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417发布日期:2018-07-11 02: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空调室内机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因此,空调室内机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在空调室内机内通常都设置有风扇,用于将室内空气通过进气口引入室内机、穿过热交换器并被吹送到室内空间,从而对室内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为了驱动风扇运行,还设有风扇马达。由于需要避免风扇马达与空调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干涉,风扇马达通常容纳在壳体内。该壳体上通常设有开口,以允许风扇马达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避免造成风扇马达过热。

不过,但对风扇马达附近的例如电气盒的部件通常需要进行检修,进行该检修时,操作人员的手指可能会碰到风扇马达的外壳,往往会通过风扇马达的外壳上的开口伸入风扇马达内部,从而造成操作人员的手指意外受伤。

因此,需要对该空调室内机进行改进,允许操作人员安全地进行检修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允许操作人员安全地进行检修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竖直狭长出风口,并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用于驱动所述风扇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和所述风扇马达上下设置,其中所述风扇马达容纳在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上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镂空部设有多个突起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容纳所述风扇和所述风扇马达,所述第一部分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蜗壳上,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第一部分一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风扇马达的空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开口的周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跨越所述开口布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包括仅一个开口,多个所述突起部将所述开口分隔成多个部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突起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试验指的大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具有端板和侧壁,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端板和/或所述侧壁上,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端板和/或所述侧壁的外壁面和/或内壁面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为板状突肋。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的高度为10mm以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高度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高度不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由金属或树脂制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是竖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需要对空调室内机内部风扇马达周围的电气部件盒等进行检修时,可利用容纳风扇马达的安装壳上的突起部将操作人员的手指与风扇马达的安装分隔开,从而确保操作人员手指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立体图,其中去除了两块面板、以及壳体内部的部件。

图1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侧立体图。

图2A示出了布置有热交换器和风扇组件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2B示出了空调室内机内空气流动模式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中空内腔内结构的立体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马达风扇的安装壳的放大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突起部布置的平面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突起部的布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空调室内机

10 壳体

11 顶板

12 底板

15 第一侧框

16 第二侧框

17 前板

20 风扇组件

30 热交换器

81、82 面板

202 风扇马达

203 安装壳

204 镂空部

205 突起部

2031 第一部分

2032 第二部分

201 蜗壳

207 端板

208 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等方向用语均表示在空调室内机的实际安装状态下的方向,此外,将与空调室内机的前板垂直的方向设为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空调室内机的左右方向。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整体由附图标记1标示。该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壳体10又包括顶板11,底板12,包括两个侧框,即包括第一侧框15、第二侧框16的侧面框架以及前板17。前板17分别与第一侧框15和第二侧框16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到第一侧框15、第二侧框16和前板17的两端,从而围设形成一个中空内腔。

从图2A中可以清楚看到,室内机1的中空内腔中布置有风扇组件20以及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布置在两个侧框15、16与风扇组件20之间。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壳体10的前板17设有出风口。该前板17上覆盖有两块面板81、82。两块面板81、82能在彼此闭合的关闭位置与彼此远离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关闭位置,出风口被覆盖,而在打开位置,出风口露出。通常,两个侧框15、16中的一个侧框,在该实施例中是第一侧框15安装到形成室内墙角的一个墙面,而第二侧框16与形成室内墙角的另一墙面间隔开一定距离。而且,两个侧框15、16均设有进气吸风面,从而共同形成侧面进气吸风面。因此,形成如图2B所示的气流流动模式。即,在风扇组件20的抽吸作用下,室内空气从两个侧框15、16处的侧面进气吸风面进入空调室内机1,穿过热交换器30并与其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再经由前板17处的出风口吹入室内。当然,也可仅在第二侧框16处设置进气吸风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3中示出了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中空内腔内部的风扇组件20。其中,风扇组件20包括风扇(未示出)和用于驱动风扇的风扇马达202。在图示实施例中,风扇马达202位于风扇的下方。但应理解,根据需要,风扇马达202也可以位于风扇的上方,只要能够驱动风扇运行即可。其中风扇马达202容纳在安装壳203内。该安装壳203较佳地由金属或树脂制成。该安装壳203上设有镂空部204,该镂空部204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便于风扇马达202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镂空部204的开口向外逸散,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风扇马达202过热。但由于这种开口的存在,在需要对空调室内机1内部安装壳203附近的部件、例如图1B中所示安装在安装壳203下方的电气盒进行检修时,操作人员的手指有可能通过这种开口意外进入安装壳203而触及到风扇马达202,从而造成手指受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镂空部204设有多个突起部205,从而能够阻挡操作人员的手指通过开口进入安装壳203内部。

如图3所示,安装壳203包括第一部分2031和第二部分2032。第一部分2031和第二部分2032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马达202的空间。第一部分2031和第二部分2032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方式彼此连接,例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通过铰接连接或者通过卡合连接。

较佳地,风扇组件20还包括蜗壳201,该蜗壳201用于容纳风扇和风扇马达202。在该情况下,第一部分2031可一体地形成在该蜗壳201上,而第二部分2032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部分2031,从而共同构成安装壳203以容纳风扇马达202。

突起部205可设置在开口的周边。应理解,这里的“周边”意指能够阻挡手指通过开口触及风扇马达202的突起部205的各种布置,例如在开口的旁侧或者跨越开口的布置。可将突起部205设置成相邻突起部205之间的间距小于试验指(试验用手指)的大小来防止手指穿过突起部205之间进入开口。也可将突起部205设置成具有大于手指长度的足够高度,从而即使手指进入相邻突起部205之间,也仍然无法触及风扇马达202。

在图5所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镂空部204仅包括一个开口,多个突起部205将该开口分隔成多个部分。

而在图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镂空部204包括多个开口,例如多个长条形开口,而突起部205设置在各开口的两侧。

安装壳203呈大致圆柱形,具有端板207和侧壁208(参见图4)。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端板207上和侧壁208上都开设有开口。但应理解,也可仅在端板207上或侧壁208上设置开口。在所示实施例中,突起部205设置在端板207的外壁面上。但应理解,突起部205也可设置在侧壁208的外壁面上或者在端板207和侧壁208的外壁面上均设有突起部205。此外,突起部205也可设置在端板207和/或侧壁208的内壁面上。

在图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突起部205为板状突肋。但应理解,突起部205也可呈其它形式和形状,例如突出的柱体,突出的网状件等,只要能阻挡操作人员的手指触及风扇马达即可。

较佳地是,突起部205的高度为10mm以上。在该情况下,即使操作人员的手指能够穿过相邻突起部205之间,也无法超越突起部205的长度触及风扇马达。

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205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但根据需要,多个突起部205也可在不同的位置设置成不同的高度。

尽管以上参照竖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同样可以适用于例如立式柜机等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