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53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低温地面热媒在室内形成脚底至头部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面辐射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地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地暖的铺设面积较大,在地暖工作的状态下,容易造成各个区域的表面温度不同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包括隔热膜、填充层、地热管材和地暖地板,所述隔热膜设置在楼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所述地暖地板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顶部,所述地热管材设置在所述填充层内,所述填充层和所述地暖地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组成热量缓冲层,所述热量缓冲层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带动所述热量缓冲层内的空气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地暖地板为多个,所述地暖地板为长方体,所述地暖地板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地暖底板的边缘设置,所述凸起设置有用于通风的缺口,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填充层的顶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由豆石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所述填充层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由隔热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包括隔热膜、填充层、地热管材和地暖地板,地热管材作为发热元件提供热量到填充层,填充层利用本身的材料特性进行热量吸收,减少热量损耗,提高地暖的能量利用率,而填充层和地暖地板之间的热量缓冲层起到了热量混合的作用,风机能够加速空气的流动,加速热量在热量缓冲层中的传递速度,便于调和整个热量缓冲层的温度,使得地暖地板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地暖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包括隔热膜40、填充层20、地热管材30和地暖地板10,隔热膜40设置在楼层与填充层20之间,地暖地板10设置在填充层20的顶部,地热管材30设置在填充层20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均匀散热式地暖系统包括隔热膜40、填充层20、地热管材30和地暖地板10,地热管材30作为发热元件提供热量到填充层20,填充层20利用本身的材料特性进行热量吸收,减少热量损耗,提高地暖的能量利用率。

填充层20和地暖地板10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组成热量缓冲层60,热量缓冲层60内设置有风机50,风机50用于带动热量缓冲层60内的空气流动。

而填充层20和地暖地板10之间的热量缓冲层60起到了热量混合的作用,热量在空气中的传递速度较快,便于调和整个热量缓冲层60的温度。大面积的热量缓冲层60使得地暖地板10的温度主要通过热量缓冲层60的空气传递,风机50能够加速空气的流动,加速热量在热量缓冲层60中的传递速度,便于调和整个热量缓冲层60的温度,使得地暖地板10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均匀。

进一步地,地暖地板10为多个,地暖地板10为长方体,地暖地板10的底部设置有凸起11,凸起11沿地暖底板的边缘设置,凸起11设置有用于通风的缺口13,凸起11的底部与填充层20的顶部接触。凸起11与填充层20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隔离层12,隔离层12由隔热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每个侧壁对应的凸起11的中部均设置有缺口13,以保证空气能够快速流动。

通过设置凸起11,以及在凸起11的底部设置一端隔离层12,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填充层20传递到凸起11和地暖地板10。凸起11上设置的缺口13可以便于空气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层20由豆石混凝土制成。豆石混凝土中的组成混凝土的骨料为粒径5至12mm的小卵石,表面较为光滑,且因其骨料比较均匀,所以混凝土的密实度较高,主要用于构造柱、圈梁、塑料管线周围等部位,适合用于地暖环境中,不会轻易破坏地热管材30。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