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组件和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185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送风组件和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组件和包括该送风组件的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气处理系统中,送风口和回风口通常以格栅的形式被分别吊设在房间的天板内或嵌设在房间的立面墙壁内,这种设置形态因送风集中于某一点而导致房间内的送风不均匀,此外,施工难度也大。

为改善送风的均匀性并降低施工的难度,以往有一种如图11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其能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向,该空气处理系统包括风机3X、送风管7X和回风管4X,送风管7X和回风管4X安装于房间的顶面和立面的交界处,风机3X上设置的室外新风进风口1X与送风管7X相连通,风机3X上设置的排风口2X与回风管4X相连通,在送风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送风口6X,在回风管4X上设置有与送风口6X相对应的回风口5X(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CN201072206Y

上述空气处理系统虽有利于提高房间内的送风均匀性,但受风机3X的驱动空气在送风管7X中高速流动时与管壁碰撞摩擦,会产生噪音,而且,空气在送风口6X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也会因碰撞而产生很大的噪音,从而影响用户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风噪音低且出风均匀的送风组件和包括该送风组件的空气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包括供气流流通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气流入口,在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气流出口,其中,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外的散流罩,所述散流罩罩住所述气流出口,在所述散流罩上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散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采用了在管体外设置散流罩这样的简单结构,并且,该散流罩具有多个相邻的散流孔并罩住管体的气流出口,因此,能利用散流罩的多个散流孔对从管体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并使其扩散,在降低出风噪音的同时,能使出风变得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在所述散流罩与所述管体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扩散的空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送风组件,有助于提升出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散流罩的截面为弧形曲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送风组件,有助于提升送风组件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散流罩和所述管体通过卡合、螺接、滑轨和合页中的任一种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送风组件,散流罩容易取下进行清洁处理。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管体包括安装面和开设有所述气流出口的出风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送风组件,能利用安装面方便地进行送风组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散流罩与所述安装面和/或所述出风面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送风组件,能减少送风组件的组装步骤。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在所述气流出口处设置有导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送风组件,不仅可以将气流引导至较远的位置,提升送风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气流在气流出口处转弯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导流装置是导风管或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送风组件,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导流装置,有助于降低送风组件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导风管的末端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送风组件,在引导气流的同时,可以增大空气的扩散面积,有利于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送风组件的位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送风组件,便于保证送风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送风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送风组件由金属或树脂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送风组件,能方便地制造送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送风组件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组件的基础上,所述管体和所述散流罩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送风组件,通过适当选择不同的材料制造管体和散流罩,能方便地在确保整体强度的同时抑制制造成本的升高。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十三方面的空气处理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送风组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组件以及包括该送风组件的空气处理系统,送风组件采用了在管体外设置散流罩这样的简单结构,并且,该散流罩具有多个相邻的散流孔并罩住管体的气流出口,因此,能利用散流罩的多个散流孔对从管体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并使其扩散,在降低出风噪音的同时,能使出风变得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从送风组件的一端侧观察的状态。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的一种安装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送风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1A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送风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送风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送风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11是示意表示现有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D 送风组件

10、10A、10B、10C、10D 管体

101 气流入口

102 气流出口

103 导风管

104A、104B 卡定槽

105B 卡定片

20、20A、20B、20D 散流罩

201 散流孔

202A 卡定片

30B 安装支架

SF1、SF1A、SF1B 安装面

SF2、SF2A、SF2B 出风面

G 空隙

P1 立面

P2 顶面

1X 室外新风进风口

2X 排风口

3X 风机

4X 回风管

5X 回风口

6X 送风口

7X 送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从送风组件1的一端侧观察的状态,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的一种安装方式的侧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送风组件1包括供气流流通的管体10,该管体10的一端为气流入口101,在管体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气流出口102。并且,送风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管体10外的散流罩20,该散流罩20罩住管体10的气流出口102,在散流罩20上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散流孔201。

此处,送风组件1的位于管体1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末端)封闭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送风组件1的位于管体1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设置气流出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散流罩20与管体10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扩散的空隙G。

此处,散流罩20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弧形曲线,管体10包括安装面SF1和开设有气流出口102的出风面SF2,出风面SF2的垂直于管体1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也为弧形曲线,而且散流罩20的曲率大于出风面SF2的曲率,在散流罩20与出风面SF2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扩散的空隙G。换言之,散流罩20和构成出风面SF2的板均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板,而且散流罩20的曲率大于出风面SF2的曲率,在散流罩20与构成出风面SF2的板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扩散的空隙G。

