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59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常规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常规化石能源伴随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未来能源的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太阳能的开发工作正在日益取得进展。其中太阳能发电是对太阳能的一种高级开发应用,它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太阳能最终转化成电能,以满足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

目前,国内外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多采用直通式内外层同心直管结构,外管是真空管,不锈钢导管是金属管(用于流通传热介质),内外管之间被抽成真空用于减少热量流失,中空不锈钢导管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公布号为CN106500365A的中国专利一种高温集热管及太阳能集热装置公开了金属集热管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可供传热介质流通的整体呈“U”型流向的流道,所述的流道的进口和出口端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的传热介质接口。该方案公开的集热装置使用“U”型流道来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在热交换过程中出现热交换介质。由于使用的是单向的流通方向,从而使得在热交换的效果不好,并且效率不高,没能形成很好的热交换,会使得有些介质温度高,有些温度低,热交换不均匀。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热交换效率更高,更好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解决现有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管、不锈钢导管、真空管、外连集箱和内连集箱;

内连集箱一端设置有介质进入口,若干根不锈钢导管设置在内连集箱两侧且与内连集箱连通;外连集箱套设在内连集箱的外侧,外连集箱相对介质进入口另一端设置有介质出口;

外连集箱两侧设置有集热管且与外连集箱连通;集热管套设在不锈钢导管的外侧,不锈钢导管通过末端设置开口与集热管连通,不锈钢导管与集热管间设置为空腔,集热管的外侧涂有集热涂层;真空管套设在集热管的外侧且通过波纹管环与集热管固定密封连接;真空管与集热管间设置为真空腔。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外连集箱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或真空的空腔,保温层使用泡沫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介质进入口与保温层间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真空管与保温层间设置有真空管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不锈钢导管的数量为2根-20根。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不锈钢导管、集热管和真空管的数量相同。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真空管的末端设置有尾合,真空管的末端嵌套在尾合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连集箱的内部设置有内连集箱,并且内连集箱两侧设置有不锈钢导管,不锈钢导管末端与集热管连通,从而使得介质从集热管往内连集箱流动,从而使得形成逐渐的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更好的吸收集热管上的热量,使得热交换的效率更高,更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连集箱和不锈钢导管,从而使得介质的流动方向可以定向,从更好的形成对流。

3、本实用新型根据集热管内所加热的传热介质的不同,会有很多种应用,比如传热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导热油、熔融盐液体等等,本装置可以应用到烘干机、大型热水工程、光热发电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介质进入口、2密封圈、3保温层、4真空管密封圈、5波纹管环、6集热管、7不锈钢导管、8真空管、9尾合、10外连集箱、11内连集箱、12介质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介质进入口1、密封圈2、保温层3、真空管密封圈4、波纹管环5、集热管6、不锈钢导管7、真空管8、尾合9、外连集箱10、内连集箱11和介质进出口12。

介质进入口(1)设置在内连集箱11的一端,3根不锈钢导管7设置在内连集箱11两侧且与内连集箱11连通。外连集箱10套设在内连集箱11的外侧,外连集箱10相对介质进入口1另一端设置有介质出口12。

外连集箱10两侧设置有集热管6且与外连集箱10连通。集热管6套设在不锈钢导管7的外侧,不锈钢导管7通过末端设置开口与集热管6连通,不锈钢导管7与集热管6间设置为空腔,集热管6的外侧涂有集热涂层。真空管8套设在集热管6的外侧且通过波纹管环5与集热管6固定密封连接,波纹管环5可以很好的防止热障冷缩的影响,更好的的保护真空的空腔进入空气。真空管8与集热管6间设置为真空腔。外连集箱10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3或真空的空腔,保温层3使用泡沫材料制成。保温层3主要起到保温的效果,防止介质的热量散失,起到热量保护的作用。

真空管8的末端设置有尾合9,真空管8的末端嵌套在尾合9上。尾合9q固定保护的作用。

工作原理:

介质从介质进入口1进入到内连集箱11内,介质在从不锈钢导管7末端的开口进入到集热管6内。集热管6的外部集热层不断的吸收太阳光热量或其他的热量后跟介质进行热交换,介质从集热管6往外连集箱10进行流动时,介质的温度慢慢升高,最后进入到外连集箱10,并从外连集箱10的介质进出口21流出,从形成很好的热交换的功能。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