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38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模式下的冷气流直吹用户,使得用户患上空调病,现有技术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上设有散风孔,散风孔的作用是减弱气流,进而降低风感,然而,由于导风板的面积较小,导风板上开设微孔的面积较小,如此,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风量损耗较多,送风性能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舒适性并提高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送风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设有多个散风叶片,多个所述散风叶片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自外向内设有至少一组,每组散风叶片包括多个沿所述圆形轨迹的周向同向偏转设置的散风叶片,且所述散风叶片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优选地,所述散风叶片设有一组;多个所述散风叶片均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散风叶片的一端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多个所述散风叶片的另一端一体固定。优选地,所述散风叶片包括自外向内且呈同心分布的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所述第一散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偏转设置的第一散风叶片,所述第二散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偏转设置的第二散风叶片,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散风叶片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散风叶片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的另一端一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孔面同向倾斜,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另一孔面同向倾斜。优选地,所述散风叶片还包括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散风叶片组和所述第二散风叶片组之间。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呈交错分布。优选地,所述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孔中部的连接部,所述散风叶片的内端均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呈圆形设置且所述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通孔。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周围的面板上还贯设有多个散风孔。优选地,所述散风孔沿所述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散风叶片之间形成散风间隙;所述散风孔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散风间隙的倾斜方向呈相交设置。优选地,所述面板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和背风面,所述散风孔与所述进风面和/或背风面的连接处呈扩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述挡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异形孔,每个所述异形孔包括沿圆形轨迹排布的多个条形孔,每个所述条形孔均背向该圆形轨迹的中心延伸,且所述条形孔的贯设方向在该圆形轨迹的周向上同向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述挡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多个挡风叶片,多个所述挡风叶片均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多个所述挡风叶片的一端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多个所述挡风叶片的另一端一体固定;多个所述挡风叶片沿圆形轨迹同向偏转设置,且多个挡风叶片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述挡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呈同心分布的多个第一挡风叶片和多个第二挡风叶片,多个所述第一挡风叶片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向所述安装孔中心延伸,所述第二挡风叶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风叶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风叶片的另一端一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挡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孔面同向倾斜,多个所述第二挡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另一孔面同向倾斜。本专利提出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面板上贯设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至少一组散风叶片,每组散风叶片包括沿圆形轨迹同向偏转设置的多个散风叶片,多个散风叶片均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如此,相邻散风叶片之间的散风间隙沿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因此,经多个散风间隙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多个旋转气流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打散,因此能够降低气流强度,提高本专利空调室内机的面板出风气流的舒适性。更重要的是,由于面板的体积大,出风面积大,如此,能够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风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挡风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挡风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挡风板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挡风板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正常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无风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空调室内机100散风叶片20面板200第一散风叶片30挡风板300第二散风叶片31条形孔400环形连接部32挡风叶片500连接部33第一挡风叶片600散风孔34第二挡风叶片700散风间隙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同时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包括:面板20和多个散风叶片100,所述述面板20上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设有多个散风叶片100,多个所述散风叶片100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自外向内设有至少一组,每组散风叶片100包括多个沿所述圆形轨迹的周向同向偏转设置的散风叶片100,且所述散风叶片100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20上设有一组散风叶片,具体地,所述一组散风叶片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间隔分布散风叶片100,多个所述散风叶片100均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散风叶片100的一端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多个所述散风叶片100的另一端一体固定。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能够同时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的原理如下:首先,相邻两散风叶片100之间形成有散风间隙700,由于散风叶片100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呈倾斜设置,因此散风间隙700也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呈倾斜设置,经过倾斜设置的散风间隙700流出的气体,其气体流向会发生改变,如此,使得挡风板20正面吹出气流的强度有所减弱,从而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其次,经多个散风间隙700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多个旋转气流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打散,因此,当气流经过本专利空调室内机10的面板20吹至人体时,气流强度减弱,气流舒适度更高,能够避免用户患空调病;最后,由于本专利空调室内机10的面板20主要通过旋转气流间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气流强度,实现无风感,因此,本专利在改善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无风感的同时,不需要降低挡面板20的开孔率,即:不需要提高面板20的挡风面积(挡风面积为面板20的面积与散风间隙700的面积之差),因此,本专利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能够避免送风气流大量损耗,从而能够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效果。此外,由于面板20的体积大,出风面积大,如此,能够提高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风量。