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494发布日期:2018-08-04 16:3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被机。



背景技术:

被子使用一定时间后总会产生潮气,而潮气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除去被子中的潮气,通常是将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如果遇到长时间阴天或者晒被条件受限,就不能及时去掉被子中的潮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暖被机的使用逐渐普及。但现有的暖被机都是配合气垫袋或者说干燥袋使用的,气垫袋或干燥袋睡起来会比较不舒服。因此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将气垫袋或干燥袋铺在床上,在烘热棉被后则需要将气垫袋或干燥袋再次取出收起来,使用过程比较繁琐,不方便,而且仅仅只是刚开始感觉暖和,一旦热量散发后,就不会觉得暖和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暖被机使用不便和不适于随时烘热棉被的问题,提供一种暖被机,实现随时烘热棉被且使用方便的效果。

一种暖被机,包括暖被机主体、热风导管和喷嘴组件;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喷嘴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喷嘴本体上,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被子;所述喷嘴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暖被机主体通过所述热风导管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上述暖被机,暖被机主体工作产生暖气流,通过热风导管输送至喷嘴组件,最后从喷嘴本体的出风口送出。支撑架设置在喷嘴本体上,支撑架可撑开被子,在被子内形成一个较大的暖气流流通空间,从而能更大范围更大面积的烘热或烘干被子,达到与气垫袋或干燥袋同样地烘热或烘干效果。使用时,只需将喷嘴组件放置在被子里即可,使用方便,使用者在睡觉时可以一直使用或随时使用,而不会让使用者睡起来觉得不适。因此,上述暖被机可随时用于烘热棉被,且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喷嘴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喷嘴本体的两侧壁上。如此,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就会形成三个暖气流出风方向,使被子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更加均衡,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被子内部温度不均而导致身体忽冷忽热以至于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本体包括导管连接座、喷嘴中筒和喷嘴头,所述导管连接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热风导管连接,所述导管连接座的第二端与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喷嘴头的第一端连接。喷嘴本体包括导管连接座、喷嘴中筒和喷嘴头,如此结构设计便于喷嘴本体的加工与制作,同时方便后期拆卸清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头的第二端设有两个中空的出风柱,两个所述出风柱之间具有出风间隙;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喷嘴中筒的两侧壁上。这样,出风柱的中空开口以及出风间隙构成第三出风口,出风柱的设置,可以减小暖气流流动的横截面,进而使暖气流的流速加快,暖气流就能输送的更远,更大范围更快地烘热被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喷嘴中筒上;所述喷嘴中筒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支撑架的把手槽。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架,从而调整暖气流流通空间。不使用时则可以将支撑架转动至把手槽中,减小对空间的占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连接座的第二端与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一端卡接,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喷嘴头的第一端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连接座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开有第一卡口;所述喷嘴中筒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口相配合的第一卡扣。也就是,第一插接部插设在喷嘴中筒中,喷嘴中筒内壁上的第一卡扣卡接在第一插接部上的第一卡口中,这样能提高喷嘴中筒与导管连接座之间的气密性,进而使各出风口流出的暖气流能输送的更远,从而更快且更大范围地烘热被子。而且导管连接座和喷嘴中筒还能方便快速地实现组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在所述导管连接座内;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相错设置。这样可以加强导管连接座和喷嘴中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免二者之间发生松动,加强第一卡扣的耐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中筒的第二端设有第三插接部,所述喷嘴头的第一端设有外壳层和内壳层,所述外壳层和所述内壳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三插接部插设在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三插接部上设有第二卡口,所述外壳层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二卡口内。第三插接部插设在外壳层和所述内壳层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可以加强喷嘴头和喷嘴中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二者之间发生松动,加强第二卡扣的耐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导管与所述导管连接座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暖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暖被机中喷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暖被机中导管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暖被机中喷嘴中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暖被机中喷嘴头的结构示意图。

100、暖被机主体,200、热风导管,300、喷嘴组件,310、支撑架,320、喷嘴本体,321、导管连接座,3211、第一插接部,3212、第一卡口,322、喷嘴中筒,3221、把手槽,3222、第一卡扣,3223、第二插接部,3224、第三插接部,3225、第二卡口,323、喷嘴头,3231、出风柱,3232、出风间隙,3233、外壳层,3234、内壳层,3235、第二卡扣,324、进风口,325、出风口,3251、第一出风口,3252、第二出风口,3253、第三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种暖被机,包括暖被机主体100、热风导管200和喷嘴组件300。喷嘴组件300包括喷嘴本体320和支撑架310。支撑架310设置在喷嘴本体320上,支撑架310用于支撑被子。喷嘴本体320上设有进风口324和出风口325。暖被机主体100通过热风导管200与进风口324连通。

