘干滚筒为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滚筒。
[0035]通过将这种结构的提料板I安装于烘干滚筒的筒体2中,在烘干机工作时,从筒体2的进料口进入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将顺着筒体2底部的内壁面运动至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随着筒体2的旋转运动,提料板I将携带物料至筒体2的如图8所示的上部空间的同时,运动至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物料被抛洒至筒体2的内部空间,由于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横截面的大小大于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的横截面的大小,使得提料板I出料端部的延伸长度大于其进料端部的延伸长度,从而可以增大物料在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抛洒宽度,使得在提料板I内的物料在其前进的方向上摊开为更薄、更加分散、更加均匀的料层,增大物料与加热气流的接触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烘干滚筒的热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值得注意是,上述所说的进料端部和出料端部仅指提料板I的实体结构,如进料端部为提料板I的靠近筒体2的进料口的端部,而出料端部为提料板I的靠近筒体2的出料口的端部,而上述所说的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不仅包括提料板I本身实体的结构,也包括提料板I围成的空间范围,如进料端口包括进料端部和在筒体2的横截面上该进料端部与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围成的区域。
[0036]具体地,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烘干滚筒中,筒体2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提料板(图示中仅示出一组提料板的一部分),若干组提料板沿筒体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组提料板包括沿筒体2的周向间隔固定于筒体2的内壁面上的若干提料板1,由于每一组提料板包括的各个提料板I沿筒体2内的物料流向具有渐扩结构,使物料易于顺着一组提料板中的各个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向前运动至该提料板的出料端口 15,然后进入下一相邻组提料板的进料端口并向前运动至其出料端口,从而使得烘干滚筒内的物料沿筒体2的轴向不断向前推进,并且不断被分散,不仅避免了物料回流,提高了烘干机的出料产量,而且增大物料与加热气流的接触换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机的热效率。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组提料板之间在筒体2的轴向方向上交错岔开排列,以使筒体2内形成连接的料帘,大幅减少筒体2内部的空洞面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各组提料板中相对应的提料板I也可以呈直线排列。
[0037]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提料板I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设置在筒体2的内壁面上,为了便于磨损后进行更换或维护,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例如将提料板I通过螺栓连接于筒体2内壁面上;为了简化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
[0038]另外,参考图4至图8,回到本发明中的提料板I的具体结构,优选地,该提料板I为截面呈U形凹形结构,且凹形结构的内表面面向筒体2的内壁面。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所说的U形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如字母“U” 一模一样的形状,其包括了各种类似字母“U”这一形状的各种变形结构,如可以将字母“U”设置成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或者相反的结构,还可以是上部和下部间隔大、中部间隔小的结构等等。其中,凹形结构的提料板I也满足上述方案中的呈渐扩结构的特征,即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横截面大小将大于提料板I进料端口 14的横截面大小,这样凹形结构的提料板I出料端部的延伸长度大于其进料端部的延伸长度,从而增大物料在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抛洒宽度。
[0039]通过这种凹形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物料从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运动到出料端口 15以进行抛洒,避免物料从提料板I的侧边抛洒至筒体2内部,由此能够使物料在出料端口 15以垂直于筒体2的轴线方向抛洒,从筒体2的横截面上看,参考图8,物料抛洒处为线状,由于物料层顺着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不断被分散、均匀地抛洒至空中,易形成瀑布状的连续面状料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从提料板I侧边抛洒物料的方式(可参考图2),在该种方式下物料沿着提料板I的侧边以平行于筒体2的轴线方向抛洒物料,从筒体2的横截面上看,如图2所示物料抛洒处为点状,形成的料帘是条状,筒体2横截面上易形成“空洞”,这样会使得热气流直接排出筒体2,造成热能浪费。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筒体2的横截面上形成连续面状料帘,从而可有效减少“空洞”面积,显著增强烘干机的热交换效率。
[0040]特别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料板I包括三个面板,即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其中,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及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之间均圆滑过渡连接。由于提料板I的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之间为圆滑过渡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物料在不同的面板之间的移动更加平滑顺畅,这样在烘干滚筒运转过程中,使提料板I对物料的提升效率更高。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三个面板11、12、13形成类似字母“U”的形状的凹形结构,具体地,第三面板13与第一面板11的组成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从两者与第二面板12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即从筒体2的轴心到筒体2的内壁的径向方向形成呈渐宽的U形,由此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I的大小在上述径向方向上也相应变宽,从而可以增加从进料端口 14进入提料板I内部的物料。