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格栅组件及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310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空调格栅组件及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格栅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侧都设有出风格栅,出风格栅上设有呈上下向延伸的出风口,导风板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两端,通过导风板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如此,导风板仅通过上下端部与出风口枢接,极容易导致导风板自出风格栅上脱落下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格栅组件及具有所述空调格栅组件的立式空调器,旨在防止导风板自出风格栅上脱落下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格栅组件,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具有一呈上下向延伸的出风口及设于所述出风口上的格栅条,所述格栅条设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开设有枢接孔;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两端,其侧部设有用以与所述枢接孔枢接的枢接轴,以使所述导风板具有朝前转动至贴靠于所述格栅条上的关闭位置,以及朝后转动至远离所述格栅条的展开位置。优选地,所述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格栅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导风板设有多个所述枢接部,每一所述枢接部的枢接孔的孔缘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侧部开放的安装口,且所述出风格栅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口一一对应的限位件,每一所述限位件与一对应的所述安装口呈相对设置,以供导风板的远离所述安装口的侧部相抵持限位。优选地,在所述安装口的开口方向上,位于最边缘的所述限位件为设在所述出风口侧部的限位凸起,其余的所述限位件由所述枢接部的背离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充当;于所述关闭位置,多个所述导风板在左右向依次拼接,且拼接于最末位的导风板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持,其余导风板与各自邻近的枢接部相抵持。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枢接轴的轴径。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导风板的侧面,自前向后呈远离所述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枢接孔的孔缘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一在上下方向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一限位挡筋,所述缺口形成一安装口;所述导风板的侧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呈上下向相对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所述枢接轴自所述上侧壁朝下凸设,并与所述下侧壁间隔出供所述限位件导入所述安装槽的导入口。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厚度小于所述枢接部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导入口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件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空调格栅组件还包括辅助定位块,所述辅助定位块的一侧面上对应每一导风板设有一定位插槽,所述定位插槽用以供处于展开位置的导风板对应插接定位。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通过在出风格栅的格栅条上设置具有枢接孔的枢接部,在导风板的侧部设置与该枢接孔对应的枢接轴,使得导风板的上下端与出风口可枢转连接,且导风板的侧部亦与出风格栅的格栅条枢接,从而提高了导风板安装于出风格栅上的稳定性,进而防止导风板自出风格栅10上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出风格栅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中空调格栅组件的导风板处于展开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图1中空调格栅组件的导风板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空调格栅组件与辅助定位块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辅助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2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图12中出风格栅与导风板装配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出风格栅31驱动轴11第一安装板32从动轴12第二安装板33枢接轴13出风口331安装槽20格栅条332导入口21枢接部34避位槽211枢接孔40限位件212安装口50辅助定位块213凸台51定位插槽214狭缝60限位挡筋30导风板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格栅组件,应用于立式空调器中,能够防止导风板自出风格栅上脱落下来。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包括出风格栅10、导风板30及限位件40;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出风格栅10具有一呈上下向延伸的出风口13及设于出风口13上的格栅条20,格栅条20设有枢接部21,枢接部21上开设有枢接孔211,导风板30可枢转地设于出风口13的上下两端,其侧部设有用以与枢接孔211枢接的枢接轴33,以使导风板30具有朝前转动至贴靠于格栅条20上的关闭位置,以及朝后转动至远离格栅条20的展开位置。