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4732发布日期:2018-09-07 23:1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滚筒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肥料的生产和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将造粒得到的粒状肥料在干燥去除水分之后进行冷却,继而筛分、扑粉、包装从而得到终产品,常用的冷却设备为直接传热的滚筒冷却装置,其冷源为大气中的常温空气,通过鼓风的方式将常温空气鼓入滚筒冷却装置中,最后通过除尘、洗涤后排入大气,然而,通过空气冷却的方式,冷空气风量大,风机能耗高,且空气冷却热交换时间短、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滚筒冷却装置能耗高、热交换时间短、冷却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滚筒冷却装置。

一种滚筒冷却装置,包括:外壳及物料收容体;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物料收容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物料收容体为多个,相邻所述物料收容体之间、所述物料收容体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容设冷却水,所述外壳及所述物料收容体能相对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为卧式筒状壳体,所述外壳具有中心轴线,所述外壳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物料收容体绕所述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物料收容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物料收容体之间、所述物料收容体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第一冷却水道、第二冷却水道及第三冷却水道,所述物料收容体的第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所述物料收容体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相邻两个所述物料收容体的第三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三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及所述第三冷却水道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连通,冷却水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再经过所述第三冷却水道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后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料收容体包括腔体本体及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凸设于所述腔体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冷却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传动电机及传动托齿,所述传动托齿套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传动托齿连接从而驱动所述传动托齿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外壳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冷却装置还包括托辊组件,所述托混组件包括固定座及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托轮,所述托轮与所述外壳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冷却装置还包括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端口及螺旋导料器,所述进料端口与所述物料收容体连通,所述螺旋导料器设于所述进料端口与所述物料收容体之间,所述螺旋导料器用于将物料均匀导入多个所述物料收容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冷却装置还包括尾气去除组件,所述尾气去除组件设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物料收容体连通,所述尾气去除组件用于排除所述物料收容体中的含尘尾气。

上述滚筒冷却装置,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物料收容体,从而将导入的粒状肥料均匀的分布到多个物料收容体中形成多个独立的冷却筒,每个物料收容体中的物料量减少,冷却效率明显提高;且在物料收容体之间、物料收容体与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容设冷却水,一方面,冷却水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水流动速度更慢,与热的粒状肥料的接触时间更长,从而使得热交换时间更长,也有利于冷却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多个物料收容体,加大了物料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热交换的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另外,相比于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采用冷水循环的方式滚筒冷却装置的能耗也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滚筒冷却装置中冷却水流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滚筒冷却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冷却装置10包括外壳110、物料收容体120、冷却水道130、转动组件140、托辊组件150、进料组件160及尾气去除组件170。

进一步的,外壳110为卧式筒状壳体,外壳110具有中心轴线,外壳110能够绕中心轴线转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从而有利于物料在滚筒冷却装置10中滑落出以进行下一道工序。进一步的,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形成2°~10°夹角;优选的,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形成3°夹角。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10具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10内设有多个物料收容体120。具体的,外壳110内设有5个物料收容体120,物料收容体120分别绕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进一步的,5个物料收容体120均为扇形筒状,且绕着中心轴线等间距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料收容体12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不少于2的任意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物料收容体120也可以沿着中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在外壳110中无规则的间隔排布,物料收容体120之间通过冷却水间隔即可。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物料收容体120包括腔体本体121及导料板122。导料板122凸设于腔体本体121上。进一步的,腔体本体121包括第一侧板1211、第二侧板1212及第三侧板1213。一个第一侧板1211、一个第二侧板1212及两个第三侧板1213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进一步的,第一侧板1211与第二侧板1212间隔设置,且第一侧板1211位于第二侧壁1212靠近中心轴线的一侧,第三侧板1213的一侧边与第一侧板1211的一侧边连接,第三侧板1213的另一侧边与第二侧板1212的一侧边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扇形腔体。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1211的宽度小于第二侧板1213的宽度,且自中心轴线向着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两个第三侧板1213的间距逐渐增大。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料板122凸设于第二侧板1212上,且导料板122大致为长条形,导料板122的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垂直。进一步的,导料板122与第二侧板1212形成一定的角度。

外壳110与物料收容体120能够相对转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物料收容体120随着外壳110一起绕中心轴线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料收容体120也可以静止,仅外壳110绕中心轴线转动;或者外壳110静止,物料收容体120绕中心轴线转动。

相邻物料收容体120之间,物料收容体120与外壳110之间均通过冷却水间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物料收容体120之间,物料收容体120与外壳110之间围设形成冷却水道130。冷却水道130包括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具体的,多个物料收容体120的第一侧板1211围设形成第一冷却水道131;物料收容体120的第二侧板1212与外壳110之间相互间隔从而围设形成第二冷却水道132;相邻两个物料收容体120的第三侧板1213之间相互间隔从而围设形成第三冷却水道133。

请一并参阅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相互连通,进水口111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却水道132连通,冷却水通过进水口111流入第二冷却水道132后,经过第三冷却水道133流入第一冷却水道131后从出水口112流出。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冷却水的流动路径只是在滚筒冷却装置运行过程中冷却水的一种流动情况,冷却水在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还可能发生倒流使得冷却水之间发生混合以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出水口112可以与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或第三冷却水道13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相互不连通,外壳110上卡设有多个进水口111和多个出水口112,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进水口111连接,第一冷却水道131、第二冷却水道132及第三冷却水道133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出水口112连接从而形成相互独立的冷却水道,对物料收容体120进行冷却。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140包括传动电机141及传动托齿142。进一步的,传动托齿142套设于外壳110上,传动电机141与传动托齿142连接从而能够驱动传动托齿142绕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外壳110绕中心轴线转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托辊组件150包括固定座151及托轮152。托轮152设置于固定座151上,并且能够绕转动轴(图未标)转动。进一步的,托轮152与外壳110相抵接,从而起到支撑外壳110的作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托辊组件150的数量为2个,2个托辊组件150分别设于外壳110靠近端部的位置。进一步的,其中一个固定座151的高度高于另外一个固定座151的高度,从而使得外壳11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形成一个夹角。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托辊组件150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数量。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进料组件160与外壳110连接。进料组件160包括进料端口161及螺旋导料器162。进料端口161与物料收容体120连通从而使得物料能够经过进料端口161进入物料收容体120。进一步的,螺旋导料器162设于进料端口161与物料收容体120之间,从而使得物料能够均匀的导入多个物料收容体120中。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10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进料组件160设于外壳110的一端,且第一端与水平面的间距大于第二端与水平面的间距。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尾气去除组件170设于外壳120的第二端,且尾气去除组件170与物料收容体120连通,从而能够排除物料收容体120中的含尘尾气。进一步的,尾气去除组件170上还设有出料口172,经过尾气去除组件170处理后的物料从出料口172中滑落出以进行下一步工序。

上述滚筒冷却装置,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物料收容体,从而将导入的粒状肥料均匀的分布到多个物料收容体中形成多个独立的冷却筒,每个物料收容体中的物料量减少,冷却效率明显提高;且在物料收容体之间、物料收容体与外壳之间采用冷却水间隔,一方面,冷却水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水流动速度更慢,与热的粒状肥料的接触时间更长,从而使得热交换时间更长,也有利于冷却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多个物料收容体,加大了物料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热交换的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另外,相比于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采用冷水循环的方式滚筒冷却装置的能耗也明显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140、托辊组件150、进料组件160及尾气去除组件170均可以省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