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033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作为空调室内机产品的一种,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家用空调产品的噪音控制要求明显高于商用产品。风管机送风时产生的噪音是其主要噪音来源。通过改进风管机中送风装置结构、改善噪音音质、降低送风风量是目前主要降噪技术手段。因风管机通常以多个蜗壳、多个风口的方式进行送风,为确保送风均匀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蜗壳与换热器之间设置较大的间距的技术方案来确保送风均匀性。但受限于风管机壳体结构特点与腔体声学效应的条件,这种技术方案会产生明显的风噪。普通风管机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风管机100’包括两个蜗壳1’、换热器2’和机壳3’等,机壳3’一般是由钣金围成。两个蜗壳1’的出风口与换热器2’的迎风面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蜗壳1’的排风口10’送出的风吹至换热器2’的迎风面,再通过整机的出风口吹出,送风期间的噪音会直接通过机壳3’震动被放大后直接传递到用户的耳朵里,并且蜗壳1’的排风口10’与换热器2’的迎风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非流线形不规则空间,因此气流(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通过此空间时,会产生气流死区及气流乱区,不但会产生风噪,降低送风效率,而且影响了风管机100’的换热效果。由于气流死区及气流乱区(图1中虚线线框表示的区域)的存在,会造成部分送风风压的损失,送风风压降低,为了弥补这部分送风风压,电机往往要提到转速,这同样也会加大整机的噪音,同时产生较大的能耗。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机,旨在解决现有风管机噪音大、送风效率低以及能耗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包括蜗壳和换热器,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进风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罩的出风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蜗壳的排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所述导风罩内形成能将所述蜗壳的排风口送出的风引导至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的导风通道。优选地,所述导风罩包括多个面板,多个所述面板合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所述面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蜗壳的出风端,所述面板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优选地,所述面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蜗壳的排风口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安装在所述蜗壳的排风端,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自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出风口平行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优选地,所述蜗壳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风罩的数量与所述蜗壳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导风罩并排布置且其出风端依次连接,以使其出风口共同覆盖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优选地,所述导风罩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导风罩的外表面盖设有隔音层。优选地,所述隔音层为贴合在所述导风罩的外表面的隔音棉层。优选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空腔,所述蜗壳、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导风罩容置于所述空腔,所述风管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所述蜗壳安装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蜗壳与所述导风罩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风管机需要多个蜗壳同时送风时,每个蜗壳对应连接一个导风罩。导风罩将蜗壳的排风口与换热器的迎风面之间的区域隔离出独立的导风通道,使得蜗壳送出的风通过各自对应的导风通道送到换热器的迎风面,不会产生气流死区及气流乱区,且蜗壳送风时其送出的风不会直接与风管机壳体接触,提高了送风效率和降低了送风噪音,同时,送风风压损失很小,不需要风管机中的电机提高转速来弥补风压的不足,避免电机转速过大而造成噪音,并且具有节能的效果。本实施例风管机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和节能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机中蜗壳和导风罩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机中蜗壳、导风罩、换热器以及隔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机省略部分零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管机的外形示意图。