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2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利用给气风机将吸入到壳体内的给气风路中的外部空气吹出到室内,利用排气风机将吸入到壳体内的排气风路中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来进行换气,且利用热交换素子在流经给气风路和流经排气风路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但是,为了确保热交换素子的透湿度和透气度,现有热交换素子的成分包括了氯化锂、PVA等的化学物质。

当热交换素子在高湿的状态下,这些化学物质就会以液态的方式释出,当上述化学物质滴落至设置在热交换素子下方的金属部件(如:加热器)时,金属部件就会被腐蚀,使得金属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包括:风路和设置在风路内的保护单元,保护单元包括:收纳液体的第一保护部,和,设置在第一保护部的下方,收纳从第一保护部滴下的液体的第二保护部,其中,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之间设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气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与室外连通的室外进风口和与室内连通的室内出风口,风路连通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风路内的加热器和热交换素子,其中,加热器位于在保护单元的上方,热交换素子位于在保护单元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部包括:多枚第一收纳片,和设置在每两枚第一收纳片之间的第一流通空间,第二保护部包括:多枚第二收纳片,和设置在每两枚第二收纳片之间的第二流通空间,其中,第二收纳片设置在第一流通空间的正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纳片的边缘设有从第一收纳片向第二收纳片方向延伸的引导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收纳片的第一端高于第二收纳片的第二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单元还包括:固定第一保护部的第一框架,和固定第二保护部的第二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两侧延设有从第一框架向第二框架倾斜的引导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的壁上设有与第二收纳部连通的排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收纳片与第二框架之间设有第三流通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纳片与第一框架之间设有第四流通空间。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加热器设置在保护单元的上方,热交换素子设置在保护单元的下方,当热交换素子释出液态物质时,该液体就会滴落到设置在下方的保护单元,而不会直接滴落至加热器,使得该物质无法腐蚀加热器,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2)保护单元由第一保护部和设置在第一保护部下方的第二保护部组成,从热交换素子释出液态物质会先滴落在第一保护部的第一收纳片,被第一收纳片收纳。当第一收纳片装满后,该液体就会溢出第一收纳片从第一流通空间滴落至设置在第一流通空间正下方的第二收纳片,被第二收纳片收纳。这样,不仅能保护液体状的氯化锂、PVA等的化学物质不会掉落加热器,而且还能保护因结露所产生的水滴、从室内出风口Aout进入的水等的液体不会掉落加热器。

(3)在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之间设置间隙,也就是说保护单元设有两层时,层与层之间设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间。这样,经过加热的空气可以从第二保护部的第二流通空间进入保护单元,再经由第一保护部与第二保护部之间的间隙到达第一流通空间,再从第一流通空间进入热交换素子。通过该结构,被加热后的空气也可以顺利地进入热交换素子,不但不会影响到风量,而且也确保了加热器不会被损坏,从而达到既确保风量,又确保加热效率的效果。

(4)第一收纳片的边缘设有从第一收纳片向第二收纳片方向延伸的引导筋,当液态物质溢出第一收纳片从第一流通空间滴落至设置在第一流通空间下方的第二收纳片时,引导筋不但阻止了溢出的液体流至第一收纳片的底部,也就是第二流通空间的正上方,再经第二流通空间滴至加热器,确保了加热器不会被损坏;而且还可以引导液体顺着引导筋的延伸方向,也就是第二收纳片的方向,流至第二收纳片,从而确保了加热效率。

(5)第二收纳片的第一端高于第二收纳片的第二端。第二框架的壁上设有与第二端连通的排出口,也就是说将第二收纳片设为倾斜的。当液体滴落至第二收纳片时,液体就会由于重力的关系,流向第二收纳片的第二端,再从与第二端相通接的排出口排出保护单元外,避免了液体与加热器接触。另外,在排出口处设置能收纳从排出口排出的液体的接水盘,更加方便于清扫换气装置。可见,通过设置第二收纳片各部分的高度,可以达到确保加热效率,提高清洁的方便性的效果。

(6)第一框架的两侧延设有从第一框架向第二框架倾斜的引导面。当经过加热的空气从第二保护部的第二流通空间进入保护单元,也就是到达第一保护部与第二保护部之间的间隙时,由于引导面倾斜地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从而空气就可以顺着引导面的引导,顺畅地进入第一流通空间。另外,上述的排出口可以设置在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通过上述设置,达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