此处,散流罩20和管体10可通过卡合、螺接、滑轨和合页中的任一种方式相互连接,此外,散流罩20也可与安装面SF1和/或出风面SF2一体成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面SF1和出风面SF2相互连接而围成截面大致呈梯形的管体10,安装面SF1包括安装面SF1a~SF1c这三个依次相连的面(参照图3、图4),且安装面SF1a与安装面SF1c大致垂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需要来设定管体10的截面形状。

此处,管体10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构成安装面SF1的板和构成出风面SF2的板拼接而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在出风面SF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气流出口102,在气流出口102外侧对应地设置有作为导流装置的导风管103。此处,导风管103的末端为斜面。

在将送风组件1安装到房间等设置空间时,如图3所示,送风板组件1可通过安装面SF1安装在设置空间的立面P1上,也可吊装在设置空间的顶面P2上,或者,如图4所示,送风组件1可通过安装面SF1a、SF1c安装在设置空间的角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包括管体10以及设于管体10外的散流罩20,整个送风组件1的结构简洁美观,便于加工成型,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灵活,施工方便,不会破坏房间的整体装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在管体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气流出口102,因此,送风组件1在管体10的长度方向上送风均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在管体10外设置有散流罩20,该散流罩20既可以对气流出口102吹出的气流起引导作用,又可以对送风组件1起装饰作用,提升送风组件1的美观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在散流罩20上设置有多个散流孔201,因此,从出风面SF2吹出的气流能更均匀地送到房间等设置空间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散流罩20可以通过卡合、螺接、滑轨和合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到管体上,散流罩20容易取下进行清洁处理。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方便地设定送风组件1的长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送风组件1的末端封闭设置,因此,便于保证送风组件1在长度方向上的送风均匀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在气流出口102处设置有导风管103,因此,不仅可以将气流引导至较远的位置,提升送风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气流在气流出口102处转弯产生的噪音。并且,导风管103的末端为斜面,因此,在引导气流的同时,增大了空气的扩散面积,有利于降低噪音。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5、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送风组件1A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送风组件1A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1A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B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管体10A的构成安装面SF1A的板和构成出风面SF2A的板一体成型,安装面SF1A的一部分为平板结构,以便于与房间等设置空间的面贴合安装,并且,如图6所示,在安装面SF1A和出风面SF2A相交处设置有卡定槽104A,散流罩20A的边缘具有与卡定槽104A配合连接的卡定片202A。

此处,卡定槽104A和卡定片202A可以沿安装面SF1A和出风面SF2A的边缘分别设置成一个,也可以间隔地设置成多个。此外,也可以在散流罩20A的两条边的边缘设置卡定槽,在安装面SF1A和出风面SF2A相交处设置与卡定槽配合的卡定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A,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7、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送风组件1B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送风组件1B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1B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B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图8所示,散流罩20B和构成安装面SF1B的板一体成型,在散流罩20B和构成安装面SF1B的板相交处的内侧设置有卡定槽104B,在构成出风面SF2B的板的边缘设置有与卡定槽104B配合连接的卡定片105B,构成出风面SF2B的板插入卡定槽104B中,与安装面SF1B围成近似半圆形的管体10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送风组件1B整体的横截面近似圆形,为了便于安装,在安装面SF1B的外侧设置了安装支架30B。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B,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4>

下面参照图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送风组件1C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送风组件1C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1C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C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管体10C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C,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5>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送风组件1D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送风组件1D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表示垂直于送风组件1D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D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管体10D的横截面呈扇形,在该送风组件1D中,散流罩20D和管体10D可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D,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送风组件1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风组件可由在其长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部分的管体和散流罩拼接而成。此时,能根据安装需要方便地调节送风组件的长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流装置是导风管,但并不局限于,导流装置也可以是导风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风组件可由金属或树脂制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管体和散流罩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风组件既可分段拼接而成,也可一体成型。

此外,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将上述实施方式1~5的送风组件吊设、挂设或嵌设在房间的任意适合安装的位置。

此外,在空气处理系统(例如图11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的送风管7X)采用上述实施方式1~5的送风组件时,送风均匀性好,施工方便,安装位置和方式灵活,且不破坏房间的装修整体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