图1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管机1’蜗壳10’排风口2’换热器3’机壳图2至图5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风管机1蜗壳10排风口2导风罩20进风口30出风口21面板22延伸部3换热器4机壳5隔板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100包括蜗壳1和换热器3以及导风罩2,导风罩2的进风端设有进风口20,导风罩2的出风端设有出风口30,导风罩2的进风口20连通蜗壳1的排风口10,导风罩2的出风口30朝向换热器3的迎风面,导风罩2内形成能将蜗壳1的排风口10送出的风引导至换热器3的迎风面的导风通道。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换热器3的迎风面是指换热器3上面向导风罩2的出风口30的一面。本实施例的风管机100在工作时,蜗壳1的排风口10吹出的风先从导风罩2的进风口20进入导风通道中,然后通过导风通道将风均匀地送至导风罩2的出风口30,再从导风罩2的出风口30吹出并吹向换热器3的迎风面。当风管机100需要多个蜗壳1同时送风时,每个蜗壳1对应连接一个导风罩2。导风罩2将蜗壳1的排风口10与换热器3的迎风面之间的区域隔离出独立的导风通道,使得蜗壳1送出的风通过各自对应的导风通道送到换热器3的迎风面,不会产生气流死区及气流乱区,且蜗壳1送风时其送出的风不会直接与风管机100壳体接触,提高了送风效率和降低了送风噪音,同时,送风风压损失很小,不需要风管机100中的电机提高转速来弥补风压的不足,避免电机转速过大而造成噪音,并且具有节能的效果。本实施例的风管机100具有结构简单、送风效率高、噪音小以及节能的优点。如图2至图4所示,导风罩2包括多个面板21,多个面板21合围形成导风通道,面板21的一端连接蜗壳1的出风端,面板21的另一端抵接换热器3的迎风面。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导风罩2包括四个面板21,四个面板21的一端合围成导风罩2的进风口20,进风口20与蜗壳1的排风口10连通;四个面板21的另一端与合围成导风罩2的出风口30,并抵接换热器3的迎风面,以将从蜗壳1的排风口10送出的风送至换热器3的迎风面。本实施例的导风罩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优点。本实施例中,面板21的一端向靠近蜗壳1的排风口10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22,延伸部22安装在蜗壳1的排风端,延伸部22形成进风口20。本实施例蜗壳1的排风口10呈矩形,延伸部22呈与蜗壳1的排风端匹配的矩形结构,并且直接安装在蜗壳1的排风端,便于装配。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的导风通道自进风口20至出风口30的方向呈渐扩设置。本实施例中蜗壳1的排风口10的面积较小,而换热器3的迎风面的面积较大,导风通道呈渐扩设置一方面起到均匀送风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将蜗壳1的排风口10送出的风全部送至换热器3的迎风面,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风管机100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地,换热器3的迎风面呈倾斜设置,出风口30平行于换热器3的迎风面,可以使气流在风管机100内分布得更加均匀,有效遏制气流产生乱流,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的循环风量得到有效提升,空气流可以更加均匀有效的吹到换热器3的迎风面上,进一步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另外就是可以有效地降低风管机100工作时的运转噪音,因为风量得到提升,电机就可以以更低的转速运转,从而使运转噪音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可以进一步节省能耗。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蜗壳1的数量为多个,导风罩2的数量与蜗壳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多个导风罩2并排布置且其出风端依次连接,以使其出风口30共同覆盖换热器3的迎风面。具体地,本实施例风管机100包括两个蜗壳1和两个导风罩2,一个蜗壳1对应连接一个导风罩2,两个导风罩2在风管机100内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导风罩2的出风端连接在一起,即两个导风罩2上相邻布置的两个面板21连接,以使两个导风罩2的出风口30共同覆盖换热器3的迎风面,从而使蜗壳1的排风口10送出的风全部有效地送至换热器3的迎风面,提高了送风效率,并提高风与换热器3的迎风面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导风罩2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易于制作的优点。本实施例的导风罩2可以由硬质材料,比如塑料制成,塑料的质量较轻,表面平滑,利于导风。本实施例的导风罩2的外表面盖设有隔音层,进一步地降低风管机100工作时的噪音,本实施例的隔音层为贴合在导风罩2的外表面的隔音棉层,利于取材、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本实施例中,风管机100还包括机壳4,机壳4内具有空腔,蜗壳1、换热器3及导风罩2容置于空腔,使风管机100的结构紧凑。风管机还包括位于空腔内的隔板5,蜗壳1安装在隔板5上,且蜗壳1与导风罩2位于隔板5的两侧。隔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机壳4壳体上,从而通过隔板5将蜗壳1和导风罩2稳定地固定在机壳4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风管机100用于但不限于嵌入式风管机产品、座吊机产品以及其他采用蜗壳送风的产品。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