具体地,出风格栅10于出风口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朝向其后侧凸出、且并行的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导风板30上下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枢接的驱动轴31,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枢接的从动轴32,以此实现导风板30可枢转地设于出风口13的上下两端。出风格栅10于出风口13内设置格栅条20包括呈上下向延伸的纵格栅条,以及与所述纵格栅条呈十字交叉的横格栅条,枢接部21可设在所述纵格栅条或横格栅条上均可,但是考虑到所述纵格栅条与横格栅条的交叉位置具有较佳的强度,承压能力较强,故优选将枢接部21可设置所述纵格栅条与横格栅条的交叉位置,以提高枢接部21与枢接轴33的稳固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格栅条20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仅具有纵格栅条或横格栅条中的一种。应注意的是,出风格栅10上的第一安装孔、枢接孔211及第二安装孔三者同轴,导风板30的驱动轴31、枢接轴33及从动轴32三者同轴,其中驱动轴31枢接于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空调格栅组件的驱动装置连接,从动轴3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枢接轴33自安装口212枢接入枢接孔211内,以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轴31转动时,带动导风板30转动。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通过在出风格栅10的格栅条20上设置具有枢接孔211的枢接部21,在导风板30的侧部设置与该枢接孔211对应的枢接轴33,使得导风板30不仅其上下端与出风口13可枢转连接,且导风板30的侧部亦与出风格栅10的格栅条20枢接,从而提高了导风板30安装于出风格栅10上的稳定性,进而防止导风板30自出风格栅10上脱落。为了加强导风板30安装于出风格栅10上的稳定性,出风格栅10上还设有限位结构,用以限制导风板30自自出风格栅10上脱落,所述限位结构有多种设置方式,其中:请参阅图6至图9,于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导风板30设有多个,格栅条20一一对应多个导风板30设有多个枢接部21,每一枢接部21的枢接孔211的孔缘设有朝向出风口13的侧部开放的安装口212,,且出风格栅10设有多个与安装口212一一对应的限位件40,每一限位件40与一对应的安装口212呈相对设置,以供导风板30的远离安装口212的侧部相抵持限位。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30沿左右向间隔排布,且当多个导风板30同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多个导风板30呈上下向并行且间隔排列,以打开出风口13,并对出风风流进行导风,此时,导风板30的重心位于出风格栅10的内侧,导风板30的重力作用施加于枢接轴33的孔缘上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口212位置,故而导风板30不易自安装口212脱落;当多个导风板30同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多个导风板30呈左右向依次拼接排列,以关闭出风口13,停止对出风风流导风,此时,虽然导风板30的重心位于安装口212与限位件40之间,导风板30的重力作用施加于安装口212的侧边缘,但是由于每一限位件40与一对应的安装口212呈相对设置,且导风板30的远离安装口212的侧部与该限位件40对应抵持,从而使得导风板30不易从安装口212脱落。进一步地,在安装口212的朝向方向上,位于最边缘的限位件40为设在出风口13侧部的限位凸起,其余的限位件40由枢接部21的背离安装口212的一侧所充当;于所述关闭位置,多个导风板30在左右向依次拼接,且拼接于最末位的导风板30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持,其余导风板30与各自邻近的枢接部21相抵持。具体地,安装口212朝向出风口13的右侧部开设,位于最右边缘的限位件40为设在出风口13侧部的限位凸起,其余的限位件40由位于最左边缘与最右边缘之间的枢接部21所充当,具体为该枢接部21的背离安装口212的一侧所充当。多个导风板30同转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在自左向右的方向上,每一导风板30的右侧边与其邻近的枢接部21抵持,此时,该枢接部21相当于限位件40,直至最右边缘的导风板30的右侧边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持,如此,则限定了各导风板30的左右向的活动,使得导风板30不易自安装口212脱落下来。此外,与每一导风板30对应的限位件40均可以设置为限位凸起,而不必由枢接部21充当,但是考虑到上述的部分限位件40由枢接部21充当的这种设置方式,较方便实现多个导风板30无缝拼接,更有利于减小漏风率,故而优选采用上述的部分限位件40由枢接部21充当的这种设置方式。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孔211的安装口212亦可以朝向出风口13的左侧部开设,其设置可依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设计,在此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为避免所述限位凸起挡到导风板30,而使导风板30不易展开,故所述限位凸起的朝向导风板30的侧面,自前向后呈远离所述导风板30的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所述限位凸起呈长条状沿出风口13的长侧边延伸设置,以此可增大所述限位凸起与该最右边缘的导风板30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为限位件40对导风板30的限位效果。并通过将限位凸起的朝向导风板30的侧面,自前向后呈远离所述导风板30的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关闭位置,最右边缘的导风板30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持,当该最右边缘的导风板30向后展开,该导风板30的右侧边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避免所述限位凸起挡到该导风板30,使得该导风板30能够顺利展开。进一步地,安装口212的宽度小于枢接轴33的轴径,以使枢接轴33不能轻易地通过安装口212。