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255发布日期:2018-08-07 12:5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汽车、工厂等对于废气的排放,空气的污染已经日趋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这已经严重危害了我们的健康,从而引发了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问题;因此,创造一个好的空气环境已经成为了我们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新风机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的新风机热交换器由于进出风口流速不等,造成了进出封口产生压力差,使隔膜纸向进风口下沉,造成进风口流量小于设计值,且有可能堵塞进风口,从而导致了热交换效率极低;因此,亟需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新风机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A板和若干个B板,所述A板和所述B板交错层叠;

所述A板包括隔膜纸A,所述隔膜纸A的一面连接有两个进风边板A,两个所述进风边板A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进风隔板A,各所述进风边板和各所述进风隔板A依次排列形成若干个进风通道A;

所述隔膜纸A的另一面连接有两个出风边板A,两个所述出风边板A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出风隔板A,各所述出风边板A和各所述出风隔板A依次排列形成出风通道A;

所述B板包括隔膜纸B,所述隔膜纸B的一面连接有两个进风边板B,两个所述进风边板B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进风隔板B,各所述进风边板和各所述进风隔板B依次排列形成若干个进风通道B;

所述隔膜纸B的另一面连接有两个出风边板B,两个所述出风边板B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出风隔板B,各所述出风边板B和各所述出风隔板B依次排列形成出风通道B;

所述进风通道A和所述进风通道B形成总的进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A和所述出风通道B形成总的出风通道;

在堆叠高度的方向上,所述进风通道的高度与出风通道的高度不相等。

可选的,各所述进风通道A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进风导流板A,所述进风导流板A固定于所述隔膜纸A上;各所述出风通道A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出风导流板A,所述出风导流板A固定于所述隔膜纸A上;

各所述进风通道B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进风导流板B,所述进风导流板B固定于所述隔膜纸B上;各所述出风通道B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出风导流板B,所述出风导流板B固定于所述隔膜纸B上;

所述进风导流板A和所述进风导流板B在一一对应,所述出风导流板A和所述出风导流板B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进风隔板A包括进风进口段A、进风换热段A和进风出口段A,所述进风换热段A处于所述进风进口段A和所述进风出口段A之间;所述进风进口段A、所述进风换热段A和所述进风出口段A在隔膜纸A1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

所述出风隔板A包括出风进口段A、出风换热段A和出风出口段A,所述出风换热段A处于所述出风进口段A和所述出风出口段A之间;所述出风进口段A、所述出风换热段A和所述出风出口段A在隔膜纸A1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

所述进风隔板B包括进风进口段B、进风换热段B和进风出口段B,所述进风换热段B处于所述进风进口段B和所述进风出口段B之间;所述进风进口段B、所述进风换热段B和所述进风出口段B在隔膜纸B1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

所述出风隔板B包括出风进口段B、出风换热段B和出风出口段B,所述出风换热段B处于所述出风进口段B和所述出风出口段B之间;所述出风进口段B、所述出风换热段B和所述出风出口段B在隔膜纸B1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

可选的,各所述进风边板A均设有安装凸条A和定位凸台,各所述出风边板A均设有安装槽A和定位孔;

各所述进风边板B均设有安装槽B和定位孔,各所述出风边板B均设有安装凸条B和定位凸台;

所述安装凸条A嵌入对应的所述安装槽B内,所述定位凸台A嵌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孔B内;所述安装凸条B嵌入对应的所述安装槽A内,所述定位凸台B嵌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孔A内。

可选的,所述A板和所述B板均为矩形。

可选的,在所述A板的矩形相对两角处均设置有减重槽A,在所述B板的矩形相对两角处均设置有减重槽B。

可选的,所述进风进口段A、所述进风换热段A和所述进风出口段A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出风进口段A、所述出风换热段A和所述出风出口段A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进风进口段B、所述进风换热段B和所述进风出口段B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出风进口段B、所述出风换热段B和所述出风出口段B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A板和所述B板交错堆叠起来后,各所述减重槽A和各所述减重槽B形成贯穿整个热交换器高度方向上的减重槽。

可选的,所述隔膜纸A和所述隔膜纸B均为白色阻燃全热交换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的通道高度设置为不等尺寸,解决了由于压差导致隔膜纸靠拢,从而导致的风量不均,通风阻力大,换热效率较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热交换器的A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热交换器的B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隔膜纸A;20、隔膜纸B;100、A板;101、进风隔板A;102、进风导流板A;103、进风边板A;104、安装凸条A;105、出风隔板A;106、出风导流板A;107、出风边板A;108、安装槽A;109、定位凸台A;110、定位孔A;111、减重槽A;200、B板;201、进风隔板B;202、进风导流板B;203、进风边板B;204、安装槽B;205、出风隔板B;206、出风导流板B;207、出风边板B;208、安装凸条B;209、定位孔B;210、定位凸台B;211、减重槽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A板100和若干个B板200,干个A板100和若干个B板200交错层叠,即一层A板100一层B板200,再一层A板100一层B板200,如此往复循环。

请参阅图2,A板100包括隔膜纸A10,隔膜纸A10的一面连接有两个进风边板A103,两个进风边板A103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进风隔板A101,各进风边板A103和各进风隔板A101依次排列形成若干个进风通道A,各进风通道A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进风导流板A102,进风导流板A102固定于隔膜纸A10上。

