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40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空气过滤器的密封性是空气过滤器实现功能的关键技术,往往在实际的应用中,高效送风装置中的过滤器与送风体箱体很难做到完全密封。

目前市场上用的高效送风装置主要运用在洁净间中,洁净间也叫无尘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给与特别设计的房间。亦不论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够维持原先所设定的洁净度、湿度及压力等性能。装配洁净间主要通过三级空气过滤的空调送风系统来实现洁净间的要求,因此,空调送风系统的密封尤其重要。一般的空调送风口过滤器的密封形式主要为单密封胶条形式和液槽密封形式。单密封胶条形式由于结构单一,容易出现漏风现象,从而导致没有过滤的风进入洁净间,使得洁净间达不到原有的要求。液槽密封形式一般采用果冻胶做密封,其不经成本高、安装繁琐,而且果冻胶长期暴露与空气中容易失效,使其表面粘结力下降,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一般的空调送风系统由于空气过滤器边缘处的密封效果不佳,容易使得从密封位置漏出的未经过滤的空气直接进入到洁净间中,使洁净间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该系统利用一个负压舱和回风管道,将高效过滤器边缘处释放的未经过滤的风吸收到该负压舱中,并通过回风管道将负压舱中的空气吸入回风发送器中,使得未经过滤的风不能够直接进入到洁净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个开口端为入风口,另一个开口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置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与所述高效过滤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还包括回风装置,所述回风装置包括,用于将吸收回的空气送到所述入风口;

所述密封柱和所述回风发送器通过回风管道相连通;

在所述密封柱的内部或回风发送器设置有负压舱,所述负压舱,用于通过所述吸风口将所述高效过滤器边缘处释放的空气吸收入所述负压舱中,并将所述负压舱中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道吸入所述回风发送器中。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还包括回风过滤器,所述回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与所述回风发送器之间,用于净化进入所述回风发送器中的空气。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体;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上部连通;

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一端延伸,所述回风发送器的送风口通过法兰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还包括均流网,所述均流网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靠近入风口的一侧。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所述吸风口包括第一吸风入口;

所述第一吸风入口设置在所述密封柱靠近所述高效过滤器的侧壁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所述吸风口包括第二吸风入口;

所述第二吸风入口设置在所述密封柱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所述回风发送器包括顺序连接的新风腔、回风腔、电机、送风腔和送风管道;

所述回风腔与所述回风管道连通;

所述送风管道端部的送风口通过法兰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所述密封柱上靠近第二吸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和压件。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所述压件为棱柱状的框架,其沿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

所述压件的一个腰边与所述高效过滤器相接触;

所述压件的另一个腰边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其中,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紧固所述压件,以使压件与第二密封胶条紧密接触;

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向外延伸,延伸部位设有螺纹孔;

所述螺纹孔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压件的短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主要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外壳、外壳的一个开口端为入风口,另一个开口端为出风口,出风口位置设置有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密封柱;密封柱与高效过滤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还包括回风装置,回风装置包括,用于将吸收回的空气送到入风口;密封柱和回风发送器通过回风管道相连通;在密封柱的内部或回风发送器设置有负压舱,负压舱,用于通过吸风口将高效过滤器边缘处释放的空气吸收入负压舱中,并将负压舱中的空气通过回风管道吸入回风发送器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负压舱和回风管道,将未经过滤的空气进行回收利用,以使洁净间达到原有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送风口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结构简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第一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第二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中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固定件与卡槽卡接的示意图。

附图中数字代表意义如下:

10-空调系统

11-箱体

12-密封胶条

13-空气过滤器

14-洁净间

15-洁净间墙板

20-外壳

21-高效过滤器

22-密封柱

23-吸风口

231-第一连接处

232-第二连接处

24-负压舱

30-第一密封胶条

31-第二密封胶条

32-压件

321-第一腰边

322-第二腰边

323-短边

33-螺钉

34-固定件

35-卡槽

36-回风腔

37-连接件

38-均流网

39-回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市场上的高效送风口过滤器的密封形式主要为单密封胶条形式,结构单一,有漏风现象,从而导致没有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的风直接进入到洁净间里,使洁净间达不到要求。现有技术送风口结构如图1所示,风由空调机组10的送风口送出,送出时风压为+550pa。风压为+550pa的风进入到送风口装置的箱体11中但未经过空气过滤器13时的风压为+520pa,风压为+520pa的风经过空气过滤器13送至洁净间14内,洁净间14内的风压为+20pa。如图1所示,空气过滤器13与送风口装置的箱体11内表面通过密封胶条12进行密封。由于未经过空气过滤器13过滤的风在现有送风口装置的箱体11内部风压为+520pa,经过空气过滤器13过滤的风进入到洁净间14的风压为+20pa,未经空气过滤器13过滤的风的风压大于经过空气过滤器13过滤的风的风压。采用单密封胶条进行密封的形式无法实现完全密封,风会未经空气过滤器13过滤直接进入洁净间14,从而导致洁净间14达不到要求。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外壳20、外壳20的一个开口端为入风口,另一个开口端为出风口,出风口位置设置有高效过滤器21;高效过滤器21的外壁与外壳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密封柱22;密封柱22与高效过滤器2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23;还包括回风装置,回风装置包括,用于将吸收回的空气送到入风口;密封柱22和回风发送器通过回风管道39相连通;在密封柱22的内部或回风发送器设置有负压舱24,负压舱24用于通过吸风口将高效过滤器21边缘处释放的空气吸收入负压舱24中,并将负压舱24中的空气通过回风管道39吸入回风发送器中。

具体的,高效过滤器21与中空柱状外壳20连接后,高效过滤器21靠近入风口的一端、中空柱状外壳20的内壁与入风口形成了一个高压进风区;高效过滤器21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以外的空间为低压出风区。上述回风发送器为现有空调机组加上一个回风腔36,即回风发送器包括顺序连接的新风腔、回风腔36、电机、送风腔和送风管道。回风腔与回风管道连通;送风管道端部的送风口通过法兰与连接件37连接。回风腔36用于吸收来自回风管道39的空气,并将吸收回的空气送回到空调机组中。外壳20的入风口与具备回风腔36的空调机组相连接,出风口与万级洁净间相连接。风从具备回风腔36的空调机组的送风口送出,风压为+550pa,经过送风管道到达高效送风口装置内部(高压进风区)时,风压为+520pa。风压为+520pa的风经过高效过滤器21过滤后,进入到万级洁净间(低压出风区),洁净间内的风压为+20pa。由于未经过滤的风风压+520pa大于经过过滤后的洁净间内的风压+20pa,风容易从高效过滤器21的边缘释放出未经过滤的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在高效过滤器21的外壁与中空柱状外壳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的密封柱22;密封柱22与高效过滤器2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23;中空的密封组内部设置有负压舱24。由于负压舱24内为负压;高效送风口装置内部未经过滤的风为+520pa,为正压;经过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进入洁净间内风压为+20pa,为正压,故负压舱24能够通过吸风口23将高效过滤器21边缘处释放的正压风吸收回上述负压舱24中。又因密封柱22和回风发送器通过回风管道39相连通,故密封柱22内的负压舱24通过回风管道39将空气送回到具有回风腔36的空调机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未经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文中所指的风均为流动的空气)直接进入到万级洁净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吸风口23包括第一吸风入口。由于密封柱22与高效过滤器21连接的位置包括第一连接处231和第二连接处232,如图2所示。第一吸风入口设置在密封柱22靠近高效过滤器21的侧壁上(第一连接处231)。密封柱22外未经过滤的风的压强+520pa大于密封柱22内负压舱24的压强,负压舱24通过第一吸风入口将高效过滤器21靠近入风口边缘处释放的风吸收入负压舱24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吸风入口可以是设置在密封柱22上靠近高效过滤器21侧壁上的具有吸风功能的吸风器,也能够是密封柱22和高效过滤器21在靠近入风口连接时形成的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吸风口23还包括第二吸风入口,第二吸风入口设置在密封柱22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即上述第二连接处232。密封柱22外已经过滤的风的压强+20pa大于密封柱22内负压舱24的压强,负压舱24通过第二吸风入口将高效过滤器21靠近出风口边缘处释放的风吸收入负压舱24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二吸风入口可以是设置在密封柱22上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具有吸风功能的吸风器,也能够是密封柱22和高效过滤器21在靠近出风口处连接时形成的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密封柱22上靠近第一吸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30。由于未经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的风压+520pa大于经过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20pa,故风容易从高效过滤器21的边缘处进入到万级洁净间,从而导致洁净间不达标。在密封柱22上靠近第一吸风入口处设置第一密封胶条30能够改善漏风情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前述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当第一吸风入口是密封柱22和高效过滤器21在靠近入风口连接时形成的缝隙时,在此处设置第一密封胶条30,第一吸风入口则为第一密封胶条30与高效过滤器21、第一密封胶条30与密封柱22之间形成的两处微小缝隙,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胶条30的密封性能越好,第一吸风入口就越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密封柱22上靠近第二吸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31和压件32。为了更好的保证高效过滤器21边缘处的漏风现象,在密封柱22上靠近第二吸风入口处还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31和压件32。第二密封胶条31在连接高效过滤器21与密封柱22的同时,也有效的使得洁净间内已经进入的未经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进入到负压舱24中,进一步防止未经高效过滤器21过滤的风直接进入到洁净间中。上述压件32用于对第二密封胶条31施加压力,以提高第二密封胶条31的密封性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前述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当第二吸风入口是密封柱22和高效过滤器21在靠近出风口连接时形成的缝隙时,在此处设置第二密封胶条31和压件32,第二吸风入口则为第二密封胶条31与高效过滤器21、第二密封胶条31与密封柱22、第二密封胶条31与压件32之间形成的四处微小缝隙,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胶条31的密封性能越好,第二吸风入口就越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压件32为棱柱状的框架,其沿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