可以理解地,该提料板I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将单个的面板圆滑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在提料板I的弯折处进行圆滑过渡处理。值得一提地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提料板I的面板数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增减,只要能够使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横截面大小大于其进料端口 14横截面大小的变截面结构,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41]为了实现所述的变截面结构,可以使第一面板11与第三面板13之间的间隔从靠近筒体2进料口的一端向靠近筒体2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增加,由此可知,沿筒体2内的物料流向,第一面板11和/或第二面板13相对筒体2的轴线向外侧倾斜延伸,以使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向外侧扩展一定大小,从而增加出料端口 15的物料抛洒宽度。
[0042]进一步优选地,结合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沿筒体2内物料的流向,提料板I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均以相同程度向外侧扩展,以最大程度增加物料的抛洒宽度,这种情况下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具有相同外扩角Y,该外扩角Y为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沿筒体2内的物料流向分别相对基准线16向外侧渐扩所形成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分别相对基准线16的夹角,其中,如图6所示,该基准线16位于提料板I与筒体2的内壁面围成的空间内部且与筒体2的轴线平行。由此可知,三个面板11、12、13在筒体2内的物料流向上均相对基准线16为倾斜延伸,且以相同的程度倾斜延伸,换句话说,可参考图4,三个面板11、12、13各自的出料端部相对各自的进料端部向外侧扩展了相同距离。此外,还可以参考图6,该外扩角Y可以表示为提料板I中的一个面板的外轮廓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并且优选地,外扩角Y由计算式Y=arctan(H/W)确定,其中,H为提料板I进料端口 14沿筒体2的径向的最大宽度和出料端口 15沿筒体2的径向的最大宽度的差值,W为提料板I沿筒体2轴向的延伸长度。
[0043]由于各面板11、12、13具有外扩角Y,使得提料板I在筒体2内物料流向上存在Y角度的倾斜度,使得物料易于由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向前运动至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15,并且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横截面大小大于进料端口 14横截面大小,使得在出料端口15可形成分散、均匀的料层并抛洒至空中。这样当烘干机转动时,物料被提料板I携带、提升,并沿倾斜的提料板I在其出料端口 15不断抛洒至空中形成料帘,使物料与热空气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
[0044]优选地,第一面板11与筒体2的内壁面相互连接,而第三面板13与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即提料板I的一侧并未完全封闭,换句话说,提料板I的第三面板13并不固定在筒体2的内壁上,这种设计便于物料在筒体2底部时能从第三面板13与筒体2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提料板I与筒体2内壁面之间围成的区域,使得提料板I在跟随筒体2旋转运动时携带尽可能多的物料进行抛洒,可以理解地,第三面板13与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0045]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提料板I横截面的轮郭线型呈直线-弧线-直线-弧线-直线的U形,其中直线和弧线为相切连接,即提料板I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均采用平板,且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及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弧形板连接,以形成相邻面板之间的圆滑过渡连接。各面板11、12、13采用平板,相比其他形式的面板,例如弧形板或波浪形板等,由于多边形内切弧线长度小于多边形长度,物料将摊铺的更加均匀、更加分散;各面板11、12、13的连接通过弧形板,使物料在相邻面板之间平滑移动以顺利过渡,从而提高提料板I的提升效率。必须说明的是,根据需要,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面板11、12、13也可以采用弧形板或波浪形板,本发明对各面板11、12、13的结构特征不作任何限定。
[0046]其中具体地,结合参考图5,在提料板I进料端口 14的横截面上,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第三面板13的轮廓线型为三个直线段,且其长度为Li (i=l,2,3),为了根据筒体2的大小合理设计提料板1,优选地,各面板11、12、13的轮廓线型的长度满足计算式:Li=Xi R (i=l,2,3),其中,R为筒体2的半径,λ i分别为三个面板11、12、13的比例因子;并且,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之间的夹角为α 1,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之间的夹角为α 2,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0.19 ^ λ I≤0.21,0.1≤λ 2≤0.13,
0.16 ^ λ 3 ^ 0.18 ;117° < α I < 120。,120。^ a 2 ^ 125。。
[0047]另外,在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横截面上,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及第二面板12和第三面板13之间过渡处的两个弧形板的轮廓线型为两个弧线段,两个弧线段的半径为Ri (i=l,2),且两个弧线段对应的圆心角为β? (i=l,2),为了使物料在提料板I的各面板之间移动的效果更好,优选地,两个弧线段的半径分别满足计算式=Ri=Hi R (1=1,2),其中,R为烘干机筒体2的半径,Jli分别为两个弧形板的比例因子。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0.1≤Iii ^ 0.14,60°≤β≤63°,55°≤β 2≤60°。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提料板I的三个面板11、12、13均具有相同的外扩角Y,这样在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的横截面上,各面板11、12、13的结构参数可以根据提料板I的进料端口 14的上述结构参数和各面板11、12、13的外扩角Y得出。
