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452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空调室外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冬天大风比较多,空气流动带走大量的热量,空气流动造成室外机换热器一侧温度很低,在霜融化为水沿换热器向下流动时,凝结水容易结冰,耗费的电能增加,延长除霜的时间,除霜效果差,影响供热效果和舒适性。采用增加辅热的装置来加速化霜,这需要额外的电能,增加耗电量,而且空调室外机所处环境的气流不稳定,造成空调进气的不稳定,使得空调的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化霜速度快、节能、成本低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的换热器,所述外壳由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前板、背板和底板合围而成,背板上设有背板进风单元,前板上开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后侧与背板间隔至少5cm,在换热器后侧形成一个后侧保温腔。

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区别于原有室外机的外壳,原有室外机为了充分吸收空气中的能量,换热器都是尽量靠近进风口,但是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换热器在冬天很容易结霜,而且化霜速度慢,究其原因是空气流动带走了化霜时本来用于化霜的热量,造成无效耗能增加,而且由于冷风直吹换热器,换热器结霜速度快,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换热器与背板的间距,从而在换热器后侧形成一个后侧保温腔,该保温腔则能够很好的防止换热器一侧的空气流动,从而维持化霜时较高的温度,所以化霜速度更快,结霜更少,更为突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罩壳,无需二次安装,结构简单,节约社会资源,成本低。

后侧保温腔的大小要受到安装空间和进风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换热器与背板间隔太大了则安装不方便,尤其是无法安装在外墙上,如果换热器与背板间隔太小则无法达到阻隔换热器一侧空气流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后侧与背板间隔10~20cm。

优选的,所述背板进风单元设置在背板的下部,背板的上部为封闭结构。发明人经过检测发现,现有背板上均布进风孔的结构容易造成室外机进风不均匀的问题,原因是风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吸力一定是靠近风扇的位置最大,远离风扇的进风孔吸力相应减小,这就造成远离风扇的换热器部位工作效率降低,而且换热器结霜也不均匀,这就造成化霜时产生很多无效耗能,该方案将背板的上部设计为封闭结构,这就阻挡了空气直接由上部进入室外机,该部分的吸力被分配到下部远离风扇的位置,又因为背板与换热器间隔设置,所以空气进入后侧保温腔后得到缓冲,这样到达换热器的气流更加均匀、稳定,使得换热器工作稳定、节能。这样设计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使得后侧保温腔是完全封闭的,化霜时产生的热空气向上运动,会被完全阻挡在后侧保温腔内,化霜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背板进风单元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进风孔,或者所述背板进风单元为百叶窗。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是由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一体构成的L形,其中第一换热器与背板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换热部与左侧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左侧板上设有左侧板进风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部左侧与左侧板间隔至少5cm,在第二换热部左侧形成一个左侧保温腔。进一步防止第二换热部结霜,提高第二换热部的化霜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部左侧与左侧板间隔10~20cm。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进风单元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进风孔,或者所述左侧板进风单元为百叶窗。

优选的,所述底板后侧设有底部进风口。这样就可以底面、背面都进风,保证进风量。

所述背板进风单元处设有过滤防尘单元。过滤防尘单元可以允许空气进入室外机,但可以将灰尘阻挡在外面,防尘效果好,提高换热器、电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防尘单元可以是防尘海绵,也可以是过滤棉,可以每年更换一次,成本低。还可在换热器的外侧设置防尘过滤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空调室外机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器后侧与背板间隔至少5cm,在换热器后侧形成一个后侧保温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换热器与背板的间距,从而在换热器后侧形成一个后侧保温腔,该保温腔则能够很好的防止换热器一侧的空气流动,从而维持化霜时较高的温度,所以化霜速度更快,结霜更少,更为突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罩壳,无需二次安装,结构简单,节约社会资源,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该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背板 2、换热器 201、第一换热部 202、第二换热部 3、防尘海绵 4、左侧板 5、右侧板 6、压缩机 7、前板 8、风扇 9、底板 10、后侧保温腔 11、左侧保温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该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该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的换热器2、压缩机6和风扇8,室外机的其它部件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外壳由顶板、左侧板4、右侧板5、前板7、背板1和底板9合围而成,背板1上设有背板进风单元,前板7上开设有出风口,换热器2后侧与背板1间隔至少5cm,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换热器2与背板1的间距,从而在换热器2后侧形成一个后侧保温腔10,该保温腔则能够很好的防止换热器2一侧的空气流动,从而维持化霜时较高的温度,所以化霜速度更快,结霜更少,更为突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罩壳,无需二次安装,结构简单,节约社会资源,成本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换热器2后侧与背板1间隔10~20cm,后侧保温腔10的大小要受到安装空间和进风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换热器2与背板1间隔太大了则安装不方便,尤其是无法安装在外墙上,如果换热器2与背板1间隔太小则无法达到阻隔换热器2一侧空气流动的目的,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人认为换热器2后侧与背板1间隔12cm是最佳的。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2是由第一换热部201和第二换热部202一体构成的L形,其中第一换热器2与背板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换热部202与左侧板4平行且间隔设置,左侧板4上设有左侧板进风单元。第二换热部202左侧与左侧板4间隔至少5cm,在第二换热部202左侧形成一个左侧保温腔11,进一步防止第二换热部202结霜,提高第二换热部202的化霜速度。如上所述,第二换热部202左侧与左侧板4的间距也优选10~20cm。

较佳的,背板进风单元和左侧板进风单元处分别设有防尘海绵3。海绵可以允许空气进入室外机,但可以将灰尘阻挡在外面,防尘效果好,提高换热器2、电机的使用寿命,防尘海绵3可以每年更换一次,成本低。本实施例中的背板进风单元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进风孔,或者所述背板进风单元为百叶窗。左侧板进风单元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进风孔,或者所述左侧板进风单元为百叶窗。进风孔的形式不受本实用新型附图及文字的限制,任何形成的进风孔都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底板9后侧设有底部进风口,这样就可以底面、背面都进风,保证进风量。

参照图2,背板进风单元设置在背板1的下部,背板1的上部为封闭结构。发明人经过检测发现,现有背板1上均布进风孔的结构容易造成室外机进风不均匀的问题,原因是风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吸力一定是靠近风扇的位置最大,远离风扇的进风孔吸力相应减小,这就造成远离风扇的换热器2部位工作效率降低,而且换热器2结霜也不均匀,这就造成化霜时产生很多无效耗能,该方案将背板1的上部设计为封闭结构,这就阻挡了空气直接由上部进入室外机,该部分的吸力被分配到下部远离风扇的位置,又因为背板1与换热器2间隔设置,所以空气进入后侧保温腔10后得到缓冲,这样到达换热器2的气流更加均匀、稳定,使得换热器2工作稳定、节能。这样设计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使得后侧保温腔10是完全封闭的,化霜时产生的热空气向上运动,会被完全阻挡在后侧保温腔10内,化霜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