压件32的一个腰边与所述高效过滤器21通过第二密封胶条31相连接;

压件32的另一个腰边与所述外壳20的内表面通过第二密封胶条31相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压件32沿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包括第一腰边321、第二腰边322和短边323。压件32的第一腰边321与高效过滤器21通过第二密封胶条31相连接,压件32的第二腰边322(另一腰边)与中空柱状外壳20的内表面通过第二密封胶条31相连接。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压件32为一个棱柱状的框架,其沿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该压件32的结构是本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结构不仅仅限于此,还可以延伸出其他结构,如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柱状框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柱状框架和横截面为方形的棱柱状框架等等,横截面可为实心也可为空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件34,固定件34用于紧固压件32,以使压件32与第二密封胶条31紧密接触;

固定件34的一端与外壳20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

固定件34的另一端垂直于外壳20的内表面向外延伸,延伸部位设有螺纹孔;

螺纹孔的中轴线垂直穿过压件32的短边323。

具体的,如图6所示,固定件34用于紧固压件32。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安装于净化间墙顶,压件32想要实现对第二密封胶条31施加压力的功能,必然在垂直于压件32短边323的方向上存在一个压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高效送风口装置的优选方案,通过螺钉33对压件32施加垂直方向上的力,而固定件34则用于固定该螺钉33,以保证螺钉33施加力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高效送风口装置的优选方案,固定件34为L型弯折件,由冷轧钢板轧制成型,该L型弯折件的一端与中空柱状外壳20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中轴线垂直穿过压件32的短边323。如此,在该螺纹孔上拧上螺钉33时,螺钉33的能过顶住压件32的短边323,并对压件32施加一个垂直方向上的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压件32施加压力的零件不仅仅限于螺钉33,还可以是螺柱、顶丝和销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卡槽35,卡槽35设置在所述外壳20的内表面;固定件34的一端与卡槽35卡接。

如图6所示,综合上述所有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件34为一L型折弯件,该L型折弯件的一端伸入卡槽35中,以使固定件34固定于外壳20上。本优选方案中,固定件34与卡槽35卡接的形式更便于安装,但需要强调的是,固定件34与外壳20连接的方式不仅仅限于通过卡槽35卡接的形式,还可以是螺纹连接、焊接等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固定件34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螺纹孔的位置镶有钢丝螺套。由于固定件34一般为冷轧钢板轧制成型,其厚度较小,设置螺纹孔螺纹的数量也有限,螺纹数量越少,拧上螺钉33后螺钉33的中轴线与螺纹孔的中轴线更不容易重合。在其端部镶上钢丝螺套后,增加了螺纹的数量,使得螺纹孔的中轴线与螺钉33的中轴线重合度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固定件34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布在外壳20的内表面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送风口装置,中空柱状外壳20为方形外壳20,其内表面包括四个侧壁,在每个侧壁上均布两个固定件34,以使固定件34的上的螺钉33对棱柱状的框架施力均衡,从而提高第二密封胶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件37,连接件37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体;

连接件37的一端与外壳20的上部连通;

连接件37的另一端向远离高效空气过滤器21的一端延伸,端部设有法兰,回风发送器的送风口通过法兰与外壳20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回风过滤器,回风过滤器设置在回风管道与回风发送器之间,用于净化进入回风发送器中的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送风系统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均流网38,均流网38设置在外壳20内部,靠近入风口的一侧,均流网38用于均匀分配气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