上述暖被机,暖被机主体100工作产生暖气流,通过热风导管200输送至喷嘴组件300,最后从喷嘴本体320的出风口325送出。支撑架310设置在喷嘴本体320上,支撑架310可撑开被子,在被子内形成一个较大的暖气流流通空间,从而能更大范围更大面积的烘热或烘干被子,达到与气垫袋或干燥袋同样地烘热或烘干效果。使用时,只需将喷嘴组件300放置在被子里即可,使用方便,使用者在睡觉时可以一直使用或随时使用,而不会让使用者睡起来觉得不适。因此,上述暖被机可随时用于烘热棉被,且使用方便。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口325包括第一出风口3251、第二出风口3252和第三出风口3253。第一出风口3251设置在喷嘴本体320的一端。第二出风口3252和第三出风口3253分别开设在喷嘴本体320的两侧壁上。如此,第一出风口3251、第二出风口3252和第三出风口3253就会形成三个暖气流出风方向,使被子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更加均衡,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被子内部温度不均而导致身体忽冷忽热以至于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喷嘴本体320包括导管连接座321、喷嘴中筒322和喷嘴头323。导管连接座321的第一端与热风导管200连接,导管连接座321的第二端与喷嘴中筒322的第一端连接,喷嘴中筒322的第二端与喷嘴头323的第一端连接。喷嘴本体320包括导管连接座321、喷嘴中筒322和喷嘴头323,如此结构设计便于喷嘴本体320的加工与制作,同时方便后期拆卸清洁。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喷嘴头323的第二端设有两个中空的出风柱3231。两个出风柱3231之间具有出风间隙3232。这样,出风柱3231的中空开口以及出风间隙3232构成第三出风口3253。出风柱3231的设置,可以减小暖气流流动的横截面,进而使暖气流的流速加快,暖气流就能输送的更远,更大范围且更快地烘热被子。

其中,出风柱3231为弓形柱体。弓形柱体包括圆弧侧壁和平面侧壁。两个弓形柱体的平面侧壁相对设置。两平面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间隙323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310可转动地连接在喷嘴中筒322上。喷嘴中筒322上设有用于容置支撑架310的把手槽3221。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架310,从而调整暖气流流通空间。不使用时则可以将支撑架310转动至把手槽3221中,减小对空间的占用,方便收纳。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管连接座321的第二端与喷嘴中筒322的第一端卡接。喷嘴中筒322的第二端与喷嘴头323的第一端卡接。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管连接座32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插接部3211。第一插接部3211上开有第一卡口3212。喷嘴中筒322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卡口3212相配合的第一卡扣3222。也就是,第一插接部3211插设在喷嘴中筒322中,喷嘴中筒322内壁上的第一卡扣3222卡接在第一插接部3211上的第一卡口3212中,这样能提高喷嘴中筒322与导管连接座321之间的气密性,进而使各出风口325流出的暖气流能输送的更远,从而更快且更大范围地烘热被子。而且导管连接座321和喷嘴中筒322还能方便快速地实现组装。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喷嘴中筒32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3223。第二插接部3223插设在导管连接座321内。第一插接部3211与第二插接部3223相错设置。这样可以加强导管连接座321和喷嘴中筒3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免二者之间发生松动,加强第一卡扣3222的耐用性。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喷嘴中筒322的第二端设有第三插接部3224。喷嘴头323的第一端设有外壳层3233和内壳层3234。外壳层3233和内壳层3234之间设有间隙。第三插接部3224插设在间隙内。第三插接部3224上设有第二卡口3225。外壳层3233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扣3235。第二卡扣3235卡接在第二卡口3225内。第三插接部3224插设在外壳层3233和内壳层3234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可以加强喷嘴头323和喷嘴中筒3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二者之间发生松动,加强第二卡扣3235的耐用性。

其中,导管连接座321的第二端的外壁与喷嘴中筒322的第一端的外壁平滑过渡。喷嘴中筒322的第二端的外壁与喷嘴头323的第一端的外壳层平滑过渡。

具体地,如图3所示,热风导管200与导管连接座321螺纹连接。从而方便热风导管200与导管连接座321的组装与拆卸。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