(7)通过在第二收纳片与第二框之间设置第三流通空间,被加热后的空气不仅能从第二流通空间进入保护单元内,也可以从第三流通空间进入。同样,在第一收纳片与第一框架之间设置第四流通空间,使得从第二流通空间或/和第三流通空间进入保护单元的空气,不仅能从第一流通空间进入热交换素子,也可以从第四流通空间进入。通过如上设置,达到了提高风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整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中保护单元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一保护部的引导筋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二保护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保护部的截面图。

图6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在装配中的截面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第二保护部的侧面图。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风路;

Ain-室外进风口; Aout-室内出风口;

10-壳体;

20-保护单元;

21-第一保护部;

21b-第一收纳片; 21c-第一流通空间;

21d-引导筋; 21e-第四流通空间;

22-第二保护部;

22b-第二收纳片; 22b1-第一端: 22b2-第二端;

22c-第二流通空间; 22d-排出口; 22e-第三流通空间;

23-间隙; 24-引导面;

25-第一框架; 26-第二框架;

31-加热器; 32-热交换素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整体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包括:风路A、壳体10、保护单元20、加热器31和热交换素子32。

请继续参照图1,壳体10是中空长方体形状,具有使室外空气进入壳体内的室外进风口Ain和使该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室内的室内出风口Aout。室外进风口Ain,连通室外的开口。室内出风口Aout,连通室内的开口。对于风路A而言,风路A连通室外进风口Ain和室内出风口Aout。也就是说引导空气从室外进风口Ain进入后,到达室内出风口Aout的空气流动的路。

图2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中保护单元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保护单元20设置在需要保护的部品(本实施例设置在加热器31的上方)的上方,包括: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第一保护部21用于收纳液体。第二保护部22设置于第一保护部21的下方,用于收纳从第一保护部21滴下的液体,其中,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之间设有间隙23。

热交换素子32设置在保护单元20的下游侧,具有回收从室内排出的排气热及提供来自室外的室外空气的功能。热交换素子32由多块薄板黏在一起重合所构成,形成相互独立,且相交的风路。加热器31设置在保护单元的上游侧,由半导体材料和金属材料构成,通电后能加热空气。

图3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一保护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第一保护部21包括:第一收纳片21b、第一流通空间21c、第一收纳片21b呈能收纳液体的凹陷形状,本实施例设有三枚,均固定在第一框架25上。每两枚第一收纳片21b之间设有第一流通空间21c。第一流通空间21c,可以使空气通过或液体流经的空间,本实施例设有两处。

图4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二保护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第二保护部22包括:第二收纳片22b,第二流通空间22c,第二收纳片22b,能收纳液体的凹陷形状,本实施例设有两枚,均固定在第二框架26上。两枚第二收纳片之间设有第二流通空间22c。第二流通空间22c,可以使空气通过的空间。本实施例设有一处。本实施例的保护单元还包括:固定第一保护部21的第一框架25和固定第二保护部22的第二框架26。第一框架围25绕第一保护部21设置在第一保护部21的四周围。第二框架26围绕第二保护部22设置在第二保护部22的四周围。

另外,第一框架25与第一收纳片21b之间设有第四流通空间21e,该第四流通空间21e,可以使空气通过或液体流经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处。

另外,第二框架26与第二收纳片22b之间设有第三流通空间22e,第三流通空间22e,可以使空气通过的空间。本实施例设有两处。

请参考图2,第一框架25的两侧延设有从第一框架25向第二框架26倾斜的引导面24。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框架25比第二框架26小,所以引导面24为倾斜。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空气从室外进风口Ain进入壳体10内后,按顺序通过热交换素子32,保护单元20,加热器31后,再经室内出风口Aout排出室内。

由于加热器31设置在保护单元20的上方,热交换素子32设置在保护单元20的下方。所以当热交换素子32释出液态物质时,该液体就会滴落到设置在下方的保护单元20,而不会直接滴落至加热器31,使得该物质无法腐蚀加热器31。

当保护单元20设有两层时,也就是说,当保护单元20由第一保护部21和设置在第一保护部21下方的第二保护部22组成时,从热交换素子32释出液态物质会先滴落在第一保护部21的第一收纳片21b,被第一收纳片21b收纳。当第一收纳片21b装满后,该液体就会溢出第一收纳片21b从第一流通空间21c滴落至设置在第一流通空间21c正下方的第二收纳片22b,被第二收纳片22b收纳。

