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及其螺旋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74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及其螺旋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报警探测器领域,尤其是指用于报警探测器上的高低温实验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气体探测器,适用于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的危险场所,能长期连续检测空气中被测气体爆炸下限以内的含量。可广泛应用于燃气,石油化工,冶金,钢铁,炼焦,电力等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的各个行业,是保证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理想监测仪器。气体探测器采用耐高性能催化燃烧式、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产品灵敏度高,响应时间迅速,本品为铝压铸一次成型外壳,防爆等级高,安装方便。

气体探测器可以检测:可燃气体类:天然气(甲烷)、液化气(异丁烷、丙烷)、煤气(氢气)、乙炔、戊烷、炔类、烯类、酒精、丙酮、甲苯、醇类、烃类、轻油等多种液体蒸汽。有毒气体类: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氯气、氧气、磷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氯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

工业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高低温实验时,由于通入目标标准浓度的气体是常温的,但是固定式可气体探测器实验时需要测试不同温度下的情况(-40℃~+70℃)。目标标准气体放置在温度实验箱外部,属于常温环境。如果直接把常温的气体通入传感器,就会导致传感器所在的环境温度不是所需要的实验温度。所以误差太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实验箱内的目标气体温度与实验箱外的常温标准气体温度能够热量交换,减少实验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式热交换器,其为螺旋管状结构,该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螺旋管的内径为5-7mm,匝数为28-30,长度为200-300mm;该螺旋管的材质为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材料。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的内径为6mm。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的匝数为29。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的长度为266mm。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的材料为铜、铝金属,或带有铜合金、铝合金中的一种。

另一种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包括所述的螺旋式热交换器的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度实验箱箱体和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位于该温度实验箱箱体内部,该螺旋式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温度实验箱箱体内。

进一步,所述气罩的开口向上的凹槽形,底部为封闭式,且该凹槽的上端口形状与所述的螺旋式热交换器的下端形状。

进一步,所述螺旋式热交换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于气罩内。

进一步,所述螺旋式热交换器的下端设有用于排出检测气体的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具有箱体内外进行热量交换的螺旋式热交换器,该交换器将常温的标准浓度气体,经过螺旋式管道与实验箱内目标温度的空气的进行热交换后,标准浓度气体温度与实验箱内目标温度的空气温度相当,进而减小了探测器实验过程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及其螺旋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探测器可以固定安装于被测气体有可能泄露的室内、外危险场所,当空气中有被测气体有或液体挥发时,探测器即产生与空气中被测气体浓度成正比的4~20mA电流信号或RS485通信信号。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度实验箱箱体1和可燃性气体传感器11,该报警探测器的传感器11位于温度实验箱箱体1的内部,螺旋式热交换器12设置温度实验箱箱体1内,螺旋式热交换器12为螺旋管状结构,其螺旋管123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4,螺旋管123的内径为5-7mm,优选的内径为6mm,匝数为28-30,优选的匝数为29,长度为200-300mm,优选的长度为266mm。该螺旋管123的材质为热传导性能好的金属材料,该金属材料为铜、铝金属,或带有铜、铝合金中的一种均可,优选为铜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可燃性气体报警探测器的实验装置,用于工业用固定式可燃性气体报警器进行高低温实验。由于通入标准浓度的气体是常温的,但是固定式可气体探测器实验时,需要测试实验箱箱体1内部不同目标温度的空气下的情况(-40~+70摄氏度),而目标标准浓度的气体放置在实验箱箱体1外部,属于常温环境。常温气体经过铜质材料的螺旋式热交换器12的进气口121导入时,螺旋式热交换器12的出气口124通过管道连通于气罩13内,气罩13的开口向上的凹槽形,底部为封闭式,且该凹槽131的上端口形状与螺旋式热交换器12的下端形状,最后气体由排气口排出。与实验箱箱体1中目标温度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经出气口124导出,以至于到达气体传感器1时的待测气体温度和目标温度的空气接近一致,减小了实验误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