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512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airconditioner,简称空调器)是用于向封闭的空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电器,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一般用于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由于人们对空气洁净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出现了一些在空调器内设置净化装置的方案,其对进入空调器的部分空气进行净化。净化装置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空调器内部空间较小,再加上空调器内需要设置一些与净化装置进行配合的部件,导致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装配工艺很差,不便于净化装置的拆装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升空调室内机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净化组件的拆装方便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罩壳,其顶部形成有进风口;

前面板,设置在罩壳的前部;

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设置在罩壳上;

净化组件,与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并配置为由至少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在进风口内侧并覆盖进风口的位置与前面板内侧的位置之间移动,以便于净化组件在运动至进风口内侧并覆盖进风口的位置时对进入室内机的气流进行净化,在运动至前面板内侧的位置时,显露进风口,从而使得气流不经过净化组件直接进入室内机;

净化组件包括净化模块装配框和安装在净化模块装配框上的净化模块,净化模块装配框包括设置于净化模块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边的第一边框,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形成有沿净化模块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安装轴,第一边框的第二端形成有与第一安装轴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安装轴;

每个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与齿轮啮合的弧形齿条、导轨组件以及连杆;导轨组件包括与净化组件移动路径一致的导轨,导轨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缺口;连杆的第一端与弧形齿条转动连接,连杆的第二端形成有与第一安装轴延伸方向一致的连杆轴,连杆轴穿过导轨以与第一安装轴转动连接,第二安装轴配置为与导轨滑动接触,从而使得连杆带动净化组件沿导轨滑动;并且

净化组件与导轨装配的过程中配置为第二安装轴由第一缺口处装入导轨中,并沿导轨滑动至预定位置,使得第一安装轴处于与连杆轴对应的位置,以将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连接,从而将净化组件装配到导轨上,进而使得净化组件由连杆带动沿导轨滑动。

可选地,导轨的上端面靠近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缺口;

净化组件与导轨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轴由所述第一缺口装入所述导轨中,并沿导轨滑动至使得第一安装轴处于与第二缺口处对应的位置,连杆由弧形齿条带动移动至使得连杆轴与第二缺口对应的位置,以便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连接的端面形成有ω形槽,连杆轴卡入ω形槽中并与ω形槽的内表面滑动接触。

可选地,驱动装置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罩壳横向两侧边框处,并相对设置;

净化模块装配框还包括设置于净化模块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侧边的第二边框,第二边框与第一边框的第一端对应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边框安装轴;与第二边框对应的驱动装置的连杆的连杆轴穿过对应的导轨与第二边框安装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两个驱动装置同步驱动净化组件移动。

可选地,每个驱动装置的导轨组件还包括:

基座,设置在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

侧盖,扣合在基座远离罩壳的横向侧端的一面,并与基座限定出容纳所述齿轮、弧形齿条及连杆的空间;

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基座与齿轮连接;并且侧盖远离基座的一侧形成有导轨。

可选地,基座朝向弧形齿条的一侧形成有弧形槽;

弧形齿条靠近基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滚轮容纳在弧形槽中并与弧形槽滑动相接;

弧形齿条由电机通过齿轮的驱动沿弧形槽滑动。

可选地,导轨由第一曲段和与所述第一曲段弯曲程度不同的第二曲段相接而成,所述第一曲段位于所述罩壳的横向侧端的边框与所述进风口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曲段向前下方延伸至所述前面板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二曲段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以使得所述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外侧,从而可节省所述室内机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形成于第一曲段的上端面或形成于第二曲段的上端面,并且第一缺口靠近导轨的中部设置。

可选地,净化模块装配框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净化模块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的两个第三边框,每个第三边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边框连接。

