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7847发布日期:2018-09-04 21:4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空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为了避免气流直接吹向用户,实现用户的无风感需求,通常在出风口设置具有散风孔的挡风板作为挡风结构,减少出风口的出风量、分散气流以及降低出风口的风速。

用户大多在睡觉时开启无风感模式,以提高睡眠舒适度。然而,现有的空调在无风感模式下,不能很好的结合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行出风,使用户不能在睡眠中持续体验到良好的风感,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实现空调器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进行出风,使用户睡眠中持续得到无风感、有凉感的舒适体验,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辅助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有多个散风孔、且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出风口,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辅助导风板间隔相交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导风。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的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

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

优选地,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底壁平行时为基准面,所述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偏转的偏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导风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朝向所述底壁偏转、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远离所述底壁偏转。

优选地,所述偏转角度随着所述送风量的减小而增大。

优选地,所述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入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一风量;

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浅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二风量;

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深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三风量;

所述第一风量>所述第二风量>所述第三风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送风量为所述第一风量时,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底壁时形成所述导风角度;

当所述送风量为所述第三风量时,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底壁时形成所述导风角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出风口设有第一导风板,在出风风道内间隔相交设置有第二导风板和辅助导风板,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第一导风板盖合于出风口,通过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根据当前睡眠状态确定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根据确定的导风角度控制第二导风板导风,第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依据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确定,所确定的导风角度使第二导风板对出风风道内风的风向、风量等进行调节,实现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使用户睡眠过程中持续得到无风感、有凉感的舒适体验,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运行环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根据当前睡眠状态确定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根据确定的导风角度控制第二导风板700导风,其中,执行上述方案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1包括具有出风口110的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第一导风板200设有多个散风孔210、且安装于出风口110的下侧,以打开或盖合出风口110,壳体100具有与出风口110连通的出风风道111,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间隔相交安装于出风风道111内。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在无风感模式下,不能很好的结合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行出风,使用户不能在睡眠中持续体验到良好的风感,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实现空调器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进行出风,使用户睡眠中持续得到无风感、有凉感的舒适体验,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的运行终端具体为空调器。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该室内机1包括具有出风口110的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700以及辅助导风板800,第一导风板200设有多个散风孔210、且通过一转轴300转动安装于出风口110的下侧,以转动打开或盖合出风口110。壳体100内具有与出风口110连通的出风风道111,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间隔相交设置、且转动安装于出风风道111内,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在出风风道111内相交设置。其中,辅助导风板800可设于第二导风板700的内侧,使第二导风板700可对靠近出风口110的风流进行调控,以保证第二导风板700对空调器出风的风向、风量等的调控作用。

具体的,该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安装于室内的墙壁上。

在空调器制冷时,当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00绕转轴300转动至最大开度并保持在最大开度,不影响出风口110的正常出风。当空调器处于无风感运行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00绕安装于出风口110下侧的转轴300转动,第一导风板200的上边缘从最大开度位置靠近出风口110的上边缘运动,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挡风位置,挡风位置具体为第一导风板200盖合出风口110或者部分遮盖出风口110的位置。在第一导风板200盖合于出风口110时,第一导风板200完全遮盖出风口110,空调器中的冷风完全被第一导风板200上的散风孔210分散,减少出风量以及出风速度,可达到最优的无风感效果,提高用户的舒适性;而在第一导风板200部分遮盖出风口110时,第一导风板200的上边缘与出风口110的上边缘形成一定间隙,空调器中的冷风除了通过散风孔210出风外,还可通过上述间隙出风,第一导风板200的导向使从间隙吹出的气流向斜上方吹出,虽然从间隙中集中气流吹出,但不会直接吹向用户,也能实现一定的无风感、防直吹和柔风效果,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此外,第一导风板200还可在左右两侧设有单独控制的驱动模块,使第一导风板200可用于调节空调器出风的左右风向。

第二导风板700可具体用于调节空调器出风的上下风向,辅助导风板800可具体用于调节空调器出风的左右风向。第二导风板700和/或辅助导风板800处于最大出风位置时,第二导风板700和/或辅助导风板800与出风风道111内的风的流向一致。此外,室内机1的出风风道内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只设有一个导风板,该导风板可以只控制空调器出风的上下风向或左右风向,也可以沿不同方向旋转同时空调器出风的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其中,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在调节空调器出风的风向的同时,可通过风向的偏转实现对空调器出风量的调节。基于上述空调器的结构设置下,如图2所示,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处理器4001,例如cpu,存储器4002,睡眠检测模块500,驱动模块600以及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4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40011001的存储装置。

睡眠检测模块500可为独立于空调器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该睡眠检测模块500可通过获取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睡眠参数(如呼吸、心跳、脉搏等),根据睡眠参数确定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具体的,睡眠检测模块500可具体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睡眠检测模块500可具体与上述处理器4001之间通过无线通讯连接,以将其检测数据传输到处理器4001。

驱动模块600可具体设有多个子驱动模块,子驱动模块分别控制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的转动方向和角度。驱动模块600可具体为电机,驱动模块600接收处理器4001的控制指令,根据处理器4001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转动到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可具体根据睡眠检测模块500所检测到的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进行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4002中可以包括空调器控制程序,在空调器中,处理器4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4002中存储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中相关步骤的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400。如图2所示,该空调器控制装置400包括上述的处理器4001、存储器40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01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4001执行时实现下面实施例中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空调器控制装置400可安装于上述空调器内,也可为独立于上述空调器的控制终端。

参照图3,基于上述的空调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

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无风感指令后,空调器进入无风感运行模式;或者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睡眠指令后,空调器自动切换为基于睡眠模式的无风感运行模式。

