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及设有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979发布日期:2018-12-12 00:1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减振装置及设有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及设有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增焓制冷循环相比普通单级压缩循环,具有更高的制冷/制热能力与cop(性能系数),因此基于该理论循环的evi系统(增焓涡旋压缩机系统)在空调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evi系统由于将系统中压位置引入气态制冷剂,从而提高了压缩机排气量、高压及排气温度。

但是,虽然evi系统可有效改善制冷制热效果,但由于增焓涡旋压缩机往往拥有高速化(即运行频率高最高可为160hz,而普通非增焓涡旋压缩机为最高100hz)与准二级压缩(即除了具有从低压到高压的压缩过程外,还具有中压到高压的二次压缩过程),而在压缩过程中会产生传递至喷焓管路的高频反向脉冲,该高频反向脉冲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会对喷焓管路造成很大的疲劳损伤,evi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会有管道管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增焓涡旋压缩机系统存在高频反向脉冲损伤管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管路因高频反向脉冲损伤的减振装置及设有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

一种减振装置,安装于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主体,所述减振主体包括第一端壁、围设于所述第一端壁四周的侧壁及覆盖所述侧壁远离所述第一端壁一端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所述侧壁以及所述第二端壁共同界定形成减振腔,所述第一端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减振腔的进口,所述第二端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减振腔的出口;

其中,所述侧壁自所述第一端壁至所述第二端壁形成依次交替的波峰与波谷。

上述减振装置,波浪状延伸的侧壁的减振主体可有效吸收脉冲而降低高频反向脉冲的强度,有效消除振动疲劳导致的管路断裂,提高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具有环绕所述第一端壁并自所述第一端壁向所述第二端壁延伸的基准面,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的内外两侧,所述基准面在垂直于第一端壁与所述第二端壁的间隔方向上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一端壁向所述第二端壁单调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呈波纹管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进口与所述减振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自所述进口插入所述减振腔内并向所述第二端壁方向延伸,另一端突伸出所述减振腔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出口与所述减振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出口的边缘,另一端突伸于所述减振腔外并向远离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壁自连接所述侧壁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壁方向逐渐向内聚拢形成所述进气口。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减振装置,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及喷焊管路,所述减振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喷焓管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减振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减振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减振装置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30,该减振装置30安装于多联机空调系统100中。

多联机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40、室内换热器50、过冷器60、气液分离器70、四通阀80以及增焓阀21等装置。其中,压缩机10为喷气增焓(evi)压缩机(也称增焓涡旋压缩机10、喷焓压缩机10),该evi压缩机可采用两级气缸依次压缩,其中第一级气缸将低压制冷剂压缩至中压排出,一级气缸的中压排气与中压补气混合,二级气缸将上述混合气压缩至高压。室外换热器40与室内换热器50分别与通过四通阀80与压缩机10通过管道连通,制冷剂可在室外换热器40与室内换热器50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过冷器60一方面用于制冷剂进行节流前过冷以增大焓差,另一方面可对其的经过低压低温制冷剂进行预热,以达到合适的中压,之后提供给压缩机10进行二次压缩。气液分离器70则用于分离气态与液态的制冷剂。如此,利用四通阀80及增焓阀21等结构连接上述装置,可控制制冷与制热不同过程中由压缩机10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向,从而实现制冷与制热。此外,该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由于采用了喷气增焓压缩机10,因此相比于使用非喷气增焓压缩机10,该多联机空调系统100可达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

而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由于喷焓管路20连接于压缩机10的涡盘的中压位置,因此压缩机10在压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高频反向脉冲,且该高频反向脉冲可通过喷焓管路20传递出去,从而对喷焓管路20造成很大的疲劳损伤,使多联机空调系统100存在管路断裂的风险。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安装于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的减振装置30,该减振装置30可连接于压缩机10与喷焓管路20之间,用于减轻压缩机10中产生的高频反向脉冲对喷焓管路20的影响。