可选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模块本体和分别设置在净化模块本体宽度方向上两个侧边的两个安装边框,每个安装边框的两端形成有用于与对应的第三边框卡合的卡扣,以将净化模块装配到净化模块装配框中。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连杆带动净化组件沿导轨滑动,限定了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使得净化组件在进风口内侧并覆盖进风口的位置与前面板内侧的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实现净化组件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实现空调器功能的扩展和使用的灵活。并且通过在导轨的上端面形成第一缺口,在将净化组件与导轨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轴由第一缺口处装入导轨,再沿导轨滑动至预定位置,使得第一安装轴处于与连杆轴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将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连接,从而可将净化组件以整体形式装入导轨中,便于净化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为用户装配、更换和检查带来极大的便利。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在导轨的上端面靠近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形成第二缺口,为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的连接提供位置参考,进一步方便了净化组件的装配和拆卸。并且连杆轴在与第一安装轴连接时,插入第一安装轴的ω形槽中,使得连杆轴与第一安装轴装配到位,提高净化组件与导轨的装配工艺性,方便净化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精巧、结构紧凑,方便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室内机中。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导轨由第一弧形段和与第一弧形段弧度不同的第二弧形段相接而成,由此形成有不规则形状的导轨,并且位置较低的第二弧形段位于弧形槽的外侧,齿轮驱动弧形齿条在弧形槽中滑动,弧形齿条与净化组件通过连杆连接,净化组件由连杆带动配合不规则形状的导轨运动,使得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位于弧形槽的外侧,从而可节省室内机的内部空间,方便室内机中换热器和风机的布置,减小室内机的体积。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组件处于净化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组件处于非净化模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装置和净化组件的组合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装置和净化组件的局部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净化模块装配框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图6中c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装置和净化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爆炸图;以及

图1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不规则形状的导轨的路径与弧形导轨路径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组件150处于净化模式,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净化组件150处于非净化模式。

参见图1,壁挂式室内机100一般性地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室内机换热器160、设置于室内机换热器160下方的室内机风机170。具体地,机壳可包括用于支撑室内机风机170和室内机换热器160的骨架110、罩设在骨架110上的罩壳120、连接在罩壳120的前侧以用于构成机壳前部的前面板130以及分别设置于机壳横向两侧的两个端盖。罩壳120具有位于其顶部的进风口121和位于其底部的出风口。室内机换热器160可配置为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流经其的空气的温度,使其变为换热空气。室内机风机170可配置为促使由进风口121进入的部分室内空气(室内机100所处的周围环境的空气)流向室内机换热器160,并促使经室内机换热器160换热后的换热空气经由室内机风机170朝向出风口流动。

特别地,为扩展室内机100的功能,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净化组件150和至少一个与净化组件150连接的驱动装置140,驱动装置140设置在罩壳120上,并配置成驱动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参见图2,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下由前面板130内侧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并覆盖进风口121,从而对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提升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参见图3,净化组件150在非净化模式下由进风口121内侧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将进风口121显露,从而使得气流不经过净化组件150直接进入室内机100。

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下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由前面板130内侧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时,净化组件150可以完全覆盖进风口121,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需经净化组件150充分净化后进入室内机100。净化组件150也可以覆盖部分进风口121,净化组件150对通过被覆盖部分进风口121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进行净化。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实际运行中,净化组件150由前面板130内侧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和用户需求进行调节。

同样地,净化组件150在非净化模式下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由进风口121内侧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时,净化组件150可以完全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将进风口121完全显露,进入室内机100的气流不经过净化组件150的净化直接进入室内机100。净化组件150也可部分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部分仍然覆盖部分进风口121,从进风口121显露的部分进入的气流不经过净化组件150的净化直接进入室内机100,从进风口121被覆盖部分进入的气流需经过净化组件150的净化后再进入室内机100。由此实现了降低净化组件150的风阻,降低空调器的能耗的同时,提升了空调器使用的灵活性。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实际运行中,净化组件150由进风口121内侧移动至前面板130内侧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和用户需求进行调节。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驱动装置140和净化组件150的组合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驱动装置140和净化组件150的局部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净化模块装配框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图6中b的放大图,图8图6中c的放大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8,净化组件150包括净化模块装配框和安装在净化模块装配框上的净化模块。净化模块装配框可包括设置于净化模块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边的第一边框152,该第一边框152的第一端形成有沿净化模块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安装轴152a,第一边框152的第二端形成有与第一安装轴152a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安装轴152b。