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中,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200完全或部分盖合于出风口110,以实现用户的无风感需求。此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等睡眠检测模块500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参数,根据用户的当前睡眠参数确定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

其中,睡眠状态可具体包括入睡状态、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对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行划分。

步骤s20,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

根据不同睡眠状态对应空调器不同的出风量、出风方向等空调器运行参数,可预先建立睡眠状态与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的对应关系,一个睡眠状态对应一个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每个睡眠状态所对应的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可具体为一个导风角度的具体数值,也可为第二导风板700的一个数值范围。每个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对应一个空调器的出风量、出风方向等。

步骤s30,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700导风。

根据导风角度控制第二导风板700的偏转,在该位置上对出风风道111内风流进行导向、分流、阻挡等,使空调器能按照上述导风角度出风,使空调器当前的出风量、出风方向等运行参数能适应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第一导风板200盖合于出风口110时,通过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根据当前睡眠状态确定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根据上述导风角度控制第二导风板700导风,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依据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确定,所确定的导风角度使第二导风板700对出风风道111内风的风向、风量等进行调节,实现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使用户睡眠过程中持续得到无风感、有凉感的舒适体验,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风感运行模式下,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200和辅助导风板800的位置可根据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与第二导风板700配合进行调整,也可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其他制冷需求而进行独立调整,使空调器的出风可进一步的适应不同的睡眠状态进行调整,进一步的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具体的,参照图4,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s21,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

s22,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

预先建立用户睡眠状态、空调器的送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个睡眠状态对应一个送风量的数值或优选范围,一个送风量的数值或优选范围对应一个第二导风板700的具体导风角度的具体数值或者数值范围。在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后,便可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适应的送风量,根据所确定的送风量便可确定第二导风板700的合适导风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当前的睡眠状态确定空调器送风量,根据送风量确定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可实现空调器的出风量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

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可通过其偏转角度、偏转方向、位移等一个或多个参数综合进行定义。具体的,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70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111的底壁时为基准面,所述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1,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偏转的偏转角度。

在第一导风板200和辅助导风板800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当第二导风板700沿出风风道111内的风向一致时,即偏转角度为0时,空调器具有最大出风量,当第二导风板700偏转至与基准面形成一定偏转角度的位置时,空调器的出风量相对于最大出风量有所减少,当第二导风板700偏转至与基准面垂直时,处于完全挡风位置,此时空调器具有最小出风量。

每个送风量可对应一个适宜的偏转角度的具体数值或数值范围。基于上述所选取的基准面,在送风量和偏转角度的对应关系中,偏转角度随着送风量的减小而增大。

其中,上述基准面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为其他平面,如可将第二导风板700垂直于出风风道111底壁时的平面为基准面,相应的,送风量及其偏转角度的对应关系可适应基准面进行对应调整。当第二导风板700相对于基准面的偏转方向可预先设置,也可根据当前的睡眠状态或者其他空调器的制冷需求进行确定,偏转方向可具体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其他方向等,只需实现第二导风板700的偏转可对空调器的出风量进行调整即可。

通过上述方式,根据上述确定的送风量来确定第二导风板700的偏转角度,便可实现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可满足当前睡眠状态所需的送风量,使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的舒适性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导风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导风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远离所述出风口110的一侧朝向所述底壁偏转、且靠近所述出风口110的一侧远离所述底壁偏转,使偏转后的第二导风板700对出风风道内的风流的导向作用实现空调器能按照上述导风角度出风。在此设置下,限定的第二导风板700的偏转方向,其中,第二导风板700偏转方向的限定可通过结构的设置实现。

第二导风板700的偏转在减少空调器的出风量的同时其导向作用使空调器向上送风,保证空调器的出风远离用户,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保证用户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具体的,睡眠状态可预先划分为入睡状态、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睡眠状态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1,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入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一风量;

步骤s212,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浅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二风量;

步骤s213,当所述当前睡眠状态为所述深睡状态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量为第三风量;

所述第一风量>所述第二风量>所述第三风量。

第一风量、第二风量和第三风量的具体数值可适应用户的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也可通过获取用户的设置参数进行确定。基于所划分的睡眠状态的不同或者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睡眠状态所对应的送风量之间还可具有其他数量关系。

通过上述方式,随着用户睡眠状态的深入,适应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逐渐减少空调器的送风量,使用户睡眠中持续得到无风感、有凉感的舒适体验,提高用户睡眠的舒适度,保证用户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量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2,当所述送风量为所述第一风量时,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111的底壁时形成所述导风角度;

步骤s223,当所述送风量为所述第三风量时,确定所述第二导风板700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111的底壁时形成所述导风角度。

在入睡状态下,用户需要明显的凉感以助于尽快地入睡,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200可处于完全盖合于出风口110的位置,以保证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第二导风板700和辅助导风板800可平行于出风风道111内的风向设置,此时,第一风量可具体为空调器的最大送风量,对应的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具体为第二导风板700平行于出风风道111底壁时形成的导风角度,以保证空调器无风感效果的同时实现空调器能有最大的送风量,满足用户在入睡状态下的睡眠舒适性需求。

在深睡状态下,用户需要较小的凉感以保证睡眠质量以及避免着凉,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200可处于完全盖合于出风口110的位置,以保证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第二导风板700可处于完全挡风位置,即第二导风板700垂直于出风风道111内的风向设置,此时,在辅助导风板800的导风角度一定的情况下,第三风量可具体为空调器的最小送风量,对应的第二导风板700的导风角度具体为第二导风板700垂直于出风风道111底壁时形成的导风角度,以保证空调器无风感效果的同时实现空调器能有较小的送风量,以满足用户在深睡状态的睡眠舒适性需求。其中,辅助导风板800的导风角度还可根据睡眠状态或者其他空调器制冷需求而适应性的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睡眠过程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