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272发布日期:2018-07-18 01:2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在有效躲避作业空间中的障碍物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作业空间的遍历行走,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通常安装有撞板。在作业过程中,当撞板与作业空间中的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时候,撞板与设置在空气净化机器人内部的核心部件风机组件之间就会发生相对位移,造成其内部气道的变形,使一部分作业空间中未净化的气体从进风口之外的空隙进入空气净化机器人后,没有经过过滤器直接从风机组件排出,严重影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通过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外侧和盖体的内侧之间柔性通道,密封撞板外壳和风机组件进风口之间的间隙,在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内部形成密封的气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包括风机组件和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外部的撞板外壳,所述撞板外壳的外侧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外侧和撞板外壳的内侧之间设有柔性通道,在进风口和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密封的气流通道。

具体来说,所述撞板外壳包含朝向所述风机组件的盖体,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盖体上。

所述盖体的内侧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外侧设有入口,所述柔性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入口相连,形成密封的气流通道,从而确保经过风机组件的气流均从柔性通道经过。

另外,为了方便安装过滤器,所述撞板外壳上设有用于容纳过滤器的安装槽。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柔性通道的气流上游,确保待净化的气流全部通过过滤器后进入风机组件。

为了便于对气体的收集,所述柔性通道的两端内径不同,位于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内径>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的内径;

或者,所述柔性通道的两端端口面积不同,位于所述入口的一端的端口面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的端口面积。

为了保证在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柔性通道有足够的扭曲变形空间且柔性通道变形不阻挡撞板的移动,所述柔性通道为扁圆柱形通道,包含一段腰鼓状的主管道。

通常情况下,所述柔性通道的厚度范围为:0.5mm-2.5mm。

为了便于变形,所述柔性通道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另外,所述撞板外壳可以为多种结构,既可以是由设置在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盖板组合而成的,又可以是套设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外周一圈的完整的外壳,使得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感测周边360°的障碍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通过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外侧和盖体的内侧之间柔性通道,密封撞板外壳和风机组件进风口之间的间隙,在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内部形成密封的气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碰撞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主要包括风机组件100和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100外部的撞板外壳200,所述撞板外壳200的外侧设有进风口201,所述风机组件100的外侧和撞板外壳200的内侧之间设有柔性通道600,在进风口201和风机组件100之间形成一段密封的气流通道。

根据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不同机型的结构需要,撞板外壳20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既可以是套设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外周一圈的完整的外壳,也可以是由设置在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盖板组合而成的外壳。但无论撞板外壳200采用何种结构,都一定会包含朝向所述风机组件100的盖体,盖体的外侧开设有进风口201,内侧设有出风口202,而所述风机组件100的外侧则设有入口101。即使撞板外壳200为套设在风机组件100的外周一圈的完整的外壳,同样可以将与设置在风机组件100两侧的入口101相对应的撞板位置视为朝向所述风机组件100的盖体,并在撞板壳体的这些与入口101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开设进风口,内侧设有出风口。

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在净化工作过程中,外界的待净化空气从盖体外侧的进风口201进入机体,再从出风口202从入口101进入风机组件100,最后从风机组件100的顶部排出。气流在上述的流动过程中,被机体内过滤器充分过滤,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方便安装过滤器,所述撞板外壳200上设有用于容纳过滤器的安装槽(图中未示出),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柔性通道600的气流上游。在这种结构设置的前提下,外界的待净化空气从盖体外侧的进风口201进入机体,在从出风口202经入口101进入风机组件100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柔性通道所形成的密封的气流通道流动,最后从风机组件100的顶部排出,从而确保了气流通道的密闭性,也同时确保流入风机组件的所有气流均经过过滤器,提高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净化效率。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撞板外壳200就是一个由前、后、左和右四个方向上分别设置的多个盖板组合而成的外壳。具体来说,所述撞板外壳200由围设在所述风机组件100四周的前盖体210、后盖体220、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组成,前盖体210、后盖体220、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分别通过撞板下盖300固定在底座400上。与此同时,所述风机组件100的下方也固定在底座400上,风机组件100的上方设有上盖500,上盖500上开设有出风网口501。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结构就是在所述风机组件100的外侧和撞板外壳200的内侧之间设有柔性通道600,在进风口201和风机组件100之间形成一段密封的气流通道。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201仅仅开设在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上。所述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的内侧分别设有出风口202,所述风机组件100的外侧设有入口101,柔性通道600在风机组件100的外侧和撞板外壳200的内侧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柔性通道600的两端分别与出风口202和入口101相连,形成密封的气流通道。

通常情况下,所述入口101的直径为200mm,柔性通道600的内径与其对应设置。为了便于对气体的收集,所述柔性通道600的两端内径不同,位于所述入口101的一端的内径>位于所述出风口202的一端的内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通道600为扁圆柱形的通道,为了保证在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柔性通道有足够的扭曲变形空间且柔性通道变形不阻挡撞板的移动,所述柔性通道还可以包含一段腰鼓状的主管道。根据需要,所述柔性通道600的厚度范围为:0.5mm-2.5mm。为了便于变形,所述柔性通道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通常优选为邵氏A硬度30°硅胶。采用上述的结构设置,柔性通道600的厚度既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当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在待净化空间内正常行走作业时,风机组件100和撞板外壳200之间的空隙可以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容纳柔性通道600;当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在待净化空间内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撞板外壳200相对于风机组件100产生小距离位移,柔性通道600能够有足够的柔韧性用于变形和足够的长度用于扭曲。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柔性通道600的端口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可以根据入口101和出风口202的形状对应设置,因此,也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形状,当柔性通道的端口形状为非圆形时,所述柔性通道600的两端端口面积不同,位于所述入口101的一端的端口面积>位于所述出风口202的一端的端口面积。

结合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在待净化空间内正常行走作业,待净化空气分别从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上开设的进风口201进入空气净化机器人的机体内部,通过分别设置在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内的HEPA过滤器,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过滤。经过滤的气流从开设在左盖体230和右盖体240内侧的出风口202经柔性通道600和入口101进入风机组件100,并通过上盖500上的出风网口501排出,气流流动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方向所示。由上述气流的运动风向可知,虽然撞板外壳和风机组件之间存在间隙,但全部气流均经过撞板外壳上的过滤器过滤后从柔性通道进入风机组件,空气净化效率高。

同时,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碰撞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在待净化空间内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如行走过程中能碰到沙发或茶几,或碰到临时跑过来的小孩等,左盖体230产生小距离位移,此时,左盖体230和风机组件100之间的间隔缩短,由于柔性通道600的材质柔软,容易发生压缩变形,即使由于左盖体230的位移导致出风口202和入口101之间的错位,柔性通道600产生的弹性伸缩,也不会影响两者之间流动的气流密闭性,从而保证风机组件100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通过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外侧和盖体的内侧之间柔性通道,密封撞板外壳和风机组件进风口之间的间隙,在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器人的内部形成密封的气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