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988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柜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半部分的面板上,换热器位于机身上半部分的内部,并且换热器呈面朝出风口倾斜设置;机身的下半部分内设置有风轮,当落地式空调器运行时,风轮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空调柜机的内部并向上吹向换热器,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出风口吹出。由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会从柜机前方吹出,从而容易直吹用户,给用户造成不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柜机,旨在使风感更柔和,避免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直吹用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主体,所述主体内形成有一风道内腔,所述主体包括顶板、导风装置及壁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一与所述风道内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用以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分别对应导向左右两侧的左风门和右风门;所述壁板沿上下向延伸,所述壁板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所述壁板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两沿上下向延伸且与所述风道内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两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一沿前后向延伸的阻隔梁,所述阻隔梁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割为左右两个子风口,所述左风门和所述右风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子风口。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上端和/或下端与所述壁板转动连接而可前后翻转。优选的,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内侧的多个导风叶和驱动电机,多个所述导风叶沿左右向延伸,且在前后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多个导风叶在前后向摆动。优选的,所述左风门和所述右风门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优选的,所述左风门和所述右风门均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自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外表面呈渐扩设置。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一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上盖板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开口周边的多个第一透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孔自下向上呈朝向所述开口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边的多个第二透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第二透气孔错开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孔下端口和/或所述第二透气孔的下端口自下向上呈渐缩设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柜机的顶板上开设第一出风口,在第一出风口呈设置左右两个风门,并在空调柜机的壁板上设置两第二出风口,从而通过调节左右两个风门,可将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吹向上方,剩余小部分气流由第二出风口吹出,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速较慢,不会直吹用户,另外室内气流不仅可以在上下向对流,还可以在水平向对流,从而对流效果较佳,热交换较快,较均匀,风感更柔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爆炸图;图3为气流由图1中空调柜机吹出后的流向图;图4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顶板与左右两风门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顶板与左右两风门的装配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顶板与左右两风门装配后的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左右两个风门的剖视图;图8为可安装于图1中空调柜机中的出风框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空调柜机的上盖板与顶板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中空调柜机的上盖板与顶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主体11外壳111顶板1110第一空腔1111第二透气孔112底板113壁板113a前面板113b背板12第一出风口12a子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导风装置14a左风门14b右风门14c导风叶141第一通孔14d驱动电机15阻隔梁16导风板20出风框21上盖板210开口211第一透气孔30风机40换热器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柜机。参照图1和图2,空调柜机包括主体10,主体10可以是呈方体设置,也可以是圆柱状设置。主体10的外表面一般由顶板111、底板112,以及位于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的壁板113构成。