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及采用这种顶盖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88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盖及采用这种顶盖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对落地式空调器顶盖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为目前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的侧视示意图。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包括落地主体100'及设于落地主体100'顶部的顶盖200',落地主体100'内由下至上设有风机组件300'与热交换器400'。由图中可以箭头所示的风向,这样,风由风机组件300'吹出并经由热交热器400'后直接吹至顶盖200',最后经出风框处的导风条500'吹出。由于现有的顶盖200'底部为水平面,而导风条500'位于顶盖200'下方且靠前位置,这样,风在经过顶盖200'时没有任何过渡,一部分风直接水平向前移动,不能及时向下流向导风条500',这样阻力较大,能量损失严重,影响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顶盖及采用这种顶盖的落地式空调器,采用这种顶盖能对吹出风进行引导,从而使风流动更顺畅,减小阻力,能量损失更小,提高了制冷制热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顶盖,包括盖体、设于所述盖体下方的加强架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之间的保温泡沫,所述加强架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一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并向下方弯折延伸。具体地,所述导向部包括依次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截面呈弧线形,所述第二弯折段截面呈直线形。或者,所述导向部的弯折面截面呈弧线形。具体地,所述导向部向下弯折的一端边沿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折边,所述导向部的左、右边沿分别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导向部、第一折边及两第二折边围合形成一空腔,所述保温泡沫上对应设有可填充于所述空腔内的填充凸部。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的边沿设有多个第一避空缺口,所述保温泡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避空缺口对应的第二避空缺口,所述盖体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所述第二避空缺口、第一避空缺口的第一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边的边沿设有第三避空缺口,所述保温泡沫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避空缺口对应的第四避空缺口,所述盖体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所述第四避空缺口、第三避空缺口的第二凸起。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的边沿、所述第二折边的边沿设有若干向上折弯形成、且可包裹所述保温泡沫边沿的卡条,所述盖体边沿对应设有向下弯折且将各所述卡条包裹的包边。[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边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安装位,所述填充凸部与所述盖体的边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位对应的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更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上对应设有连接孔,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包括落地主体及设于所述落地主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具有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顶盖中导向部向前下弯折的导向面改变风向,将风引导至落地式空调器的落地主体的出风框处,从而使风流动更顺畅,减小阻力,能量损失更小,提高了落地式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落地式空调器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架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泡沫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架的第二种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应用于落地式空调器,并固定于落地式空调的落地主体上,包括盖体、设于所述盖体下方的加强架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之间的保温泡沫,所述加强架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一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并向下方弯折延伸。这种顶盖结构简单,应用于落地式空调器时,利用其导向部向前下弯折的导向面改变风向,将风引导至落地主体的出风框处,从而使风流动更顺畅,减小阻力,能量损失更小,提高了制冷制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顶盖可应用于不同机型、不同型号的落地式空调器中,以下以其应用于一种柜式空调器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落地主体100及设于落地主体100顶部的顶盖200。具体地,落地主体100包括框架主体110、设于框架主体110下部的风机组件120、置于风机组件120顶部的热交换器130以及设于热交换器130前方的出风部件140。风机组件120包括蜗壳部件121、置于蜗壳部件121内的离心风轮122以及置于离心风轮122内且驱动其转动的电机123。风机组件12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对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30倾斜向后设于风机组件120顶部,而出风部件140置于热交换器130正前方,其具体包括出风框架141及设于出风框架141上的导风条组件14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顶盖200包括盖体210、设于盖体210下方的加强架220以及设于盖体210与加强架220之间的保温泡沫230。加强架220采用钣金制成,对盖体210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而保温泡沫230起到阻断热量散失,防止凝露生成的作用。结合图4、图5,加强架220包括水平部221以及与水平部221 —体成型的导向部222。导向部222远离水平部221的一端向下方弯折延伸。导向部222与水平部221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一体成型,二者也可以组装成型。水平部221为平板结构,其上设有加强筋条2211,以增强其承重强度。导向部222包括依次与水平部221连接的第一弯折段2221、第二弯折段2222。由图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一弯折段2221截面呈弧线形,所述第二弯折段2222截面呈直线形。请再参照图2,采用上述的顶盖200后,当落地式空调器运行时,电机123启动,带动离心风轮122转动,由离心风轮122产生的风经蜗壳部件121加压,并向上流经热交换器130,由于顶盖200的封堵,风经过热交换器130后不再继续向上运动,而是向前运动,此时一部分风在导向部222的弯折面导向作用下改变方向,到达出风框架141,最后经导风条组件142吹出。