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73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杀菌锅炉包括杀菌罐,通过向杀菌罐中通入水流,利用燃烧炉的出烟管为水流加热,向杀菌罐中推入装有食品的小车,采用水汽并利用锅炉的密闭空间进行杀菌处理。这种杀菌罐的两端部封闭后可形成热水罐,可以作为小型的蒸汽锅炉使用,其可以提供蒸汽或热水,由于其中水较少(不超过400升),因而其加热快、产汽稳定。

现有技术中的热水罐,其侧部的燃烧炉与热水罐需要一体成型,即不能拆卸运输,需要现场安装调试,其拆装、维修、运输等极为不便;另外,其烟气的热量利用率低,导致加热时间长、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再者,上述燃烧炉的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既降低劳动效率又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快速为水流升温、提高劳动效率的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其包括两端设有封头的罐体和位于罐体一侧的燃烧炉,所述罐体上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内装有与所述燃烧炉的出烟管连通且末端伸出罐体之外的烟气换热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烟气室体,烟气室体内设有连通燃烧炉的出烟管和烟气换热管的烟气通道,燃烧炉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罐体连接,燃烧炉的炉篦包括迂回设置的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罐体上设有排汽管。

所述烟气室体与罐体底部的支撑腿一体成型,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支撑腿的侧部且与烟气通道连接的进烟管,进烟管通过法兰盘与燃烧炉的出烟管连接;或者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对应连接在燃烧炉的炉体和罐体的外壁上的连接板,两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所述罐体上装有补给水管、液位计和人孔。

罐体中装有至少两个烟箱,其中一个烟箱与所述烟气通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管设置多根且将所述的烟箱串联形成前后迂回设置的烟气管道。

烟气换热管伸出罐体之外的末端上连接有排烟风机,排烟风机的排烟管上连接有烟气净化装置。

烟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在排烟管上的除尘器,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所述排烟管的末端与除尘器壳体相切设置且连接在除尘器壳体的上部,除尘器壳体内壁上装有向其内腔突进且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落尘片,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底部装有排污管、顶部装有排出烟管,排出烟管伸入除尘器壳体内且伸入端的位置低于排烟管的出口。

所述排烟管内装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与净化水泵的出水管连接的多个喷头,多个喷头位于进烟管内腔中且沿排烟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排出烟管内装有迷宫式落尘装置,迷宫式落尘装置包括连接在排出烟管内的多块遮挡除尘板,多块遮挡除尘板分别设置两侧且外端分别贴靠在排出烟管的相对内表面上,多块遮挡除尘板的相向伸出端交错设置。

所述除尘器壳体的下部设有供水桶,排污管伸入供水桶中,净化水泵的进水管的末端设有过滤网罩且该末端伸入供水桶中。

所述燃烧炉内设置上、下两层炉篦,上、下两层炉篦的循环水管通过管路串联,燃烧炉的顶部设有顶部填料口、侧部设置有侧部填料口,燃烧炉的下部设有位于下方的炉篦下方的进风口,上层的炉篦位置高于侧部填料口的上部,所述燃烧炉的出烟管高度位置位于两层炉篦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燃烧炉直接为炉篦中的水加热,并且炉篦中的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与罐体中的水形成循环,因而可以大大加速对罐体中的水加热的速度,并且通过燃烧炉的烟气、烟气换热管对罐体中的水进行加热,快速产生蒸汽,因而快速为水流升温、提高劳动效率;另外,设置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使燃烧炉和罐体进行两体分别成型,方便安装、运输和维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燃料热能利用率高、可快速为水进行升温、快速产生蒸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节省了生产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实施例中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实施例中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4中C-C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该多功能环保节能热水罐包括两端设有封头的罐体1和位于罐体1一侧的燃烧炉,罐体1上装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当然可以在罐体的侧壁上设置多根备用水管,罐体1内装有与燃烧炉的出烟管连通且末端伸出罐体之外的烟气换热管6,烟气换热管6伸出罐体之外的末端上连接有排烟风机5,罐体1底部设有支撑腿2以及烟气室体,烟气室体内设有连通燃烧炉的出烟管和烟气换热管的烟气通道,所述烟气室体与罐体底部的支撑腿2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可以为罐体1提供单独的支撑腿2,在罐体底部单独堆砌上述烟气室体,当然也可以将支撑腿2加宽,支撑腿内部通过堆砌耐火砖等使之形成上述的烟气室体,燃烧炉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罐体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支撑腿2的侧部且与烟气通道连接的进烟管20,进烟管20通过法兰盘与燃烧炉的出烟管连接;当然,可拆卸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其可以包括对应连接在燃烧炉的炉体和罐体1的外壁上的连接板,两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由于本设备在使用前所有的烟管皆需要打压试验,防止出现烟气泄漏现象造成水源污染现象,因而在现有技术中皆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燃烧炉的炉体现场砌好后,将其出烟管穿入罐体中,再进行密封以及相应的打压试验,其生产成本大大增高、效率大大降低,而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罐体底部的支撑腿2,在预先生产中将罐体以及燃烧炉分别制作成型,通过上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现场连接即可,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便于运输以及维修安装。