净化模块可包括净化模块本体151和分别设置在净化模块本体151宽度方向上两个侧边的两个安装边框154。其中的安装边框154可为塑料件。

净化模块本体151可呈弧形,由此可增加净化模块本体151的强度和抗压能力,避免变形、破损。为便于净化模块本体151的安装,两个安装边框154也均为弧形,从而便于净化模块本体151与两个安装边框154的装配,进一步方便了净化模块与净化模块装配框的装配。

净化模块本体151可为hepa净化过滤网,即高效空气过滤网,其可捕集0.5um以下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净化模块本体151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如图4所示,净化模块为两个(图中只示出了其中一个净化模块本体),两个净化模块在其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并且两个净化模块相邻的两个侧边,也即是两个净化模块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侧边,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中间连接件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槽,两个净化模块相邻的两个安装边框154分别位于对应的卡槽中,从而形成大尺寸的由两个净化模块构成的整体。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驱动装置140和净化组件150的局部爆炸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驱动装置140的局部爆炸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驱动装置140可以包括电机141、与电机141输出轴连接的齿轮142、与齿轮142啮合的弧形齿条143、连杆145和导轨组件。连杆145的第一端与弧形齿条143转动连接,电机141驱动齿轮142转动,齿轮142带动弧形齿条143滑动,连杆145由弧形齿条143驱动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也即是,连杆145随弧形齿条143滑动的同时,与弧形齿条143产生转动的相对运动。连杆145的第二端形成有与第一安装轴152a延伸方向一致连杆轴145-1,连杆轴145-1与第一安装轴152a转动连接,连杆145带动净化组件150沿导轨组件滑动,实现净化组件150在进风口121内侧覆盖进风口121的位置与前面板130内侧的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可调整净化组件150处于净化模式或处于非净化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驱动装置140可设置于罩壳120的横向侧部边框处,驱动装置140的导轨组件可以包括基座146和扣合在基座146远离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一面上的侧盖147。基座146可以设置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例如基座146通过螺钉固定在罩壳120的横向侧端的边框处,侧盖147与基座146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齿轮142、弧形齿条143和连杆145均布置在该容纳空间中。

侧盖147远离基座146的一侧形成有与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路径匹配的导轨147-1,连杆145的第二端的连杆轴145-1穿过导轨147-1与第一安装轴152a转动连接。电机141的输出轴穿过基座146与齿轮142连接,电机141通过齿轮142和弧形齿条143驱动连杆145带动净化组件150沿导轨147-1滑动。

