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湍流式耐腐蚀换热器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46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用在吸湿剂空气调节系统中的三向换热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形成多个板,每一板包含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至少一个传热流体供应口和至少一个传热流体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一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流体连通的液体吸湿剂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相对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传热流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传热流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传热流体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还包含在其上端处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流体连通的用于将液体吸湿剂分布在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多个孔,每一板还包含在所述孔中的每一者处界定液体吸湿剂流限制件以增加分布在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液体吸湿剂的均一性的特征;

(b)将膜附接至所述板中的每一者的界定所述液体吸湿剂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以覆盖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以及

(c)将所述板以堆叠方式附接在一起,其中交替的板是颠倒的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膜面向相邻板上的所述膜并且界定所述膜之间的气流间隙,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传热流体区连接至相邻板上的所述传热区,并且使得所述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传热流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并且所述板的所述传热流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热成型所述多个板或射出成型所述多个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界定所述液体吸湿剂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和界定所述传热流体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包括脊状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使用粘合焊接、超声波焊接、射频(RF)结合、微波结合、热活化粘合剂或压力感测粘合剂将所述膜附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每一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上形成多个间隔开的特征,并且其中步骤(b)包括将盖层施加于所述间隔开的特征上并且将所述膜结合至所述盖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盖层包括聚乙烯、丙烯酸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与所述板的液体吸湿剂区的表面相隔约0.1mm至0.2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水平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垂直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中的至少一些包含用于吸走流动通过所述气流间隙的所述气流的一部分的特征,使得所述气流的所述被吸走部分可以流过湿表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湿表面被膜覆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传热流体区上形成粘合特征的图案以促进传热流体的均一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每一对相邻板之间的所述气流间隙中设置空气扰流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用于在所述气流中产生对转涡旋的多个扰流三角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相邻扰流三角形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相关三角形的高度的两倍。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网片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板中的每一者上形成胶封以将液体吸湿剂引导通过所述孔。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板中的每一者上形成胶封以引导传热流体的流。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传热流体区上形成特征以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引导传热流体流。

20.一种用在吸湿剂空气调节系统中的三向换热器,包括:

多个板,每一板包含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至少一个传热流体供应口和至少一个传热流体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一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流体连通的液体吸湿剂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相对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传热流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传热流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传热流体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还包含在其上端处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流体连通的用于将液体吸湿剂分布在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多个孔,每一板还包含在所述孔中的每一者处界定液体吸湿剂流限制件以增加分布在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液体吸湿剂的均一性的特征;以及

膜,所述膜附接至所述板中的每一者的界定所述液体吸湿剂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以覆盖所述液体吸湿剂区;

其中所述板以堆叠方式附接在一起,其中交替的板是颠倒的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膜面向相邻板上的所述膜并且界定所述膜之间的气流间隙,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传热流体区连接至相邻板上的所述传热区,并且使得所述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传热流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并且所述板的所述传热流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是热成型或射出成型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界定所述液体吸湿剂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和界定所述传热流体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包括脊状物。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膜是使用粘合焊接、超声波焊接、射频(RF)结合、微波结合、热活化粘合剂或压力感测粘合剂而附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一板的所述液体吸湿剂区进一步包括其上的多个间隔开的特征,所述间隔开的特征上有盖层,并且其中所述膜结合至所述盖层。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盖层包括聚乙烯、丙烯酸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材料。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膜与所述板的液体吸湿剂区的表面相隔约0.1mm至0.2mm。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水平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间隙。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垂直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间隙。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中的至少一些包含用于吸走流动通过所述气流间隙的所述气流的一部分的特征,使得所述气流的所述被吸走部分可以流过湿表面。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湿表面被膜覆盖。

3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传热流体区上形成的粘合特征的图案以促进传热流体的均一流。

3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每一对相邻板之间的所述气流间隙中的空气扰流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用于在所述气流中产生对转涡旋的多个扰流三角形。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相邻扰流三角形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相关三角形的高度的两倍。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网片结构。

