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682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波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



背景技术:

微波设备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装置。该设备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

但目前微波设备普遍存在微波泄露的问题,当人体与微波辐射源距离很近时,可以受到过量的辐射能量而头昏、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能够防止微波泄露,避免微波泄露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包括炉门和炉体,所述炉门安装在所述炉体前侧;

所述炉体与所述炉门相接触的所述炉门上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上设置有微波吸收层;

所述炉门右侧设置有电控锁装置,设置有所述密封层的所述炉门表面设置有电磁辐射传感器;所述电控锁装置与所述电磁辐射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减振消音器。

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之间的所述炉门上设置有所述微波吸收层。

优选地,所述微波吸收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陶瓷粉 15~40份;

不锈钢纤维 5~12份;

树脂胶粘剂 50~80份。

优选地,所述树脂胶粘剂中包括30wt%~50wt%的醇酸树脂、15wt%~35wt%的聚乙二醇、12wt%~20wt%的氧化锌、2wt%~10wt%的氧化镁和1wt%~5wt%的二氧化硅。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纤维由以下原料组成,0.1wt%~0.8wt%的C,0.1wt%~1.2wt%的Si,0.05wt%~0.15wt%的Ti,0.06wt%~0.12wt%的B,余量为Fe。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通过在炉门右侧设置电控锁装置,电控锁装置与电磁辐射传感器连接,使得电控锁装置能够根据防微波泄露装置内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开启炉门;密封层上设置微波吸收层,微波吸收层通过吸收微波,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微波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炉体;2、炉门;3、密封层;4、电磁辐射传感器;5、电控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包括炉门2和炉体1,炉门2安装在炉体1前侧;炉体1与炉门2相接触的炉门2上设置有密封层3;密封层3上设置有微波吸收层;炉门2右侧设置有电控锁装置5,设置有密封层3的炉门2表面设置有电磁辐射传感器4;电控锁装置5与电磁辐射传感器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炉门2右侧设置电控锁装置5,电控锁装置5与电磁辐射传感器4连接,使得电控锁装置5能够根据防微波泄露装置内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开启炉门2。密封层3上设置微波吸收层,通过吸收微波,避免了微波泄露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电磁辐射传感器4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控装置的电磁辐射强度,当电磁辐射强度变大时不仅能够提醒用户远离装置,而且便于使用户及时维修该装置。

在本发明中,密封层3上微波吸收层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微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波吸收率,设置有密封层3的炉门2表面设置有微波吸收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波吸收层包括15~40重量份的陶瓷粉、5~12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和50~80重量份的树脂胶粘剂,上述微波吸收层对微波有显著地吸收和衰减作用,能够避免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和微波泄露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陶瓷粉的重量份数为15~40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陶瓷粉的重量份数为24~32份。

在本发明中,不锈钢纤维的重量份数为5~12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锈钢纤维的重量份数为8~10份。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波的衰减效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锈钢纤维由以下原料组成,0.1wt%%~0.8wt%的C,0.1wt%~1.2wt%的Si,0.05wt%~0.15wt%的Ti,0.06wt%~0.12wt%的B,余量为Fe。

在本发明中,树脂胶粘剂的重量份数为50~80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树脂胶粘剂的重量份数为60~70份。

为了提高对微波的吸收效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树脂胶粘剂中包括30wt%~50wt%的醇酸树脂、15wt%~35wt%的聚乙二醇、12wt%~20wt%的氧化锌、2wt%~10wt%的氧化镁和1wt%~5wt%的二氧化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0%~5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5%~4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15~35%;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聚乙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20%~3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氧化锌的重量百分比为12%~2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氧化锌的重量百分比为15%~1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氧化镁的重量百分比为2%~1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氧化镁的重量百分比为5%~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比为1%~5%;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比为2%~4%。

在本发明中,锁定装置上设置的电磁辐射传感器4能够感应炉体1内的电磁辐射强度,当炉体1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低于0.4mW/cm2,炉门2上的锁定装置打开。

为了降低炉体1的振动能量,以降低微波装置的振动噪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炉体1上设置有减振消音器。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微波泄露装置的炉门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炉体1与炉门2相接触的炉门2上设置有密封层3;密封层3及设置有密封层3的炉门2表面均设置有微波吸收层;炉门2右侧设置有电控锁装置5,设置有密封层3的炉门2表面设置有电磁辐射传感器4;电控锁装置5与电磁辐射传感器4连接。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微波吸收层的厚度为0.2mm,微波吸收层的配方为由15重量份的陶瓷粉、5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中包括0.5wt%的C,0.1wt%的Si,0.15wt%的Ti,0.06wt%的B,99.19wt%的Fe)、23.5重量份的醇酸树脂、17.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7.5重量份的氧化锌、1重量份的氧化镁和0.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在食物加热及其加热完毕的整个过程中,检测防微波泄露装置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强度在0.3mW/cm2以下。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微波吸收层的厚度为0.1mm,微波吸收层中包括40重量份的陶瓷粉、12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中包括0.8wt%的C,0.6wt%的Si,0.12wt%的Ti,0.09wt%的B,98.39wt%的Fe)、28重量份的醇酸树脂、24重量份的聚乙二醇、16重量份的氧化锌、8重量份的氧化镁和4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在食物加热及其加热完毕的整个过程中,检测防微波泄露装置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强度在0.27mW/cm2以下。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微波吸收层的厚度为0.15mm,微波吸收层中包括24重量份的陶瓷粉、8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中包括0.6wt%的C,0.8wt%的Si,0.1wt%的Ti,0.08wt%的B,98.42wt%的Fe)、26.4重量份的醇酸树脂、1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10.8重量份的氧化锌、6重量份的氧化镁和1.8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在食物加热及其加热完毕的整个过程中,检测防微波泄露装置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强度在0.29mW/cm2以下。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微波吸收层的厚度为0.12mm,微波吸收层中包括32重量份的陶瓷粉、10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中包括0.4wt%的C,1wt%的Si,0.08wt%的Ti,0.1wt%的B,98.42wt%的Fe)、31.5重量份的醇酸树脂、2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11.2重量份的氧化锌、3.5重量份的氧化镁和2.8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在食物加热及其加热完毕的整个过程中,检测防微波泄露装置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强度在0.28mW/cm2以下。

实施例6

实施例1中微波吸收层的厚度为0.18mm,微波吸收层中包括28重量份的陶瓷粉、9重量份的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中包括0.1wt%的C,1.2wt%的Si,0.05wt%的Ti,0.12wt%的B,98.53wt%的Fe)和32.5重量份的醇酸树脂、9.7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13重量份的氧化锌、6.5重量份的氧化镁和3.2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在食物加热及其加热完毕的整个过程中,检测防微波泄露装置周围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强度在0.28mW/cm2以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