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面板20上设有两组散风叶片,具体地,所述散风叶片包括自外向内且呈同心分布的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所述第一散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散风叶片200,所述第二散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散风叶片300,所述第一散风叶片200和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倾斜方向相反;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200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散风叶片20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另一端一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能够同时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的原理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述原理中的全部内容,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具有额外的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于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的面板20上同心设有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两组散风叶片组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相邻两第一散风叶片200之间的散风间隙700与相邻两第二散风叶片300之间的散风间隙700的方向相反,如此,经过第一散风叶片200的散风间隙700和第二散风叶片300的散风间隙700流出的气流具有不同的旋转方向,如此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股旋转气流,每股旋转气流自身可以进行一次旋转打散,两股旋转气流交汇后能够进一步将气流打乱、形成紊流,从而进一步地改善了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请参照图5,考虑到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沿安装孔的径向自外向内依次设置,当每一第一散风叶片200与一第二散风叶片300直接固定时,叶片间的接触面积小,结合强度差,当出风气流强度过大时,容易吹断散风叶片100。本专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第一散风叶片组和第二散风叶片组之间设有环形连接部400,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200的内端分别与所述环形连接部400的外壁面的不同位置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外端分别与所述环形连接部400的内壁面的不同位置固定连接,如此,环形连接部400作为中间结构同时连接多个第一散风叶片200和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因此能够提高散风叶片100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散风叶片100的使用寿命。为了强化第一散风叶片200和第二散风叶片300对环形连接部400的作用力,多个所述第一散风叶片200和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交错分布,如此,环形连接部400的内外两侧均存在固定结构,使得环形连接部400周向一圈均能够抵抗较强的出风气流,如此,能够显著提高散风叶片100与环形连接部400固定后的结构强度,避免环形连接部400发生断裂。请仍参照图5,考虑到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内端固定在一起,为了增大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固定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之间的结合强度,所述面板20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孔中部的连接部500,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内端均与所述连接部50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500呈圆形,多个所述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内端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部500的外周壁,由于连接部500外周壁的面积远大于第二散风叶片300内端的面积,因此,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内端分别与连接部500固定的结构强度大于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的内端相互固定连接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500呈圆形设置且所述连接部500的中心设有通孔,由于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在靠近其内端一侧的间距较小,形成的散风间隙700的面积小,因此能够通过的气体流量较少。本专利在连接部500的中心设有通孔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设置通孔后,所述通孔能够供气体流通,因此能够提高多个第二散风叶片300中部的气体流通量,使得经过面板20流出的气体更为均匀。请仍参照图5,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风量,所述散风间隙700周围的面板20上还贯设有多个散风孔600,所述散风孔600可以被配置为圆形、长条形、椭圆形等,由于圆形的散风孔600便于加工成型,因此,本实施例中,该散风孔600呈圆形设置。由于本实施例在设置了多个散风间隙700的同时还设有多个圆形散风孔600,因此,本专利能够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增大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风量,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效果。此外,由于经过散风间隙700流出的气流能够与经过散风孔600流出的气流存在相互作用,因此能够将混合打散,实现更好的无风感效果。为了改变出风气流的出风方向,所述散风孔600沿所述面板20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未图示),如此,气体流向会发生改变,面板20正面吹出气流的强度会有所减弱;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散风孔60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散风间隙700的倾斜方向呈相交设置,如此,经过散风间隙700流出的气流能够与经过散风孔600流出的气流相交汇,从而将气流打散,形成紊流,进而改善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风孔600还可以朝向其他方向倾斜设置,例如朝向挡风板20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设置,如此,能够扩大出风气流的辐射面积,进而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温度调节效果。为了降低气体流入及流出散风孔600过程中的噪声,本专利在散风孔600边沿的面板20上设有扩口(未图示)。具体地,所述面板2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和背风面,所述散风孔600与所述进风面和/或背风面的连接处呈扩口设置,由于散风孔600与所述进风面和/或背风面的连接处呈扩口设置,因此,能够便于气流流入、流出散风孔600,从而降低气体流入及流出散风孔600过程中的噪声。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扩口呈圆弧形,且所述扩口与所述散风孔600边缘的孔壁平滑连接。请参照图4、图6至图11,为了进一步地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无风感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挡风板30,所述挡风板30转动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口,如图10所示,当挡风板30转动至与气流方向近似平行时,空调室内机10为正常出风状态,挡风板30对出风气流具有导向作用;如图11所示,当挡风板30转动至与气流方向近似垂直时,空调室内机10为无风感出风状态,挡风板30对出风气流具有阻挡、散风作用。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30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条形孔31,多个所述条形孔31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条形孔31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由于多个条形孔31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且多个条形孔31沿板体厚度方向倾斜延伸,因此,经条形孔31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该旋转气流不仅能够增加气体的流动距离,还能够使得气流间相互作用,因此,当气流经过本实施例提出的挡风板30吹至人体时,气流强度减弱,气流舒适度更好。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30包括:板体和多个挡风叶片32,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挡风叶片32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挡风叶片32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多个所述挡风叶片32均自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挡风叶片32的一端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多个所述挡风叶片32的另一端一体固定。由于多个挡风叶片32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且多个挡风叶片32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倾斜,如此,相邻挡风叶片32之间的散风间隙沿板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因此,经多个散风间隙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多个旋转气流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打散,因此能够降低气流强度,提高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舒适性。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30包括:板体、第一挡风叶片组和第二挡风叶片组,其中,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一挡风叶片组和第二挡风叶片组由外向内呈同心分布,第一挡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挡风叶片33,第二挡风叶片组包括多个沿圆形轨迹同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挡风叶片34,第一挡风叶片33和第二挡风叶片34的倾斜方向相反。由于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30上同心设有第一挡风叶片组和第二挡风叶片组,两组挡风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相邻两第一挡风叶片之间的散风间隙与相邻两第二挡风叶片之间的散风间隙的方向相反,如此,经过第一挡风叶片的散风间隙和第二挡风叶片的散风间隙流出的气流具有不同的旋转方向,如此第一挡风叶片组和第二挡风叶片组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股旋转气流,每股旋转气流自身可以进行一次旋转打散,两股旋转气流交汇后能够进一步将气流打乱、形成紊流,从而进一步地改善了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时,设置在面板上的散风叶片与设置在挡风板上的挡风叶片的结构基本相同,挡风板上也可以设置散风孔结构(参见图9),从而进一步地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