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93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新风类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热交换器在新风市场中占重要份额,其风门机构的性能直接影响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功能。目前全热交换器内风门控制多为单向控制,且控制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达到精准控制风门开合大小以控制风量的目的,实现风门对进风口和回风口双向准确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门组件,包括:

支架;

风门,所述风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风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风门具有用于关闭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用于关闭第二风口的第二位置以及介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轴上,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风门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条为圆弧齿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条为呈1/4圆弧的圆弧齿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曲杆,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曲杆连接所述风门,所述风门通过所述曲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曲杆带动驱动所述风门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杆呈Z字形或类Z字形,所述风门设置在所述曲杆的任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杆呈L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门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形成角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呈直角设置。

还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作为第一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作为第二风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的风门可选择地开闭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口,在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新风进风口关闭;在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室内回风口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芯体,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热交换芯体后连通所述室内送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热交换芯体后连通所述室外排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室外新风循环模式,在所述新风循环模式下,所述风门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室内回风口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新风进风口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所述全热交换器中只有室外的新风进入全热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循环模式,在所述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循环模式下,所述风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口都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全热交换器中参与循环的是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室内回风循环模式,在所述室内回风循环模式下,所述风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新风进风口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室内回风口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所述全热交换器中参与循环的只有室内回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达到精准控制风门开合大小以控制风量的目的,实现风门对进风口和回风口双向准确控制,从而控制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的风量以实现不同全热交换功能,整个机构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精度,能承受较大载荷,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在风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全热交换器在风门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全热交换器在风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1、风门组件;

1011、风门;1012、齿轮;1013、齿条;1014、支架;1015、电机;

102、新风进风口;

103、室内回风口;

10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门组件101包括支架1014、风门1011和驱动机构。风门101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14上。驱动机构与风门1011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风门1011相对支架1014转动,风门1011具有用于关闭第一风口的第一位置、用于关闭第二风口的第二位置以及介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本实施例中,风门1011可包括第一门板1016和第二门板1017,第一门板1016的一端与第二门板1017的一端连接,第一门板1016与第二门板1017形成角形结构。优选地,第一门板1016与第二门板1017呈直角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风门1011可只包括第一门板1016或第二门板1017。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15、齿轮1012和齿条1013。电机1015设置在支架1014上,齿轮1012设置在电机1015的轴上,齿条1013设置在风门1011上,齿条1013与齿轮1012相啮合。优选地,齿条1013与风门1011一体成型。

电机1015可为步进电机,电机1015安装在电机盒中,通过电机固定点与齿轮1012连接,齿轮1012通过与风门1011上的齿条1013配合连接,通过齿轮1012、齿条1013的传动达到控制风门1011开闭的效果,通过控制风门1011的开闭可以达到控制风门1011风量的效果。齿条1013为圆弧齿条。齿条1013优选为呈1/4圆弧的圆弧齿条。在控制风门1011的风量过程中,由于齿条1013通过设计为1/4圆弧的形状,从而能够准确的实现风门1011的90°旋转,再通过齿轮传动比的设计可以达到稳定准确的控制。

风门1011的90°旋转能够实现两个风口双向控制,齿轮齿条传动实现准确控制,通过传动比稳定控制风门。双向齿轮齿条风门机构可以精准控制风门开合角度达到精准控制风量大小,且风门还可以调节进室外进风口风量,实现不同循环达到不同全热交换功能效果。

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也可采用曲杆控制结构,例如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15和曲杆。电机1015设置在支架1014上,曲杆连接风门1011,风门1011通过所述曲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14上。电机1015通过曲杆带动驱动风门1011相对支架1014转动。曲杆呈Z字形或类Z字形,风门1011设置在曲杆的任一端。当然,曲杆也可呈L形。采用该种方式,在控制风门1011风量的过程中,也能够准确地实现风门1011的旋转,达到稳定准确的控制。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04。壳体104具有新风进风口102和室内回风口103,新风进风口102作为第一风口,室内回风口103作为第二风口,壳体104内还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门组件101,风门组件101的风门1011可选择地开闭新风进风口102和室内回风口103,在风门1011处于第一位置时,新风进风口102关闭;在风门1011处于第二位置时,室内回风口103关闭。

全热交换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4内的热交换芯体,壳体104还设置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壳体104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新风进风口102,第一风道的另一端穿过热交换芯体后连通室内送风口,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室内回风口103,第二风道的另一端穿过热交换芯体后连通室外排风口。

本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具有室外新风循环模式、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循环模式、室内回风循环模式,以上各模式具体如下。

1、室外新风循环模式

如图2所示,全热交换器在新风循环模式下,风门1011置于第二位置,室内回风口103处于闭合状态,新风进风口102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全热交换器中室内的回风不参与循环,只有室外的新风进入全热循环。亦即此时风门1011的行程为0,室内回风口103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全热交换器中室内的回风不参与循环,只有室外的新风进入全热循环。

2、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循环模式

如图3所示,全热交换器在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循环模式下,风门1011置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新风进风口102和室内回风口103都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参与循环的是由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合体。即此时风门的行程处于0和最大行程之间,新风进风口102和室内回风口103都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参与循环的是由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合体。

3、室内回风循环模式

如图4所示,全热交换器在全热交换器具有室内回风循环模式下,风门1011置于第一位置,此时新风进风口102处于闭合状态,室内回风口103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参与循环的只有回风口中室内的气体。即此时风门处于最大行程,新风进风口10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参与循环的只有室内回风口103中室内的气体,由此达到双向控制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风门组件和全热交换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达到精准控制风门开合大小以控制风量的目的,实现风门对进风口和回风口双向准确控制,从而控制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的风量以实现不同全热交换功能,整个机构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精度,能承受较大载荷,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