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水炉及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39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热水炉及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炉及使用该太阳能热水炉的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太阳能供暖系统,都是利用太阳能吸热后把热水循环到蓄能水箱中,再在蓄能水箱中加不锈钢盘管换热,利用循环泵把水送到室内散热设备中去,这种系统缺点是太阳能保温箱内的水直接和大气相通,在损失一部分热量的同时还会损耗一部分水蒸气,系统需要经常补水,水垢越积越多影响热交换,另外加的蓄能保温水箱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而且这种系统生产和安装成本高,要求屋顶的承重条件苛刻,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目前只是在一些小型的商业酒店项目中小范围的应用。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对于太阳能热水炉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供暖设备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炉,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了热量和水的损耗,简化了设备系统,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炉,包括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具有一个密闭的储水腔,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若干翘片,所有所述翘片均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换热器的两端穿出所述储水腔且分别连接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保温水箱上安装有若干连接所述储水腔的真空管,所述保温水箱的顶部设有防护罩,所述供水管贯穿所述防护罩,所述保温水箱的顶部安装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泄压管,所述泄压管贯穿所述防护罩,所述泄压管通过差压补偿阀连接所述供水管,所述泄压管上安装有安全放散阀,所述安全放散阀和差压补偿阀均设置于所述防护罩内。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内设有螺旋设置的扰流片,所述扰流片由所述回水管一端向所述供水管一端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水管上设有止回阀。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水箱上设有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太阳能热水炉的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了热量和水的损耗,简化了设备系统,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上述的太阳能热水炉,所述供水管连接分水器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分水器的出水口,所述分水器上并联有若干供暖用的散热片,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内设有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的探测头伸入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感温探头连接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循环水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控器通过导线与光伏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水管上设有热水出口,所述回水管上设有自来水进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分水器与循环水泵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换热器直接放置在保温水箱内部,换热器的翅片浸泡在储水腔的高温水中,真空管吸收的热量通过高温水和翅片传递到换热器内的供暖水,使供暖水温度迅速升高,当供暖水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循环泵运转,使供暖热水在闭合的管路内循环,实现供暖功能,这种结构即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又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2)由于换热器内设有螺旋设置的扰流片,可以让管道内的暖气循环水旋转着流动,使暖气循环水与更加均匀的与管壁进行换热,增加换热效率。

(3)由于保温水箱的顶端用一个差压补水阀和安全放散阀把供暖管路和保温水箱连接起来,既能做到自动补水、自动排气泄压,使保温水箱内压力稳定,又能使水箱内的高温水与大气断开,减少热量和热水的损耗,当保温水箱内缺水时,压力会降低,降到设定值(0.3bar)时,换热器内的水(2bar)会自动加到保温水箱内,达到设定值(0.5bar)时,差压补水阀关闭,当系统出现故障或者热量用不完时,保温水箱内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升高,达到设定值时(0.7bar),安全放散阀会自动打开排气泄压,保护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管,2、保温水箱,3、防护罩,4、泄压管,5、换热器,6、翘片,7、差压补偿阀,8、安全放散阀,9、供水管,10、回水管,11、止回阀,12、电加热装置,13、储水腔,14、扰流片,15、感温探头,16、分水器,17、散热片,18、热水出口,19、单向阀,20、自来水进水口,21、温控器,22、光伏板,23、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水炉,包括保温水箱2,保温水箱2具有一个密闭的储水腔13,保温水箱2内设有换热器5,换热器5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换热器5上设有若干翘片6,翘片6为铜质材料制成,利用激光焊接将铜质的翅片固定在不锈钢管做成的换热器5表面,以更好的进行热交换,所有翘片6均设置于储水腔13内,换热器5的两端穿出储水腔13且分别连接供水管9和回水管10,保温水箱2上安装有若干连接储水腔13的真空管1,真空管1设置在外部吸收太阳热能,保温水箱2的顶部设有防护罩3,供水管9贯穿防护罩3,保温水箱2的顶部安装有连通储水腔13的泄压管4,泄压管4贯穿防护罩3,泄压管4通过差压补偿阀7连接供水管9,泄压管4上安装有安全放散阀8,安全放散阀8和差压补偿阀7均设置于防护罩3内,安全放散阀8和差压补偿阀7均为标准配件,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安装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换热器5内设有螺旋设置的扰流片14,扰流片14焊接在换热器5的内壁上,扰流片14由回水管10一端向供水管9一端延伸,使暖气循环水与更加均匀的与管壁进行换热,增加换热效率。

回水管10上设有止回阀11,以防止换热器5内的水逆流。

保温水箱2上设有电加热装置12,电加热装置12通常安装在保温水箱2底部且靠近回水管10位置,电加热装置12通常为电热棒或者电热管,在太阳光照不充足的时候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并且在北方地区还可以起到防冻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太阳能热水炉,供水管9连接分水器16的进水口,回水管10连接分水器16的出水口,分水器16上并联有若干供暖用的散热片17,分水器16为供暖领域的常用配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购买使用,回水管10上设有循环水泵23,以提供供暖系统中水循环动力。

防护罩3内设有感温探头15,感温探头15的探测头伸入储水腔13内,感温探头15连接温控器21,温控器21与循环水泵23连接,通过温控探头和温控器21控制循环水泵23的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温控器21通过导线与光伏板22电连接,使得光伏板22产生的电能可以直接给温控器21和循环水泵23供电,减少了电能损耗,并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没有电力供应的偏远地区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如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太阳能供暖系统,供水管9上设有热水出口18,可以作为生活用水,回水管10上设有自来水进水口20,以补充供暖系统中流失的水。

回水管10上设有单向阀19,单向阀19位于分水器16与循环水泵23之间,以防止回水管10内的水逆流。

使用时,真空管1吸收太阳光热量,把保温水箱2内的水加热成为高温水,高温水通过换热器5的铜质翅片把热量传给换热器5内的供暖水,当保温水箱2内高温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55℃时,感温探头15把探测信号传给温控器21,温控器21开关闭合,把光伏板22发的电输送到循环水泵23,循环水泵23开始运转,把换热器5内的供暖热水通过闭合管路输送到室内的热水出口18或分水器16,热水输送至室内通过散热片17散热,温度降低后再通过回水管10回到换热器5,完成供暖的循环,供暖水在流经换热器5内的水道时,水流受到换热器5内扰流片14的干扰,会改变方向产生旋转流动,从而使得换热速度更快且换热更加均匀。当保温水箱2内缺水时,保温水箱2内部压力会降低,降到设定值(0.3bar)时,暖气回路内的水(2bar)会自动加到保温水箱2内,保温水箱2内压力达到设定值(0.5bar)时,差压补水阀关闭,当系统出现故障不循环或者负载小热量用不完时,保温水箱2内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升高,并且会产生一部分气体,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0.7bar),安全放散阀8会自动打开排气泄压,再把压力降到0.5bar使水箱内压力保持稳定,保护系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供暖设备换热效率高,热量损耗少,自动补水、排气泄压,能做到系统恒压运行,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既可以供暖也可以供热水,应用广泛,本设备与目前同类功能相同的产品相比生产和安装费用大大降低,便于较大规模的推广,另加一块光伏板22给循环水泵23供电,可以达到运行起来零费用,特别适合农村等偏远地区集中供暖达不到的地方解决供暖问题,一般的房顶和平地以及向阳的坡地都可以安装,推广普及后,能极大的降低农村地区取暖用的煤炭的消耗量和城区火电的消耗量,降低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有着积极的帮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