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626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取暖器应用比较普及,加热快,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燃气取暖器结构复杂,而且进气组件结构简单,进气不稳定,造成燃气取暖器工作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外壳的左端口上设有前网罩,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热桶,隔热桶的内部靠近右端处设有燃烧头,燃烧头的底部穿过隔热桶后固定在底座上,燃烧头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挡风板,挡风板上插接有自复位温控器、点火针和伸入燃烧头内部的离子探针,挡风板的右侧设有固定在隔热桶右端口上的后网罩,后网罩的左端面上设有由电机驱动的风叶,所述点火针通过导线连接有设置在底座内部的点火器,底座的右侧设有通过锁头固定的电源线,底座的前面板靠近顶端处设有两个透明罩,透明罩的一侧设有旋钮和开关,透明罩的内侧设有显示板,显示板的下方设有电源板和方形电容,底座的内部靠近右端处设有双电磁阀进气组件,双电磁阀进气组件包括通过连接头连接的电磁阀,位于左侧电磁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插入燃烧头内部的喷嘴,位于右侧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进气接头,进气接头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螺母,进气接头的右端套设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外壳外壁上靠近底端处设有接地片。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防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喷嘴的底部通过喷嘴固定架固定在隔热桶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结构新颖,采用双电磁阀进气组件能够提高供气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且结构有刚性,能减少生产的误差,产线容易组装,且测试简便,方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中双电磁阀进气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底座;3、前网罩;4、隔热桶;5、燃烧头;6、挡风板;7、自复位温控器;8、点火针;9、离子探针;10、后网罩;11、电机;12、风叶;13、点火器;14、锁头;15、电源线;16、透明罩;17、旋钮;18、开关;19、显示板;20、电源板;21、方形电容;22、连接头;23、电磁阀;24、喷嘴;25、进气接头;26、螺母;27、保护罩;28、提手;29、接地片;30、防水板;21、喷嘴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包括外壳1及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底座2,所述外壳1的左端口上设有前网罩3,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热桶4,隔热桶4的内部靠近右端处设有燃烧头5,燃烧头5的底部穿过隔热桶4后固定在底座2上,燃烧头5的右端面上固定有挡风板6,挡风板6上插接有自复位温控器7、点火针8和伸入燃烧头5内部的离子探针9,挡风板6的右侧设有固定在隔热桶4右端口上的后网罩10,后网罩10的左端面上设有由电机11驱动的风叶12,所述点火针8通过导线连接有设置在底座2内部的点火器13,底座2的右侧设有通过锁头14固定的电源线15,底座2的前面板靠近顶端处设有两个透明罩16,透明罩16的一侧设有旋钮17和开关18,透明罩16的内侧设有显示板19,显示板19的下方设有电源板20和方形电容21,底座2的内部靠近右端处设有双电磁阀进气组件,双电磁阀进气组件包括通过连接头22连接的电磁阀23,位于左侧电磁阀2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插入燃烧头5内部的喷嘴24,位于右侧电磁阀23的进气口连接进气接头25,进气接头25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螺母26,进气接头25的右端套设保护罩27。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提手28。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外壳1外壁上靠近底端处设有接地片29。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底座2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防水板30。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所述喷嘴24的底部通过喷嘴固定架31固定在隔热桶4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磁阀的燃气自动暖风机结构新颖,采用双电磁阀进气组件能够提高供气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且结构有刚性,能减少生产的误差,产线容易组装,且测试简便,方便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