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41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室内的空气长时间没有与室外空气进行充分交换和流通,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净化,会使室内空气含氧量低并产生污染物,危害人们的健康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新风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可为室内带来新鲜的空气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场、车间等各种场所中以保证室内的空气得到充分的流通和净化。

上述的新风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的机体均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机体内设有空气过滤通道,所述空气过滤通道连通进风口、出风口,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气过滤通道,经过过滤筒过滤后,再通过出风口流向室内。为保证设备的过滤效果和质量,过滤筒或率芯需要定期更换,更换过滤筒时需要打开机体,并将过过滤筒从机体内拉出来再将替换的过滤筒推进去。由于过滤通道的空间紧密,在推拉过程中容易由于受力不均导致过滤筒被卡住无法移动,使安装或更换过滤筒的操作比较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空气过滤设备对机体内部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机体内设置导轨,拆装过滤筒时,将过滤筒的上、下两端沿导轨推进或拉出,为便于拆卸过滤筒,过滤筒的两侧还设有拉带以便于将过滤筒拉出机体。这种结构通过安装导轨并拉住过滤筒的两侧将过滤筒推进或拉出,但由于上下两端均设有导轨,过滤筒容易由于上、下端受力不均匀而被卡住,特别是一些大型过滤设备,其过滤筒的规格较大且较重,拆装时,阻力较大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故上述的改进结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过滤设备的过滤筒拆装问题,目前的过滤设备的结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其通过改进过滤筒与过滤器机体之间的安装结构有效解决了过滤筒拆装时易被卡住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无论机体的规格大小均不会出现过滤筒被卡住的情况,且过滤器的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加工制造。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机体、第一排风机、过滤筒、第二排风机和过滤风道,所述机体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出风口、第一风机安装腔、过滤室、第二风机安装腔和进风口,所述过滤风道依次连通出风口、第一风机安装腔、过滤室、第二风机安装腔和进风口,所述第一排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内,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二排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内,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筒的上端或下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过滤室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过滤室与过滤筒的仅上端或下端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相互分离,有效避免了拆装过滤筒时由于上、下端不同步而被卡住的情况,无论空气净化装置的规格大小均不会出现过滤筒被卡住的问题,便于对过滤筒进行安装、更换,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导轨和导轨连接件,所述连接导轨设置在过滤室的上侧,所述导轨连接件套设在过滤筒的上端,所述导轨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导轨滑动配合;或者,所述连接导轨设置在过滤室的下侧,所述导轨连接件套设在过滤筒的下端,所述导轨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导轨滑动配合。本结构通过连接导轨与导轨连接件的配合,使过滤筒能快速地被推进或抽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过滤室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出风口、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和进风口形成过滤风道。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的侧部设有敞口,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敞口安装至所述过滤室,所述导轨连接件靠近敞口的一侧边沿设有抓握部,所述抓握部设置在导轨连接件边沿的中部。通过设置抓握部便于将过滤筒推进或抽出,且由于抓握部位于中部位置,过滤筒的两侧受力均匀,能同步被推进或拉出,避免被卡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轨呈“T”字形,包括一水平部和一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形成“L”形滑槽,所述导轨连接件与所述“L”形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竖直部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面的安装孔。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优选的,所述“L”形滑槽一端设有限位块上,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导轨连接件的滑动行程。通过设置限位块限制导轨连接件的位移,避免其碰撞机体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包括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均与第二风机安装腔连通,通过本设置使机体兼具净化、换气的功能,便于用户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包括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第一安装腔体与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包括第一支孔和第二支孔,所述第一支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支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风机设有2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孔和第二支孔上。

优选的,还包括初效率网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支孔下侧,所述初效率网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开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拆开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导轨与导轨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标号说明:

