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6306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贯流空调器的顶出风形式一般采用独立的风道系统,顶出风的风道系统和前出风的风道系统是分开的,现有顶出风的风机没有安装支架支撑,顶出风的风机运行时,噪音较大,且对机壳磨损较为严重。且现有的顶出风空调器制造成本高,而且还会增加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包括呈竖直布置的长筒形结构的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组件、蜗壳组件、安装支架、顶出风组件和前出风组件;

所述顶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将所述壳体内经换热器组件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顶部排出;所述蜗壳组件位于所述顶出风组件的下方,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蜗壳组件内;

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蜗壳组件竖直布置且上端平齐,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蜗壳组件上端且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或/和所述蜗壳组件卡接固定,所述顶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安装支架卡接固定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和所述蜗壳组件的上端,可使安装支架一部分承重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另一部分承重在所述蜗壳组件上,可将安装支架的重量分散,有利于整机结构的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上端设有扣合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扣合部适配卡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卡接部和卡合部,方便安装支架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卡接部为从所述安装支架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卡接扣,所述扣合部为开设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上端的多个扣合孔,多个所述卡接扣一一对应卡入到所述扣合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卡接扣和扣合孔,使卡接固定更方便。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卡接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安装支架中心轴线的一侧壁上,所述卡接扣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支架中心轴线的方向突出形成一卡接凸起。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卡接扣设置在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安装支架中心轴线的位置,使卡接扣卡入到扣合孔内时,卡接扣能够朝向通孔方向弯折一定角度,具有一定的缓冲弹性。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呈圆环形结构,其外周侧分别密封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圆环形结构的安装支架,且使安装支架的外周侧贴合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利于安装支架的稳定,避免安装支架在壳体内来回晃动。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内环边沿的部分向下凹陷形成一环形凹槽,所述顶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卡接扣和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多个螺钉紧固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上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安装支架和换热器组件以及蜗壳组件通过螺钉紧固,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安装脚,所述顶出风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多个所述支脚与多个所述安装脚一一对应布置且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脚和支脚的设置,使顶出风组件和安装支架的固定更稳固。

一种如上所述的立式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并选择自动运行模式;

S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S3,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当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器时,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设置有自动运行模式,刚开机时,用户可以选择该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器可以根据当前室温,自动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不用再去做选择,满足用户一键操作的需求。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则室内太干燥,需要降低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则室内太潮湿,需要提高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在制热模式下,一般为冬季,空气一般较为干燥,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可以将顶出风组件关闭,而前出风组件继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而且会使用户感觉更加舒适。

进一步,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值为45%-7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该湿度范围内,人体最为舒适。

进一步,S2中,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1.5℃-2.5℃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

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1.5℃-2.5℃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器组件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1.5℃-2.5℃的范围内,既不会造成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产生影响,而且可满足除湿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式贯流空调器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立式贯流空调器的内部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换热器支架;21、扣合孔;3、安装支架;31、环形凹槽;32、卡接扣;321、卡接凸起;33、通孔;4、安装脚;5、顶出风组件;51、支脚;6、蜗壳组件;6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包括呈竖直布置的长筒形结构的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换热器组件、蜗壳组件6、安装支架3、顶出风组件5和前出风组件;蜗壳组件6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蜗壳组件6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蜗壳组件6与所述壳体1、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5围成一风腔,所述风腔中部固定有用于将所述风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61;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上腔体内,其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体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呈弧形板状结构,其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前出风口,其顶部开设有顶出风口;所述顶出风组件5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顶出风口相连通,所述上腔体与所述顶出风组件5相连通,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下腔体内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前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顶出风组件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用于将所述壳体1内经换热器组件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顶部排出;所述蜗壳组件6位于所述顶出风组件5的下方,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蜗壳组件6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蜗壳组件6的上端平齐,所述安装支架3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蜗壳组件6上端且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或/和所述蜗壳组件6卡接固定,所述顶出风组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3上,使安装支架一部分承重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另一部分承重在所述蜗壳组件上,可将安装支架的重量分散,有利于整机结构的稳定。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支架3底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6上端设有扣合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扣合部适配卡接。所述卡接部为从所述安装支架3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卡接扣32,优选为2-4个,本实施例采用2个卡接扣32。所述扣合部为开设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6上端的多个扣合孔21,优选为2-4个,本实施例采用2个扣合孔21。多个所述卡接扣32一一对应卡入到所述扣合孔21内。卡接扣和扣合孔的设置,方便安装支架的拆装。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支架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3,所述卡接扣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通孔33靠近所述安装支架3中心轴线的一侧壁上,所述卡接扣3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支架3中心轴线的方向突出形成一卡接凸起321。卡接凸起321靠近所述安装支架3的一侧面与安装支架3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扣合孔21的深度。通过将所述卡接扣设置在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安装支架中心轴线的位置,使卡接扣卡入到扣合孔内时,卡接扣能够朝向通孔方向弯折一定角度,具有一定的缓冲弹性。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支架3呈圆环形结构,其外周侧分别密封贴合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圆环形结构的安装支架,且使安装支架的外周侧贴合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利于安装支架的稳定,避免安装支架在壳体内来回晃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支架3靠近所述内环边沿的部分向下凹陷形成一环形凹槽31,所述顶出风组件5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31内;所述卡接扣32和所述通孔33均位于所述环形凹槽31的槽底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支架3通过多个螺钉紧固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端或/和所述蜗壳组件6上端,优选为通过三个螺钉对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换热器组件/蜗壳组件进行紧固。将安装支架和换热器组件以及蜗壳组件通过螺钉紧固,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支架2和安装在所述换热器支架2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支架贴合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换热器支架2的上端通过螺钉与蜗壳组件6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平齐,所述安装支架3具体安装在所述换热器支架2和蜗壳组件6的上端并通过卡接部和三个螺钉卡接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支架2的上端上。方便蜗壳组件和蜗壳组件内出风组件的拆装。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环形凹槽31的槽底设有多个安装脚4,优选为4个;所述顶出风组件5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51,优选为4个。多个所述支脚51与多个所述安装脚4一一对应布置且固定连接。安装脚和支脚的设置,使顶出风组件和安装支架的固定更稳固。

本实施例的顶部可出风的立式贯流空调器,将蜗壳组件与换热器支架固定连接后,先将安装支架上的卡接扣卡入到换热器支架上的扣合孔内使安装支架卡接在换热器支架上,然后通过螺钉将安装支架紧固在换热器支架上,然后再将顶出风组件上的支脚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环形凹槽内的安装脚上,可使安装支架一部分承重在所述换热器支架上,另一部分承重在所述蜗壳组件上,可将安装支架的重量分散,有利于整机结构的稳定。

实施例2

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并选择自动运行模式;

S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值为45%-70%,在该湿度范围内,人体最为舒适;

S3,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立式贯流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S2中,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1.5℃-2.5℃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1.5℃-2.5℃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换热器组件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1.5℃-2.5℃的范围内,既不会造成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产生影响,而且可满足除湿的需求。

当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器时,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设置有自动运行模式,刚开机时,用户可以选择该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器可以根据当前室温,自动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不用再去做选择,满足用户一键操作的需求。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则室内太干燥,需要降低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则室内太潮湿,需要提高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在制热模式下,一般为冬季,空气一般较为干燥,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可以将顶出风组件关闭,而前出风组件继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而且会使用户感觉更加舒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