净化组件150通过第一安装轴152a与连杆145的连杆轴145-1连接,实现净化组件150与连杆145的连接。但由于净化模块装配框的自身形状、尺寸和第一安装轴152a凸出于第一边框152的设计结构、以及操作空间的限制,净化模块装配框和净化模块在与导轨147-1装配时需要以散件形式安装,这样就造成了装配复杂、装配精度较差等问题。为此,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9,导轨147-1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缺口147a,净化组件150与导轨147-1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轴152b由第一缺口147a处装入导轨147-1中,再沿导轨147-1滑动到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对应于使得净化模块装配框的第一边框152的第一安装轴152a与连杆145的连杆轴145-1对应,从而可将第一安装轴152a与连杆轴145-1连接装配到位。由此能够顺利地将净化模块装配框的第一安装轴152a和第二安装轴152b装入导轨147-1中,使得净化组件150以整体形式装入导轨147-1中,便于净化组件150的安装和拆卸,为净化组件150的装配、更换和检查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净化组件150与导轨147-1的装配,导轨147-1的上端面靠近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可形成一第二缺口147b,净化组件150与导轨147-1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轴152b由第一缺口147a处装入导轨147-1中,净化组件150再沿导轨147-1滑动到使得第一安装轴152a处于与第二缺口147b对应的位置,第二缺口147b在这里起到位置定位指示的作用。第一安装轴152a处于与第二缺口147b对应的位置后,连杆145由弧形齿条143带动移动至使得连杆145的连杆轴145-1处于与该第二缺口147b对应的位置,从而使得连杆轴145-1在该位置穿过导轨147-1与第一安装轴152a连接装配在一起。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净化组件150装配和拆卸的方便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可以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140分别设置于罩壳120横向两侧边框处,并且相对设置,从而可提升净化组件150移动的稳定性。本发明中描述的横向是指罩壳120的长度方向。罩壳120从顶部至前部形成有开口,罩壳120位于开口处的部分构成了罩壳120的边框,罩壳120的位于顶部的开口即为进风口121,罩壳120位于前部的开口上覆盖有前面板13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净化模块装配框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净化模块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侧边的第二边框155,净化模块装配框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于净化模块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的两个第三边框153,每个第三边框15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边框152和第二边框155连接。由此利用上述结构的净化模块装配框将净化模块的四个边部均包围,从而可固定净化模块的形状,增加净化组件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净化模块本体151宽度方向上每个侧边的安装边框154的两端可形成有用于与对应的第三边框153卡合的卡扣,利用卡扣将安装边框154卡合在对应的第三边框153上,从而将净化模块装配到净化模块装配框上。

第二边框155与第一边框152的第一端对应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与第二边框155对应的驱动装置140的连杆145的连杆轴145-1穿过对应的导轨147-1与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转动连接,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的外形、尺寸等均可与第一安装轴152a相同。两个驱动装置140同步驱动净化组件150沿驱动装置140的导轨147-1滑动,实现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8,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与连杆轴145-1连接的端面可形成有ω形槽,连杆轴145-1卡入该ω形槽中并与ω形槽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采用ω形槽设计的结构,能够将第二边框安装轴155a与连杆145更加快捷的安装和拆卸,极大地提高了净化组件150与导轨147-1的装配工艺性。同样地,第一安装轴152a与连杆轴145-1连接的端面也可形成有ω形槽,连杆轴145-1卡入该ω形槽中并与ω形槽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第一安装轴152a采用ω形槽设计的结构,能够将第一安装轴152a与连杆145更加快捷的安装和拆卸,极大地提高了净化组件150与导轨147-1的装配工艺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基座146朝向侧盖147的一侧还可以形成有弧形槽146-1,弧形齿条143靠近基座146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144,滚轮144可以容纳在弧形槽146-1中并与弧形槽146-1滑动相接。由此可以使得弧形齿条143沿弧形槽146-1稳定滑动,提高驱动装置140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基座146可以包括基座本体146-3,基座本体146-3靠近侧盖147的侧部形成有弧形槽146-1,基座本体146-3的下表面可形成有第一立板146-4,第一立板146-4上形成有避让孔,电机141的输出轴可以穿过避让孔与齿轮142传动连接。基座146上的避让孔还可作为齿轮142的放置位,齿轮142容纳在放置位中,减小驱动装置140所占空间。进一步地,电机141可以安装在基座146上,第一立板146-4远离侧盖147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安装螺柱,电机141上设置有具有安装孔的凸耳,电机141通过穿过安装孔与电机安装螺柱配合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在基座146上,便于电机141带动齿轮142转动。从而合理分配了驱动装置140中各组成部分的位置,由此形成的驱动装置140设计精巧、结构紧凑,方便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室内机100中。

侧盖147包括一侧盖本体147-3,侧盖本体147-3远离基座146的一侧形成有导轨147-1,侧盖本体147-3的下表面可形成有第二立板,第一立板146-4和第二立板147-4的其中一个可以设置定位柱,另一个可以设置与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以方便侧盖147与基座146的扣合。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座本体146-3和侧盖本体147-3的其中一个可设置卡台146-2,另一个可设置与卡台146-2适配的卡合槽147-2,卡台146-2卡合在卡合槽147-2中,从而将基座146扣合在侧盖147上。由此进一步减小了驱动装置140所占空间。