机体1、第一风机安装腔102、过滤室103、第一排风机2、第一过滤筒301、第二过滤筒302、出风口1011、第一安装腔体104、第二安装腔体105、回风室106、新风室107、连接导轨4、竖直部401、水平部402、限位块403、安装孔404、导轨连接件5、第一连接壁501、第二连接壁502、连接口503、连接凸壁504、抓槽505、定位凸起506、凹槽507、敞口1033、第一安装板1031、第二安装板1032、第三安装板1051、密封盖6、第一支孔1014、第二支孔1015、室内进风口1016、室外进风口1017、第二导轨1071、初效率网1072、滑轮7、第二排风机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机体1、第一排风机2、过滤筒、第二排风机8和过滤风道,所述机体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出风口1011、第一风机安装腔102、过滤室103、第二风机安装腔和进风口,所述过滤风道依次连通出风口1011、第一风机安装腔102、过滤室103、第二风机安装腔和进风口,所述第一排风机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02内,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过滤室103内,所述第二排风机8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内,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室103内,所述过滤筒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过滤室103可拆卸连接。所述机体1的底部设有滑轮7以便于对机体1进行移动或搬运。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导轨4和导轨连接件5,所述连接导轨4设置在过滤室103的上侧,所述导轨连接件5套设在过滤筒的上端,所述导轨连接件5与所述连接导轨4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导轨4呈“T”字形,包括一水平部402和一竖直部401,所述水平部402位于所述竖直部401的两侧形成“L”形滑槽,所述导轨连接件5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壁501、第二连接壁502,所述第二连接壁502设在第一连接壁501的下侧,所述第一连接壁501与第二连接壁502形成“┐”形滑块,所述“┐”形滑块与所述“L”形滑槽滑动配合。所述“L”形滑槽一端设有限位块403,所述限位块403用于限制所述导轨连接件5的滑动行程。所述过滤室103的顶部为第一安装板1031,所述连接导轨4设有3个,其竖直部40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面的安装孔404,其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031的两侧及中部;当然,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31两侧的连接导轨4还可以固定在位于第一安装板1031下侧的机体1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导轨连接件5通过粘胶与过滤筒固定,其中部设有连接口503,所述连接口503的边沿设有连接凸壁504,所述连接凸壁504与过滤筒的外壁相粘合,还设有弧形抓槽505,所述抓槽505有4个,对称地设置在导轨连接件5的四顶角上,便于装配时对其进行抓握。所述导轨连接件5密封过滤筒上端与过滤室103内壁之间的空隙,防止未经过滤的空气通过空隙流向出风口1011。所述过滤室103的侧部设有敞口1033,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敞口1033安装至所述过滤室103,所述导轨连接件5靠近敞口1033的一侧边沿设有抓握部,所述抓握部设置在导轨连接件5边沿的中部。通过设置抓握部便于将过滤筒推进或抽出,其包括向外延伸的定位凸起506,以及设置在定位凸起506上的凹槽507。所述机体1的侧部可拆卸地安装密封盖6用于封闭敞口1033,所述密封盖6通过螺钉或扣合结构固定在机体1上。

所述机体1的出风口1011由若干网状出风孔组成,其设置在机体1的顶部并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02与所述过滤室103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图上未示),所述过滤室103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出风口1011、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和进风口形成过滤风道。具体地,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31上,所述第一连通孔包括第一连通支孔和第二连通支孔,所述过滤筒包括第一过滤筒301、第二过滤筒302,分别对应第一连通支孔、第二连通支孔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31的下侧,所述第一排风机2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通支孔、第二连通支孔的上方,所述过滤室103的底部为第二安装板1032,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032上,其包括第一支孔1014和第二支孔1015,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包括第一安装腔体104和第二安装腔体105,所述进风口包括室内进风口1016和室外进风口1017,所述室内进风口1016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1017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04与室内进风口1016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05与室外进风口1017连通,所述第一支孔1014、第二支孔1015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腔体104、第二安装腔体105的的上侧,所述第二排风机8为通风扇,其设有2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孔1014、第二支孔1015上。所述机体1的下部为回风室106和新风室107,所述回风室106与第一安装腔体104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设在密封盖6上以及回风室106的侧壁上,其为若干分布均匀的网状滤孔,所述新风室107与第二安装腔体105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1017设在新风室107的侧壁上。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所述室外进风口101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室外空气能更快流进室内。

这样设置使得所述室内进风口1016、第一过滤筒301与出风口1011构成用于过滤室内空气的净化通道,所述室外进风口1017、第二过滤筒302与出风口1011构成用于过滤室外空气的新风通道,当然,由于第一过滤筒301、第二过滤筒302的底部与第二安装板1032分离,进入过滤室103的空气可通过第一过滤筒301、第二过滤筒302的其中之一进行过滤,即使两个进风口的进风量不同,第一过滤筒301、第二过滤筒302也在同步过滤,这样使机体1的工作效率更高,也便于定期更换过滤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05内设有初效率网1072用于过滤空气中可颗粒物,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05与新风室107之间设有第三安装板1051,所述第三安装板1051上分布若干空气过孔,所述第三安装板1051的上侧两端设有第二导轨1071,所述初效率网107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71上。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1仅设置净化通道,所述进风口、过滤筒分别为室内进风口1016、第一过滤筒301,所述连接导轨4为2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31的下侧,或,所述机体1仅设置新风通道,所述进风口、过滤筒分别为室外进风口1017、第二过滤筒302。由于机体1内仅有一条过滤通道,结构更简单。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过滤筒的下端与过滤室103连接,其上端与过滤室103的上端分离,所述导轨连接件5套设在过滤筒的下端,所述连接导轨4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032的上壁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轨连接件5,用于与不同规格的过滤器进行匹配,使过滤筒可单独出售。

本实施例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由于导轨连接件5安装于过滤筒的下侧,降低了安装、更换过滤筒的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过滤室103与过滤筒的仅上端连接,有效避免了拆装过滤筒时由于上、下端不同步而被卡住的情况,无论空气净化装置的规格大小均不会出现过滤筒被卡住的问题,便于对过滤筒进行安装、更换,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