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30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管,属于集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集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若干个集热管连接到一个水箱上,利用集热管接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集热管中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实现热水的目的,为了保证良好的透光性和耐用性,集热管一般采用玻璃制成,内部也为抽真空结构,集热管内部的储水管很容易以为压差而发生爆裂,所以相比来说比较脆弱,无法实现承压运行,如果在集热管内部提高加入惰性气体取代真空,那么会影响到集热管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集热管无法承压运行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集热管外壳和集热管内管,在集热管外壳和集热管内管之间填充有惰性气体,集热管外壳的壁面为真空双层结构,集热管内管通过一个连接盖固定到集热管外壳中;其中所述连接盖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集热管内管内壁的环形支撑块A,在所述连接盖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与环形支撑块A内孔连通的进水口;在所述连接盖对应环形支撑块的外围同轴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集热管外壳内壁的环形支撑支撑块B;在所述连接盖对应环形支撑块A和环形支撑块B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排压管,在所述连接盖外部固定有一个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包括一个压力调节空腔;压力调节空腔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封闭端设置有开口用于与排压管连通,在所述压力调节空腔内设置有一个浮动活塞,在压力调节空腔的开口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预压阀块,预压阀块与浮动活塞之间通过舒张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预压阀块的中部还设置有一个水压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环形支撑块A和环形支撑块B之间设置有一个环形的集热管内管镶嵌槽;在所述环形支撑块B外围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与环形支撑块B之间设置有集热管外壳镶嵌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预压阀块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引导环,在所述浮动活塞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舒张弹簧镶嵌槽,所述舒张弹簧的一端套接在引导环上另一端嵌入到舒张弹簧镶嵌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排压管至少为集热管内管长度的百分之50,在所述排压管上阵列设置有若干泄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环形支撑块A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圈A,环形支撑块B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圈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双层真空集热管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真空双层集热管改为单层内管以及真空双层外管的组合结构,通过真空双层外管实现保温,同时在真空双层外管和单层内管之间设置压力层,以保证单层内管壁压力的平衡,例外本结构加入了一个压力调节阀,对气压变化以一定的缓冲和一定的预压力,节省了需要在压力调节阀处连接气源的麻烦,同时本结构还连接了一个用于连接进水管的水压连接孔,可以实现对进水的测压,在水压变化冲击过大时,可以通过推动浮动活塞提高压力层的压力,防止集热管的破裂。

2、镶嵌槽相比于单接触面结构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也可以保证管壁内外受力的均匀。

3、弹簧通过引导环和弹簧镶嵌槽进行固定,实现弹簧的稳定性固定,防止弹簧因为弯曲而影响压力系统的灵敏度。

4、百分之50以上长度的排压管保证了集热管内压力的均匀,防止局部压力变化过大导致的集热管的破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连接盖;2、集热管外壳;3、集热管内管;4、环形支撑块A;5、环形支撑块B;6、排压管;7、连接管路;8、压力调节空腔;9、浮动活塞;10、舒张弹簧;11、预压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承压式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集热管外壳和集热管内管,在集热管外壳和集热管内管之间填充有惰性气体,集热管外壳的壁面为真空双层结构,集热管内管通过一个连接盖固定到集热管外壳中;其中所述连接盖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集热管内管内壁的环形支撑块A,在所述连接盖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与环形支撑块A内孔连通的进水口;在所述连接盖对应环形支撑块的外围同轴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集热管外壳内壁的环形支撑支撑块B,在所述环形支撑块A和环形支撑块B之间设置有一个环形的集热管内管镶嵌槽,在所述环形支撑块B外围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与环形支撑块B之间设置有集热管外壳镶嵌槽,所述集热管内管镶嵌在前述的集热管内管镶嵌槽中,同时在环形支撑块A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A,所述集热管外壳镶嵌在集热管外壳镶嵌槽中,环形支撑块B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B;在所述连接盖对应环形支撑块A和环形支撑块B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排压管,所述排压管为集热管内管长度的百分之50,在所述排压管上阵列设置有若干泄压孔,在所述连接盖外部固定有一个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包括一个压力调节空腔;

压力调节空腔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封闭端设置有开口通过一个设置在连接盖内的连接管路与排压管连通,在所述压力调节空腔内设置有一个浮动活塞,在所述浮动活塞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舒张弹簧镶嵌槽,在压力调节空腔的开口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预压阀块,在所述预压阀块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引导环,预压阀块与浮动活塞之间通过舒张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舒张弹簧的一端套接在引导环上另一端嵌入到舒张弹簧镶嵌槽,在所述预压阀块的中部还设置有一个水压连接孔。

由于传统的集热管采用大气压力和重力实现对水的驱动,所以整个集热管并非受压状态,相对水流的流动效能较低;本结构为了实现集热管的一定承压,将传统的真空双层集热管改为单层内管以及真空双层外管的组合结构,通过真空双层外管实现保温,同时在真空双层外管和单层内管之间设置压力层,以保证单层内管壁压力的平衡;

通过压力调节阀,通过旋转预压阀块可以通过舒张弹簧对浮动活塞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从而使得压力层内保证一定的气体压力;此外水压连接孔通过水压分管连接到水源上,如果水源压力变化过大,那么水压会驱动浮动活塞发生移动,从而使得压力层内气体压力变大,与集热管内管之间膨胀的压力相平衡,降低了集热管内管发生爆裂的可能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