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977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取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炉。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仍有众多的农民或市民采用烧煤炉,而煤炉一般有两种:一是煤炉直接烧煤球,通过烟气在室内管道环绕排放从而加温室内空气;二是煤炉上设置有水箱,通过热水在室内管道环绕(暖气片)从而加温室内空气。水暖虽然取暖效果较好,也较为卫生,但是,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其保养也较为复杂,且大多数的水暖炉体积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本发明针对这一缺陷对取暖炉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暖炉,包括油箱和炉腔,所述油箱和炉腔固定连接,所述油箱的表面镶嵌有电脑板,所述电脑板的内侧安装有铅蓄电池,所述铅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脑板电性连接,所述油箱的内部设有油泵、储油桶、风机和点火装置,所述油泵的一端通过油管过盈连接于储油桶,且油泵的另一端与油路连通,所述风机安装在油路的一侧,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油箱的拐角,且电子点火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脑板电性连接,所述炉腔的一侧设有炉门,所述炉腔的上端固定有陶瓷板,所述陶瓷板的中部开设有炉口,所述陶瓷板上连接有烟囱口,所述油箱的背面上设有通过管道与储油桶连通的加油孔。

优选的,所述电脑板上设有调节火力大小的控制按钮以及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铅蓄电池通过黑色接口和红色接口与蓄电池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充电器通过导线与电源插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口上放置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上安装有点火针。

优选的,所述油箱的侧面设有油位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取暖炉,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环保油作为燃料,采用电子点火装置点火,通过铅蓄电池供电,利用电脑板来控制火力大小以及开关,火焰大小高低随意调节,因此,本发明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根据实际来调节温度,结构简单,热风形成快,经检测,正常情况下吹出的热风可达到60-70摄氏度,因而室内温度可快速上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油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铅蓄电池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点火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2油泵、3储油桶、4风机、5电子点火装置、6油路、7加油孔、8炉腔、9炉门、10电脑板、11铅蓄电池、12黑色接口、13红色接口、14蓄电池充电器、15电源插头、16陶瓷板、17炉口、18烟囱口、19控制按钮、20控制开关、21点火器、22油位表、23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取暖炉,包括油箱1和炉腔8,所述油箱1和炉腔8固定连接,所述油箱1的表面镶嵌有电脑板10,所述电脑板10的内侧安装有铅蓄电池11,所述铅蓄电池11通过导线与电脑板10电性连接,所述油箱1的内部设有油泵2、储油桶3、风机4和电子点火装置5,所述油泵2的一端通过油管过盈连接于储油桶3,且油泵2的另一端与油路6连通,所述风机4安装在油路6的一侧,所述电子点火装置5设置在油箱1的拐角,且电子点火装置5通过导线与电脑板10电性连接,所述炉腔8的一侧设有炉门9,所述炉腔8的上端固定有陶瓷板16,所述陶瓷板16的中部开设有炉口17,所述陶瓷板16上连接有烟囱口18,所述油箱1的背面上设有通过管道与储油桶3连通的加油孔7。

具体地,所述电脑板10上设有调节火力大小的控制按钮19以及控制开关20,该的控制按钮19方便调节火力的大小,控制开关20可以开启或者关闭该装置。

具体地,所述铅蓄电池11通过黑色接口12和红色接口13与蓄电池充电器14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充电器14通过导线与电源插头15电性连接,把蓄电池充电器14安装在取暖炉可以随时充电,方便快捷。

具体地,所述炉口上17放置有点火器21,所述点火器21上安装有点火针23,该点火器21可以用来加热,烹饪实物,功能多样。

具体地,所述油箱1的侧面设有油位表22,该油位表22可以显示油箱1内油的多少。

使用说明;

1、连接电源线,按控制开关20,3秒后自动开启。

2、储油桶3存储环保油用普通塑料桶或者铁通都可以。

3、按控制开关20即可点燃,上火快,火力猛。

4、采用电子脉冲点火,火力大小均可调节,火焰大小高低随意。

燃料可从邮箱加油处添加,添加时需注意安全。添加环保油时请不要使用本火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