基座本体146-3的外形可以与侧盖本体147-3的外形适配。例如,基座本体146-3可以由两段不同弯曲程度的曲段相接而成,侧盖本体147-3与基座本体146-3相对应的部分可以由两段不同弯曲程度的曲段相接而成,基座146的整体外形与侧盖147的整体外形类似,便于侧盖147与基座146的扣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9,导轨147-1可以包括第一曲段147-1-1和与第一曲段147-1-1相接的第二曲段147-1-2,第一曲段147-1-1和第二曲段147-1-2的形状可类似弧形,第一曲段147-1-1与第二曲段147-1-2的弯曲程度不同,由此形成与净化组件150运动路径相匹配的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

第一曲段147-1-1可位于罩壳120横向侧端的边框与进风口121对应的位置,第二曲段147-1-2可向前下方延伸至前面板130的内侧。第二曲段147-1-2位于弧形槽146-1的外侧,也即是说,与弧形槽146-1所在的位置相比,第二曲段147-1-2更靠近前面板130,而第一曲段147-1-1位于进风口121的内侧正下方,其位置高于第一曲段147-1-1所处的位置和弧形槽146-1所处的位置。因此,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5带动沿上述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移动时,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路径始终位于弧形槽146-1的外侧。

在其他的一些方案中,弧形齿条143带动净化组件150配合弧形导轨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但该方案中,净化组件150运动路径所占的室内机100内的空间较大,影响室内机换热器160和室内机风机170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弧形齿条143通过连杆145带动净化组件150运动,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5带动的运动路径不再是规则的弧形,而是沿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运动,净化组件150运动所占的空间更小,节省两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避免对室内机换热器160和室内机风机170布置的影响。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不规则形状的导轨的路径a与弧形导轨路径b的对比图。为便于清楚、直观地了解利用弧形齿条143直接带动净化组件150,并采用弧形导轨为净化组件150提供滑动轨道的方案与弧形齿条143通过连杆145带动净化组件150配合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的运动的方案的不同,图11示出了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和弧形导轨b的路径,如图11所示,a为由第一曲段147-1-1和与第一曲段147-1-1弧度不同的第二曲段147-1-2相接而成的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的路径,b为规则形状的弧形导轨的路径,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位于弧形导轨的外侧。

如果净化组件150直接由弧形齿条143带动沿弧形导轨运动,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轨迹位于外侧,如果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5带动沿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运动,净化组件150的运动轨迹应位于内侧。因此,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5带动沿不规则形状的导轨147-1的运动所需空间更小,可以让出室内机100的更多内部空间,无需增大室内机100的体积,满足室内机100中驱动装置140和净化组件150布置的同时,也可为室内机换热器160及室内机风机170的布置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因驱动装置140的布置而需要额外增加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

第一缺口147a和第二缺口147b可形成于导轨147-1的第一曲段147-1-1的上端面或形成于第二曲段147-1-2的上端面,第一缺口147a应靠近导轨147-1的中部位置,也即是靠近第一曲段147-1-1和第二曲段147-1-2的连接处,第二缺口147b靠近147-1的端部位置。例如,第一曲段147-1-1的上端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形成第一缺口147a,第一曲段147-1-1的上端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缺口147b;或者,第二曲段147-1-2的上端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形成第一缺口147a,第二曲段147-1-2的上端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形成第二缺口147b。通过将第一缺口147a和第二缺口147b设计为上述特定位置,方便净化组件150安装和拆卸的同时,便于净化组件150由连杆145驱动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

当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转换时,净化组件150与室内机换热器160表面的垂直距离相对较近。由此,当净化组件150移动至遮挡某一部分室内机换热器160时,会在该局部区域产生相对较大的风阻,影响该局部区域的换热效率。从而使得室内机换热器160产生局部温差,容易发生凝露或冻结等问题,使其换热能力减弱。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热器160具有多个换热区域和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且配置成根据净化组件150的位置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控制进入多个换热区域的冷媒量。

