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2872发布日期:2018-08-17 21:5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加热器。



背景技术:

加热器是一种能产生或制造出高温的一种设备,它含发热、散热及温度控制三个部分,小到家用的热水器产品,大到工业用的锅炉其实都是一种加热器的衍生品,而加热器只不过是这些产品的总称,它有着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产品,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加热器普遍存在加热面积小、加热时间长、升温慢、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面积大、升温快、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节能型加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加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多根换热管和与所述换热管相配合的定位部件,所述换热管至少其中一端为开口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设置多根竖直的换热管,并在该换热管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当对罐体进行加热时,热量能从换热管底端的开口进入到换热管内,从而使得换热管的外壁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罐体内的被加热物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多根换热管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换热面积,加快了加热速度,且由于只需加热换热管内的狭小空间,所以减小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第一定位件,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内;第一定位件的设置能对换热管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使得换热管能被竖直固定在罐体内部,另外第一定位件的设置还能防止罐体内的被加热物质从换热管底端的开口处进入到换热管内,从而便于通过换热管对罐体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第二定位件,所述换热管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第二定位部件的设置加强了对换热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防止了换热管发生松动脱落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设有加水口和所述加水口相配合的盖体;;通过罐体上的加水口可向罐体内加水,从而通过换热管对罐体内的水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也可从加水口处倒出。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设置进水管、出水管便于水体的注入与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当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罐体内部时,通过换热管将气体加热为热气体并从出气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连通有喷水管,通过喷水管可将水体喷射于换热管的外表面,在换热管外表面的热传递作用下水体被加热成水蒸气,并从出气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下方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件;通过加热件可对换热管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热量从换热管底端的开口处进入到换热管内使得换热管外壁发热。

所述罐体外设有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壁与罐体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当对整个加热器进行加热时,间隙的存在得换热管和罐体外壁能够同时被加热,增加了对罐体内被加热物质的加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了加热速度、减小了能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管下端设置开口,当罐体内部空腔内存在被加热物质时,对该加热器进行加热,热量能从换热管下端的开口进入到换热管内,进而使得换热管的外壁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空腔内的物质,不仅增大了换热面积,加快了加热速度,而且还减少了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型加热器,包括罐体1,罐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被加热物质的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多根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且内部中空的换热管2及与所述换热管相配合的定位部件3,所述定位部件3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第一定位件32,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件32为固连在罐体1内部空腔内壁靠近底部位置处的金属隔板,该隔板呈水平设置,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呈竖直设置且下端穿过隔板下表面,换热管的下端设有开口21,进一步的,所述罐体1上端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加水口11和盖体12,所述盖体12可密封封盖在所述加水口上。当通过加水口向罐体内加入水并封盖上盖体时,水体可浸没换热管2,此时将罐体放置在电炉、煤气炉灶等热源上进行加热,热源可通过换热管底端的开口进入到换热管内并使得换热管的外壁发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罐体内的水体实现对水的加热作用。

优选的,所述罐体1外设有一将罐体包裹住的外壳5,在所述外壳内壁与罐体外壁之间具有间隙6,当对整个加热器进行加热时,间隙的存在使得换热管和罐体外壁能够同时被加热,增加了对罐体内被加热物质的加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了加热速度、减小了能耗。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罐体1外可不设置外壳5,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的下端直接穿过罐体1的底壁与外部相连通,进而当罐体放置在电炉、煤气炉灶等热源上进行加热时,热源直接进入达到换热管的内部而不用经过罐体底壁的热传递,进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罐体1外没有外壳5,另外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下方设有加热室,该加热室内设有加热件4,所述加热件为电加热管;当然,该加热件也可是燃气、天然气、煤等传统能源;所述罐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罐体内水量的水量计和监控罐体内温度的水温仪;所述的电加热管、水量计及水温仪都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且三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优选的,所述加热室为设置在罐体1的底壁上的一中空腔,所述电加热管设置在该中空腔内。

具体的,当通过加水口向罐体内加入水并封盖上盖体时,电加热管处于工作状态,热源可通过换热管底端的开口进入到换热管内并使得换热管的外壁发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罐体内的水体实现对水的加热作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2的区别点在于,所述罐体外包覆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内壁与罐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具体的,该间隙可作为放置所述加热件4的加热室;当加热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热源不仅可通过换热管底端的开口进入到换热管内并使得换热管的外壁发热,还能使得罐体外壁也发热,进而增加了加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加热速度,减小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加热器,包括罐体1,罐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被加热物质的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多根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且内部中空的换热管2及与所述换热管相配合的定位部件3,所述定位部件3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第一定位件32和第二定位件31,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为固连在罐体1内部空腔的内壁上且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下隔板和上隔板,所述的下隔板和上隔板都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为水平设置,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呈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上隔板31的下表面焊接在一起,换热管2下端穿过下隔板32的下表面,换热管2的下端设有开口21,进一步的,所述罐体1左侧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3,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4,所述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分别与罐体内的空腔相连通,当通过进水管13向罐体1内注入水体时,并使用外部热源(比如加热板、电炉等)对罐体进行加热时,通过换热管的热传递作用能将水体进行快速加热,被加热后的水体可从出水管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罐体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5,左侧侧壁上设有出气管16,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罐体内的空腔相连通,当使用外部热源对罐体进行加热时,通过进气管向罐体内通入低温气体,当低温气体与发热的换热光外壁接触时,低温气体被加热成高温气体后从出气管16排出。

优选的,所述罐体1的右侧侧壁上还设有与罐体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喷水管17,当换热管的外壁被加热后,通过喷水管17将水体喷射在换热管的外壁上,在热传递的作用下水体被汽化成水蒸气,并最终可将水蒸气从罐体左侧侧壁上的出气管16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13、进气管15及喷水管17内分别设有压力阀,通过压力阀可控制管道内的流体流速,所述的罐体上分别设有压力表、水量计及水温仪,具体的,所述压力阀、压力表、水量计及水温仪都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四者的结构和原理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所述罐体外包覆有外壳,在所述的外壳内壁和罐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6,当使用外部热源对整个加热器进行加热时,由于夹层的设置,不仅能对换热管进行加热,还能对罐体的外壁进行加热,进而增加了罐体内被加热物质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速度。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点在于,罐体1外没有外壳5,所述的换热管2下方设有加热室,该加热室内设有加热件4;具体的,所述加热件为市场上直接购买的电加热管,所述的电加热管的结构和原理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当然,该加热件也可是燃气、天然气、煤等传统能源;优选的,所述加热室为设置在罐体1底壁上一中空腔,该电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的中空腔内,通过电加热管可对换热管进行加热。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点在于,所述的罐体1外包覆有外壳5,在该外壳5的内壁和罐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6,所述间隙6可作为放置所述加热件4的加热室,当间隙6内的加热件进行工作时,不仅能对换热管进行加热,还能对罐体的外壁进行加热,进一步增加了对罐体内被加热物质的加热面积,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速度。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