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161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单元。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3所示,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热交换管102的热交换器101。热交换管102通过对I张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具有中央部102A、扩宽部102B以及扩宽部102C。中央部102A扁平且为管状。扩宽部102B和扩宽部102C在热交换管102的两端以中央部102A的2?4倍左右的厚度开口。在相邻的热交换管102之间形成有外部流路。专利文献I记载有:热交换管102可以具有蜿蜒的制冷剂流路,蜿蜒的制冷剂流路可以由空间隔开。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9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由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器的性能的技术。
[0006]S卩,本发明是一种热交换器,具备:
[0007]多个扁平的热交换管,其分别具有供第I流体流动的内部流路;和
[0008]多个外部流路,其位于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之间,供与所述第I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
[0009]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所述内部流路的入口和出口处彼此接合,
[0010]相邻的I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在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置,
[0011]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彼此贴合的第I板材和第2板材,
[0012]在将所述第I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I主面、将所述第2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2主面时,
[0013]所述第I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
[0014]所述第2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
[0015]所述第I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I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靠近所述热交换管的缘的位置,所述第2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2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远离所述热交换管的所述缘的位置。
[0016]根据上述技术,能够提高由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18]图2A是第I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热交换管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2B是图2A所示的热交换管的俯视图。
[0020]图2C是第I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21]图3A是使用了以往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的结构图。
[0022]图3B是使用了第I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的结构图。
[0023]图4A是变形例I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24]图4B是第2热交换管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4C是第2热交换管的剖视图。
[0026]图5A是变形例2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27]图5B是变形例2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热交换管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6A是变形例3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29]图6B是变形例3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热交换管的俯视图。
[0030]图7A是变形例4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1]图7B是变形例5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2]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3]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34]图1OA是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热交换管的立体图。
[0035]图1OB是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6]图1OC是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连结构件的剖视图。
[0037]图1OD是使用了连结构件的层叠体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视图。
[0038]图1OE是使用了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多个连结构件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视图。
[0039]图1lA是变形例6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热交换管的立体图。
[0040]图1IB是变形例6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41]图1lC是变形例6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连结构件的剖视图。
[0042]图12是使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的结构图。
[0043]图13是以往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44]标号说明
[0045]1、1A、1C、1D、1E、1F、1G、1H、1J 热交换器
[0046]2、2C、2D、2E、2F、2G、2H 热交换管
[0047]2A第I热交换管
[0048]2B第2热交换管
[0049]2f 前缘
[0050]3内部流路
[0051]3a 入口
[0052]3b 出口
[0053]4?7、24?27接合部
[0054]8外部流路
[0055]8a入口部分
[0056]8b出口部分
[0057]11、41 第 I 板材
[0058]Ilp 第 I 主面
[0059]12、42 第 2 板材
[0060]12p 第 2 主面
[0061]14 入口面
[0062]16送风机
[0063]17第3板材
[0064]17p 第 3 主面
[0065]18第4板材
[0066]18p 第 4 主面
[0067]29突出部
[0068]44、45 薄壁部
[0069]44h、45h 贯通孔
[0070]46?48流路形成部
[0071]51 ?57 段
[0072]71 板材
[0073]7Ip、7Iq 连结面
[0074]70、72、73 连结构件
[0075]73s本体部
[0076]73t突出部
[0077]200、202热交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78]在专利文献I中,在从倾斜方向向热交换器101供给了空气的情况下,会在外部流路的入口部分发生空气流的剥离,产生对热交换没有贡献的传热面。另外,外部流路中的空气的流量因动压损失的增大而减少。其结果,招致热交换器101的能力的下降和送风机的要求动力的增大。进而,若空气的流入方向相对于与扁平的中央部102A平行的方向所呈的角度超过大约40度,则会产生由空气流的剥离引起的风噪声。在空气调节装置等用途中,也存在强制牺牲热交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空气的流速而进行运转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容易在如天棚盒型室内机那样送风机与热交换器的位置关系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产生。基于上述见解,本发明人想到了以下说明的各技术方案的发明。
[0079]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热交换器,具备:
[0080]多个扁平的热交换管,其分别具有供第I流体流动的内部流路;和
[0081]多个外部流路,其位于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之间,供与所述第I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
[0082]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所述内部流路的入口和出口处彼此接合,
[0083]相邻的I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在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置,
[0084]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彼此贴合的第I板材和第2板材,
[0085]在将所述第I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I主面、将所述第2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2主面时,
[0086]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I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出口接合部,
[0087]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2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出口接合部,
[0088]所述第I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I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靠近所述热交换管的缘的位置,所述第2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2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远离所述热交换管的所述缘的位置。
[0089]根据第I技术方案,能够使第2流体的流入方向与外部流路中的第2流体的流动方向一致、或者减小两者所呈的角度。在热交换器的入口面的前后,第2流体的流动方向几乎不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第2流体流的剥离,也不容易产生大的压力损失。因此,可充分发挥热交换器的性能。
[0090]另外,根据第I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彼此贴合的第I板材和第2板材。因此,能够实现热交换管的薄壁化,有利于热交换器的小型化。
[0091]进而,根据第I技术方案,所述第I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2板材具有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I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I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靠近所述热交换管的缘的位置,所述第2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2出口接合部处于相对远离所述热交换管的所述缘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形成多个热交换管的偏置构造,还能构规定外部流路的宽广度。
[0092]在第2技术方案中,例如,第I技术方案的热交换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可以包括多个第I热交换管和多个第2热交换管,所述第I热交换管的构造可以与所述第2热交换管的构造不同,所述第I热交换管和所述第2热交换管可以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若将第I热交换管和第2热交换管组合使用,则即使在偏置量、外部流路的宽广度等尺寸的制约严格的情况下,也容易将热交换器的入口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最佳的角度。也就是说,根据本变形例,热交换器的设计的自由度变高。
[0093]在第3技术方案中,例如,第2技术方案的热交换器的所述第I热交换管可以包括彼此贴合的第I板材和第2板材,在将所述第I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I主面、将所述第2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2主面时,所述第I板材可以具有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I主面的第I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2板材可以具有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2主面的第2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I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I出口接合部可以处于相对靠近所述第I热交换管的缘的位置,所述第2入口接合部和所述第2出口接合部可以处于相对远离所述第I热交换管的所述缘的位置,所述第2热交换管可以包括彼此贴合的第3板材和第4板材,在将所述第3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3主面、将所述第4板材的外部表面定义为第4主面时,所述第3板材可以具有位于所述第3主面的第3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3主面的第3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4板材可以具有位于所述第4主面的第4入口接合部和位于所述第4主面的第4出口接合部作为用于将相邻的所述热交换管彼此接合的部分,在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排列方向垂直的面内,所述第3入口接合部的位置和所述第3出口接合部的位置可以分别与所述第4入口接合部的位置和所述第4出口接合部的位置一致。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形成多个热交换管的偏置构造,还能够规定外部流路的宽广度。
[0094]在第4技术方案中,例如,第I技术方案的热交换器的所述第3板材可以是具有与所述第4板材相同的形状的构件。根据第4技术方案,能够期待由部件数量的削减实现的成本的削减。
[0095]在第5技术方案中,例如,从第3技术方案或第4技术方案的热交换器的所述第3板材和所述第4板材选出的至少I方可以是具有与所述第I板材或所述第2板材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