电子膨胀阀可以为多个。电子膨胀阀的具体数量可以和换热区域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个换热区域均具有一个与之相对的电子膨胀阀,从而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电子膨胀阀直接调节控制进入其内的冷媒输入量,从而适应各换热区域的由于风阻不同而产生差异的换热效率,进而使得换热器160各个区域的换热效果大致相同。

多个换热区域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位于进风口121前沿的前侧下方的第二换热区域,即前面板130内侧对应的区域。

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进风口121的内侧时,净化组件150覆盖进风口121,此时净化组件150所处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进风口121进风路径的下游即为第一换热区域。

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前面板130的内侧时,进风口121显露。此时,净化组件150的位置即为第二位置,前面板130内侧对应的区域即为第二换热区域。

换热器160可具有用于引导冷媒流入的总导流管路以及用于分别向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输送冷媒的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电子膨胀阀可设置于第一导流管路或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以调节进入第一导流管路和/或第二导流管路的冷媒量。

净化组件150在净化模式下,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覆盖进风口121的位置,以对进入室内机100的空气进风净化。此时,位于净化组件150内侧,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受净化组件150的风阻的影响较为明显。由此,需要限制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和/或增加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

当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稍好,用户不要求室内机100的净化组件150启动净化模式时,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由进风口121内侧向前面板130内侧的位置移动,净化组件150不与环境空气大面积接触,以减少或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此时,位于净化组件150后侧、大致垂直于进风口121所在平面的第二换热区域受净化组件150的风阻的影响较为明显。由此,需要限制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和/或增加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

也即是,根据净化组件150的不同移动位置,换热器160可相应地划分出不同的换热区域。进一步地,当净化组件150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室内机100可立即通过直接调节各个换热区域的冷媒输入量,从而迅速地使换热器160整体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避免换热器160出现局部温差过大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电子膨胀阀可设置在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并配置成当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驱动移动至进风口121内侧时,电子膨胀阀增大其开度至第一开度。也即是,当净化组件150位于第一位置时,其风阻使得流经第一换热区域的气流减少,进而使第一换热区域内的冷媒换热量减小。此时,电子膨胀阀可将其开度增大,以使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增多,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减少。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压力及换热效率与流经其的风量相适应,使得其二者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

相应地,当净化组件150由驱动装置14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电子膨胀阀减小其开度至小于第一开度的第二开度。也即是,位于第二位置的净化组件150的风阻使得流经第二换热区域的气流减少,进而使第二换热区域内的冷媒换热量减小。此时,电子膨胀阀可将其开度减小,以使流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减少,流入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增多。由此,使得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得到均衡。

具体地,由于位于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区域相较于位于罩壳120内部前侧的第二换热区域更易于接触到较多的环境空气,换热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可将电子膨胀阀直接设置在为第二换热区域输送冷媒的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从而可预先限制进入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输入量,以预防或适当限制室内机换热器160可能产生的换热效果不均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室内机换热器160的换热区域的个数也可以为大于两个的其他数值。相应地,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也可进一步细分。在本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50的多个移动位置可分别对应多组各换热区域的理想冷媒输入量。也即是,针对室内机换热器160可能出现的多种换热效率不均的情况,分别设置相应的冷媒输入量分流比例,以使对室内机换热器160的各分支管路中冷媒输入量的调节更加准确迅速。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使得当净化组件150的位置改变时,仅需电子膨胀阀改变一相对较小的开度差值即可使得两个换热区域的换热压力得到均衡,从而提高了电子膨胀阀的调节速度,且使得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幅度更平缓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室内机100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度可以为70~80%之间的任意开度值。例如可以为70%、72%、74%、76%、78%或80%等。第二开度可以为15~50%之间的任意开度值,例如可以为15%、20%、25%、30%、35%、40%、45%或50%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换热器160具有三段式的壳体,壳体包括水平设置在进风口121下方的第一换热段、自第一换热段的前端向前侧下方延伸的第二换热段以及自第二换热段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三换热段。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均配置成自第二换热段接入罩壳120。