其中,壁板113具有朝前的面板113a,与面板113a相对的背板113b,以及连接面板113a和背板113b的侧板(当然,也可以仅仅只有面板113a和背板113b),在此,面板113a、背板113b和侧板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体设置的。主体10内设置有换热器40和风机30,壁板113上设置有供外部空气进入的进风口,空气由进风口进入主体10内与换热器40换热后,由风机30将气流吹向上方,并由出风口吹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并参照图3,空调柜机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形成有一风道内腔。所述主体10的外壳11包括顶板111、导风装置14和壁板113,所述顶板111上开设有一与所述风道内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所述导风装置14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所述导风装置14包括用以将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分别对应导向左右两侧的左风门14a和右风门14b。所述壁板113沿上下向延伸,所述壁板113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111,所述壁板113包括前面板113a,所述前面板113a上开设有两沿上下向延伸且与所述风道内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3,两所述第二出风口13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前面板113a的左右两侧。具体而言,参照图3,风道内腔中一般设置有一出风框20(如图8),出风框20的上盖板21上设有开口210。当风机30运行时,气流经过换热器40换热后向上流向出风框20,进入出风框20的气流一方面直接经过开口210从第一出风口12吹出,另一方面由第二出风口13流出。由于风机30对气流的驱动方向是向上的,因而,气流进入出风框20后,由第一出风口12直接吹出可以大大降低气流流出的阻力(现有技术是要经过出风框20阻挡,使气流吹出角度改变90°,也即将竖直向上的气流改变成水平吹出的气流),从而制冷效果更佳。另外,由于气流在竖直方向上的流速较急,风道内腔的气压相对较高,因此,一部分气流会从第二出风口13缓慢流出。在空调柜机运行时,左右两个风门打开,从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向上吹出后,室内上半部分的空气迅速冷却(由第一出风口12流出的气流是向左上方和右上方流动的),室内下半部分的空气向上流动,从而室内的空气形成环流,室内上半部分的空气与下半部分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另外,从两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流速较慢,不会直吹用户,但是由于第二出风口13的存在,两个第二出风口13的附近便成为一个冷源,室内下半部分的空气也会与第二出风口13附近的冷空气对流,发生热交换。因此,在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共同作用下,空调柜机不仅不会直吹用户,而且在空调柜机运行后,室内气流不仅可以在上下向对流,还可以在水平向对流,从而对流效果较佳,热交换较快,风感柔和。在此,当第一出风口12打开较大时,第二出风口13流出的气流较少,这对水平向气流的对流不利。通过翻转左风门14a和右风门14b,以调节第一出风口12出风面积,进而用户可以调节由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量与由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量的比率,从而使室内气流对流效果更佳。例如,在左右风门14b完全打开时,由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量占总量的80%,由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量占总量的20%。通过翻转左右两个风门,使第一出风口12的有效面积为原始面积的一半,其出风量变为60%,由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总量占40%。从而可以对水平向气流对流效果,以及上下向气流对流效果进行调节,可使室内气流对流更均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柜机的顶板111上开设第一出风口12,在第一出风口12呈设置左右两个风门,并在空调柜机的壁板113上设置两第二出风口13,从而通过调节左右两个风门,可将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2吹向空调柜机上方,剩余小部分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3吹出,从第二出风口13流出的气流流速较慢,不会直吹用户。另外室内气流不仅可以在上下向对流,还可以在水平向对流,从而对流效果较佳,热交换较快,较均匀,风感更柔和。参照图4,左风门14a和右风门14b将第一出风口12封闭时,二者之间的间距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二者间距过大,那么左右两个风门的导风效果将减弱(部分气流从二者之间吹出)。如果二者间距过小,那么当左右两个风门翻转时,容易相互干涉,从而导致左右两个风门都不能翻转至预定位置,影响导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所述顶板111上设置有一沿前后向延伸的阻隔梁15,所述阻隔梁15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2分割为左右两个子风口12a,所述左风门14a和所述右风门14b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子风口12a。如此,一方面,左风门和右风门之间也不可能相互干涉;另一方面,即便左右两个风门在翻转时与阻隔梁发生干涉,可能只是左右两个风门之一与阻隔梁15干涉,左右两个风门均与阻隔梁15干涉的可能性较低。在此,左右两个风门可以与第一出风口12的内壁转动连接,还可以与该阻隔梁15铰接。当然,为了使左右两个风门的导风效果以及转动效果更佳,优选左右两风门与阻隔梁15铰接。参照图5,在左右两个风门的作用下,气流被导向左右两侧。为了使气流吹出的角度更广,范围更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1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111内侧的多个导风叶14c和驱动电机14d,多个所述导风叶14c沿左右向延伸,且在前后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4d用以驱动所述多个导风叶14c在前后向摆动。如此,在导风叶14c的作用下,左风门14a可以将气流导向左前方和左后方,右风门14b可以将气流导向右前方和右后方。