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4035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气体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润滑油使用后会带有杂质,不宜再次使用,会对机器造成损伤,对使用后的润滑油进行提纯操作,使其纯度达到可以在机器中使用的标准,则可以循环利用润滑油,节约成本,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真空净油机又称真空高效滤油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工作噪音低、连续工作时间长、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电厂、电站、变电所、电器制造厂、炼油厂、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过滤变压器油、透平油、液压油等油液中的水分、气体和杂质微粒的理想设备。回水冷凝系统作为真空净油机的冷凝环节,具有将水蒸气冷凝成水的作用,但是现有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器工作效率较低,冷凝效果不佳,降低了真空净油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具有降温快,结构简单,冷却效果佳的特点。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净化装置、安装架、活性炭吸附剂;

第一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管、汇流管,汇流管包括液化管、进气管、第一出液管,液化管为中空结构,液化管顶部设有一个进气口,底部设有一个出液口,;进气管通过进气口与液化管相连,第一出液管通过出液口与液化管相连;冷凝管包括盘形冷凝管、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第一冷凝管上端密封,第一冷凝管上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冷凝管下端密封,第二冷凝管下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冷凝管下端与盘形冷凝管入口相连,第二冷凝管上端与盘形冷凝管出口相连;冷凝管固定在汇流管中,第一冷凝管上端端面与进气管顶部平齐,第二冷凝管下端端面与出液管底部平齐;

第二冷凝装置包括壳体、散热风机、安装架组,壳体包括两个圆形盖板、封板,圆形盖板的圆心处设有主安装孔,主安装孔外沿着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辅助安装区、第二辅助安装区,第一辅助安装区设有第一安装孔组,第二辅助安装区设有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包括12个直径相同、周向均布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组包括6个直径相同、周向均布的第二安装孔;安装架组包括4个安装架,安装架为圆柱体;封板为无盖无底的圆柱体,封板下部设有第二进液口,封板上部设有第二出液口;两个圆形盖板上下对称,封板固定在两个圆形盖板之间,封板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圆心重合,封板位于第二安装孔组外;安装架组固定在两个圆形盖板之间,4个安装架周向均匀分布,位于封板外,每个安装架上固定一个散热风机;

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瓶、活性炭吸附剂、第二出液管、圆形网孔板、储液箱;过滤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过滤瓶无盖无底;圆形网孔板上设有若干小圆孔;过滤瓶内放有活性炭吸附剂,圆形网孔板固定在过滤瓶底部,第二出液管一端与过滤瓶底部相连,第二出液管另一端与储液箱相连;

壳体内设有19个第一冷凝装置,1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主安装孔固定在壳体内,第一冷凝装置中心轴线与主安装孔中心轴线对齐,12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第一安装孔组固定在壳体内,6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第二安装孔组固定在壳体内;净化装置与壳体底部相连。

所述第一进液口直径为d1,第一出液口直径为d2,d1>d2。

所述第二进液口直径为d3,第二出液口直径为d4,d3>d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冷凝装置和第二冷凝装置的双重冷却保证了冷凝效果,解决了冷凝器冷凝效果不佳的缺点;通过将汇流管与冷凝管的集成在第一冷凝装置中,使结构更简单紧凑,多个第一冷凝装置的同时使用,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通过盘形冷凝管进一步增加了冷凝剂与水蒸气的接触时间,增大了冷凝剂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通过散热风机,能快速带走热量,为冷凝装置降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冷凝装置,2-第二冷凝装置,3-净化装置,4-冷凝管,5-汇流管,6-液化管,7-进气管,8-第一出液管,9-进气口,10-出液口,11-盘形冷凝管,12-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第一出液口,15-第一进液口,16-壳体,17-散热风机,18-过滤瓶,19-活性炭吸附剂,20-圆形网孔板,21-安装架组,22-安装架,23-圆形盖板,24-封板,25-主安装孔,26-第一安装孔组,27-第一安装孔,28-第二安装孔组,29-第二安装孔,30-第二进液口,31-第二出液口,32-第二出液管,33-储液箱,34-第一辅助安装区,35-第二辅助安装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回水冷凝系统的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净化装置、安装架、活性炭吸附剂;

第一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管、汇流管,汇流管包括液化管、进气管、第一出液管,液化管为中空结构,液化管顶部设有一个进气口,底部设有一个出液口,;进气管通过进气口与液化管相连,第一出液管通过出液口与液化管相连;冷凝管包括盘形冷凝管、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第一冷凝管上端密封,第一冷凝管上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冷凝管下端密封,第二冷凝管下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冷凝管下端与盘形冷凝管入口相连,第二冷凝管上端与盘形冷凝管出口相连;冷凝管固定在汇流管中,第一冷凝管上端端面与进气管顶部平齐,第二冷凝管下端端面与出液管底部平齐;

第二冷凝装置包括壳体、散热风机、安装架组,壳体包括两个圆形盖板、封板,圆形盖板的圆心处设有主安装孔,主安装孔外沿着径向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辅助安装区、第二辅助安装区,第一辅助安装区设有第一安装孔组,第二辅助安装区设有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包括12个直径相同、周向均布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组包括6个直径相同、周向均布的第二安装孔;安装架组包括4个安装架,安装架为圆柱体;封板为无盖无底的圆柱体,封板下部设有第二进液口,封板上部设有第二出液口;两个圆形盖板上下对称,封板固定在两个圆形盖板之间,封板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圆心重合,封板位于第二安装孔组外;安装架组固定在两个圆形盖板之间,4个安装架周向均匀分布,位于封板外,每个安装架上固定一个散热风机;

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瓶、活性炭吸附剂、第二出液管、圆形网孔板、储液箱;过滤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过滤瓶无盖无底;圆形网孔板上设有若干小圆孔;过滤瓶内放有活性炭吸附剂,圆形网孔板固定在过滤瓶底部,第二出液管一端与过滤瓶底部相连,第二出液管另一端与储液箱相连;

壳体内设有19个第一冷凝装置,1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主安装孔固定在壳体内,第一冷凝装置中心轴线与主安装孔中心轴线对齐,12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第一安装孔组固定在壳体内,6个第一冷凝装置通过第二安装孔组固定在壳体内;净化装置与壳体底部相连。

所述第一进液口直径为d1,第一出液口直径为d2,d1>d2。

所述第二进液口直径为d3,第二出液口直径为d4,d3>d4。

使用时,冷却水从第一进液口进入到盘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第二进液口进入到壳体空腔中,水蒸气从进气管进入到液化管,水蒸气碰到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后,冷凝成小水珠,随着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珠,小水珠汇成水流从出液管流向净化装置,通过净化装置的活性炭颗粒净化后流向储液箱。

本发明通过第一冷凝装置和第二冷凝装置的双重冷却保证了冷凝效果,解决了冷凝器冷凝效果不佳的缺点;通过将汇流管与冷凝管的集成在第一冷凝装置中,使结构更简单紧凑,多个第一冷凝装置的同时使用,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通过盘形冷凝管进一步增加了冷凝剂与水蒸气的接触时间,增大了冷凝剂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通过散热风机,能快速带走热量,为冷凝装置降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