也即是,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可沿同一延伸方向接入位于换热器160中段位置的第二换热段。由此使得冷媒输入管路机构紧凑,所占空间小。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的位于第二换热段内部的管路分别沿相反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避免两个换热区域各自的导流管路中的冷媒相互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和至少部分第二换热段形成第一换热区域。第三换热段和至少部分第二换热段形成第二换热区域。第一导流管路在第二换热段内弯曲向上延伸至第一换热段,以覆盖全部第一换热区域。第二导流管路在第二换热段内弯曲向下延伸至第三换热段,以覆盖全部第二换热区域。

也即是,第二换热段的上半部分属于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段的下半部分属于第二换热区域。由此,当净化组件15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其对室内机换热器160产生的主要影响基本上都位于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所在的第二换热段上。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50的风阻对于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的影响较为相似。由此,将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的输入端均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160的中段位置,既可减小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调节幅度,又可减少其调节次数,使得室内机换热器160的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分别检测第一换热区域的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二表面温度。进一步地,电子膨胀阀可配置成当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一预设的温度差值时,电子膨胀阀增大或减小一预设的开度值。

也即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首先可根据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进行即时的调节(增大至第一开度或减小至第二开度)。而后,在室内机换热器160运行的过程当中,电子膨胀阀还可根据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使得室内机换热器160各区域的换热效果持续维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具体地,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温度差值可以根据室内机换热器160的性能、室内机100的净化模式等进一步地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温度差值可以为0.5~2℃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0.5℃、0.7℃、0.9℃、1℃、1.5℃、2℃等。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温度差值可以优选为1℃,以保证室内机换热器160的各区域表面温度不会相差过大,且可避免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调节过于频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温度差值的情况下,电子膨胀阀配置成:当第一表面温度小于第二表面温度时,电子膨胀阀增大开度值。当第一表面温度大于第二表面温度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值。具体地,预设的开度调节值可以为1~10%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1%、2%、3%、4%、5%、6%、7%、8%、9%或10%等。

也即是,当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根据净化组件150的移动位置进行了初次调节之后,在室内机换热器160的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可能会受空调室内壁挂机所处室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小的差异,从而导致换热器表面温度不均衡。此时,根据室内机换热器160各换热区域的表面温度差值,较小幅度地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实现对室内机换热器160内冷媒输入量进行实时调控,迅速消除室内机换热器160上的局部温差。特别地,这种微调还可以为优化第一开度、第二开度等初次调节时所需的预设开度值提供数据支持,极有助于空调室内壁挂机的功能完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时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分液调节装置,设置于总导流管路的下游,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的上游。

分液调节装置具有分流腔,分流腔内设置有一弹性件以将其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以分别容纳至少部分流入分流腔的冷媒。具体地,分液调节装置还包括与其冷媒输入口连通的总导流管路、第一导流管路和第二导流管路。总导流管路配置成引导冷媒进入分流腔。第一导流管路配置成与第一子腔室连通,以引导第一子腔室内的冷媒流出分液调节装置。第二导流管路配置成与第二子腔室连通,以引导第二子腔室内的冷媒流出分液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路配置成与第一换热区域的冷媒接收口连通,以引导第一子腔室内的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区域。第二导流管路配置成与第二换热区域的冷媒接收口连通,以引导第二子腔室内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由固定部和活动部组成。固定部呈弧形,且配置成其外周侧端缘固定于分流腔的内壁上。活动部配置成其部分周侧端缘与固定部的至少部分内周侧端缘连接,其另一部分周侧边缘与固定部的至少部分内周侧端缘和/或与分流腔的部分内壁邻接,以将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的冷媒分隔开,并分别将其内冷媒输送至两个换热区域的冷媒管路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片状。固定部和活动部可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具有与分流腔的至少一个截面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两部分。