这样,不仅能保护液体状的氯化锂、PVA等的化学物质不会掉落加热器31,而且还能保护因结露所产生的水滴、从室内出风口Aout进入的水等的液体不会掉落加热器31。

另外,为了确保经过加热器31后的空气能进入热交换素子32内,在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之间设置间隙23。也就是说保护单元20设有两层时,层与层之间设有使空气流通的空间。这样,经过加热的空气可以从第二保护部22的第二流通空间22c进入保护单元20,再经由第一保护部21与第二保护部22之间的间隙23到达第一流通空间21c,再从第一流通空间21c进入热交换素子32。通过该结构,被加热后的空气也可以顺利地进入热交换素子32,不但不会影响到风量,而且也确保了加热器31不会被损坏,从而达到既确保风量,又确保加热效率的效果。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保护部的截面图。图6为图2所示保护单元中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在装配中的截面图。引导筋请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纳片21b的边缘设有从第一收纳片21b向第二收纳片22b方向延伸的引导筋21d。

当液态物质溢出第一收纳片21b从第一流通空间21c滴落至设置在第一流通空间21c下方的第二收纳片22b时,在液态溢出的第一收纳片21b的边缘上设置从第一收纳片21b向第二收纳片22b方向延伸的引导筋21d,不但阻止了溢出的液体流至第一收纳片21b的底部,也就是第二流通空间22c的正上方,再经第二流通空间22c滴至加热器31,确保了加热器31不会被损坏;而且还可以引导液体顺着引导筋21d的延伸方向,也就是第二收纳片22b的方向,流至第二收纳片22b,从而确保了加热效率。

图7为图4所示的第二保护部的侧面图。请参照图2和图7,第二收纳片22b的第一端22b1高于第二收纳片22b的第二端22b2。第二框架26的壁上设有与第二收纳片22b(本实施例与第二端22b2连通)连通的排出口22d。

当液体的物质从第一流通空间21c滴落至第二收纳片22b后,为了使液体物质能排出保护单元20,因此将第二收纳片22b的第一端22b1设为比第二端22b2高,也就是说将第二收纳片22b设为倾斜的。当液体滴落至第二收纳片22b时,液体就会由于重力的关系,流向第二收纳片22b的第二端22b2,再从与第二端22b2相通接的排出口22d排出保护单元20外,避免了液体与加热器31接触。

另外,在排出口处设置能收纳从排出口排出的液体的接水盘,更加方便于清扫换气装置。

可见,通过设置第二收纳片22b中各部分的高度,可以达到确保加热效率,提高清洁的方便性的效果。

请参照图2和3,第一保护部21固定于第一框架25。第二保护部22固定于第二框架26。而第一框架25的两侧延设有从第一框架25向第二框架26倾斜的引导面24。

当经过加热的空气从第二保护部22的第二流通空间22c进入保护单元20,也就是到达第一保护部21与第二保护部22之间的间隙时,由于第一框架25的两侧延设有从第一框架25向第二框架26倾斜的引导面24,也就是说,引导面24倾斜地设置在第一框架25和第二框架26之间。这样,从第二流通空间22c进入的空气就可以顺着引导面24的引导,顺畅地进入第一流通空间21c。另外,上述的排出口可以设置在第一框架25和/或第二框架26上。通过上述设置,达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

请参照图4,第二收纳片22b与第二框架26之间设有第三流通空间22e。

请参照图3,第一收纳片21b与第一框架25之间设有第四流通空间21e。

请参照图3和图4,通过在第二收纳片22b与第二框架26之间设置第三流通空间22e,被加热后的空气不仅能从第二流通空间22c进入保护单元20内,也可以从第三流通空间22e进入。同样,在第一收纳片21b与第一框架25之间设置第四流通空间21e,使得从第二流通空间22c或/和第三流通空间22e进入保护单元20的空气,不仅能从第一流通空间21c进入热交换素子32,也可以从第四流通空间21e进入。通过如上设置,达到了提高风量的效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通过对保护单元的设置,避免了从热交换素子释出的液体滴落到加热器上;在确保风量的前提下,确保了加热效率;同时有具有清洁方便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