如附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烧炉的炉篦由迂回设置的循环水管组成,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连通,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水泵12,在本实施中,循环水泵12连接在出水管11的外接管路上,罐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只排汽管3,当然排汽管3也可以设置其他的位置以及设置不同的数量,所述罐体上装有补给水管9、液位计13和人孔14,补给水管9、液位计13以及人孔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补给水管9和液位计13可以设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人孔14可设置罐体的端部封头上,也可以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以及其他位置上,当然,在罐体1的顶部应该设置压力表与安全阀、底部设置排污管等装置,其具体的连接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循环水管的供热水以及烟气为罐体中的水加热,从而使热水快速升温使之形成蒸汽,蒸汽自排汽管3排出以供使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作为杀菌罐使用,将两端的封头或者一端的封头打开,在罐体中设置物料托板,即可对放置在物料托盘上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本实施例也可以作为供暖设备使用,将其中的备用水管连接在暖气设备中,可以为暖气设备提供热水等;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热水、蒸汽以及可作为杀菌设备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罐体1中装有至少两个烟箱4,其中一个烟箱4与所述烟气通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管6设置多根且将所述的烟箱4串联形成前后迂回设置的烟气管道,可以根据罐体1的尺寸以及相应的需要设置多个烟箱4,例如设置两个烟箱4,在本实施例中,前部设置两个烟箱4,后部设置一个尺寸较大的烟箱4,前部的其中一个烟箱4与所述燃烧炉的出烟管连接,前部的另一个烟箱4通过管路与上述排烟风机5连接,前部的烟箱4分别通过烟气换热管6与后部的烟箱4连接,当设置两个烟箱4时,两个烟箱皆位于前部,烟气换热管6向后延伸后再通过弯头迂回形成上述的烟气通道。

如图2和图4所示,排烟风机5的排烟管上连接有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在排烟管上的除尘器7,除尘器7包括除尘器壳体71,所述排烟管的末端与除尘器壳体71相切设置且连接在除尘器壳体71的上部,除尘器壳体71内壁上装有向其内腔突进且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落尘片72,所述除尘器壳体71的底部装有排污管73、顶部装有排出烟管74,排出烟管74伸入除尘器壳体71内且伸入端的位置低于排烟管的出口。所述排烟管内装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与净化水泵8的出水管连接的多个喷头15,多个喷头15位于进烟管内腔中且沿排烟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排烟管中的底部设置了两端封闭的分配管,上述多个喷头间隔连接在该分配管上,上述喷头15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当然也可以将净化水泵8的出水管经由分配阀分成多个支路,每一支路皆伸入排烟管中且末端连接有上述喷头15,当然,上述喷头的喷出端也可以朝下设置,喷头喷出端朝上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加有效落尘以及降温,即朝上喷淋时水流落尘降温、水滴下落时进一步落尘降温。所述排出烟管74内装有迷宫式落尘装置,迷宫式落尘装置包括连接在排出烟管74内的多块遮挡除尘板75,多块遮挡除尘板75分别设置两侧且外端分别贴靠在排出烟管74的相对内表面上,多块遮挡除尘板75的相向伸出端交错设置,上述两侧交错的多块遮挡除尘板75形成供烟气通过弯曲的迷宫状,并且遮挡除尘板75的面积大于上述排出烟管74的内部截面积的一半,遮挡除尘板75自其外端向内倾斜向下设置,可实现自然落尘并且避免烟尘堆积在遮挡除尘板75上,从而避免造成堵塞现象,并且可有效防止水雾向上运行,水雾遇到遮挡除尘板75后会凝结形成水滴并沿遮挡除尘板落下。所述除尘器壳体71的下部设有供水桶16,排污管73伸入供水桶16中,净化水泵8的进水管的末端设有过滤网罩且该末端伸入供水桶中,通过上述结构形成循环喷水,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了除污效果。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燃烧炉内设置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上、下两层炉篦17,上、下两层炉篦17的循环水管通过管路串联,具体来说,上层的炉篦17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下层炉篦17的出水端连接,下层的炉篦17的进水端与罐体1的出水管11连接,上层的炉篦17的出水端与罐体的进水管10连接,燃烧炉的顶部设有顶部填料口18、侧部设置有侧部填料口19,燃烧炉的下部设有位于下方的炉篦下方的进风口20,下方的炉篦下部空间中设置灰盒,上层的炉篦17位置高于侧部填料口19的上部,所述燃烧炉的出烟管高度位置位于两层炉篦17之间,通过填料口向炉篦的上方填放燃料后,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通过顶部填料口18进入的富氧空气为上方的炉篦上的燃料助燃,通过进风口20进入的富氧空气为下方的炉篦上的燃料助燃,从而使上方的炉篦上的燃料形成向下燃烧的火焰,下方的炉篦上的燃料形成向上燃烧的火焰,向上燃烧的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可经过向下的火焰进行二次燃烧,向下燃烧的火焰中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可经过向上的豁然进行二次燃烧,因而使燃料达到充分的燃烧,形成后的烟气自出烟管排入烟箱4中,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上述的炉篦17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水箱171,两个相对的水箱之间装有连通管172,并且水箱中设置隔板173,隔板173驱使水从一侧的水箱171经连通管172流向另一侧的水箱171后再通过连通管172绕回,即形成水的迂回流动,便于水的均匀加热;例如图6中所示,图中两个相对的水箱中分别设置了两块隔板173,并且两个水箱171上的隔板相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水的迂回流动,当然上述炉篦17可以采用两侧对应设置水箱的方式,即同一侧设置多个水箱,两侧的水箱错开设置,对应的水箱中设置连通管,从而驱使水形成迂回流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