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416发布日期:2018-07-11 02: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空气调节设备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因此,空气调节设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例如,以往有一种落地式的圆柱形柜机,其具有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贯流风扇以及环绕贯流风扇设置的热交换器。

不过,上述圆柱形柜机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地面空间有限的地方配置。

针对上述问题,以往有人提出了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这种空气调节设备能以其长度方向与墙壁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墙角附近的墙面上,因此,能很好地节约地面空间。

在上述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也可像上述圆柱形柜机那样,在壳体内设置贯流风扇以及环绕贯流风扇设置的热交换器。不过,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壳体尺寸通常比上述圆柱形柜机小很多,特别是以环绕贯流风扇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时,需要在壳体内非常紧凑地配置各种部件,因此,容易导致换热效果不良、设备运转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避免设备运转噪音增大,且有助于使设备小型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扇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竖直狭长的出风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成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环绕所述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包括蜗壳,该蜗壳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后蜗舌的后蜗舌覆盖部,在将所述后蜗舌上的点与所述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为r时,满足5mm≤r≤50mm的关系。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热交换器具有后蜗舌覆盖部,因此,与不具有后蜗舌覆盖部的情况相比,积极地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将后蜗舌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等于5mm,有助于避免因后蜗舌覆盖部与后蜗舌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空气流过其间时阻抗增加、噪声增大,另一方面,通过将后蜗舌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置成小于等于50mm,有助于使设备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满足20mm≤r≤21mm的关系。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调整后蜗舌覆盖部与后蜗舌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宽度,有助于进一步避免空气流过时阻抗增加、噪声增大的问题,并进一步使设备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最短连线垂直的方向上,将所述最短连线与所述后蜗舌覆盖部的交点至所述后蜗舌覆盖部的靠所述出风口一侧的端部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0mm≤L≤150mm的关系。

在上述情况下,可采用以下结构:满足L/r≤5的关系,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满足70mm≤L≤80mm的关系。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将后蜗舌覆盖部设置成适当大小,能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确保设备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与所述贯流风扇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夹角大于等于200°且小于等于270°。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即使在供热交换器设置的壳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在上述情况下,可采用以下结构: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与所述贯流风扇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夹角为235°。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能更有效地确保换热面积并改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热交换器在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多层。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大于等于108mm且小于等于116mm。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能明显地提高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后蜗舌覆盖部对应的进风口。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有助于提升后蜗舌覆盖部的换热作用,提高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具有后蜗舌覆盖部,因此,与不具有后蜗舌覆盖部的情况相比,积极地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此外,通过将后蜗舌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等于5mm,有助于避免因后蜗舌覆盖部与后蜗舌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空气流过其间时阻抗增加、噪声增大,另一方面,通过将后蜗舌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置成小于等于50mm,有助于使设备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空气调节设备

11 壳体

111 顶板

112 底板

113 前板

114 侧围板

1141 第一侧板

1142 第二侧板

12 贯流风扇

121 蜗壳

1211 前蜗舌

1212 后蜗舌

1213 出风部

122 叶轮

13 热交换器

131 热交换器的第一部分

132 热交换器的第二部分

133 热交换器的第三部分

134 第一过渡部

135 第二过渡部

14 电气部件盒

15 活动板

16 安装板

CF 出风口

JF1 第一进风口

JF2 第二进风口

XR 吸入口

O 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实际安装状态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顺便提一下,在本申请中,“上”、“下”等方向用语均表示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实际安装状态下的方向,此外,将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前板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1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内的贯流风扇12和热交换器13,其中,壳体11具有竖直狭长的出风口CF,热交换器13设置成在沿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方向(此处即上下方向)观察时环绕贯流风扇12。

此处,壳体11具有顶板111、底板112、前板113和侧围框架114。

并且,前板113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出风口CF。并且,在出风口CF处设置有能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活动板15,从而能利用活动板15对出风口CF进行开闭。

并且,侧围框架114也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具体而言,侧围框架114包括彼此大致成90交叉且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的第一侧板1141、第二侧板1142,且设有用于将空气调节设备1固定至竖直墙体的安装板16。

此外,贯流风扇12以其旋转轴线O和蜗壳12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1内。

具体而言,贯流风扇12具有蜗壳121和叶轮122,其中,蜗壳121具有:蜗舌部,该蜗舌部包括前蜗舌1211和后蜗舌1212;以及出风部1213。并且,蜗舌部的与出风部1213相反的一侧具有吸入口XR,该吸入口XR与设于第二侧板1142的第二进风口JF2相对,后蜗舌1212与设于第一侧板1141的第一进风口JF1(该第一进风口JF1与后述后蜗舌覆盖部对应)相对,前蜗舌1211及后蜗舌1212的和吸入口XR相反的一侧与出风部1213连续形成,出风部1213的远离前蜗舌1211及后蜗舌1212的末端与前板113抵接。并且,贯流风扇12还具有驱动叶轮122旋转的风扇马达(未图示)。

