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59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能源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节约能源和减少污物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一些高耗能的大企业有大量工业余热、废热以蒸汽和高温烟气等形式被白白排放,而另一些中小企业、居民区域渴望能源的供给因受条块、地域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满足。这种能源供给与需求失配矛盾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是采用蓄热储能技术。蓄热储能设备可将高能耗单位的余热、废热回收,再通过车载转移为其它中小企业、居民区域提供服务,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因此,蓄热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蓄热密度大、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的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它具有驱动动力源、可供放置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能脱卸的集装箱或类似容器;所述集装箱或类似容器内腔设有若干蓄热储能单元,蓄热储能单元呈箱式结构,箱体壁为紧贴的内、外双层绝热层,内层绝热层为热塑性工程塑料板层,外层绝热层为密闭负压层,箱内设有管路、PCM相变蓄热材料层、导热体,所述管路为盘管,盘管在箱体内往复盘旋,盘管的两端作为输入/输出接口外伸出箱体外,输入/输出接口处设有启闭阀门,盘管与箱壁之间充填有PCM相变蓄热材料层,所述导热体为油或温水充填在盘管内,所述若干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输出接口串接连接,首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接口、尾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出接口分别固定在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壁面上。

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它具有驱动动力源、可供放置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车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能脱卸的集装箱或类似容器;所述集装箱或类似容器内腔设有若干蓄热储能单元,蓄热储能单元呈箱式结构,箱体壁为紧贴的内、外双层绝热层,内层绝热层为热塑性工程塑料板层,外层绝热层为密闭负压层,箱体内设有管路、PCM相变蓄热材料、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为导热油,导热油与PCM相变蓄热材料置于箱体内,所述管路由位于箱体内上层的热量输出口上管、箱体内下层的热量输入口下管组成,上管、下管一侧的管口插入导热油与PCM相变蓄热材料混合体内,上管、下管另一侧管口作为输入/输出接口外伸出箱体外,所述若干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输出接口串接连接,首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接口、尾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出接口分别固定在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壁面上。

所述PCM相变蓄热材料层为低温型相变蓄热材料、或为高温型相变蓄热材料、或两者的结合。

所述蓄热储能单元的底部设有轨槽,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底部设有对应的供蓄热储能单元滑移的轨道。

所述热塑性工程塑料板的热变形温度大于160℃,热传导率低于0.25以下。

所述密闭负压层的负压为 - 0.04 Mpa ~ - 0.06Mpa。

所述若干蓄热储能单元的数量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具有如下优点:1)大量的工业余热、废热、太阳能都可被有效利用,大幅度减少废热废气的排放,减少能源损耗。2)用潜热蓄热材料PCM能储存高密度的热能,可对电力的移峰填谷,能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作用。3)本蓄热储能单元采用了双层绝热层为箱体壁,特别是密闭负压层的采用,具有绝热层距离小、绝热效果佳的优点,在减少热容器热量损失的同时缩小了热量容器的体积。4)用车辆运送,可将完成蓄热后的热量容器随时随地移动,灵活方便的提供热量使用。5)根据不同的用途需要,可对潜热蓄热材料的种类及熔点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储能密度高,换热效率高,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对热能的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废热废气的排放,且无第二次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环保价值和直接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蓄热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蓄热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它具有驱动动力源、可供放置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车载平台,能脱卸的集装箱或类似容器;所述集装箱或类似容器内腔设有若干蓄热储能单元8,蓄热储能单元8呈箱式结构,如图1所示,箱体壁为紧贴的内层绝热层1、外层绝热层2,内层绝热层1为热塑性工程塑料板层,外层绝热层2为密闭负压层,所述箱内设有管路、PCM相变蓄热材料层4、导热体,所述管路为盘管3,盘管3在箱体内往复盘旋,盘管3的两端作为输入/输出接口外伸出箱体外,输入/输出接口处设有启闭阀门,盘管3与箱壁之间充填有PCM相变蓄热材料层4,所述导热体为油或温水充填在盘管内,所述若干蓄热储能单元8的输入/输出接口串接连接,首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接口、尾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出接口分别固定在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壁面上。本结构中,采用蓄热材料与导热体间接接触方式进行热交换,导热体可采用油或水。

图2给出了另一种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量容器,它具有驱动动力源、可供放置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车载平台,能脱卸的集装箱或类似容器;所述集装箱或类似容器内腔设有若干蓄热储能单元8,蓄热储能单元8呈箱式结构,箱体壁为紧贴的内层绝热层1、外双层绝热层2,内层绝热层1为热塑性工程塑料板层,外层绝热层2为密闭负压层,所述箱体内设有管路、PCM相变蓄热材料层4、导热体,如图2所示,所述导热体为导热油,导热油与PCM相变蓄热材料层置于箱体内,所述管路由位于箱体内上层的热量输出口上管31、箱体内下层的热量输入口下管32组成,上管31、下管32一侧的管口插入导热油与PCM相变蓄热材料层混合体内,上管31、下管32另一侧管口作为输入/输出接口外伸出箱体外,所述若干蓄热储能单元8的输入/输出接口串接连接,首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入接口、尾台蓄热储能单元的输出接口分别固定在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壁面上。本结构中,采用了蓄热材料与导热体直接接触方式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蓄热和放热的:蓄热储能时,用导热体泵将导热体通过热交换器的循环进行热交换,将导热体的热量导入容器中,使容器中的蓄热储能材料在变成液态的过程中进行蓄热;释放热量时,用导热体泵将导热体通过热交换器的循环进行热交换,使容器中的蓄热储能材料在变成固态的过程中将容器内部的储存热量放出。

所述PCM相变蓄热材料层4为低温型相变蓄热材料、或为高温型相变蓄热材料、或两者的结合。蓄热储能材料是通过物质在相变过程发生的相变热来进行热量的储存与利用,根据相变温度高低,蓄热储能可分为低温型和高温型两种,高温型相变蓄热材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供热源设施输出温度约150度,供热输出温度110度以下,热量的用途为供冷、暖空调、供热水用;低温相变蓄热材料主要用于工业余热、废热、太阳能、地热等热量的回收,应用于工业方面的热量提供、民用方面的供暖与空调、农业种植与养殖方面的温度调节、采暖等诸多领域,供热源设施输出温度约90度,供热输出温度50度以下,热量的用途为供暖、供热水用。两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所述蓄热储能单元的底部设有轨槽,集装箱或类似容器的底部设有对应的供蓄热储能单元滑移的轨道。轨道为安装、或拆卸蓄热储能单元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热塑性工程塑料板的热变形温度大于160℃,热传导率低于0.25以下可取得好的效果。关于密闭负压层的负压为-0.04 Mpa ~-0.06Mpa,优选-0.05 Mpa。所述若干车载移动式蓄热储能热单元的数量为六个,通过管道串接连接。

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