各进风边板A103均设有安装凸条A104和定位凸台A109,用于在安装A板100和B板200时起到定位和卡合的作用。

隔膜纸A10的另一面连接有两个出风边板A107,两个出风边板A107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出风隔板A105,各出风边板A107和各出风隔板A105依次排列形成出风通道A,各出风通道A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出风导流板A106,出风导流板A106固定于隔膜纸A10上。

各出风边板A107均设有安装槽A108和定位孔A110,用于在安装A板100和B板200时起到定位和卡合的作用。

具体的,进风隔板A101包括进风进口段A、进风换热段A和进风出口段A,进风换热段A处于进风进口段A和进风出口段A之间;进风进口段A、进风换热段A和进风出口段A在隔膜纸A1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具体的,进风进口段A、进风换热段A和进风出口段A为一体成型结构。

出风隔板A105包括出风进口段A、出风换热段A和出风出口段A,出风换热段A处于出风进口段A和出风出口段A之间;出风进口段A、出风换热段A和出风出口段A在隔膜纸A10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具体的,出风进口段A、出风换热段A和出风出口段A为一体成型结构。

S型的逆流式换热,则可增加新风机热交换器换热的效率。

进风进口段A和出风进口段A在隔膜纸A1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进风换热段A和出风换热段A在隔膜纸A10上的投影相互重叠,进风出口段A和出风出口段A在隔膜纸A1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具体的,为了使新风机热交换器更方便安装到新风机上,将A板100设计为矩形,进风隔板A101的两端位于矩形的一对边,出风隔板A105位于矩形的另一对边。

具体的,为了减轻新风机热交换器的重量,在A板100的矩形相对两角处设置有减重槽A111。

请参阅图3,B板200包括隔膜纸B20,隔膜纸B20的一面连接有两个进风边板B203,两个进风边板B203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进风隔板B201,各进风边板B203和各进风隔板B201依次排列形成若干个进风通道B,各进风通道B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进风导流板B202,进风导流板B202固定于隔膜纸B20上。

各进风边板B203均设有安装槽B204和定位孔B209,用于在安装B板200和B板200时起到定位和卡合的作用。

隔膜纸B20的另一面连接有两个出风边板B207,两个出风边板B207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出风隔板B205,各出风边板B207和各出风隔板B205依次排列形成出风通道B,各出风通道B内均安装有用于导流的出风导流板B206,出风导流板B206固定于隔膜纸B20上。

各出风边板B207均设有安装凸条B208和定位凸台B210,用于在安装A板100和B板200时起到定位和卡合的作用。

具体的,进风隔板B201包括进风进口段B、进风换热段B和进风出口段B,进风换热段B处于进风进口段B和进风出口段B之间;进风进口段B、进风换热段B和进风出口段B在隔膜纸B20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具体的,进风进口段B、进风换热段B和进风出口段B为一体成型结构。

出风隔板B205包括出风进口段B、出风换热段B和出风出口段B,出风换热段B处于出风进口段B和出风出口段B之间;出风进口段B、出风换热段B和出风出口段B在隔膜纸B20的纸面上的投影形成S型。具体的,出风进口段B、出风换热段B和出风出口段B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风进口段B和出风进口段B在隔膜纸B2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进风换热段B和出风换热段B在隔膜纸B20上的投影相互重叠,进风出口段B和出风出口段B在隔膜纸B2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具体的,为了使新风机热交换器更方便安装到新风机上,将B板200设计为矩形,进风隔板B201的两端位于矩形的一对边,出风隔板B205位于矩形的另一对边。

具体的,为了减轻新风机热交换器的重量,在A板200的矩形相对两角处设置有减重槽A211。

A板100和B板200堆叠起来后,进风通道A和进风通道B形成总的进风通道,出风通道A和出风通道B形成总的出风通道。

在进风量大于出风量的新风机上,在堆叠高度的方向上,进风通道的高度大于出风通道的高度;或者在进风量小于出风量的新风机上,在堆叠高度的方向上,进风通道的高度小于出风通道的高度。

新风机在进出风量不等的工作状态时,若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高度相同,将会产生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流速不等,流速不等将会使得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产生压差,使得隔膜纸向流速高的地方靠拢,就会导致本来要求流量大的通道被挤压高度变低了,从而使得与设计要求不符,影响换热效率。

若将其设计为高度不一致的两个通道,且流量大的通道较高,流量小的高度较低,就会使得即使被隔膜纸靠拢减小了高度,较高的通道依然能保证足够的风量,而较低的通道由于隔膜分开了还会使得通道变高,进风量变大,从而使得在热交换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等高度通道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高于等高度通道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且通风阻力也相对较低。

具体的,A板100和B板200交错堆叠起来后,各减重槽A111和各减重槽B211形成贯穿整个热交换器高度方向上的减重槽,A板100的安装凸条A104嵌入对应的B板200的安装槽B204内,A板100的定位凸台A109嵌入对应的B板200的定位孔B209内。

B板200的安装凸条B208嵌入对应的A板100的安装槽A108内,B板200的定位凸台B210嵌入对应的A板100的定位孔A110内。

进风导流板A102和进风导流板B202在一一对应,出风导流板A106和出风导流板B206一一对应。

具体的,隔膜纸A10和隔膜纸B20均为白色阻燃全热交换纸,能够传递热量和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新风机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风机热交换器,通过将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的通道高度设置为不等尺寸,解决了由于压差导致的风量不均,与设计不符,通风阻力大,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也通过使用S型的通道,采用逆流式交换来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