相较于现有的顶盖200,风经过热交换器130后不再是像以往的结构在顶盖200处流动不畅,本实施例中,风流自然过渡,能量损失最小,提高了制冷制热效率。请再参照图4,以落地式空调器正面为前方,导向部222的前端即向下弯折的一端边沿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折边2223,导向部222的左、右边沿分别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折边2224,这样,导向部222、第一折边2223及两第二折边2224围合形成一空腔2225,保温泡沫230上对应设有可填充于空腔2225内的填充凸部231。这样,通过填充凸部231将空腔2225填满,避免此空腔2225存在于盖体210与加强架220之间而使盖体210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向下变形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水平部221的边沿设有多个第一避空缺口 2212。结合图6、图7,保温泡沫230上设有与第一避空缺口 2212对应的第二避空缺口 232,盖体210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第二避空缺口 232、第一避空缺口 2212的第一凸起211。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凸起211依次卡固于第二避空缺口 232、第一避空缺口 2212,不仅加强盖体210与加强架220之间的连接,而且,也通过各第一凸起211对保温泡沫230起到限位、紧固的作用,避免其于盖体210与加强架220围合的空间内移动,使保温泡沫230的固定更稳定。同时,第二折边2224的边沿设有第三避空缺口 2226,保温泡沫230上设有与第三避空缺口 2226对应的第四避空缺口 233,盖体210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第四避空缺口 233、第三避空缺口 2226的第二凸起212。此处,第二凸起212的作用与第一凸起211的作用相同,增加第二凸起212,是为了更加全方位的加强盖体210与加强架220之间的连接以及固定保温泡沫230。本实施例中,水平部221的边沿、第二折边2224的边沿设有若干向上折弯形成、且可包裹保温泡沫230边沿的卡条223,盖体210边沿对应设有向下弯折且将各卡条223包裹的包边213。此处,设置包边213加强了盖体210与加强架220连接的密封性,而卡条223的设置也进一步增强连接效果与密封效果。而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盖体210与加强架220上对应设有连接孔(图中未标号),盖体210与加强架220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锁紧固定。具体地,紧固件为螺钉,通过螺钉固定后,盖体210与加强架220连接更紧密,保温泡沫230紧紧夹设于二者之间。请再结合图2、图3,本实施例中,顶盖200通过上述的盖体210、保温泡沫230以及加强架220组装完成后,其后端是于落地主体100的框架主体110固定连接,其前端与出风框架141连接。出风框架141的导风条组件142中包含有驱动电机123,其向上凸出,故顶盖200上预留有用以放置驱动电机1421的安装位。此安装位依次贯通加强架220、保温泡沫230及盖体210,具体地,安装位包括第一折边2223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安装位2227,填充凸部231与盖体210的边沿上分别设有的与第一安装位2227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311、第三安装位214。本实用新型中,主要针对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的顶盖200中的加强架220进行改进,当然,加强架220的结构改进不限于上述的一个实施例,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作出适当的改进。加强架220的导向部222弯折结构也可以如图8中所示。在图8中,导向部222的弯折面截面呈弧线形,即导向部222不再分成两段,而是整体流畅弯折成型。这种结构的加强架220,其导风作用同上述的加强架220,仅是结构上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架220基于此导风作用的变形不限于此,可以有更多种,此处不一一列举。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顶盖,包括盖体、设于所述盖体下方的加强架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之间的保温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架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一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并向下方弯折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依次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截面呈弧线形,所述第二弯折段截面呈直线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弯折面截面呈弧线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向下弯折的一端边沿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折边,所述导向部的左、右边沿分别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导向部、第一折边及两第二折边围合形成一空腔,所述保温泡沫上对应设有可填充于所述空腔内的填充凸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边沿设有多个第一避空缺口,所述保温泡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避空缺口对应的第二避空缺口,所述盖体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所述第二避空缺口、第一避空缺口的第一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的边沿设有第三避空缺口,所述保温泡沫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避空缺口对应的第四避空缺口,所述盖体的边沿向下凸设有可依次伸入卡固于所述第四避空缺口、第三避空缺口的第二凸起。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边沿、所述第二折边的边沿设有若干向上折弯形成、且可包裹所述保温泡沫边沿的卡条,所述盖体边沿对应设有向下弯折且将各所述卡条包裹的包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安装位,所述填充凸部与所述盖体的边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位对应的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上对应设有连接孔,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锁紧固定。
10.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包括落地主体及设于所述落地主体顶部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顶盖及采用这种顶盖的落地式空调器,所述包括盖体、设于所述盖体下方的加强架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加强架之间的保温泡沫,所述加强架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一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并向下方弯折延伸。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顶盖中导向部向前下弯折的导向面改变风向,将风引导至落地式空调器的落地主体的出风框处,从而使风流动更顺畅,减小阻力,能量损失更小,提高了落地式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3163189SQ20132012056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惠文科 申请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