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476发布日期:2018-07-11 02:5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层数和数量的增加,高层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风压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有利于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但过高的风压却会使建筑的门窗难于开启,也给建筑室内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在冬季会带走大量的热能,不利于保温要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高层建筑多采用双层的中空玻璃幕墙满足建筑的通风换气需要,但是双层玻璃幕墙造价高,施工慢,施工工期较长,而空调系统的安装成本也居高不下,导致高层建筑内部通风换气的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高层建筑多采用双层的中空玻璃幕墙满足建筑的通风换气需要,但是双层玻璃幕墙造价高,施工慢,施工工期较长,而空调系统的安装成本也居高不下,导致高层建筑内部通风换气的造价较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双排风设计,在夏季和冬季根据不同的风道进行排风,满足室内保温的需要,同时能够通过弧形穹顶辅助排风,降低高层建筑内部排风换气的成本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包括外墙、楼板,穿过所述楼板设置的顶部风管和底部风管,所述外墙顶部设置有辅助排风穹顶,所述辅助排风穹顶下方设置有顶部机械排风结构,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连接所述顶部风管,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一侧安装有底部机械排风结构,所述底部机械排风结构连接所述底部风管;

所述楼板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顶部风管的顶部送风结构;

所述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底部风管的底部送风结构;

所述辅助排风穹顶由双层板体组成,所述板体上成型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之间的平板部成型有通风孔。

采用上述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夏季开启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同时打开所述底部风管的下端口,所述辅助排风穹顶在受到外部风力后,会在所述辅助排风穹顶顶部产生负压,通过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将室内的热风送出,并通过所述底部送风结构将冷风自地面送入室内,冬季打开所述底部机械排风结构,所述辅助排风穹顶产生负压后,可通过所述底部送风结构将室内地面处的冷空气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板体错开设置,上层所述板体的所述通风孔位于下层所述板体排水槽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与所述底部机械排风结构内部均安装有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机械排风结构与所述底部机械排风结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送风结构底部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连接中央空调系统。

作为优选,上层所述板体的排水槽与下层所述板体的排水槽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上层所述板体的上表面涂覆有反光材料。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所述顶部风管与所述底部风管的配合,在夏季通过顶部排风,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通过底部排风,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

2、通过弧形的所述辅助排风穹顶,可通过外部空气的流动辅助抽风,降低建筑排风的能源消耗,辅以机械排风,可增加建筑排风换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排风穹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楼板;2、顶部风管;201、顶部送风结构;3、顶部机械排风结构;4、辅助排风穹顶;401、板体;402、通风孔;403、排水槽;5、底部机械排风结构;6、底部风管;601、底部送风机构;7、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通风设备,包括外墙7、楼板1,穿过楼板1设置的顶部风管2和底部风管6,外墙7顶部设置有辅助排风穹顶4,辅助排风穹顶4下方设置有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连接顶部风管2,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一侧安装有底部机械排风结构5,底部机械排风结构连接底部风管6;

楼板1顶部设置有连通顶部风管2的顶部送风结构201;

楼板1底部设置有连通底部风管6的底部送风结构601;

辅助排风穹顶4由双层板体401组成,板体401上成型有排水槽403,排水槽403之间的平板部成型有通风孔402。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板体401错开设置,上层板体401的通风孔402位于下层板体401排水槽403的正上方,如此设置,可避免雨水进入辅助排风穹顶4内部;

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与底部机械排风结构5内部均安装有风机,如此设置,可提高室内空气的循环效率;

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与底部机械排风结构5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如此设置,可提高进入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底部送风结构601底部设置有进气阀,进气阀连接中央空调系统;

上层板体401的排水槽403与下层板体401的排水槽403平行设置;

上层板体401的上表面涂覆有反光材料,如此设置,可降低辅助排风穹顶4的受热量。

采用上述结构,夏季开启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同时打开底部风管6的下端口,辅助排风穹顶4在受到外部风力后,会在辅助排风穹顶4顶部产生负压,通过顶部机械排风结构3将室内的热风送出,并通过底部送风结构601将冷风自地面送入室内,冬季打开底部机械排风结构,辅助排风穹顶4产生负压后,可通过底部送风结构601将室内地面处的冷空气抽出;

通过顶部风管2与底部风管6的配合,在夏季通过顶部排风,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通过底部排风,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

通过弧形的辅助排风穹顶4,可通过外部空气的流动辅助抽风,降低建筑排风的能源消耗,辅以机械排风,可增加建筑排风换气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