3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板中的每一者上形成的胶封以将液体吸湿剂引导通过所述孔。

3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板中的每一者上形成的胶封以引导传热流体的流。

3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传热流体区上形成的特征以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引导传热流体流。

39.一种制造双向液体对液体换热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形成多个板,每一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液体供应口、至少一个第一液体排放口、至少一个第二液体供应口和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一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液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液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第一液体区的主要密封特征,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相对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液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第二液体区的主要密封特征,每一板还包含在所述第一液体区上以及在所述第二液体区上的多个扰流特征;

(b)将所述板以堆叠方式附接在一起,其中交替的板是颠倒的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区面向相邻板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区并且界定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路径,并且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区连接至相邻板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区以界定所述第二液体的流动路径,并且使得所述板的所述第一液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第一液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第二液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并且所述板的所述第二液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扰流特征包括扰流网片。

41.一种双向液体对液体换热器,包括:

多个板,每一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液体供应口、至少一个第一液体排放口、至少一个第二液体供应口和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一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液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液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第一液体区的主要密封特征,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相对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液体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液体排放口流体连通的第二液体区的主要密封特征,每一板还包含在所述第一液体区上以及在所述第二液体区上的多个扰流特征;

其中所述板以堆叠方式附接在一起,其中交替的板是颠倒的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区面向相邻板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区并且界定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路径,并且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区连接至相邻板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区以界定所述第二液体的流动路径,并且使得所述板的所述第一液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第一液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第二液体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并且所述板的所述第二液体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扰流特征包括扰流网片。

43.一种换热器,包括:

多个板,每一板包含至少一个水供应口和至少一个水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一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水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水排放口流体连通的水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还包含相对的通道侧,每一板还包含在其上端处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水供应口流体连通的用于将水分布在所述水区中的多个孔;并且

其中所述板以堆叠方式附接在一起,其中交替的板是颠倒的使得每一板上的所述水区面向相邻板上的所述水区并且界定其间的第一气流间隙,使得每一板的所述通道侧面向相邻板的所述通道侧以界定其间的第二气流间隙,并且使得所述板的所述水供应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所述板的所述水排放口是密封流体连通的。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附接至每一板上的界定所述水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的膜以覆盖所述水区。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膜是使用粘合焊接、超声波焊接、射频(RF)结合、微波结合、热活化粘合剂或压力感测粘合剂而附接至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是热成型或射出成型的。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在每一板上界定所述水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包括脊状物。

48.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相反方向上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气流间隙。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被构造成准许错流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间隙。

50.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中的至少一些包含用于吸走流动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间隙的所述气流的一部分的特征,使得所述气流的所述被吸走部分可以流动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间隙。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一板的所述水区包括被膜覆盖的湿表面。

52.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每一板上的所述水区上的植绒表面。

53.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相邻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气流间隙中的空气扰流器。

5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在相邻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气流间隙中的空气扰流器。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用于在所述气流中产生对转涡旋的多个扰流三角形。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相邻扰流三角形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相关三角形的高度的两倍。

57.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空气扰流器包括网片结构。

58.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水包括废水或海水。

5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每一板上的在所述孔中的每一者处界定水流限制件以增加分布于所述水区中的水的均一性的特征。

60.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每一板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每一板进一步包含在所述板的所述通道侧上界定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排放口流体连通的液体吸湿剂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每一板还包含在其上端处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液体吸湿剂供应口流体连通的用于将液体吸湿剂分布在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多个吸湿剂孔。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板中的每一者被构造成包含多个单独的液体吸湿剂区。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多个单独的液体吸湿剂区中的至少一些被膜覆盖。

63.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包括每一板上的在所述板中的所述吸湿剂孔中的每一者处界定液体吸湿剂流限制件以增加分布于所述液体吸湿剂区中的液体吸湿剂的均一性的特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