如图1及图2所示,减振装置30包括减振主体32、第一连接管34以及第二连接管36,减振主体3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34与喷焓管路2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6与压缩机10连接。如此,从喷焓管路20流出的制冷剂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连接管34路、减振主体32以及第二连接管36,最后流入压缩机10内。而压缩机10产生的高频反向脉冲则依次经过第二连接管36、减振主体32以及第一连接管34后进入喷焓管路20中,高频反向脉冲的冲击力在减振装置30的减振作用下有效减小,从而使消除或有效减弱了对喷焓管路20的冲击力,有效防止喷焓管路20出现振动疲劳而发生断裂。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主体32包括共同界定形成减振腔327的第一端壁321、侧壁323以及第二端壁325。其中,侧壁323围设于第一端壁321四周,第二端壁325覆盖侧壁323远离第一端壁321一端。第一端壁321上开设有连通减振腔327的进口3212,第一连接管34通过进口3212与减振腔327连通;第二端壁325上开设有连通减振腔327的出口3252,第二连接管36通过出口3252与减振腔327连通。如此,第一端壁321与第二端壁325分别覆盖侧壁323的相对的两端,第一连接管34、减振腔327以及第二连接管36依次连通,从而起到输送冷媒及吸收脉冲的作用。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主体32呈柔性的波纹管状结构,减振主体32的侧壁323自第一端壁321向第二端壁325呈波浪状延伸。具体地,如图2所示,侧壁323具有环绕第一端壁321并自第一端壁321向第二端壁325延伸的环绕呈筒状的基准面t,侧壁323自第一端壁321至第二端壁325形成依次交替的波峰与波谷,弧形的波峰与波谷分别位于基准面t的内外两侧,且波峰的峰顶相对基准面的距离和波谷的谷底相对基准面的距离相等。如此,具有波纹状的侧壁323的减振主体32可有效吸收脉冲而降低高频反向脉冲的强度,有效消除振动疲劳导致的管路断裂。可以理解,侧壁323的形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波峰与波谷可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基准面t在垂直于第一端壁321与第二端壁325的间隔方向上的横截面积自第一端壁321向第二端壁325单调减小。如此,减振主体32大致呈内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结构,且减振主体32靠近压缩机10的一端的尺寸较小。如此,当高频反向脉冲进入减振腔327后,可在尺寸逐渐增大的减振腔327中逐渐扩散,其作用于第二连接管36的强度也逐渐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壁325自连接侧壁323一端向远离第一端壁321方向逐渐向内聚拢形成进口3212,因此在制冷剂从进口3212进入减振腔327并向流动至出口3252的过程中,相对制冷剂流动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端壁321可对制冷剂起到整流作用,并避免制冷剂的流速损失。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壁321与第二端壁325可根据需要呈倾斜状,也可垂直于第一端壁321与第二端壁325的间隔方向。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34为内径及外径处处相等、且沿直线延伸的金属管(例如铜管),第二连接管36也为内径与外径处处相等、且沿直线延伸的金属管(例如铜管)。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接管36与侧壁323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第一连接管34的内径小于第二连接管36的内径。如此,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管36可有效降低高频反向脉冲的冲击强度,而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34与高频反向脉冲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进一步削弱高频反向脉冲对其的影响,最终削弱脉冲对连接于第一连接管34的喷焓管路20的冲击。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34一端自进口3212插入减振腔327内并向第二端壁325方向延伸,另一端突伸出减振腔327并向远离第二端壁325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管36一端连接于出口3252的边缘,另一端突伸于减振腔327外并向远离第一端壁321的方向延伸。如此,减振腔327中存在第一连接管34的一段形成平衡空间(即图2中的减振腔327的右侧区域),从进口3212进入减振腔327的高频反向脉冲传递至第一端壁321后受到第一端壁321的阻挡反向朝第二端壁325方向回传,因此与从进口3212进入减振腔327的脉冲在平衡空间相互抵消,从而进一步减小脉冲强度,并且具有一定消音降噪效果,而无需设置其它额外的消音结构。

如图3所示,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323连接于第一端壁321的一端在第一连接管34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相对第一连接管34伸入减振腔327内一端在侧壁323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进口3212相对出口3252的距离为l2,第一连接管34的总长度为l3,第一连接管34的外径为d2,第二连接管36的外径为d1。其中,l2为l1的2.5倍,(即l1:l2=2:5),l3为l1的3倍(即l3:l1=3:1),d1为d2的1.3倍(即d1:d2=1.3:1),且上述比例的误差范围为±15%。此外,侧壁323的基准面与第一连接管34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为1-2°,d1的长度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采用上述尺寸比例的减振装置30具有良好的降噪、减振效果。

上述减振装置30及设有该减振装置30的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用于可对压缩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反向脉冲进行削弱,因此可解决因为高频反向脉冲导致的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的管路疲劳而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多联机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