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30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应用最广的是铜铝复合板芯,该板芯的吸热体为铜铝复合吸热板条。如图1所示,该吸热板条包括铝制的金属板条1和焊接于该金属板条一面的中轴线上的铜管2,该铜管2与该金属板条1之间的连接为线连接,不够稳固;铜管2与金属板条1之间接触面小,传热面积小;加之铜和铝的熔点不同,铜管2的厚度和铝制板条1的厚度也不一样,很容易发生虚焊,导致二者接触不良,从而导致传热不良。也有人采用激光焊的方法焊接铜管和铝板,但是效果只是比传统焊接方法好一些,并不能根本解决虚焊的问题,而且,焊接成本高。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缺陷是:金属板条是平板结构,其容易将照射于其表面的太阳光反射出去,使这部分热能得不到应用。

综上,有必要提供一种传热效果好的、制备成本低的、结构简单的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铜管和金属板条之间的热阻、使两者结合更牢固、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的,能显著提高传热效率和热能使用率的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其包括金属板条及至少一根铜管,所述金属板条由吸热片主体和至少一条沿所述金属板条长度方向延伸的铜管卡槽构成,所述吸热片主体和所述至少一条铜管卡槽由同一金属板片制成,其中,每一条铜管卡槽均由所述金属板片自身弯折而成,所述至少一根铜管分别安装至所述至少一条铜管卡槽内;所述铜管卡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型或圆形:所述优弧的两个端点均与所述吸热片主体连接,每一所述端点和所述吸热片主体之间的连接部均与所述铜管卡槽的外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圆形铜管卡槽的底部中点与所述吸热片主体连接,二者的连接部分与所述铜管卡槽的外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铜管卡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型,这种情况下,所述优弧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为:可供所述铜管由该两个端点之间卡入所述铜管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铜管卡槽突出于所述吸热片主体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金属板条为铝质、铜质或铜铝合金板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金属板条和铜管卡槽由同一片金属板材制成,具体是由铝质卷带一次性弯折成型,不需要采用超声波或者激光焊接工艺,工序少,备料简单;

2、金属板条一体成型,没有其他部件,铜管在铜管卡槽中紧密接触,热阻小,热传导效率高;

3、铜管卡槽和金属板条平面主体的连接部与铜管卡槽的外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减小热阻,提高传热效率;

4、制备工序少,制程成本低;

5、制备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使得制备效率显著提高,发明人的实践显示:一天8小时可生产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上万条,而同样一天只能制备背景技术所述之吸热板条一千条左右,制备效率提高了至少10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板条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管安装入金属板条后的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成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片,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一片金属板条1及一根铜管2。金属板条1由吸热片主体11和一条由金属板条自身弯折而成的沿金属板条长度方向延伸的铜管卡槽12构成,铜管2安装至该铜管卡槽12内。

铜管卡槽12的横截面为优弧型,优弧下部的两个端点与吸热片主体11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部13与铜管卡槽12的外壁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铜管卡槽12突出于所述吸热片主体11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具体的,铜管卡槽12的横截面的优弧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可供所述铜管2由该两个端点之间卡入铜管卡槽12内,又不会脱落出来。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制备工序少、良率高,而且,铜管2和铜管卡槽12之间紧密接触,间隙小,热阻小。

在制备时,将金属板条1的吸热片主体11向下弯折,形成所述连接部13,然后再反向弯折,直至形成所述铜管卡槽12,然后,再将所述连接部13向铜管卡槽12的外壁压紧,最好实现全面贴合,使得所述吸热片主体11和铜管卡槽12的外壁之间没有间隙,才能尽可能降低二者之间的热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还可以有以下变形:

所述金属板条的吸热片主体11也可以不完全平整,其上还可以设置折曲部,如:凹槽、凸起等可增加吸热面积的部分。

另一种变形为:

如图4所示,铜管卡槽120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圆形铜管卡槽的底部中点与所述金属板条平面主体连接,二者的连接部分与所述铜管卡槽的外壁紧密贴合,铜管2插入呈圆形包围的铜管卡槽120内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