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47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热交换设备,特别是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设备。
目前,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壳管式换热器有普遍的应用。壳管式换热器是在罐状壳体内设置换热盘管,以蒸汽或高温水为热介质,从换热盘管内流动通过,将热量从换热盘管的管壁传输给壳体内的介质,如加热冷水,实现换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往往采用增加换热盘管的数量或长度的措施,以增加换热面积。由于换热盘管的回路长度受壳体容积大小的限制,因此换热效率的增长是有限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湍流螺线,可以提高管内介质流速,并可造成热介质的流动为湍流,以加速热介质的换热过程,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由罐状壳体、封头、换热盘管、管板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有支撑钢丝和湍流螺线钢丝,湍流螺线钢丝环绕支撑钢丝固定成型,用钢丝固定柱连接,以保持湍流螺线钢丝环绕支撑钢丝呈螺线型。
在壳体内,沿纵向设置有2~3道折流板。
湍流螺线钢丝也可以缠绕在换热盘管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当热介质在换热盘管内流动时,不再有平稳的层流边界层,而是急剧的湍流,强化了热介质与盘管管壁的传热,使传热系数增大20~200%,在不增加换热盘管长度的条件下,可增加总的换热量;折流板的设置,可以使介质在壳体内折线流动,增大介质传热流程,增大对管外壁的冲刷搅动。这些措施,起到节省钢材,不增加壳体容积,不扩大占地空间等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是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构造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湍流螺线钢丝缠绕在换热盘管外壁上的结构图。
由图可见,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由壳体1、封头2、换热盘管3、管板4组成,换热盘管为平行设置的多排铜管,管径Φ25mm,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有Φ5mm的支撑钢丝5和Φ1~2mm的湍流螺线钢丝6,螺线钢丝外径为盘管管径3/5,Φ15mm,支撑钢丝5的两端固定在十字形钢丝固定柱7上,湍流螺线钢丝与支撑钢丝之间,每间隔3~5个螺距,设一短钢丝固定柱8连接固定。在壳体内沿纵向竖直设置2道折流板9,其中一个折流板上端与壳体间留出空隙,另一个折流板下端与壳体间留出空隙,促使介质改变流动方向,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当湍流螺线钢丝6缠绕在换热盘管的外壁时,具有同样造成湍流的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由罐状壳体、封头、换热盘管、管板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有支撑钢丝和湍流螺线钢丝,湍流螺线钢丝环绕支撑钢丝固定成型,用钢丝固定柱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管壳内沿纵向设置有2~3道折流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湍流螺线钢丝可缠绕在换热盘管的外壁上。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湍流螺线的壳管式换热器,由罐状壳体、封头、换热盘管、管板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有支撑钢丝和环绕其上的湍流螺线钢丝,用钢丝固定柱连接固定;同时在壳管内设置2~3道折流板,可使传热系数增大20~200%,增加总的换热量。用于热水供应系统中,可以减少换热器容积,节省占用空间,具有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28F1/40GK2076224SQ9022264
公开日1991年5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日
发明者刘霖沛 申请人:刘霖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