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进风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771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侧进风暖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进风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发出暖风的设备,一般来说,最高温度约为70-300℃,它含发热、吹风及温度与吹风的控制和保护三个部分。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车间及大型建筑物的强制循环空气供暖可在短时间内使室温达到所需温度,是现代化厂房、餐厅、影剧院等高大空间建筑物的理想采暖设备。

目前市面上暖风机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安装过程中存在很多尺寸位置限制,安装所需尺寸大,进风位置和安装存在冲突,导致整体结构与室内设计不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并与室内吊顶能够实现良好对接的侧进风暖风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进风暖风机,包括下撑梁、设置在下撑梁两侧的两侧安装板和匹配扣设在两侧安装板上的风道板,所述的风道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一侧的进风口和开口朝向下部的出风口,与进风口对应的两侧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制风组件,与出风口对应的两侧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风暖组件。

所述的风道板为多片,多片风道板对应安装设置在风暖组件和制风组件上。

所述的侧进风暖风机还包括有上壳体,风道板安装固定在上壳体上,或所述的风道板与上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侧进风暖风机还包括有上壳体,所述的风道板为至少三片,风道板分别匹配设置在风暖组件、制风组件和上壳体上。

所述的风道板为弧形结构。

所述的制风组件包括枢接设置在两侧安装板之间的风轮和驱动风轮的动力机构,所述的风暖组件为并排设置的多个PTC加热器。

所述的下撑梁两端设置有横撑杆,所述的风暖组件和制风组件分别设置在下撑梁的两侧。

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网和导风格栅。

所述的下撑梁上部设置有弧形的导流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在对上壳体的结构进行新的设计,使得进风口采用侧向进风结构,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实现暖风机与吊顶的无间隙安装,大大节约了占用空间,并能够保障良好的通风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采用装配式,维护方便,且气体流向合理、风阻小,能够大大降低暖风机的无用功率,优化产品性能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暖组件、制风组件和上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下撑梁、2为上壳体、3为进风口、4为出风口、5为风轮、6为PTC加热器、7为导流挡板、8为风道板、9为过滤网、10为导风格栅、11为侧安装板、12为横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一种侧进风暖风机,包括下撑梁1、设置在下撑梁1两侧的两侧安装板11和匹配扣设在两侧安装板11上的上壳体2,所述的上壳体2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一侧的进风口3和开口朝向下部的出风口4,与进风口3对应的两侧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制风组件,与出风口4对应的两侧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风暖组件。在风暖组件、制风组件和上壳体2上匹配设置多片风道板8,风道板8为弧形结构。

所述的制风组件包括枢接设置在两侧安装板11之间的风轮5和驱动风轮的动力机构,所述的风暖组件为并排设置的多个PTC加热器6,所述的下撑梁1两端设置有横撑杆12,所述的风暖组件和制风组件分别设置在下撑梁1的两侧。

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网9和导风格栅10,所述的下撑梁1上部设置有弧形的导流挡板7。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侧安装板11上没有上壳体2,侧安装板11上仅设置有多片风道板8,风道板8与暖风组件和制风组件匹配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风道板8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或风道板与上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中分为风暖组件、制风组件和上壳体三部分,风暖组件和制风组件通过其两端连接固定的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实现对接组装,所述的上壳体匹配固设固定在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上,从而实现三部分的组装固定,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安装方便,通过各个组件的单独装配后在进行整体组装,减少了现场组装的麻烦,能够实现模块化组装固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在对上壳体的结构进行新的设计,使得进风口采用侧向进风结构,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实现暖风机与吊顶的无间隙安装,大大节约了占用空间,并能够保障良好的通风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采用装配式,维护方便,且气体流向合理、风阻小,能够大大降低暖风机的无用功率,优化产品性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