当导风叶14c持续摆动时,从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不仅可以流向多个方向,而且还可以变换,从而气流流向的范围更大,利于室内空气的对流。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为了将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导向更广的范围,以提高室内气流对流更平衡,更均匀,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3处均设置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导风板16,所述导风板16的上端和/或下端与所述壁板113转动连接而可前后翻转。在此,为了便于自动控制导风板16翻转,可以在壁板113内壁安装电机,电机连接导风板16的上端或下端,从而驱动导风板16在第二出风口13内翻转,进而,气流被两风门导出后,气流吹出的范围更广。参照图6,气流吹向左右两个风门时,受到左右两风门的阻挡,一方面会导致风力受损,另一方面,气流对左右两风门的冲击也会产生噪音。在本实施例中,左右两风门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1。如此,左右两风门阻挡气流的有效面积降低了,风阻可大大降低,由气流冲击左右两风门产生的噪音也相应降低。此外,气流吹向左右两风门时,左右两风门的外表面(风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当左右两风门将第一出风口12封闭时,内表面朝下,外表现朝上)会产生冷凝水,如果不处理,冷凝水会流入风道内腔中,进而又由第一出风口12吹出,对用户造成不利。由于第一通孔141的存在,受到风门的阻挡,一部分气流方向改变(例如与水平向夹角呈45°),另一部分气流从第一通孔141中穿出,从而,左右两风门的外表面的空气温度较低,左右两风门的外表面不会产生冷凝水。另外,由于第一通孔141的存在,由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经过左右两风门后,一部分气流穿过第一通孔141流动,一部分气流与竖直向呈一定夹角吹出,从而,气流吹出的角度更广,室内气流的对流和换热更均匀。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并参照图7,考虑到,当气流穿过第一通孔141后,如果气流流速较急,那么周围的空气会迅速流向左右两风门的外表面,还未等上表面的温度冷却,冷凝水就已经形成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上表面形成冷凝水,所述第一通孔141的孔径自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外表面呈渐扩设置。由于第一通孔141的这种渐扩设置,即便气流进入第一通孔141的流速较大,从第二通孔流出的气流流速迅速降低,从而可以迅速覆盖至左右两风门的外表面,该外表面的温度迅速冷却,不易形成冷凝水。参照图8,风道内腔中一般均设置有出风框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20的上盖板21上设置有一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开口210,所述上盖板2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开口210周边的多个第一透气孔211。在此,考虑到开口210周边对应的上盖板21对气流的阻力较大,如此,气流向上吹时,产生的噪音较大。设置第一透气孔211后,上盖板21对气流的阻力降低了,由气流冲击风门产生的噪音也相应降低了。进一步而言,为了使出风框20内的气流最大程度流向第一出风口12,从而降低风阻,以提高空调柜机的效率,所述第一透气孔211自下向上呈朝向所述开口210倾斜设置。参照图9,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考虑到气流从第一透气孔211吹出后,部分气流不能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2吹出,因此,会在上盖板21与顶板111之间形成涡流,从而一方面会产生噪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1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10的周边的多个第二透气孔1111。如此,一方面,第一透气孔211和第二透气孔1111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气流损失,提高空调柜机的效率。另一方面,主体10内产生的噪音,经过上盖板21和顶板111的阻隔,最终从主体10发出的噪音较低。参照图10,上盖板21与顶板111之间形成一第一空腔1110,风道内腔中产生的噪音经过上盖板21后,噪音部分被吸收,噪音降低,在经过第一透气孔211进入该第一空腔1110后,受到该第一空腔1110各个侧壁的吸收,进一步降低了,因此最终由第二透气孔1111传出的噪音相对较小。为了使所述上盖板21和顶板111的降噪效果更佳,所述第一透气孔211与所述第二透气孔1111呈错开设置(在上盖板21朝向顶板111的方向上呈错开设置),以避免噪音直接由出风框20进入第一空腔1110后直接由第二透气孔1111传出,进而使得降噪效果更佳。另外,参照图11,上述第一透气孔211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之一为靠近顶板111的上端口,另一端口为与上端口相对的下端口,为了使上盖板21对噪音的吸收效果更佳,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气孔211的下端口自下向上呈渐缩设置。同样,上述第二透气孔1111也具有两个端口,为了使顶板111对噪音的吸收效果更佳,所述第二透气孔1111的下端口自下向上呈渐缩设置。噪音虽然可以先后进入出风框20和上述第一空腔1110。噪音经过出风框20而经过一级降噪后,可以滤除一部分的噪音,然后再一部分噪音由上述第一空腔1110滤除。在此,考虑到第一透气孔211的孔径过大会导致第一空腔1110内空气分子振动效果不佳,降噪效果也不好。为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气孔211的孔径d1大于0小于等于3mm。另外,如果第一透气孔211的孔径过小,气流难以穿过,所以,第一透气孔211的孔径在1.5mm至2.5mm为较佳实施方式。同样,第二透气孔1111的孔径d2不宜过大,第二透气孔1111的孔径d2大于0小于等于2mm;当然d2也不易过小,在此第二透气孔1111的孔径d2在1mm至1.5mm为较佳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气孔211的孔径d1要大于所述第二透气孔1111的孔径d2。这是因为,经过出风框20的上盖板21过滤后,剩余的噪音相对较小,第二透气孔1111的孔径d2没有必要做得较大,做得较大反而会影响第一空腔1110内空气的振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