也即是,当两个换热区域的制冷效果相似时,二者的换热压力也较为均衡,从而使得分别与两个换热区域连通的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流体压力大致相等。由此,当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的压力相等时,弹性件不会受到与其垂直的作用力,或该作用力远小于其自身的回弹力,从而避免活动部与固定部或分流腔内壁之间产生间隙,进而防止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产生流体交换,以使两个换热区域能够维持当前的较为均衡的换热效果,避免其出现局部温差过大情况的出现,增强了换热器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部的与分流腔内壁相连接的部分(以下简称连接部)相对于活动部的与固定部的至少部分内周侧端缘和/或与分流腔的内壁相邻接的部分(以下简称邻接部)远离分流腔接收冷媒的输入口。

由此,当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的压力不相等时,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的压差会导致弹性片受到与其垂直的作用力。当该作用力大于弹性件自身的回弹力时,活动部与分流腔内壁之间产生间隙,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相互连通,并产生流体交换以调节分别进入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的冷媒的量。

当净化组件150在净化位置和非净化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时,其对两个换热区域产生的风阻不同,进而使得两个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出现差异。

具体地,当净化组件150位于与第一子腔室连通的第一换热区域的进风路径上游时,第一换热区域的风阻增大,换热效率降低,其内冷媒温度逐渐低于第二换热区域内的冷媒温度,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区域内流体压力逐渐小于第二换热区域内的流体压力。

相应地,与第一换热区域连通的第一子腔室内的流体压力逐渐小于与第二换热区域连通的第二子腔室内的流体压力。当两个子腔室的流体压力差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弹性件自身的回弹力时,活动件的位于邻接部的一端受力向流体压力小的第一子腔室弯曲,从而使得第一子腔室靠近分流腔的冷媒输入口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并使得第二子腔室靠近分流腔的冷媒输入口处的横截面积增大。由此,弯曲的活动部可引导相对更多的冷媒流入第二子腔室,并限制流入第一子腔室内的冷媒量,从而使得与第一子腔室连通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第二子腔室连通的第二换热区域的温度差及换热压力差逐渐减小,直至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的压力差所产生的作用力小于弹性件的回弹力。

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具有弹性件的分液调节装置进行冷媒分流,使得当换热器的各换热区域的换热效果产生较明显差异时,该弹性件可在换热效果差异引起的分液腔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自动地调节进入各换热区域的冷媒的量,而不需要额外的检测或监控装置,从而简化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连杆带动净化组件沿导轨滑动,限定了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使得净化组件在进风口内侧并覆盖进风口的位置与前面板内侧的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实现净化组件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实现空调器功能的扩展和使用的灵活。并且通过在导轨的上端面形成一第一缺口,在将净化组件与导轨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轴由第一缺口处装入导轨,再沿导轨滑动至预定位置,使得第一安装轴处于与连杆轴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将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连接,从而可将净化组件以整体形式装入导轨中,便于净化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为用户装配、更换和检查带来极大的便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在导轨的上端面靠近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形成一第二缺口,为第一安装轴与连杆轴的连接提供位置参考,进一步方便了净化组件的装配和拆卸。并且连杆轴在与第一安装轴连接时,插入第一安装轴的ω形槽中,使得连杆轴与第一安装轴装配到位,提高净化组件与导轨的装配工艺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精巧、结构紧凑,方便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室内机中,为净化组件在在净化模式与非净化模式之间的转换提供稳定的动力和移动轨道。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导轨由第一曲段和与第一曲段弯曲程度不同的第二曲段相接而成,由此形成有不规则形状的导轨,并且位置较低的第二曲段位于弧形槽的外侧,齿轮驱动弧形齿条在弧形槽中滑动,弧形齿条与净化组件通过连杆连接,净化组件由连杆带动配合不规则形状的导轨运动,使得净化组件的运动路径位于弧形槽的外侧,从而可节省室内机的内部空间,方便室内机中换热器和风机的布置,减小室内机的体积。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