藉此,在贯流风扇12的风扇马达驱动时,可将外部空气经由侧围框架114上的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吸入壳体11内,使其与流经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从蜗壳121的吸入口XR吸入蜗壳121内,并经由出风部1213形成的出风通道从出风口CF吹出至外部,以便提供所需温度和湿度的空气。

此外,热交换器1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1内,且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环绕贯流风扇12的大致C字形,热交换器的C字形的开口朝向出风口CF。

具体而言,热交换器13是在与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两层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部分131,该第一部分131呈与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的第一侧板1141大致平行的板状,且设置在贯流风扇12(的蜗壳121的后蜗舌1212)与第一侧板1141之间;第二部分132,该第二部分132呈与设有第二进风口JF2的侧板1142大致平行的板状,且设置在贯流风扇12与第二侧板1142之间;第三部分133,该第三部分133呈与第一侧板1141大致平行的板状,且相对于贯流风扇12设置在与第一部分131相反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时长度比第一部分131短;第一过渡部134,该第一过渡部134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呈圆弧状,且将第一部分131与第二部分132连接;以及第二过渡部135,该第二过渡部135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呈圆弧状,且将第二部分132与第三部分133连接。并且,热交换器13的第一部分131和第一过渡部134构成后蜗舌覆盖部,该后蜗舌覆盖部至少部分地覆盖后蜗舌1212(图示例子中覆盖了后蜗舌1212的大部分),热交换器13的第二部分132、第二过渡部135和第三部分133将吸入口XR大致覆盖。

此处,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为中心,热交换器13的两端与贯流风扇12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热交换器13一侧的夹角α设置成大于等于200°且小于等于270°,优选设置成235°。

此外,在将后蜗舌1212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设为r时,满足5mm≤r≤50mm的关系,优选满足20mm≤r≤21mm的关系。并且,在沿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方向观察时与上述最短连线垂直的方向(图示例子中是X方向)上,将上述最短连线与后蜗舌覆盖部的交点(图示例子中是点P)至后蜗舌覆盖部的靠出风口CF一侧的端部131a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0mm≤L≤150mm的关系,优选满足70mm≤L≤80mm的关系。并且,在上述情况下,还可设置成满足L/r≤5的关系。

此外,在壳体11内还设置有电气部件盒14,该电气部件盒14位于贯流风扇12和热交换器13的下方。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热交换器13具有后蜗舌覆盖部,因此,与不具有后蜗舌覆盖部的情况相比,积极地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将后蜗舌1212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r设置成大于等于5mm,有助于避免因后蜗舌覆盖部与后蜗舌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空气流过其间时阻抗增加、噪声增大,另一方面,通过将后蜗舌1212上的点与后蜗舌覆盖部上的点的连线中的最短连线的长度r设置成小于等于50mm,有助于使设备小型化。特别地,通过将上述长度r设置成20mm≤r≤21mm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避免空气流过后蜗舌覆盖部与后蜗舌之间时阻抗增加、噪声增大的问题,并进一步使设备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将上述最短连线与后蜗舌覆盖部的交点至后蜗舌覆盖部的靠出风口CF一侧的端部的距离L设置成满足0mm≤L≤150mm的关系,特别是设置成满足L/r≤5和/或70mm≤L≤80mm的关系,可形成适当大小的后蜗舌覆盖部,从而能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确保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为中心,热交换器13环绕贯流风扇12的角度α大于等于200°且小于等于270°,因此,即使在供热交换器13设置的壳体11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特别地,通过将上述角度α设置成235°,能更有效地确保换热面积并改善换热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热交换器13在与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因此,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壳体11具有与后蜗舌覆盖部对应的第一进风口JF1,因此,有助于提升后蜗舌覆盖部的换热作用,提高换热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蜗舌覆盖部由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直线形状的第一部分131和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134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后蜗舌覆盖部也可形成为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直线、折线、曲线等其它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3是在与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两层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但并不局限于此,热交换器13也可以在与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O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三层以上或只设置有一层,热交换器13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对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的直径作限定,但优选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08mm~116mm,更优选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16mm,在这种情况下,能明显地提高换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