装配时,通过向导风板30施加一向左的作用力,使枢接轴33插入枢接孔211内,此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枢接轴33难以克服安装口212的止挡作用力,因而不能轻易自安装口212脱落。需要说明的是,枢接轴33的轴径与安装口212的宽度之差宜限定在0.6mm~0.8mm范围内,例如0.6mm、0.7mm或者0.8mm均可。若该枢接轴33的轴径与安装口212的宽度之差小于0.6mm,则枢接轴33可以轻易通过安装口212,导风板30极容易脱落,导致限位效果不佳;若枢接轴33的轴径与安装口212的宽度之差大于0.8mm,则安装口212相对枢接轴33而言过小,难以将枢接轴33自安装口212插入到枢接孔211内,增加了装配的难度。进一步地,安装口212自枢接孔211的内侧周缘向其外侧周缘呈渐扩状设置,如图4所示,如此使得安装口212呈扩口状,装配时,只需将导风板30倾斜较小的角度,使枢接轴33沿安装口212的收缩方向插入,此时安装口212的反向作用力较小,枢接轴33可顺利地插入到枢接孔211内;且在枢接轴33插入枢接孔211后,安装口212对枢接轴33的限位作用力较强,枢接轴33难以自安装口212脱落。另外,所述限位结构还有另一种设置方式,请参阅图12至图14,于本发明的空调格栅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枢接孔211的孔缘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一在上下方向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一限位挡筋60,所述缺口形成一安装口212;导风板30的侧部设有安装槽331,如图15和图16所示,安装槽331具有呈上下向相对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枢接轴33自所述上槽壁朝下凸设,并与所述下槽壁间隔出供限位件40导入安装槽331的导入口332。具体地,导风板30的侧部凸设有加强部,安装槽331开设于所述加强部上,以避免导风板30的侧部发生变形。如图17所示,装配时,先将限位挡筋60自导入口332导入,直至限位挡筋60进入到安装槽331的下端,此时枢接轴33位于枢接孔211的上方;再往下移动导风板30,使得限位挡筋60相对往上进入到安装槽331的上端,而枢接轴33相对往下移动到枢接孔211内,此时,受导风板30自身重力作用的影响,安装槽331的上槽壁与限位挡筋60抵接更紧密,且限位挡筋60止挡枢接轴33,避免枢接轴33自安装口212脱落。进一步地,限位挡筋60的厚度小于枢接部21的厚度,以方便将限位件40顺利通过导入口332。具体地,所述缺口开设于枢接孔的下孔缘,限位挡筋60形成于枢接孔211的上孔缘,安装时,安装口212避让导风板30的安装槽331的下槽壁,从而使得限位件40能够顺利进入导入口332。进一步地,为便于限位件40通过导入口332,导入口332的高度大于限位挡筋60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理论上导入口332的高度与限位挡筋60的高度之差越小,枢接轴33枢接于枢接孔211内的有效高度越大,但是相应地也会增大限位挡筋60通过导入口332的难度,因此,导入口332的高度与限位挡筋60的高度之差宜设置在0.2mm~0.5mm内,以此确保枢接轴33枢接于枢接孔211内的有效高度较大的情况下,限位挡筋60通过导入口332的难度较小。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为确保枢接轴33在枢接孔211内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枢接孔211的孔径大于枢接轴33的轴径,且枢接孔211的孔径大于枢接轴33的轴径之差宜设置在0.2mm~0.3mm范围内,例如0.2mm、0.25mm或者0.3mm。在本实施例中,若枢接孔211的孔径与枢接轴33的轴径之差小于0.2mm,则枢接轴33在枢接孔211内的转动空间过小,枢接轴33在转动过程中频繁与枢接孔211的内侧面摩擦,导致转动阻力增大,使得导风板30转动受阻而发生抖动;若枢接孔211的孔径与枢接轴33的轴径之差大于0.3mm,则枢接轴33在枢接孔211内的转动空间过大,容易发生松动,使得导风板30的稳定性不佳,故而将枢接孔211的孔径与枢接轴33的轴径之差限定在0.2mm~0.3mm范围内,且以0.3mm为最佳,以此确保在枢接轴33在枢接孔211内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的前提下,枢接轴33在枢接孔211内不会过于松动,保证导风板3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枢接部21的外壁面设有加强筋,用以增强枢接部21的强度。具体地,在枢接部21的外壁面开设有狭缝214,如此相当于在狭缝214的两侧设置了加强筋,可以使得枢接部21具有更好较好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进一步地,枢接轴33凸设于导风板30的一侧部,导风板30的另一侧部在对应枢接轴33的位置设有避位槽34;于所述关闭位置,一导风板30的枢接轴33对应适配容置于另一导风板30的避位槽34内。在本实施例中,当多个导风板30同转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在自左向右的方向上,每一导风板30的避位槽34避让枢接部21,避位槽34内侧面与枢接部21抵持,使得该导风板30的右侧边于邻近的另一导风板的左侧边抵持,以此使得多个导风板30自左向右实现无缝拼接,避免相邻两个导风板30之间形成可供灰尘等污染物通过的缝隙。运输所述立式空调器的过程中,所述立式空调器的驱动装置的电机不工作,其自锁能力不足以使导风板30关闭,导风板30常处于展开位置,为避免导风板30晃动时发生脱落,所述空调格栅组件还包括一辅助定位块50,如图10和图11所示,辅助定位块50的一侧面上对应每一导风板30设有一定位插槽51,定位插槽51用以供处于展开位置的导风板30对应插接定位。具体地,辅助定位块50自其一侧面并行延伸出有多个定位部,相邻两个定位部之间形成一定位插槽51,利用辅助定位块50与导风板30插接固定时,辅助定位块50的每一定位部自两相邻的纵格栅条之间插入,使得导风板30及纵格栅条对应插置于定位插槽51内,从而将导风板30与格栅条20定位在一起,以此提高导风板30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导风板30的稳定性,避免导风板30脱落。辅助定位块50的材质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及柔软度为最佳,以避免磨损导风板30或格栅条20,如珍珠棉,这种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及柔软度的同时,其成本较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格栅组件,所述空调格栅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立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