[0048]此外,参考图7,为了使筒体2的同一断面处的物料被充分提升,优选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一组提料板中包括的提料板I的数量η可由计算公式η=2π/(θ 1+Θ)确定,其中,Θ I为提料板I第一面板11与筒体2内壁面的相交线和该提料板I的第三面板13延长线与筒体2内壁面的相交线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且满足30° < Θ1<60°,Θ为提料板I第一面板11与筒体2内壁面的相交线和相邻提料板I的第三面板13延长线与筒体2内壁面的相交线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的圆心角,且满足0° < Θ <5°。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一组提料板中包括的提料板I的数量为8个。
[0049]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实际工作时,参考图8,随着烘干滚筒中的筒体2以速度ω沿顺时针转动,筒体2内同一断面处的物料被本发明中的提料板I不断提升至筒体2的上部空间进行抛洒,以充满筒体2同一断面的整个空间,与此同时,物料在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提料板I的出料端口 15形成更大、更分散的抛洒宽度,并沿着筒体2的轴向方向不断向前运动,由于烘干滚筒的筒体2内部有多组交错岔开排列的提料板,形成的连续料帘将不断向前运动,使筒体2内部空洞面积大幅减小,增大了物料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幅提高烘干机热效率,充分利用烘干机热量。相比于传统烘干滚筒中的提料板,本发明中的提料板可提高烘干机热效率20%~30%,起到节能减排作用。
[005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2]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烘干滚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朝向所述筒体的进料口,所述提料板的出料端口朝向所述筒体的出料口,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呈渐扩结构,且所述提料板出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大于所述提料板进料端口的横截面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板为截面呈U形的凹形结构,且所述凹形结构的内表面面向所述筒体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板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及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均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的间隔从其与所述第二面板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之间的间隔从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分别自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向其出料端口相对基准线向外侧渐扩,所述基准线位于所述提料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围成的空间内部且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具有相同的外扩角Y,其中,所述外扩角Y为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分别相对所述基准线的夹角;并且,所述外扩角Y满足计算公式Y=arctan(H/W),其中,H为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沿所述筒体的径向的最大宽度和所述提料板的出料端口沿所述筒体的径向的最大宽度的差值,W为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的延伸长度,且H的取值范围60≤H≤90mm, W的取值范围250≤H≤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第三面板的轮廓线型为三个直线段,且所述三个直线段的长度分别满足计算公式=Li=λi R (i=l,2,3),其中,R为所述筒体的半径,λi分别为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比例因子,且0.19≤λ 1≤0.21,0.λ2≤0.13,0.16≤λ3≤ 0.18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夹角为α 1,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的夹角为α 2,且117°≤α1≤120°,120°≤α 2≤1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弧形板圆滑过渡连接,在所述提料板的进料端口的横截面上,两个所述弧形板的轮廓线型为两个弧线段,且所述两个弧线段的半径分别满足计算公式:Ri= Hi R (i=l,2),其中,R为所述筒体的半径,Hi分别为所述两个弧线段的比例因子,且0.1≤JliS0.14;所述两个弧线段对应的圆心角为(i=l,2),且60。≤ β1≤ 63°,55。≤β 2 ≤ 60°。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提料板,若干组所述提料板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组所述提料板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的若干提料板,并且若干组所述提料板之间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上交错岔开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提料板中包括的提料板的数量满足计算公式:η=2 π /( Θ 1+ Θ ),其中,Θ I为所述提料板的第一面板和所述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与所述提料板的第三面板的延长线和所述筒体的内壁面的相交线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Θ为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与相邻提料板的第三面板的延长线和所述筒体内壁面的相交线之间的弧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且30。≤ Θ I ≤ 60°,0。≤ Θ ≤ 5。。
11.一种烘干机,包括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滚筒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滚筒。
【文档编号】F26B25/08GK103673578SQ20131067060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斌, 万军, 尹友中, 姜方宁, 张劲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